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小说
恨海 豆瓣
作者: 吴趼人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
《恨海》共十回,书叙工部主事陈戟临之子,长名祥,字伯和,与同乡张鹤亭之女棣华订婚;次子瑞,字仲霭,与中表王乐天之女娟娟订婚。三家同住京师,两对小儿女自幼同窗,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本可三生石上、永结同心的。不料庚子乱起,时棣华之父在上海经营,戟临遂遣伯和偕鹤亭之妻白氏及棣华避乱出京。途中因乱被人群冲散,白氏惊慌成疾,遂客死于旅邸。当鹤亭访至欲接其妻女时,所见惟棺一具、弱女一人而已。伯和与棣华母女失散后,遍寻不得,后于中途得意外横财,辗转而至上海。不想伯和少年心性,把持不住,竟习于游荡。先因嫖被妓女卷走全部财物,又因吸食鸦片成瘾而流落街头。迨鹤亭招访之时,他已是积习难改,终因贫病交迫、中毒过深而死于医院。棣华因而万念俱灰,斩断青丝,遁入空门。时戟临夫妇已在乱中被杀,仲霭只身避乱,幸遇父友,为其荐至陕西某观察幕中,得蓄资产,并被保举功名。遂乞假扶丧归乡,并藉以寻访娟娟。不料娟娟竟沦落风尘,变为倚门卖笑的娼妓,仲霭愤恨之极,了却情缘,披发入山,不知所终。《恨海》改变了以往小说的大团圆结局,叙述了两对青年男女兵荒马乱中鸳梦难圆的悲剧故事,抒写了“精卫不填恨海,女娲未补情天”的人生遗恨。虽然小说在爱情观念上显得相对保守,作者自己就说:“其中之言论思想,大都陈腐常谈,殊无新趣,良用自歉。所幸全书虽是写情,犹未脱道德范围,或不致为大君子所唾弃耳。”(《说小说》)但是作者将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置于庚子事变的大背景之中,在描写他们劳燕分飞的离乱经历的同时,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生灵涂炭的历史画面,从而使他们的个人悲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2020年8月2日 已读
几年前读的,最近看晚清小说又简单回顾了一下,滥情倾向明显,吴想表达的是“情”,今天却看来是“愚”。旧伦理在科学主义框架下,只能如此。 袁进的批评一针见血:对吴来说,男女之情痴魔,忠孝大节才算情。 小说让人讨厌的地方在于,所有人的爱情和亲情似乎都出于伦理的要求而已,个人主体性在此极度萎缩,家国大义所塑造的悲情幻境笼罩于个人情感之上,由此造成的“恨”与“哭”实在缺乏意义。
中国文学 吴趼人 晚清 晚清小说 爱情
从传统到现代 豆瓣
The Chinese Novel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作者: 米列娜编 译者: 伍晓明 1991 - 10
本书以西方学者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批评方法讨论了晚清小说的历史地位、新小说兴起的社会历史原因、外来影响等。并对转折时期的小说作了独到的分析。
九命奇冤 豆瓣
【清】吴沃尧
作者: (清)吴趼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 7
《九命奇冤》,清吴沃尧所著的小说。最初发表于梁启超主办的《新小说 (杂志)》。共有三十六回,演述雍正年间发生于广东的一件大命案。他根据旧小说安和先生所著的《梁天来警富奇书》而加以改作,用较好的布局,动人的描写,曲折的故事,写成了一本动人的作品。
作者在第一回中说:‘这件事出在本朝雍正年间,这位雍正皇帝,据故老相传,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然而这个故事后来闹成一个极大案子,却是贪官污吏,布满广东,弄得天日无光,无异黑暗地狱。’可见作者是借历史上的公案,加以新的内容,来攻击当日黑暗地狱中的贪官污吏。
书中用倒装的叙事手法,把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有机地连贯起来,这与《儒林外史》的形式不同,似乎是受了外国小说的影响,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