管理
华为铁三角工作法 豆瓣
作者: 范厚华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11
编辑推荐:
1.【华为销售奇迹创造者和见证者作品】
范厚华是“华为奇迹”的创造者和见证者,17年华为工作经历,深谙华为的销售体系。他曾从零开始给公司开辟新市场、拿下大客户、啃下难啃的骨头。他还指导过多家公司重构营销职能、显著提升销售绩效。
2.【成就华为8900亿战绩的销售管理法则】
“铁三角”是华为从一线的失败教训中痛定思痛总结出来的销售管理智慧,是决定华为取得成功的关键。本书系统性介绍了华为的销售“铁三角”以及从线索到回款(LTC)的端到端的流程保障体系,从而使得销售从不确定走向确定。
3.【按图索骥,锻造持续打胜仗的销售团队】
如何摆脱产品同质化、拼价格的窘境?如何把销售线索转化为机会点?什么样的销售团队激励方案才有效?各部门产生矛盾和撞车怎么办?本书实操性强,结合目前企业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系统而有效的策略。按图索骥,你也能打造像华为一样战无不胜的销售团队。
4. 【业界大咖诚挚推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吴晓波,华为前全球市场总裁邓涛,华为前海外地区部总裁、全球行销副总裁王维滨等诚挚推荐。
内容简介:
“让听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以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形成面向客户的小团队作战单元”“要从客户经理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小团队作战”。这是任正非对华为铁三角的阐述,也是华为铁三角的精髓。
华为铁三角源于2006年苏丹项目的一次惨败,华为苏丹代表处痛定思痛,总结出了铁三角的运作模式,并推广到全公司。强大的铁三角是华为做到今天的成就的关键,华为的销售团队也被称为“华为奇迹”。
“华为奇迹”参与者、制造者和见证者之一,范厚华及传世智慧团队,将华为铁三角经营管理体系应用于实践,助力汇川技术、杭锅股份、歌尔股份、顺络电子、特变电工等企业的经营业绩实现了显著有效的增长。本书系统性介绍了华为的销售铁三角以及从线索到回款(LTC)的端到端的流程保障体系,从而使得销售从不确定走向确定。本书实操性强,按图索骥,你也能打造像华为销售团队一样的常胜之师!
华为智慧——转型与关键时刻的战略抉择 豆瓣
作者: 兰涛 2020 - 3
本书作者总结了自己17 年的华为战略部门工作经验,以华为的三次重大转型为主线,深入介绍了华为的产品策略如何从“以研发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华为的市场策略如何从开发国内市场转变为开发全球市场,华为的商业模式如何从B2B转变为面向终端消费者和中小企业。作者以自己在华为的亲身实践和提供咨询服务的近百家公司案例为基础,提炼总结出了一套企业在关键时期制定转型战略并落地执行的系统方法,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但面临类似成长困境的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本书适合国内面临产品转型、市场转型以及商业模式转型的各类企业的管理者参考
阅读。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安迪·格鲁夫 译者: 巫宗融 中信出版社 2007 - 1
经理人永远有忙不完的事——永远有更多事情要做,永远有更多事情应该做,要做的也永远超过你所能负荷的。
中层经理人是公司的骨干,但相较于一线主管或是位高权重的高层领导者,其贡献最容易被忽视。也因为这项工作特性,经理人必须有同时处理数项管理活动的能耐。另外,他还得知道如何把精力放在最能促进整个组织产出的活动上。
全球第一大计算机芯片供应商英特尔公司创办人格鲁夫在本书中,倾囊亲授执掌公司二十多年的经验,将制造业的“产出”概念导入企业经理人的工作核心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高杠杆率”的管理方法,帮助经理人以最有效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不论你在公司里是中、低还是高层的经理人,这里都有最易懂易学的方法,帮你增加职场价值、提高你的管理产能!
2020年2月15日 已读
从内容安排的跳跃来看,格鲁夫是个自成一派,不受学院派管理理论束缚的实践者。不过要跟上他的思路也是挺不容易的。
2020 FE 电子书 管理
总裁的日记 豆瓣
作者: 《经理人》杂志 2017 - 4
本书精选了《经理人》杂志中对各大知名集团当家管理者独家一手口述+笔录。分别从互联网企业和实体企业向读者讲解小微企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总裁们的独家管理技巧和对现代商业模式的权威见解。其中包括乐视网、携程网、汇付天下、赶集网、拍拍贷、百度公司、东软集团及幕后投行当家管理者。
2019年12月8日 已读
值得一看的只有其中两三篇而已,开篇质疑乐视的还算是敢写,林正刚的那一篇有点干货,其余几乎都是软文广告自卖自夸。
2019 上图 管理 自助机
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豆瓣 Goodreads
7.8 (10 个评分) 作者: Ben Horowitz HarperBusiness 2014 - 3
Ben Horowitz, cofounder of Andreessen Horowitz and one of Silicon Valley's most respected and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 offers essential advice on building and running a startup—practical wisdom for managing the toughest problems business school doesn’t cover, based on his popular ben’s blog.
While many people talk about how great it is to start a business, very few are honest about how difficult it is to run one. Ben Horowitz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confront leaders every day, sharing the insights he’s gained developing, managing, selling, buying, investing in, and supervising technology companies. A lifelong rap fanatic, he amplifies business lessons with lyrics from his favorite songs, telling it straight about everything from firing friends to poaching competitors, cultivating and sustaining a CEO mentality to knowing the right time to cash in.
Filled with his trademark humor and straight talk, 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is invaluable for veteran entrepreneurs as well as those aspiring to their own new ventures, drawing from Horowitz's personal and often humbling experiences.
该内容由淘宝网乐读书屋提供
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营销课 豆瓣
Different: Escaping the Competitive Herd
作者: [美]扬米·穆恩 译者: 王旭 中信出版社 2018 - 5
企业如何从嘈杂混乱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哈佛商学院教授扬米•穆恩认为,要想赢得消费者的忠诚,不应在不足的方面追赶其他品牌,而要做相反的事情——加强优势,勇于做减法,不需要迎合所有消费者或者客户。这不仅对于企业品牌至关重要,每个人的进步也离不开这一点。这不仅是差异化的标志,更是优秀的标志。
本书作者通过对谷歌、宜家、MINI Cooper(迷你库珀)、红牛、捷蓝航空等品牌成功案例的研究,总结出品牌营销的三大核心战略,告诉我们如何在“相同”中寻找“不同”,实现差异化。这三个核心战略是:
“逆向品牌”战略:减少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超越行业品牌”战略:彻底忽视既有的类别定义,把消费者从习惯性的消费节奏中拉出来。
“敌意品牌”战略:欲擒故纵,不以传统方式进行营销,甚至有一点儿反营销,拒绝使用吸引顾客的传统理念。
Rising Tide 豆瓣
作者: Davis Dyer / Frederick Dalzell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4 - 5
The Evolution of a Brand Powerhouse
The candles that lit the nights of Union soldiers during the Civil War. The synthetic detergent that eradicated hours of toil for women in the 1940s. The disposable diapers that added convenience to the lives of busy parents.
All of these breakthrough "firsts" and a host of others came from the same source: consumer goods giant Procter & Gamble. Rising Tide chronicles this company's extraordinary 165-year climb from a small, family-operated soap and candle company to a global powerhouse whose market-leading brands improve the lives of consumers everywhere.
Authors Davis Dyer, Frederick Dalzell, and Rowena Olegario were granted unprecedented access to P&G's corporate archives and exclusive interviews with key executives and employees. They describe the introduction and evolution of such household brands as Ivory, Tide, Crest, and Pampers and illustrate how P&G learned to satisfy consumers and compete in markets all over the world. They also recount insightful lessons about product innovation, global expansion, leadership transformation, business reinvention, and brand building.
Compelling and candid, Rising Tide is a fascinating journey through business history and material culture from colonial times throug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nto the Information Age.
2014年9月28日 已读
虽然是官方赞助的企业史,也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内容,不完全是正面的歌功颂德,也有失败案例的教训。品牌塑造和营销不仅仅是市场部人员的工作,背后也需要有确实超越竞争对手的产品作为支撑。且不论宝洁是不是每一次都做到了这一点,至少哪些超级品牌都可归入此类。作为一个大公司,招募的都是智商能力一流的精英,能够有一个很强的企业文化让大家认同,产生ownership,这大概是所有百年老店都具备的一个共同特质。跨国公司真正的全球化历程其实不过40年,所有跨国公司离开本土都面临如何适应各区域特点生存的问题。理解当地市场,为当地客户开发他们需要的产品,提供真正的价值,这一点永远不过时。看完这本书,我就要离开民营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工作,也许这本书能够提前让我找到一点点感觉。
2014 上图 企业史 管理 英文
艾柯卡自传 豆瓣
作者: 艾柯卡(Lee Iacocca) / 诺瓦克(William Novak) 译者: 周谦 / 叶进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 7
《艾科卡自传》是一本别具魅力的企业家自传。这本著作真实地展现了蜚声美国的大企业家艾科卡大起大落、奋斗不息的历程,读来令人击节赞叹,激动不已。它记叙了艾科卡引人注目的业绩:他为福特汽车公司实现了每年盈利18亿美元的目标;他挽救了行将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并在1984年使该公司赢得了24亿美元的利润,这比克莱斯勒汽车公司60年利润的总和还要多!
1984年底,《艾科卡自传》一书问世,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触,叙述了他的成功与挫折,欢乐和烦恼。此书成为1985年和1986年最畅销的书,迄今仍风靡全球。
本书作者艾科卡是美国现代轰动舆论的传奇式人物。他不仅是美国最强有力、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也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很多人甚至要求他竞选美国总统。就连前美国总统布什也曾在1985年对一批美国实业界人士表示,艾科卡是他竞争总统之路上的“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有人这样评论:“艾科卡在政治上得人心,像艾森豪威尔一样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像杜鲁门一样态度坦率,讨人喜欢;还像汉弗莱和里根一样充满了活力。”“一个好莱坞明星(里根)可以当两任总统,当过两个大汽车公司总经理的艾科卡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呢?”可见公众对艾科卡的喜爱达到何种程度。
《艾科卡自传》的合作者诺瓦克是美国著名的记者,曾有过许多著述。本书在我国有多种译本,久销不衰。
2013年9月7日 已读
三十年前艾柯卡的地位如同今日的乔布斯,这本书也是一时洛阳纸贵。美国人对于坚韧不拔绝地反击的人的推崇其实是一直没变的,这也是许多好莱坞电影经典的情节设定,由此可见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内核。传主的态度很直接坦诚,好恶溢于言表,其中臧否之人大多数当时仍在世,这也是很少见的文风。书里不乏关于管理和做事的真知灼见,例如怎样用季度目标管理下属工作,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做好公开演讲准备。还提到了对于美国前途的忧虑和建议,诸如财政赤字,贸易保护,过头的医保,制造业的产业危机,放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很有见地的观点。作者哪想到,八十年代中如日中天的日本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竟如此快地走了下坡路,他所担心的美国却依靠高科技和服务业创新完成了转型。其实这对于中国也是一种警醒。
2013 传记 管理 藏书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企业持续成功的秘诀 豆瓣
作者: 杨国安 机械工业 2010 - 1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企业持续成功的秘诀》内容简介:中国企业要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赛,赢得全世界客户的信赖和尊敬,必须发展高价值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并发挥中国丰富的知识型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团队战斗力。《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企业持续成功的秘诀》作者基于20多年深入的研究、咨询经验以及在宏碁集团担任全球高级主管的实战经验,在书中结合中外企业的案例,深入阐述了中国企业应如何打造组织能力,取得可持续成功。
战略中心型组织 豆瓣
作者: [美] 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 戴维•诺顿(David P. Norton)著 译者: 上海博意门咨询有限公司 湛庐文化 2008 - 10
很多高管和管理专家都认为这本书是有关战略的最重要的一本著作。《战略中心型组织》由两位倍受尊敬的管理大师著成,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博士。他们从1996年提出平衡计分卡理念开始,一直到2008年,12年间出版了战略执行系列的五本著作。《战略中心型组织》是该系列的第二本著作,同期他们还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多篇文章阐述这一理念。本书包含了卡普兰和诺顿所做的大量重要的实际案例和研究成果,这些案例和研究成果是他们在出版了第一本著作之后用五年时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书中介绍了两位作者始终关注他们的早期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客户,并研究了他们如何从把平衡计分卡用作绩效衡量框架,逐步拓展到用于战略执行和管理流程的。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并把它称之为“战略中心型组织”。“战略中心型组织”和其他一般组织的区别在于,他们能够系统地描述、衡量和管理战略。
卡普兰和诺顿还确定了“战略中心型组织”用以管理战略执行的五个基本原则:
1. 高层领导推动变革
2. 将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
3. 围绕战略协同组织
4. 让战略成为每人的工作
5. 使战略成为持续性流程
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和其他管理方法有很多不同:
1. 战略中心型组织的五项原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逻辑性很强,并且具有可执行性;
2. 每个原则都配有实战性的工具和具体的行动;
3. 用了大量的图表形象地演示了公司和政府机构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成为战略中心型组织的;
4. 这些工具是根据三十多个不同行业的实际案例开发出来的。
本书不是在谈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而是对平衡计分卡理论作了更深入的阐释和进一步延伸,因此更加弥足珍贵。中国的组织可以通过对这一方法的本土化应用,有效地描述、衡量和管理战略。
简要目录——————————————————————————————————————第1章 建立战略中心型组织
第2章 美孚如何成为战略中心型组织
第一部分 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
第3章 绘制战略地图
第4章 开发私营企业的战略地图
第5章 战略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政府及医疗保健机构的应用
第二部分 整合组织 创造协同
第6章 业务单元的协同
第7章 共享服务创造合力
第三部分 让战略成为每个人的日常工作
第8章 建立战略意识
第9章 定业个人和团队目标
第10章 平衡薪酬
第四部分 使战略成为持续的流程
第11章 规划和预算
第12章 反馈与学习
第五部分 高层领导推动变革
第13章 领导与变革推动
第14章 避免陷阱
常见问题
译者后记
2013年3月29日 已读
老板布置的作业,看懂了,但是知易行难
2013 管理 藏书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豆瓣
作者: 赵伟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3
作者用他参与海外上市公司与国内民营企业管理的亲身经历,分享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经验。他通过简洁有趣的描述,翔实动人的案例,为我们揭示管理的真相,告诉你应该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团队,内容富有系统性与针对性,简单易懂,容易上手,尖锐深刻。
团队管理,这是一个简单直接但又让许多人充满困惑的命题。说它简单,是因为团队无非只有三个条件:自主性,思考性和协作性。只要使你手底下的这帮人充分具备了这三大要素,一个合格的团队就建立了,它随着你的指挥棒冲锋陷阵,无所不至。但让很多管理者困惑的是,在实际的执行中,人们会遇到诸多现实而无奈的困境,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原来还有这么多潜在的未知的问题。人性的种种缺陷,往往让团队的组建和管理面临无穷大的风险,不管你脚下是一家无足轻重的小公司,还是世界500强企业,他们的中高阶领导者及员工本身都有这种苦恼。即,你明明身在团队,却感受不到一支成熟强大的团队的支撑,经常孤军奋战,陷入苦斗,多倍付出,却只能得到可怜微少之回报。
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这种普遍的存在于各种组织中的“团队之惑”。书中的内容简洁易懂,有着非常清楚的定位,适合中国的中高阶管理者学习参考,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总结性,告诉你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如何突破自我,对于初创业者和有志于从事管理行业的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Organisations 豆瓣
作者: Elearn Pergamon Flexible Learning 2007 - 8
John Kotter of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is one of a number of experts who believe that organisations are over managed and under led, at least partially because people do not appreci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We start this book by challenging mental models of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Agility has become a prerequisite for organisations in a business environment that is characterised by change. Two trends in particular have been evident. First hierarchical systems of management are yielding to a 'new leadership' movement which has at its core shared vision and individual empowerment in place of consistency and control. Second, leadership is no longer the preserve of those in positions in the management hierarchy. Increasingly it is dispersed through the organisation. By developing awareness of these and other influential trends, those who have a responsibility for leading and managing in some form will be better equipped to flex their style and to play the diverse roles required of the managerial leader in contemporary organisations. Explore ways in which you can build a culture of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Improve your influencing skills and the level of influence you hold with organisational stakeholders. Use contemporary concepts and theories to analyse your approach to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and to identify areas for development.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豆瓣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8.1 (34 个评分) 作者: 彼得·德鲁克 译者: 许是祥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 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基本观念:
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如此,一群平凡的人,就做出不平凡的事。
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作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作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我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的绩效。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知道,还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他知道人无完人。即使是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他关心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致力于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 豆瓣
作者: 赫伯特T・斯皮罗 译者: 关彩滨 等 2000 - 5
本书涉及到管理工作中众多的财务问题,有助于经理们为做出战略性繁荣财务规划并承担决策责任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兴通讯 豆瓣
作者: 米周 / 尹生 2005 - 3
中兴,一家位于深圳的通信企业,在它的同城兄弟——华为的神秘光芒笼罩之下,除了通信圈和证券界,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是当你深入了解它时,却发现无论是在每一个产品线,还是在国内与国外的征战中,中兴都是华为的强劲对手。
在本书“中庸之疲乏”一卷中,您将阅读到本书的重点。中庸,是中国传统哲学揭示和运用客观规律的专业术语。它的精髓正如书中提到了“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叩其两端,允执其中”。“允执其中”,是历代帝王的治国之道,将其移植到企业管理中,亦足资治。
本书不仅仅向您推荐了一种典型的东方价值观,而且向您展示了这种价值观向企业的组织结构、研发领域、市场末端、文化氛围等各个细胞的渗透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动态景象。在“穿越风险”、“‘国有民营’秘闻”、“接班人始末”、“海外‘井喷’”等章节中,您可以尽情浏览。
输赢 豆瓣
6.3 (10 个评分) 作者: 付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7
捷科公司的销售精英周锐,发现自己被逼上了绝路:亲手带出来的销售团队被划走,却被要求完成遥不可及的销售指标。面对顶头上司的排挤,周锐的唯一生机就在银行的超级大单上,而竞争对手为了这个大单,早在一年前就布置好了战场,周锐腹背受敌。更糟糕的是,周锐发现对手竟是自己的初恋情人骆伽。骆伽一边处处设障,一边温情脉脉,周锐应如何抉择?他将何去何从?
方威是周锐一手带出来的销售天才,在跟随周锐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对美丽的空中小姐赵颖一见倾心,并运用销售技巧结识了她,一场感情追逐由此展开。方威主攻经信银行的大单,在已经中标的情况下,“却被对手轻松翻盘。与此同时,方威在感情上也受到了致命打击——赵颖即将与男友完婚并双双飞往加拿大。就在即将一败涂地的紧要关头,一个神秘人物通过MSN不断指点方威,大单背后的秘密交易日渐明朗……情急之下,方威利用赵颖发现了重大线索。神秘人物约见方威,又把他扯入了一个更大的漩涡……
小说以两大跨国企业决战中国市场为背景,生动讲述了双方销售高手争夺银行超级订单、冲刺销售目标的故事。以超级订单的招投标为主线,职场斗争、团队建设、销售对决、业务公关、情感纠葛等情节精彩纷呈、深刻、真实地描绘了销售人员的悲欢荣辱。所有故事集中发生在一个季度13周内。
驱动力 豆瓣
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
作者: [美] 丹尼尔·平克 译者: 龚怡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 2
 《驱动力》是趋势专家、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的最新著作。在书中,作者详细阐释了在奖励与惩罚都已失效的当下,如何焕发人们的热情,是对当前传统有关人类积极性理论的颠覆之作。
 过去我们大部分人都遵循着如下的行为模式:老板答应我们加薪,我们的工作就格外卖力;用功可望拿到好分数,我们就花更多时间读书;迟到要扣薪水,我们就乖乖准时上班……本书将告诉你一个令人惊讶的真相:是什么在激励着你?
 丹尼尔•平克以40年来有关人类激励的研究为基础,揭示了胡萝卜大棒这样的外部激励措施已不是激励我们自己和其他人的最好方法。在书中,他审视了驱动力的三大要素:自主、专精和目的。在每章的结尾处,还提供了实用的工具箱。
 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和科学研究成果,作者丹尼尔•平克为每个人、每个组织指出了在胡萝卜大棒失效的时代如何提高绩效、焕发热情的三大要素:自主、专精和目的。
IBM:蓝色基因 百年智慧 豆瓣
作者: 张烈生 王小燕 2011 - 11
IBM副总裁解读企业长青密码
首度剖析IBM十大核心能力
探讨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之道
IBM创始人老沃森说:“企业是可以自我牺牲的,而成功则是通过不断的‘壮士断腕’实现的。”刚刚卸任的总裁彭明盛则表示,IBM的教训是永远不要拘泥于产品,而是要坚持企业价值。
100年里 ,IBM连续8次CEO更替实现平稳过渡,并首次传位女掌门。IBM见证了IT行业在100年间的从无到有和几度转变。
本书作者供职IBM22年,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到一名大中华区副总裁,亲历了IBM中国的萌芽与壮大诞生,也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郭士纳对IBM的转型手术和将PC卖给联想的痛苦艰辛与挣扎,同时,他也是IBM向服务转型的落实者,曾带领他的IBM团队,一起推动了中国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工程和IT服务行业转型。他深谙企业蓝色文化,通过对IBM100年的历史回顾,首度剖析了IBM在文化、策略、执行三方面的十大核心能力,用IBM领跑世界100年的成功解密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做久! 任何一个想要基业长青的企业,都能从IBM的管理之道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百年智慧。
名人推荐
“以生动笔触展现一家世界级企业的百年征程,旨在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好自己的更为生动的百年征程。”
——王忠明,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起点决定终点,IBM的蓝色基因决定了它的发展壮大;永远做对的事,使众人行的管理团队集百年智慧,保IT巨人基业长青。这是一本使人懂得如何做大企业,并依靠价值观和文化的传承,使企业发展并持续发展的好书。”
——宋远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自身的IBM人,由他来道出IBM的人和事,实在最适当不过。此书阐释了IBM从1911年以来,所经历的各个重要阶段,深入描述与分析IBM在不同环境下,做出的不同决策,并能独到地剖析IBM企业长青的密码。相信阅读此书的读者,包括曾于IBM工作的我,都能汲取宝贵的商业智慧。”
——陈志辉,香港中文大学EMBA主任、教授
“IBM的百年成功来之不易,而将其中蕴含的关键因素和管理智慧提炼出来同样不易。而这本书做到了,因此,它非常值得一读。”
——李飞,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前我们看到了写跨国公司的书,总有很多缺憾。国外作者的作品,往往是全球和美国的内容多,中国的内容少;而国内作者往往局限于职位和视野,写出的东西细节很多,甚至夸张很多,但缺乏跨国公司应有的思考高度。幸好,这本书把两个缺憾都弥补了。对中国读者来说,关于IBM百年的书,这是最好的一本。”
——刘湘明,《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
“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书,当我拿到书稿时,最初的翻阅变成细细的研读,其中一些章节我反复阅读了多遍。我在IDC工作18年,作为IT市场的研究与观察者,期间对IBM有着长时间的研究与分析,但囿于资料所限,很多的研究仅仅是从表层现象对这个蓝色巨人做出评述,在读过张烈生先生的这部著述,很多困惑我们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书中详细的例证和对历史的真实记录非常具有价值。张烈生先生和许多IBM员工用他们的集体记忆给IBM的蓝色基因做出详细的注释,这是一本值得业界仔细研读的企业评传,也是许多正在长大的中国企业家可以研读的参考书。一家百年企业的成功必定有着他独特的核心能力,从创业到发展的高峰,从动荡到成熟,特别是当他在进入中国并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张烈生先生以他22年在IBM工作历程,见证了这个跌宕起伏的过程并用的大量翔实的细节做了描述了,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为中国企业建立百年基业提供了真 实而丰富的学习资料。仅以书中对IBM蓝色巨人的解读作为我的阅读心得:百年企业,源于基因,建在策略,成在执行。”
——万宁,IDC中国独立顾问、《商业价值》杂志
更多信息:IBM副总裁解读企业长青密码
首度剖析IBM十大核心能力
探讨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之道
IBM创始人老沃森说:“企业是可以自我牺牲的,而成功则是通过不断的‘壮士断腕’实现的。”刚刚卸任的总裁彭明盛则表示,IBM的教训是永远不要拘泥于产品,而是要坚持企业价值。
100年里 ,IBM连续8次CEO更替实现平稳过渡,并首次传位女掌门。IBM见证了IT行业在100年间的从无到有和几度转变。
本书作者供职IBM22年,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到一名大中华区副总裁,亲历了IBM中国的萌芽与壮大诞生,也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郭士纳对IBM的转型手术和将PC卖给联想的痛苦艰辛与挣扎,同时,他也是IBM向服务转型的落实者,曾带领他的IBM团队,一起推动了中国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工程和IT服务行业转型。他深谙企业蓝色文化,通过对IBM100年的历史回顾,首度剖析了IBM在文化、策略、执行三方面的十大核心能力,用IBM领跑世界100年的成功解密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做久! 任何一个想要基业长青的企业,都能从IBM的管理之道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百年智慧。
名人推荐
“以生动笔触展现一家世界级企业的百年征程,旨在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好自己的更为生动的百年征程。”
——王忠明,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起点决定终点,IBM的蓝色基因决定了它的发展壮大;永远做对的事,使众人行的管理团队集百年智慧,保IT巨人基业长青。这是一本使人懂得如何做大企业,并依靠价值观和文化的传承,使企业发展并持续发展的好书。”
——宋远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自身的IBM人,由他来道出IBM的人和事,实在最适当不过。此书阐释了IBM从1911年以来,所经历的各个重要阶段,深入描述与分析IBM在不同环境下,做出的不同决策,并能独到地剖析IBM企业长青的密码。相信阅读此书的读者,包括曾于IBM工作的我,都能汲取宝贵的商业智慧。”
——陈志辉,香港中文大学EMBA主任、教授
“IBM的百年成功来之不易,而将其中蕴含的关键因素和管理智慧提炼出来同样不易。而这本书做到了,因此,它非常值得一读。”
——李飞,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前我们看到了写跨国公司的书,总有很多缺憾。国外作者的作品,往往是全球和美国的内容多,中国的内容少;而国内作者往往局限于职位和视野,写出的东西细节很多,甚至夸张很多,但缺乏跨国公司应有的思考高度。幸好,这本书把两个缺憾都弥补了。对中国读者来说,关于IBM百年的书,这是最好的一本。”
——刘湘明,《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
“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书,当我拿到书稿时,最初的翻阅变成细细的研读,其中一些章节我反复阅读了多遍。我在IDC工作18年,作为IT市场的研究与观察者,期间对IBM有着长时间的研究与分析,但囿于资料所限,很多的研究仅仅是从表层现象对这个蓝色巨人做出评述,在读过张烈生先生的这部著述,很多困惑我们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书中详细的例证和对历史的真实记录非常具有价值。张烈生先生和许多IBM员工用他们的集体记忆给IBM的蓝色基因做出详细的注释,这是一本值得业界仔细研读的企业评传,也是许多正在长大的中国企业家可以研读的参考书。一家百年企业的成功必定有着他独特的核心能力,从创业到发展的高峰,从动荡到成熟,特别是当他在进入中国并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张烈生先生以他22年在IBM工作历程,见证了这个跌宕起伏的过程并用的大量翔实的细节做了描述了,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为中国企业建立百年基业提供了真 实而丰富的学习资料。仅以书中对IBM蓝色巨人的解读作为我的阅读心得:百年企业,源于基因,建在策略,成在执行。”
——万宁,IDC中国独立顾问、《商业价值》杂志
更多信息: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40309&ref=search-1-pub
细节营销 豆瓣
作者: 柏唯良 / Willem Burgers 译者: 朱宇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 5
市场营销是爱客户呢,还是打败竞争对手?是爱情还是战争?
实际上,你对你的客户、竞争对手既有爱情又有战争。
本书第1版的面世给市场营销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其经验和思想令业界惊艳不已。几年过去了,新公司问世、老公司谢世或者合并,股市飙升又狂跌,新产品上市,新思想普及……在这个全新的营销环境下,作者对第1版的内容进行了扩充修改,超过40%的新思想和新案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实践市场营销。新书重新配画,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席翻译朱宇女士也尽得作者三昧,为读者再次奉上原汁原味的营销精华。
柏唯良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市场营销学教授。他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讲授市场营销课程已经15年,一直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教授之一……如果不信,请买一本读读看,如果不读,那一定会成为你的一大遗憾;如果读迟了,总有一天会拍腿叫悔:“要是早读了这本书,我那个项目(或者机会)就不会损失!”——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 刘吉
柏先生是一个善于启发大家思维的人,他用了很多真实经历、企业案例等,告诉我们:“爱你的产品、爱你的客户、爱你的市场营销。” —— 内蒙古伊利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刚
柏教授的书可以当小说读,但绝不是一笑了之,笑完让人深思,笑完让你开窍。我喜欢柏教授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良药未必要苦口,包上糖衣并不影响药效。我觉得,正儿八经的道理,可以用非正经的方式讲述,亦庄亦谐,便于理解和记忆。—— 红星美凯龙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 车建新
大道希夷,何以传承? 柏唯良教授这本书化繁从简,复元还真,读来既有品茗之惬意,又有顿悟之快感。释手之间让人不禁感叹: 道亦可道。——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方红卫
柏教授通过书中多个生动、有趣的案例把营销最根本的大原理通俗易懂地传授出来,书中的营销方法对公司经营的帮助直接有效,拿来可用!——真功夫餐饮集团总裁 蔡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