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台北人 豆瓣 Goodreads
8.9 (416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Jade Mountains and Cinnabar Pools 豆瓣
作者: James M. Hargett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8
First-hand accounts of travel provide windows into places unknown to the reader, or new ways of seeing familiar places. In Jade Mountains and Cinnabar Pools, the first book-length treatment in English of Chinese travel literature (youji), James M. Hargett identifies and examines core works in the genre, from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220-581), when it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emerged, to its florescenc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1368-1644). He traces the dynamic process through which the genre, most of which was written by scholars and officials, developed, and shows that key features include a journey toward an identifiable place; essay or diary format; description of places, phenomena, and conditions, accompanied by authorial observations, comments, and even personal feelings; inclusion of sensory details; and narration of movement through space and time.
Travel literature's inclusion of a variety of writing styles and purposes has made it hard to delineate. Hargett finds, however, that classic pieces of Chinese travel literature reveal much about the author, his values, and his view of the world, which in turn tells us about the author's society, making travel literature a rich source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
寄小读者 豆瓣
作者: 冰心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 7
2021年7月1日 已读
快一年以前读的,就还挺无聊的。现代文学中很特别的书信体文本。特别多的风景书写,应该重新整理一个笔记:风景——异国——儿童,同系于个人成长,这些元素之间的互动值得关注。
中国文学 儿童文学 冰心 散文 现当代文学
新中国未来记 豆瓣
6.7 (7 个评分) 作者: 梁启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晚清新小说开山之作! 梁启超借小说预言六十年后(1962年)之中国繁荣富强,百业俱兴,万国来朝。不仅实现了君主立宪,且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新中国未来记》初载《新小说》第一、二、三、七号,后收入1936年出版之《饮冰室合集》。书中以倒叙方式,叙自1902年以来六十年间中国历史的发展,旨在“发表政见,商榷国计”,主干部分记述改良派与革命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驳诘往复达四十四段,几乎囊括了20世纪初关于“中国往何处去”论争之基本要旨。
2021年7月1日 已读
看到后来居然觉得很好看,可能是因为第四五回开始写时事了吧。前面辩论的部分写得比较滞涩。无论如何不失为一本有趣的书。重新捡起来读一下。
中国文学 小说 政治 晚清 梁启超
写在人生边上 人生边上的边上 石语 豆瓣
8.8 (45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10
钱锺书先生是我国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者、作家,其著作博大精深,融贯古今中外,被视为人类文化中具有经典性的巨著。本集由钱锺书先生和杨绛先生提供文稿和样书,比较全面地呈现了钱锺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
豆瓣
8.1 (97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本书是莫言的最新长篇小说。
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中國現代小說史 豆瓣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9.1 (18 个评分) 作者: 夏志清 译者: 劉紹銘 / 李歐梵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1 - 11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夏志清的名著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的中文译本。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研究上,这部小说史可谓划时代的经典之作。作者夏志清论述了中国自五·四运动至1960年代初小说的发展;他更超越政治立场及门户之见,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夏志清语),并深入探求文学的内在道德情操,同时对许多现代小说家作了重新评价。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发掘”了不少当时并未受论者注意的作家,如张爱玲和钱锺书。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的学术地位历久不衰,至今仍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权威著作。原著英文版初刊于1961年,面世三十多年后,第三版1999年由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翻译本自从于1979年出版后,随即成为港台大专院校中文系师生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此中文大学出版社重新印行之版本,乃在1979年香港友联版的基础上,增收王德威教授《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一文及刘绍铭教授的新序而成。
2021年4月30日 在读 之前草率地读过部分,认真读一遍。王德威的辩白实在非常聪明。在某种程度上回看,我觉得今人的许多研究尚未超出夏的框架和判断中。
中国文学 夏志清 文学史
文学史的权力(增订版) 豆瓣
作者: 戴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8
“文学史”是20世纪初从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它的到来,改变了中国固有的文学、文学史观念,塑造出一个新的中国文学传统。本书讨论的,就是当“文学史”理论传到中国以后,怎样与近代以来的学术分类、历史叙述、教育制度、意识形态、文艺思潮、国语运动相互配合,而对中国古典文学作一种新的理解和诠释,并通过这样的有关“文学史书写”的学术史考察,说明“文学史的权力”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持续不断地发挥它的效力。本次增订新版,增加了“国语的文学史之成立”一章,丰富了全书的内容。另外增加了附录若干,对于“文学史的权力”有补充论述。
风骚与艳情 豆瓣
作者: 康正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 8
本书上自先秦,下迄清季,全面讨论了古典诗词中与女性相关的作品和批判理论,风骚精神和艳情趣味两大源流对立、融和的趋势则是贯串其间的主线。书中特别分析了政治与爱情、文人与女性、诗歌与音乐的复杂关系,同时对现代批评所关注的读者反应和女权主义理论在古典诗词研究中的运用也做了适当的尝试。该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既可对普通读者欣赏古典诗词提供有益的帮助,也为妇女文学的研究开辟了另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摘自本书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王德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1
王德威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8
ISBN:9787108060969
定价:54.00元
本书是王德威应北京大学邀请到中文系短期授课的课程讲稿编写而成,课程共八次。其中六次是演讲性质,各从“抒情”与现代中国话语的主题,如启蒙、革命、国族、时间/历史以及创作主体等,做出观察;另外两次则为座谈,范围包罗较广。《“有情”的历史:抒情传统与中国文学现代性》作为序论, 一方面补足课堂上未能顾及的背景和论式,一方面也试图对同学们的提问做出较有体系的回答。对“抒情传统”的重新叩问,正是我们对中国文学何所来、何所去的反省,也是对一“有情”的历史的召唤。
2020年8月4日 已读
抒情传统的问题比较复杂,总论做了很好的梳理,虽然还不能完全概括,但可以带来很多的启发。看了序言、沈从文部分和最后的对谈,其他暂时不太想看。王老师是演讲高手,沈从文部分写得好看。但是研究抒情问题,似乎并未真正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话语和方法论(当然这种建立本身会有很多问题)。对谈中,几位教授的质疑而非吹捧令人印象深刻,非常好的互动。
中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抒情 海外中国研究 王德威
恨海 豆瓣
作者: 吴趼人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
《恨海》共十回,书叙工部主事陈戟临之子,长名祥,字伯和,与同乡张鹤亭之女棣华订婚;次子瑞,字仲霭,与中表王乐天之女娟娟订婚。三家同住京师,两对小儿女自幼同窗,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本可三生石上、永结同心的。不料庚子乱起,时棣华之父在上海经营,戟临遂遣伯和偕鹤亭之妻白氏及棣华避乱出京。途中因乱被人群冲散,白氏惊慌成疾,遂客死于旅邸。当鹤亭访至欲接其妻女时,所见惟棺一具、弱女一人而已。伯和与棣华母女失散后,遍寻不得,后于中途得意外横财,辗转而至上海。不想伯和少年心性,把持不住,竟习于游荡。先因嫖被妓女卷走全部财物,又因吸食鸦片成瘾而流落街头。迨鹤亭招访之时,他已是积习难改,终因贫病交迫、中毒过深而死于医院。棣华因而万念俱灰,斩断青丝,遁入空门。时戟临夫妇已在乱中被杀,仲霭只身避乱,幸遇父友,为其荐至陕西某观察幕中,得蓄资产,并被保举功名。遂乞假扶丧归乡,并藉以寻访娟娟。不料娟娟竟沦落风尘,变为倚门卖笑的娼妓,仲霭愤恨之极,了却情缘,披发入山,不知所终。《恨海》改变了以往小说的大团圆结局,叙述了两对青年男女兵荒马乱中鸳梦难圆的悲剧故事,抒写了“精卫不填恨海,女娲未补情天”的人生遗恨。虽然小说在爱情观念上显得相对保守,作者自己就说:“其中之言论思想,大都陈腐常谈,殊无新趣,良用自歉。所幸全书虽是写情,犹未脱道德范围,或不致为大君子所唾弃耳。”(《说小说》)但是作者将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置于庚子事变的大背景之中,在描写他们劳燕分飞的离乱经历的同时,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生灵涂炭的历史画面,从而使他们的个人悲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2020年8月2日 已读
几年前读的,最近看晚清小说又简单回顾了一下,滥情倾向明显,吴想表达的是“情”,今天却看来是“愚”。旧伦理在科学主义框架下,只能如此。 袁进的批评一针见血:对吴来说,男女之情痴魔,忠孝大节才算情。 小说让人讨厌的地方在于,所有人的爱情和亲情似乎都出于伦理的要求而已,个人主体性在此极度萎缩,家国大义所塑造的悲情幻境笼罩于个人情感之上,由此造成的“恨”与“哭”实在缺乏意义。
中国文学 吴趼人 晚清 晚清小说 爱情
西夏旅馆 豆瓣
6.4 (21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骆以军 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
耗时四年倾力书写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疯癫、妖艳、镜中幻城的恶魔之书
王安忆 莫言 梁文道 戴立忍 桂纶镁 跨界鼎力推荐
《西夏旅馆》是台湾中生代小说家骆以军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作品,作者写作期间曾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最终耗时四年,倾力写就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疯癫、妖艳之书。
2010年,《西夏旅馆》荣获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首奖,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在颁奖词中如此陈述:《西夏旅馆》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空间符号,写出一部关于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传奇故事。骆以军糅合私密告白与国族叙事,魔幻现实与情欲臆想,黑色幽默与感伤格调,铺陈现代中国经验最复杂的面貌。全书试探文学想象的禁区、人间伦理关系的极限,尤其值得瞩目。《西夏旅馆》文字华丽,结构繁复,意象奇诡,寄托深远,为新世纪华文小说所仅见。
本书获奖记录:
2008 《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2008 《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说
2009 台湾文学奖小说金典奖
2009 第33届“金鼎奖”图书类最佳著作人奖
2010 第3届“红楼梦奖”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
推荐语:
骆以军是最近台湾十多年来最了不起、最有创造力的一位作家,而且甚至是整个华文世界里面最有重量的作家之一。……《西夏旅馆》在骆以军怪异、绚丽、有点色情意味的笔下,透露了外省第二代的漂流经验。
——王德威
这不是一部易懂的小说,但它是骆以军语言技艺的大成,更有可能是华文小说的新路碑。若要我用一句话去总结,我只能勉强地说:“西夏”在骆以军笔下成了一切历史中曾经灿烂登场却又终归灰灭的记忆之象征,“旅馆”乃是容纳无穷故事但又不可一一说完的迷宫装置,其奇诡复杂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这是台湾中生代作家对小说提出的疑问和挑战,大陆这边又有哪一个同代人愿意去接应回答?
——梁文道
骆以军是个蛮横的蠢孩子,他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把现有的时空砸个稀巴烂,再把齑粉般的碎片凑起来,搭一个莫须有的新时空,好歹拼成个四不像,却找不到进去的路径。正彷徨着,忽然蹈入一扇门,又陌生又熟悉,既不是砸烂的那一个,也不是新凑的这一个,而是第三个,叫做“西夏旅馆”。
——王安忆
这是一部庞杂的书,也是一部匠心独运的书。这是一部琐碎的写实之书,也是一部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象征之书。这是一部让读者望之却步的书,也是一部让读者手不释卷的书。
——莫言
长辈不在的时候,我们都称骆以军为台湾文坛一哥,六〇以降第一人。
——戴立忍
作家翻箱倒柜将一幕幕荒谬乖离的末世景象以无比温柔的笔触结印。自脱稿那日, 便注定是一部跨世纪、 跨古今与两岸的文学巨著。
——桂纶镁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 豆瓣
作者: 杨义 2007 - 8
二十一世纪初,杨义提出“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前沿命题,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受到世界学术界的关注。五年来,这个命题由仅见端倪到趋于成熟,如今这部《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第一次完整而清晰地对此命题的文化根据和学理构成进行了阐释,提出了“一纲三目四境”的研究宗旨,在“大文学观”的前提下,对重绘中国学地图与中国文学的民族学、地理学、文化学、图志学的关系作了系统的梳理。
这一观点不仅有其理论价值,更有其实践意义,对传统的学术格局和学术思维已经产生了创造性和建设性的颠覆作用,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写作更是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元戏曲史 豆瓣
作者: 王国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
王国维戏曲研究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延,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它的意义。戏曲研究之新学科次后应运而起。
王国维不仅在古史地、古文字上是一代大师,在中国戏曲史研究上也卓有贡献,本书即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中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但却因以往学者的轻视而晦暗不显。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在这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它全面考察,追根溯源,回答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特征,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中国戏曲文学的成就等带根本性的问题,使元曲这一瑰宝重放异彩,并为今后的戏剧史研究指明了道路。
镜花缘 豆瓣
作者: 李汝珍 岳麓书社 2004 - 6
班志称小说家流出于稗官,如淳注谓王者欲知阊巷风俗,立稗官使称说之,此古义也。乃坊肆所行杂书,妄题为第几才子,其所描写,不过浑敦穷奇面目。即或阐扬盛节,点缀闲情,又类土饭尘羹,味同嚼蜡,余尝目为不才子,似非过论。昔王临川答曾南丰书,谓小说无所不读,然后能知大体;而《续文献通考》《经籍》一门,亦采及《琵琶》、《荆钗》,岂非以其言孝言忠,宜风宜雅,正人心,厚风俗,合于古者稗官之义哉!镜花缘》一书,相传北平李氏以十馀年之力成之,观者咸谓有益风化。惜向无镌本,传抄既久,鲁鱼滋甚。近有同志辑而付之梨枣。是书无一字拾他人牙慧,无一处落前人窠臼。枕经胙史,子秀集华,兼贯九流,旁涉百戏,聪明绝世,异境天开。即饮程乡千里之酒,而手此一编,定能驱遣睡魔,虽包孝肃笑比河清,读之必当喷饭。综其体要,语近滑稽,而意主劝善。且津逮渊富,足裨见闻。昔人称其正不入腐,奇不入幻,另具一副手眼,另出一种笔墨,为虞初九百中独开生面、雅俗共赏之作。知言哉!辄述此语,以质之天下真才子、喜读是书者。悔修居士石华撰。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豆瓣
作者: [德]顾彬 译者: 范劲 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9
本书侧重从思想史角度勾勒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演变史,涉及中国现代性发生的许多重要问题,尤其是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文化中形象和现实的紧张关系。在作者看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中心形象是作为“病人”的中国,但过度沉溺于此形象则是主体放弃自律的表现,鲁迅等作家的伟大恰在于同一切时代幻像都清醒地保持了距离,代表着一种倔强的理性反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