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 豆瓣
Cato Maior de Senectute. Laelius de Amicitia. De officiis
8.8 (8 个评分) 作者: [古罗马] 西塞罗 译者: 徐奕春 商务印书馆 2003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收入了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三篇散文。《论老年》是一篇对话体论著。西塞罗在这篇论著中假借年事已高的马尔库斯·加图之口来论述老年。它涉及到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幸福观。此外,《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还收入了《论友谊》和《论责任》。
西方哲学十五讲 豆瓣
8.6 (27 个评分) 作者: 张志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6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弓l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西方哲学十五讲》系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西方哲学十五讲》系作为参考教材。有两种事物,征服了整个精神的历史,我们愈是思索,就愈难以抑制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灵的法则,从很早以前,到很久以后,这种爱将牢固地支配着一类智慧,就是哲学。《西方哲学十五讲》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
海报: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豆瓣
作者: 张祥龙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8
这并非一部纯西方哲学著作。它从从海德格尔一直谈到中国思想和印度思想,将东西方哲学进行了一番比较。但这番比较,又不在寻章摘句,把海氏著作与东方思想排比并列,找出些人所周知或莫名其妙的异同之处,而是希望进入“相摩相荡、氤氲化醇的对话”。
现象学导论七讲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张祥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3
现象学首先不是一些原理和体系,而是观察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方式,也就是在体验对象时一同体验到这体验过程的在场意识方式,而且,关心这种意识方式的前提。它最终要超出将存在当做主体和客体来打量的传统哲学方法,而进入到更原本活泼的反思乃至前反思的思想维度。本书通过解读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和德里达的著作,开显现象学的问题来源、观察问题的视角、现象学方法的特征和深化过程,以及现象学思考在不同现象学家那里的质的丰富性和内在呼应性,由此而引导读者进入思想的新天地,培养读者的现象学观察能力。
海德格尔 豆瓣
作者: 王庆节 / 张任之 编 2017 - 6
本书以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海德格尔哲学主要著作研究与翻译工作坊”所提交论文为主,收录了陈嘉映、王庆节、孙周兴、倪梁康、刘小枫、张祥龙、丁耘等多位海德格尔著作翻译与研究专家的文章,主要探讨海德格尔三本主要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和《哲学论稿》的汉语翻译与研究心得,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学界对于海德格尔著作翻译研究的重要结集。
物性论 豆瓣
De Rerum Natura
8.0 (7 个评分) 作者: 卢克莱修 译者: 方书春 商务印书馆 1981 - 6
卢克莱修(约前99—约前55),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诗人和哲学家,他继承了古代原子学说,特别是阐述并发展了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物性论》是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于1473年首次整理出版,是现存唯一系统阐述古希腊罗马的原子唯物论的著作。全书依据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以大量事例阐明了伊壁鸠鲁的学说,批判了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说及神创论,将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贯彻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豆瓣
9.0 (20 个评分) 作者: (法)让-保罗·萨特 译者: 周煦良 / 汤永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9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影响极大、流传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他的思想渗透于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中。
本书由两篇文章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前者发表于1946年,萨特此文的“目的是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而为它进行辩护”。同时指出它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异同,澄清了各种无意的误解和恶意的歪曲。后篇发表于1980年萨特去世前不认,在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注:【ISBN】7-5327-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