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理历史
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下)--新界 豆瓣
作者: 饒玖才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12 - 3
地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一個地方的集體記憶,無論是人物、事件還是自然景觀和族群的語言、信仰與習俗,都可以成為地名的組成部份,並得以傳承下去。地名與個人生活密不可分,亦是集體所共同擁有的無形文化財產。就以鄉村和街道名稱為例,香港合共有六百多條鄉村和四千條街道,把它們名稱背後的故事集合起來,就是一部活的香港歷史文化大全。
鑑於地名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具認同性與延續性,在2007年的第九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大會上,確定了地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適用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標誌着地名學研究的重要性。饒玖才先生早於1998年出版《香港地名探索》一書,為研究者提供了有用的參考,而這本有關香港地名的最新著作,正好響應公約內有關研究記錄及宣傳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呼籲。
本書除供消閒閱讀外,亦可作為本港通識教育的輔助讀物。
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上)--港島與九龍 豆瓣
作者: 饒玖才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11 - 4
地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一個地方的集體記憶,無論是人物、事件還是自然景觀和族群的語言、信仰與習俗,都可以成為地名的組成部份,並得以傳承下去。地名與個人生活密不可分,亦是集體所共同擁有的無形文化財產。就以鄉村和街道名稱為例,香港合共有六百多條鄉村和四千條街道,把它們名稱背後的故事集合起來,就是一部活的香港歷史文化大全。
鑑於地名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具認同性與延續性,在2007年的第九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大會上,確定了地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適用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標誌着地名學研究的重要性。饒玖才先生早於1998年出版《香港地名探索》一書,為研究者提供了有用的參考,而這本有關香港地名的最新著作,正好響應公約內有關研究記錄及宣傳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呼籲。
本書除供消閒閱讀外,亦可作為本港通識教育的輔助讀物。
選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豆瓣
作者: 楊艾文、高禮文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11 - 7
本書對選出香港最具權力的政治領袖之制度作深入研究。兩位作者仔細調查800人選舉委員會以及自1996年以來所有特首選舉、任命的歷史。作者亦討論了選舉委員會對香港和中國的深層意義。書中其中一個重點為按照憲法及人權標準以法律角度分析現時制度。本書緊貼現時社會上有關2012年這中途站該如何改革以達至2017年普選的討論。兩位作者認為,若普選得以落實,選舉委員會可作為特首選舉的提名委員會。根據憲法標準,該委員會需要由足夠的選民選出,使其在社會上有代表性,而提名門檻亦不應設下過多限制令廣大選民無真正選擇。
正當香港政制邁向普選,本書就現行制度如何發展至以普選為基礎及符合憲法原則及標準,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為政治和法律的學者和學生提供了認識未來政制發展的歷史基礎。
「是書深入研究香港最重要的政治職位—行政長官,對香港政治感興趣的讀者,不容錯過。」— 秦家驄
「《選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詳細描述香港在回歸後如何挑選政治領袖,讓讀者了解不民主的選舉如何在這「自由」的社會運作。是書見解精闢,實是難得佳作。」— 褚簡寧
香港政制常識解難101 豆瓣
作者: 陳曙峰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2011
本書以香港政制的基本架構為出發點,從憲政基礎、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司法制度、地方行政、法定機構及諮詢組織、政黨及民間團體,乃至中央與香港特區之關係,提出101條你想過或從沒想過的問題,配以真實例子來釐清?念,每篇篇幅短小,易讀又易明。
改變香港歷史的六十篇文獻 豆瓣
作者: 區志堅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1 - 5
這是一部新穎翔實的香港歷史文獻讀本。所選的歷史文獻,諸如《南京條約》、《英皇制誥》、《省港罷工委員會命令》、《防止賄賂條例》、《中英聯合聲明》、《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等,都是對香港發展的進程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的條約、政令和法例。然而,本書又絕不僅限於收錄官方文件,像《獅子山下》、《釣魚台戰歌》等歌曲,孫中山在香港大學的演講等民間文獻,也是編者所關注的。
本書的另一大特點,是編者為每一篇文獻提供深度解讀,勾畫出該文獻特定的歷史背景及其對時代的影響和意義。
無庸置疑,對於香港這個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我們對其過往的歷史發展,以及如何演變成今天的面貌,目前還遠遠談不上有深刻的理解。本書的編寫方向,是從歷史文獻出發,擺脫了香港史研究歷來受意識形態問題所左右的問題;而透過對這些一手文獻的觀察和研究,我們可深入了解歷史人物當時的感受、考量及因而作出的決定。因此,本書是增進香港歷史知識、擴闊歷史視野的最好讀本。
香港司法体制沿革 豆瓣
作者: 尤韶华 2012 - 5
《香港司法体制沿革》(作者尤韶华)记述了香港司法机构从设立到回归的过程的体制沿革概况。该过程始于1841年裁判法庭的设立,止于1997年终审法院的运作。作者汇集了大量这一期间有关司法的立法性文件,以及始于1950年的逐年司法机构报告,对其进行筛选、叙述和分析,并予以综合、概括和总结。《香港司法体制沿革》探讨了司法机构沿革的轨迹,就其特点划分出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对司法人员的体制也加以叙述,并阐明了开庭方式、陪审制、移审制和上诉制等程序的演变。
A History of Hong Kong 豆瓣 Goodreads
A History of Hong Kong
作者: Frank Welsh HarperCollins 1997 - 4
The mouth-wateringly irresistible tale of a boy's insatiable hunger! Henry loves books! but not like you and I. He loves to EAT books! This exciting new story follows the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of a boy with a voracious appetite for books. Henry discovers his unusual taste by mistake one day, and is soon swept up in his new-found passion -- gorging on every delicious book in sight! And better still, he realises that the more books he eats, the smarter he gets. Henry dreams of becoming the Incredible Book Eating Boy -- the smartest boy in the world! But a book-eating diet isn't the healthiest of habits, as Henry soon finds out!
香港史 豆瓣
作者: 弗兰克·韦尔什 译者: 王皖强 / 黄亚红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 5
《香港史》系统、全面地叙述了1838到1990年间香港的发展历史,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问题,如律劳卑使团、港脚贸易、两次鸦片战争、英国强占九龙、新界、“香港海关封锁”、19世纪末香港的瘟疫、香港与1911年的中国革命、香港与抗日战争、战后香港的发展等,引证了大量原始史料加以论述,尤其是深入分析了英国国内政治对英国对华政策以及香港前途的影响。  为拟定此书,作者除参考数百种相关著述外,还遍访英、美以及中国的档案馆,广泛收集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很多属此前从未使用过的未出版档案。丰富的史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此前较少或从未接触到的英国方面的一手史料,也使《香港史》细节生动,读来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