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
额尔古纳河右岸 Goodreads 豆瓣
8.6 (86 个评分) 作者: 迟子建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5 - 12
这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向我们娓娓道来——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2020年8月21日 已读
非常迷人,小说的有点在于节制,没有过多的煽情和价值判断;但瑕疵也正在于一些不够节制的地方,比如开头第一句就有点俗,刻意突出沧桑感,有点倚老卖老;再比如最后部分密集的死亡,太密集了就有点失去力量了;给物品讲故事也显得有点刻意突出“原始”,不自然。总之非常好看一年前看过一点就劝退了,这次读感到惊喜。原始的力量蓬勃,人们对命运不加反抗,即使预知也只是接受,也只有如此,神力才会降临吧。所有的悲伤和死亡,终究都会被新的生命和时光带走。跟着讲述者走完了一生,小说中这种时间感把握得非常好。回环结构。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个人心灵,依莲娜的死好像王国维啊……读过后还长久地沉浸于这首悲歌之中,生命的力量与悲凉全系于此。
宗教 小说 当代文学 茅盾文学奖 迟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