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新中国未来记 豆瓣
6.7 (7 个评分) 作者: 梁启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晚清新小说开山之作! 梁启超借小说预言六十年后(1962年)之中国繁荣富强,百业俱兴,万国来朝。不仅实现了君主立宪,且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新中国未来记》初载《新小说》第一、二、三、七号,后收入1936年出版之《饮冰室合集》。书中以倒叙方式,叙自1902年以来六十年间中国历史的发展,旨在“发表政见,商榷国计”,主干部分记述改良派与革命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驳诘往复达四十四段,几乎囊括了20世纪初关于“中国往何处去”论争之基本要旨。
2021年7月1日 已读
看到后来居然觉得很好看,可能是因为第四五回开始写时事了吧。前面辩论的部分写得比较滞涩。无论如何不失为一本有趣的书。重新捡起来读一下。
中国文学 小说 政治 晚清 梁启超
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博源文库)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0 (5 个评分) 作者: 萧冬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5 其它标题: 国步艰难
本书拟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做一个逻辑梳理。作者认为,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五次选择,即实行新民主主义、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转向改革开放。

试图说明以下问题:中共何以放弃原本认真考虑过的新民主主义,急于仿照苏联模式,向社会主义过渡?在觉察苏联模式弊端并尝试走中国自己的路之后,为什么引导出一场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为标志的乌托邦运动?对大跃进的调整和反思,为什么又走上了“文化大革命”的不归之路?“文革”结束后,又是哪些社会力量推动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这五次选择呈现两个过程,即从走进传统社会主义(或称苏联模式)到走出传统社会主义。前四次选择是传统社会主义内在的逻辑自然演进,第五次选择则具有根本的转向意义。中国的改革和社会转型尚未完成,但当下的中国无论如何定义,它都与传统社会主义相去很远了。

所坚守的学术态度是:力求每一判断都立于可靠坚实的材料之上,收敛过度解读的冲动,对历史的复杂性抱持一种敬畏;着重于发掘历史本身的逻辑,而不是做简单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拒绝用某种既成框架来框定历史。本书的考察自然要涉及领袖人物的意志和党内分歧,但更注重于分析在个人意志和党内分歧背后起作用的历史的、制度的和观念的因素。通过这种梳理,为人们思考中国未来走向提供某种历史经验的支持。
故土的陌生人 豆瓣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Anger and Mourning on the American Right
8.6 (22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 译者: 夏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5
本书作者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和作家,其所创作的书籍皆与当下美国社会中备受人关注的议题相关,而本书则是她对极化政治现象越来越明显的美国保守派人士的一次深入调查,是一本社会学家所谓的“探索性”及“假设生成”的研究性著作。
霍赫希尔德在路易斯安那州选取了60个人进行交流与访谈,又在其中40个核心访谈对象中选出了6人做了深入剖析,在4000多页访谈记录的基础上写成了此书,通过展现他们生活的多个方面,以及对环保问题的不同看法,挖掘了当下美国社会中保守派人士内心的深层故事,对我们深入了解今日之美国社会尤其有帮助,向我们展示了此前不太为人所知的美国社会的一个面向。
【内容简介】
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困惑不已的美国国民翻开《故土的陌生人》,试图了解保守派的阶级、种族、教育背景、宗教环境,以及工业、政府、媒体等社交领域对其政治之下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在大选前五年深入茶党大本营——路易斯安那州莱克查尔斯一带的社区,以环境污染为锁孔问题,探索保守派人士的一个个深层故事,寻找攀越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间“同理心之墙”的可能性。
【本书获誉】
★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入围作品
★2016年《纽约时报》最值得关注作品
★2016年《新闻日》十大好书
★2016年《科克斯》年度好书
★《纽约时报》所评“理解特朗普胜选的六本书”之一
所有对政治感兴趣且还未准备好放弃的美国人的必读之书。
——琼·布莱兹,起居室对话组织、天下母亲组织及前进组织共同创始人
堪称典范……迄今对特朗普背后对抗情绪的社会基础及右翼平民主义整体最清晰的记叙性说明文。
——罗伯特·库特纳,《美国展望》
在这个仿佛世界末日将近的时刻,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的《故土的陌生人》无疑是场及时雨……值得一读。
——肖恩·麦卡恩,《洛杉矶书评》
《故土的陌生人》……为了解一些选民如何感到疏离和脱节提供了极佳视角。
——米奇·兰德里欧,新奥尔良市市长,《政客杂志》
一本令人震惊而眼界大开的书。
——海伦·刘易斯,《新政治家》
《故土的陌生人》的非同寻常之处在于其始终如一的同理心及对政治中情感领域的关注。它被称为应景之作,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加布里埃尔·汤普森,《新闻日报》
霍赫希尔德超越了老生常谈,即支持小政府和减税而不那么富裕的选民的投票不符合自身的经济利益……《故土的陌生人》颠覆了对红脖子的漫画式描绘,展现出一群尊严常常遭忽视之人。
——多顿·阿金多耶,《奥普拉杂志》
霍赫希尔德对人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生活有浓厚兴趣……这些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了霍赫希尔德笔下的‘故土的陌生人’与新一代精英间的巨大分歧。
——杰迪戴亚·珀迪,《新共和》
霍赫希尔德怀着同情心和同理心找到了一种叙述,给(这些人的)生活赋以意义,令他们的经历为人所知——同时解释了他们的政治信念及其他许许多多。想要了解当代美国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引人入胜的书。
——罗伯特·莱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在当今美国政治中,没有更重要的话题,亦无人能剖析得更为透彻。每一页——每个故事和人物——都让人着迷,书中的分析令人深受启发。
——芭芭拉·埃伦赖希,《我在底层的生活》、《我的失序人生》作者
极富同情心……如今,关于政策、立法乃至事实的问题几乎都从公众话语中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对候选人‘气质’及品牌的辩论,在这样一个时代,(霍赫希尔德的)分析可谓姗姗来迟。
——纳撒尼尔·里奇,《纽约书评》
中国的军阀政治 (1916-1928)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齐锡生 译者: 杨云若 / 萧延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4
本书是众多海外中国研究独树一帜的政治史力作。其原创性贡献在于,并未囿于传统的史学描述范式——把“军阀政治”视为由拥兵自重的武夫所组成的军政集团,聚焦于军阀的逸闻趣事;而是在占有丰富史料的前提下,以“权力均势系统”和“角色行为规则”为观照,试图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社会心理等多重历史要素中,勾勒出全方位政治运作的多元图景。研究思路独特,创见迭出,融历史与理论于一炉。读者既可从中感知军阀个体的特殊行为惯习,又能从中把握政治生态演变背后的北洋式逻辑,堪称一部跨学科研究的经典之作。
南山的部长们 (2020)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남산의 부장들
7.7 (578 个评分) 导演: 禹民镐 演员: 李秉宪 / 李星民
其它标题: 남산의 부장들 / The Man Standing Next
电影"南山的部长们"以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的部长们(副总理级)与他们所主导的政治阴谋为素材, 原作为揭露韩国政治内幕的同名小说,以历代中央情报部的部长金载圭和金炯旭的故事为中心重新创作而成。1979年下半年,YH贸易女工笼城事件、新民党总裁金泳三的国会议员除名事件以及10月的釜马事件先后爆发,政局不定。中央情报部金载圭和强硬派总统警卫室室长发生摩擦,朴正熙对他逐渐反感和不信任。1979年10月26日,在汉城钟路区宫井洞中央情报部官邸中,朴正熙和总统警卫室室长在宴会酒席中被金载圭用手枪枪杀。
村戏 (2017) 豆瓣 IMDb
村戏
8.1 (156 个评分) 导演: 郑大圣 演员: 李志兵 / 梁春柱
其它标题: Bangzi Melody
1982年,隆冬时节,苍茫大地,人们在渴望春天的到来(包产到户)。
王支书要村里恢复演出老戏。“戏篓子”路老鹤,安排杨志刚演男主角,女儿路小芬不情愿。女儿的意中是奎疯子的儿子王树满。
在奎疯子眼里,花生是他的“图腾”。有人偷了九亩半的花生,急得他满街乱转。他发现,不止一人拿着花生去路老鹤家……
人见人怕的奎疯子,却对路小芬言听计从。整日像个孩子跟在小芬身后走动。
这晚,队部秘密开会,整出一份分地计划。不想,计划还没捂热乎就被杨志刚连夜从抽屉里偷了出来,公布于众。王支书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奎疯子和霸占了十年的“九亩半”成了“分地”的焦点。
“唱戏”“分地”交织中,牵出一段历史悲剧。
电影《村戏》剧本改编自《贾大山小说精品集》中的前半部“梦庄生态”部分,主要是《村戏》、《花生》和《老路》等三篇。
大法官金斯伯格 (2018)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RBG
9.2 (732 个评分) 导演: 朱莉·科昂 / 贝齐·韦斯特 演员: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 比尔·克林顿
其它标题: RBG /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性法官、第一位犹太裔女性法官,哥伦比亚法学院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终身教职(tenure)的女性,最高法院的自由派法官之一。影片讲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史以来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的生平事迹。
冷战 (201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Zimna wojna
7.7 (324 个评分) 导演: 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演员: 尤安娜·库里克 / 托马斯·科特
其它标题: Zimna wojna / 沒有煙硝的愛情
故事开始于1949年的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抵达了白热化的状态。维克多(托马斯·科特 Tomasz Kot 饰)是一名音乐家,他正在筹建一个青少年民族音乐演出团,靠演出传统波兰歌舞来输出国家的文化,制作人伊雷娜(阿伽塔·库雷斯扎 Agata Kulesza 饰)和监督官员卡奇马雷克(波利斯·席克 Borys Szyc 饰)也参与进了这一计划中。
一个名为祖拉(乔安娜·库里格 Joanna Kulig 饰)的女孩吸引了维克多的注意,虽然卡奇马雷克并不认为这个身世复杂的女孩是参加演出团的合适人选,但维克多还是义无反顾的认定了她。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坠入了情网之中。
华盛顿邮报 (2017)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The Post
8.1 (710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 汤姆·汉克斯
其它标题: The Post / 战云密报(港)
关于“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Pentagon Papers)的新片《The Post》,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与梅丽尔·斯特里普聚到了一起。斯皮尔伯格将作为导演与制片人身份参与制作,而影片的男女主角分别是汉克斯与梅姨。
这部吸引好莱坞三巨头首次合作的电影将在银幕上重现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1971年,一名国防部官员将美国政府卷入越南战争的机密文件通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曝光,而在文件公开之前,美国国防部曾试图阻挠文件的曝光并以失败告终。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标志着尼克松领导的联邦政府名誉扫地的开始,随后爆发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政府倒台。
《The Post》的主人公为“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华盛顿邮报》的编辑本·布拉德利与出版人凯·格拉汉姆。汉克斯将饰演布拉德利,这个角色曾在讲述水门事件的经典影片《总统班底》中出现过,而格拉汉姆则由梅姨出演。斯皮尔伯格的安培林娱乐与20世纪福斯将共同负责融资制作。
影片是斯皮尔伯格与汉克斯的第五次银幕合作,斯导现在正忙于《玩家一号》的后期制作,《The Post》何时开始制作还是未知数。
再见列宁 (2003) 豆瓣 TMDB KevGa-NeoDB IMDb 维基数据
Good Bye Lenin!
8.9 (577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夫冈·贝克 演员: 丹尼尔·布鲁赫 / 卡特琳·萨斯
其它标题: Good Bye Lenin! / 快乐的谎言(港)
克里斯蒂娜(凯萨琳·萨斯 饰)衷心拥护着社会主义东德,她的丈夫已经逃往西德,剩下她一人抚养一对儿女阿丽安娜(玛丽亚·西蒙 饰)和阿历克斯(丹尼尔·布鲁赫 饰)。1989年,阿历克斯上街游行被捕,母亲目睹了这一幕,心脏病发晕倒过去,不省人事了好一段时间。 当她醒来,她熟悉的国家已经改变——柏林墙推倒,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也随之瓦解。医生说,克里斯蒂娜不能再受刺激了。于是儿子想方设法营造一个过往的世界给母亲。母亲因此得以活在过去的民主德国里:包括邻居的衣饰,电视的新闻,换成苏联食品的罐头。然而,阿历克斯用心良苦不可能掩饰庞大的现实世界。终于,儿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和母亲讲述东德的变迁。
明朝那些事儿(肆) 豆瓣 谷歌图书
8.6 (145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 - 9 其它标题: 明朝那些事儿
上接第三部,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因此本书主要讲述了朝廷的权力之争和边疆的抗倭斗争。
2017年8月26日 已读
不错的历史通俗读物,但是某些推论和讲述实在有点失之过简,掩盖了事情的复杂性,也让人看得有点莫名其妙。 不过当年杨继盛那段真是看得我热血沸腾啊!
中国历史 政治
大明王朝1566 (2007)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大明王朝1566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大明王朝1566
9.6 (485 个评分) 导演: 张黎 演员: 陈宝国 / 黄志忠
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倪大红 饰)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黄志忠 饰)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陈宝国 饰)练道修玄二十载,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当时的中国经济发达,市井文化也算繁荣,但社会各阶层矛盾突出,国家大面积实施的土地兼并使千百万农民一夜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严嵩的专权引起了地方各级官员的不满,“倒严”之声甚嚣尘上,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朝廷到地方官府,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血雨腥风。忠臣良将与乱臣贼子纷纷登上了当时的历史舞台......
真相至上 (200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Nothing But the Truth
8.5 (133 个评分) 导演: 罗德·拉里 演员: 凯特·贝金赛尔 / 马特·狄龙
其它标题: 더 트루스: 무언의 제보자 / ザ・クリミナル 合衆国の陰謀
一名女记者,揭发了某位中情局探员,却因为拒不供出自己的新闻来源而被关入监狱,她的丈夫开始还站在妻子这边,对其予以支持,然而随着事情的发展,他也开始心怀不满,因为妻子坚持所谓的原则,甚至于家庭及自己于不顾...
2017年7月23日 看过
原来坚持真理和原则,在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困难的,即便标榜言论自由如美国。而真正能坚守原则的人,是那些在承诺时就准备好为其付出代价的人。真理和原则是有代价的,古今中外该不能外。看见女主为了保护别人的孩子而失去自己的孩子,真是能感到一个母亲的无奈与伟大啊……
人性 政治 新闻 法律 美国
第四公民 (2014) Eggplant.place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Citizenfour
8.5 (254 个评分) 导演: 劳拉·珀特拉斯 演员: 爱德华·斯诺登 / 朱利安·阿桑奇
其它标题: Citizenfour / 四号公民
《第四公民》将能高度还原“棱镜门”事件始末,为观众真实揭秘身处漩涡中心的爱德华·斯诺登。
纪录片导演柏翠丝本人也是“棱镜门”事件的核心人物,正是在她和《卫报》记者格仑·格林沃德的协助下,斯诺登才得以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丑闻公之于众。而柏翠丝与格林沃德也因此荣获普利策奖。片名“第四公民”(citizen four)正是斯诺登早期与柏翠丝邮件沟通时使用的匿名代号。2013年6月,当柏翠丝第一次飞往香港与斯诺登见面的时候,她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场景。《第四公民》将能高度还原“棱镜门”事件始末,为观众真实揭秘身处漩涡中心的爱德华·斯诺登。
浪潮 (2008)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Min reol TMDB Eggplant.place
Die Welle
8.6 (1228 个评分) 导演: 丹尼斯·甘塞尔 演员: 于尔根·福格尔 / 弗雷德里克·劳
其它标题: Die Welle / 恶魔教室(台)
赖纳•文格尔(Jürgen Vogel 饰)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该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荣获2008年德国电影杰出剧情片和最佳男配角奖(Frederick Lau)。
罪夜之奔 (2016) 豆瓣 TMDB
The Night Of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罪夜之奔
8.5 (222 个评分) 导演: 斯蒂文·泽里安 / 詹姆斯·马什 演员: 里兹·阿迈德 / 比尔·坎普
出生于巴基斯坦移民家庭的高中生纳兹(里兹·阿迈德 Riz Ahmed 饰),偷偷开走父亲的出租车去赴一场朋友爽约的派对。他中途迷路,焦急之际搭载了带着落寞绝望表情的女孩安吉拉(索菲亚·布莱克-德埃利亚 Sofia Black-D'Elia 饰)。霓虹闪烁的海边,两人互吐 心声。纳兹随对方回到家中,在迷幻的氛围中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可当他醒来时,却发现安吉拉已被人残忍杀害。他惊慌失措,夺路而逃,结果半路因酒驾遭到逮捕,继而因涉嫌杀害安吉拉遭到指控。在押期间,善于为边缘人辩护盈利的小律师约翰·斯通(约翰·特托罗 John Turturro 饰)决定帮他洗脱罪名。临近退休的警长丹尼斯(比尔·坎普 Bill Camp 饰)和检察官海伦(珍妮·柏林 Jeannie Berlin 饰)则磨刀霍霍,发誓要坐实纳兹的罪名。
被人称为有着“小鹿斑比似的大眼睛”的纳兹,更要在炼狱般的牢房内接收黑暗和罪恶的洗礼……
我不是潘金莲 (201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我不是潘金莲
6.6 (620 个评分) 导演: 冯小刚 演员: 范冰冰 / 郭涛
其它标题: 我是李雪莲 / 我叫李雪莲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李雪莲(范冰冰 饰),为了纠正一句话,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没想到一件事变成了另一件事,接着变成了第三件事。十年过去,她没有把这句话纠正过来,但她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悟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李雪莲要纠正的这句话是她前夫说的。她前夫说: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李雪莲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不是潘金莲。
2016年11月20日 看过
2016年11月21日 评论 秦香莲还是潘金莲 ——传统中国语境下的“事”与“义” - 首先说一句,对于众人吐槽的李雪莲的刁民设定,恰恰是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如果没有看出这一点,就根本没有看懂电影。后文会详细提到。 形式上,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最大胆之处,当然就是圆形和方形构成的的全新取景方式。在我看来,这种取景首先倒不是出于审美的考虑,而是在时刻提醒观众:这是一个很“中国”的故事——也就是说,如是类似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布景方式,其实是在提示观众们,虽然景色里的一切都是“现代的”,但故事本身却在传统中国的固有语境下展开。可以说,圆形镜头和方形镜头里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原封不动地纳入几百年前的中国框架下。 影片无非是讲了一个农村妇女被丈夫抛弃后,一路寻找青天大老爷,最后负心汉遭受天谴、皆大欢喜的故事。从这个角度上说,秦玉河是陈世美,李雪莲更像秦香莲(不知秦玉河之姓是否与此有关)。李雪莲遇到了微服私访的皇帝(首长,旁边英文chairman已经很明显表明了此人的至尊身份),于是冤屈得以昭雪,狗官被严惩……秦香莲的故事于是到此结束。 电影当然没有罢休,接着引出潘金莲的故事,与赵大头的恋爱坐实了她“潘金莲”的称号。到此,李雪莲与前夫的瓜葛仅仅成为一条隐线、一个叙述背后的推动力,而不再是叙述本身的内容了。赵大头作为爱人出场,官员也全部换新。此前的一切,不论是恋爱、还是上访无效,都再次重演。李雪莲的愚蠢不在于她是法盲,而正在于她再一次相信了男人许诺中的幸福庇护、和依靠上访取得公正的可能性,重蹈覆辙。她信得太深,因为这是她心中行之有效的逻辑,当这逻辑终于失效的梦醒时分,她选择上吊。 一、现代中国的事与义 故事体现的荒诞性与幽默在于,在这个尚未完成现代化的巨大国家中,事与义的偏离。事,也就是具体的事件、行为,已经与古代不同。无论是雪莲的穿着、离婚分房的导火索、车水马龙的繁华北京。 所谓“义”,就是社会运行背后的逻辑,人们行为里隐藏的哲学根源。这些新酒,还装在酒瓶里。电影中的故事,没有逃脱古老的欲望动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乃至对正义的定义。只要观看者觉得影片的故事可以成立、值得相信,就说明电影里展现的逻辑也同样真实成立。对性、权力、和公义的渴求,分别推动了秦玉河与赵大头、各层官员、和李雪莲的行为。在法院审判令其失望后,李雪莲追求“正义”的办法分别是上访、雇凶杀人、和求神。这四种手段有自己的逻辑,在现代体系失效后,雪莲诉诸古老的方法。首先是中国百姓朴实的忠奸二分思路,下层的奸臣必须让上级惩治;然后是同归于尽的自杀法,要亲自实现“正义”;最后是相信上天自有公道,转而求神拜佛。这三种在我们今人看来几乎无效的办法,却成为李雪莲寻求“公道”的最大着力点。这不是因为李雪莲奇葩,而是我们今日的语境在发生变化,在这变化里应该有我们的思考和未来,这一点后文还会提到。 对雪莲“冤屈”的无能为力,是现代法律在处理社会问题时面临的困窘,但这窘迫不应由法律本身承担,就像王公道说的,这不关法院的事。 很多年前看阿汤哥的《刺杀希特勒》,当时非常费解且郁闷的是,为什么刺杀者不能与炸弹共处一室、同归于尽,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却偏要借口出去,最终露出马脚呢?黄继光不就是这样的吗?炸死希特勒难道不比一个籍籍无名者活着更有意义吗?后来我才慢慢明白,自己原来的思路背后,是古老的对正义、乃至对人生意义的描述。这样的“义”,在荆轲的逻辑里成立,在现代社会里却很难成立。 中国传统文化的“义”究竟是什么?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说,“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犹希腊柏拉图之所谓Idea者。”陈寅恪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在于“三纲六纪”。初读此语觉得不免武断,但细细想来,中国传统社会正是在三纲六纪的原则下建构起来的。三纲当中,电影集中展现了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两个层面。 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权威,下对上的绝对服从,不正是“君为臣纲”?正是在这样的空间里,李雪莲可以通过层层上访,寻找“青天大老爷”;也正是在这样的思路里,官员们不怕法律,却害怕上级的一句训斥、对一条语意含混的指示频频点头。电影很聪明地把官员级别尽量放小,集中展现县级官员的嘴脸,其实同样的事,提升几个级别同样适用。不过导演又不舍得把矛盾轻易化解,于是一定要牵涉到首长、北京,提示我们这个县城与整个中国是一个整体。 家庭之中,丈夫对妻子“贞洁”的苛刻要求、对自己出轨行为的理所当然,包括妻子对自己“贞洁”、“名声”的重视,不正是“夫为妻纲”的体现?这种话语当然也在不断变化着,比如今日对妻子的“处女”要求,就很难再有立足之地了。这是旧日的纲常模式与现代观念的融合。但也应当看到,三纲五常的逻辑仍然留存和运行着。中国仍然是人情社会,社会里的方方面面都能在这个被设定在过去的故事里找到踪迹。 这是传统中国和现代文明的对接困境——我们一方面追求现代:人大会的高脚杯、葡萄酒,北京早早建立起的摩天大楼,现代法院和审判机制;另一方面,却无法建立起真正具有现代观念的个人:雪莲对法律的无知和无畏,懂得法律的观念却不懂人性人道的官员,只讲人道却枉顾法律的顶层设计者…… 努力现代化的中国里,事与义的冲突,才是导致这场风波的真正起因。而如何调和,也昭示着这种冲突的根本解决之道。从这个角度上讲,片尾马市长的教导,与原来那些一样,仍然是空洞的屁话——他的话不过表达了一句“为人民服务”,绝对正确的废话。就像《驴得水》的佳佳去了延安,不是提供了问题的解决策略,而只不过是一个搁置争议的休止符罢了。 二、两套话语的龃龉 故事里展现了两套话语:法律的,和人情的。前半段的官员坚持用法律方式,请她起诉、检举,结果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丢了乌纱帽。于是后半段的官员们试图用非法律思维解决,同样没有解决。这也是官员治理的无奈:法律和人治两套体系相互渗透,结果就是最微小的问题都不能解决。其实至今仍然屡见不鲜的开除党籍、双规、撤职,虽然看着大快人心,却仍然没有摆脱领导“拍脑袋”做决定的性质。什么时候出了问题,能够按照固定的追责体制,进行审判与惩罚,追责才有意义。其实某位高官是否拥有党籍并不关百姓事,也不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处罚。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我大学期间某门课程挂科没有补考,理应不允许毕业,那么现在社团乃至学生会将我开除会员资格,能代替我应有的惩罚吗? 法律代表着现代社会的组织方式,人情,则是乡土社会的维系纽带。在这两种体系下,“正义”的定义和实现方式都不同,也就必然产生冲突。 三、刁民李雪莲的设定好在哪 前文已经说过,这不是一个传统的冤屈妇女形象,那是秦香莲与陈世美的故事。但也不是一个风流大胆的女性,她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努力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下建立生存逻辑。 有人说李雪莲不占理,作为一个刁民,她并没有冤屈。的确,这也正是电影的高明之处。电影从来不指望着带领大家同仇敌忾,怒骂昏君贪官。首先,李雪莲的理直气壮在于她的正义与现代法律不同,民间正义与司法正义的真空始终没有被社会解决。第二,这部电影剥离贪腐问题,正是在提醒我们,打掉老虎之后又如何?官员的无能、体制效率的低下,是比贪污更可怕的事。第三,这么一个不讲道理、没有“冤屈”的妇女为什么引起了整个官僚系统的恐慌?为什么法院没有犯错却不敢承认?公正是这样被荒诞地定义着吗?第四,不在法律和公职人员范围内的社会问题,究竟应该由谁接管?对于中国社会,尤其是乡土社会的建构,在此体现出缺口。而这一社会缺口造成的后果,就是政府掌管一切,却又根本不可能管好一切。结果就是,这么微小可笑的一件事,成为地方大员的软肋,真是自作自受。第五,在这里,法律只是知识权力者的挡箭牌,却没有成为这位农村妇女的武器和理解世界的窗口。如果是这样,法律只是在单方面有意义,这样的“法律”,是否违背了“契约”的本义呢? 四、生死皆荒诞 透过黑色幽默,电影展现了故事背后的荒谬和无力感。除了李雪莲,所有人都泯灭了个性,成为体系中的一个符号——郑义、马文彬、省长、乃至首长,出奇地和谐统一,思路一贯。(如果首长显得有点不一样,那不过是因为他只有下级,不再有上级了而已。)在这套符号系统中,看似手握大权的官员们,实则非常无力,没有丝毫个人选择的余地——王公道作为法院院长几次的不满与反抗失败,就是这种无力感的最好体现。 影片中所有可笑的成分,正是由事与义的分离导致的荒谬感所产生。这种荒谬,不仅消解了雪莲的上访、消解了官员们的言行,乃至消解了生死对立。雪莲的上访不过是一场没有结果的幻梦,即便成功也不过是一批官员的撤职;爱情不过是两次欺骗;官员们言行的分离好像从上到下都无法解决,影片着力表现下级官员的丑态,但是在寥寥几笔里,首长和县级法院职员的思路都出奇一致,整个机制的运作也就分毫毕现;至于雪莲最后的上吊,则显得最有意味,她所以在果农的调侃下放弃自杀,并非突然感到人情淡漠——这一点她早就感到了,并正是因此而决定放弃生活。电影里交代,秦玉河意外的死亡,使她十年来的生活动力突然抽空,于是生活失去重心和目标,一心向死。一场十年的纠纷,竟然因为一次意外无疾而终,碌碌的人们自以为目标明确的奔走与努力,竟都抵不过一次任意性的安排。而雪莲自己的死呢,在哪棵树上、哪篇果园里发生,对哪一家人造成怎样的影响,也都充满随机性,看似明确郑重,实则荒谬可笑。一个毫不相关者的命运(范伟或者老曹),也就将在这种随机里改写。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对比里,雪莲看见了死亡与生存根本上同质的荒谬吧。死亡既是如此荒唐,就不再构成解脱,活着也就不必承担原有的执着和自以为是。那么当初寻死的愿望本身,不也就被消解了么。 雪莲的生活好像离我们太远,远得有些不真实,却又无法否认这就是现实的一部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从另一个角度呈现,就是李雪莲的故事。 至于火热的撕逼事件,跟电影本身无关,仅表达一点个人看法。我觉得冯小刚和万达撕逼的事情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的拍摄和上映本身已经非常波折,免不了电影里处处打暗语、电影外节节搞关系,这是被逼当婊子。但是到头来万达再拦一道,他当然就把相关的一切怒气都转嫁过来——摆出阻挡我片子上映的都是辣鸡的架势。当然我本身不支持这场撕逼行为,可是另一方面看,如果吴天明当时也来撕逼一通,会不会有人理?如果这部佳作也像《山河故人》一样只能上映三天,是不是对这部电影的埋没?除了下跪和自嘲,我们到底有没有给过电影导演第三种发声方式?在我看来,冯小刚的吃相再丑,也比温顺的绿茶婊们拍个小时代、国产鬼片之类的更有职业操守。
女性 小说改编 政治 荒诞 黑色幽默
天浴 (1998)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天浴
8.1 (378 个评分) 导演: 陈冲 演员: 李小璐 / 洛桑群培
其它标题: Xiu Xiu: The Sent-Down Girl / Xiu Xiu
文秀(李小璐 饰)是城市里的孩子,自从踏上了知青下乡的路途,命运就此逆转。在荒凉的西藏牧区,文秀住在藏民老金(洛桑群培 饰)的营帐里。由于老金被阉割过,文秀觉得放心,二人感情逐渐深厚。怎料事情起了波折。文秀一直不能忍受荒漠生活,想争取到回城的指标。就因这个指标,她错信了供销员的承诺。将贞操献了出去之后,她才醒悟到这是一场骗局。然而,她却越走越远了——为了能获取回城机会,她放弃了自己的身体,成为了众人的玩弄对象。一次次的伤害,并不能让她回到城市。老金旁观者清,痛在心里,决心为这件事做一个了断……
2016年9月18日 看过
原来最好的历史叙述都是在描述当下。

达到目的的手段同样重要。在时代的错误面前将错就错,狂欢劲舞,就是自己的罪恶。

这电影的好处在于,每次回想它都觉得纯净可爱,这女孩子虽然可怜可悲甚至有点可恨,但真正龌龊的是那些视而不见的旁观者
政治 文革 禁片 陈冲 青春
大卫·戈尔的一生 (2003) 维基数据 IMDb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The Life of David Gale
8.2 (539 个评分) 导演: 艾伦·帕克 演员: 凯文·史派西 / 凯特·温丝莱特
其它标题: 데이비드 게일 / ライフ・オブ・デビッド・ゲイル
贝茜•布鲁姆(凯特温斯莱 Kate Winslet饰)是纽约某新闻杂志的知名记者,她接到了一个任务是去采访一名死刑犯大卫•戈尔(凯文•斯帕西 Kevin Spacey 饰)。戈尔的罪名是强奸并谋杀了康丝坦斯•哈拉维,并将于周五下午6点被处以死刑,那么布鲁姆将要采访并记录的就是戈尔人生最后的三天,而此前戈尔拒绝了一切采访。布鲁姆起初对这个任务很不以为然,但在和戈尔的接触过程中,她发现一切并非表面呈现的那么简单,于是布鲁姆决定用仅剩的三天开始寻找真相……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的导演艾伦•帕克凭借该片提名2003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6年8月17日 看过
2016年8月17日 评论 美中不足 - 想法很不错的一个电影,不过编造痕迹有点明显,很多地方牵强或讲不通。特意安排大卫是哲学教授,这样很难换工作找到新生活,也为他各种关于死亡和生命价值的论述提供背景,替导演点题。bug比如看到个毛巾就觉得是自杀,也有可能凶手是处女座啊。再比如最后女主从高速一路跑到现场,至少五六公里,竟然速度这么快(八分钟多一点),还呼吸相对正常。再比如实习生最后下车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啊,完全是为了让女主一路跑准备的。而且男主就算再伟大也没必要承认自己是强奸犯吧,收到明信片以后就赶紧洗白啊,此时他还是想过回原来的生活的。
kevinspacey 政治 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