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豆瓣
作者: 丁玲 陕西人民教育 1999
写于1941年初,发表于同年6月的《中国文化》第3卷第1期,后收入1944年桂林远方书店出版的同名小说集。
作品塑造的是一个在遭受日寇凌辱后又忍受着灵与肉的双重折磨而做着地下形态的抗日工作的乡村青年女子的形象。特殊题材的择选以及作者对于主人公寄予的深切同情和敬意,表明了作者的思想胆识和艺术创新方面的追求,尽管对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基本上是从侧面进行的。然而女性作家特有的观照视角,用作者的话来说作品提出来的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问题”(《丁玲谈自己的创作》),仍然使得作品具有深沉感人的力量。
2020年4月19日 已读
贞贞是女性的理想形态——莎菲、阿毛,都在贞贞身上找到了答案:勇敢、不被家庭和婚姻束缚,即便那是所谓的“真爱”,爱惜自己的身体,逃离乡土社会……但是小说的说服力还有点弱,贞贞这么坚强独立的原因有点弱,小说里只是将一种虚幻的革命激情灌注在贞贞身上。但是,有没有想过,贞贞在逃离传统家庭伦理的同时,是不是又被革命伦理所束缚,成为革命的工具?在这样的革命工作中,她的身体有没有得到爱惜?她自己又够不够爱惜自己?
丁玲 中国现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 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