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域外小说集 豆瓣
作者: 伍国庆 编 译者: 会稽周氏兄弟 旧译 / 巴金 汝龙 等 新译 岳麓书社 1986 - 11
中国传统文化有保守、封闭的一面,而翻译家却是向外看的人。从鸠摩罗什、唐玄奘到严几道、林琴南,他们对文化的贡献已永垂青史。林琴南是介绍欧美小说入中国的第一人,但真正把引进外国文学作为“转移性情,改造社会”,也就是推动中国文化新生的手段的,还得首推会稽周氏兄弟(即鲁迅和周作人)。一九O九年问世的《域外小说集》, 就是他们在这方面最初努力的结果。
在五四白话文运动兴起以后,《域外小说集》中的那些名篇,几乎都陆续被后来的翻译家译成了现代汉语(白话文)。新旧两代文学巨子、翻译大师的劳绩,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沟通了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往,值得人们永远纪念。为此,我们特地将此书新旧译合刊成册,作为我社“旧译重刊”的一种,刊行问世。从新旧两种译文的对照中,读者将可清楚地看到清末民初和三十年代前辈们的足迹,看到外国文学译文的进化,以及文言、白话文体的嬗替。喜欢读外国小说的人、愿意掌握翻译技巧的人、研究文体进化的人、想学习古汉语而缺乏良好师资和教本的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我认为,这也是对前辈译家的最好的一种纪念吧!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豆瓣
9.4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柄谷行人 译者: 赵京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9
后现代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已有英、德、韩、法等数个译本,影响广被东亚与欧美。
作者主要以日本明治中期(1880—1900)前后的文学为对象,抓住“言文一致”这一语言变革运动与明治国家体制——议会、法制、医疗、教育、征兵制度的建立之同步关系,考察了文学在语言形式、思维方式、文体表现等方面全新的观念之生成过程。全书以知识考古的方式探讨了“风景的发现”“内面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病的意义”“自白制度”等,考察它们如何以“颠倒”的方式与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一系列制度一起诞生。作者的批评范式以及对核心观念的提炼与表述影响深远,自三联2003年出版中译本以来,已成为国内批评理论领域的必读书目。
本次翻译以2004年作者对讲谈社初版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删和修订后推出的“岩波定本”为底本,相对于初版,这个全新译本“几乎成了一本新著”
2020年8月19日 已读
每次读都有新感动,比从前的版本删减了很多日本文学的论述,增加了哲学本身的讨论,使脉络更加清晰。我猜大概是行人年轻时才气盛,所有想到的东西都要写出来,老年修订时就懂得节制。由此反观早期版本的丰沛,亦非常动人,且其思想脉络更加显豁。赵的翻译也有进步,别扭的地方少了一些。(也可能是因为读熟了而已……)
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