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中国农业真相 豆瓣
作者: 臧云鹏 2013 - 1
《中国农业真相》内容简介: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5480万吨,80%来自美国;中国食用油市场,65%以上的份额掌握在外资手中;2011年,中国进口棉花336.38吨;2010年,美国“先玉335”玉米种的播种面积占中国玉米播种总面积的13%;中国每年生产化肥消耗1000多万吨钾盐,其中600多万吨依赖进口;一粒洋种子,竟然可以卖出金子的价格;……现在,中国农业门户洞开,外资凶猛来袭,大豆、棉花、玉米、猪肉、钾肥、农地、种子、农药、转基因、粮仓等农业产业链将无一幸免。我们将如何接招?社会大众对于真相缺乏了解,有时比真相本身更为可怕。作者希望通过《中国农业真相:外资大举入侵中国农业》把中国农业的真相告诉更多的人。这个真相就是外资控制和渗透中国农业的真相。在《中国农业真相》中,臧云鹏先生将自己十年来关注中国农业与外资关系的成果做了完整的汇总和独到的分析,带领读者逐一见识了中国农业从种植到销售各个产业链的现状,其真相读来,让人触目惊心。在农业领域,中国在引进外资的进程中,是否有战略布局?除了种子资源之外,哪些还可以列入布局要点?中国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规划资源类要素比如水、土地、钾矿、磷矿等的拓展?如何有效应对国际大粮商的期货+贸易+种植的产业链运作?如何集体应对国际卖家联盟的谈判?除了限制性的政策手段外,是否还有扶植性的政策?战略布局中民营企业的参与空间有多大?参与的方式有哪些?国有企业在布局中的角色是什么?国有企业是逐利性的自由企业,还是负有实现国家战略责任的企业?
海报:
李逵日记 豆瓣
作者: 仓土 珠海出版社 2011 - 5
《李逵日记:厅级干部李逵的官场笔记(1112-1123)》最初发于天涯论坛上,一日之内人气飞飙到20万点击,回复1086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作者仅以短短的3万字在天涯2个月内创下200万的点击,猫扑更是在一个多月点击超过一千多万。“人气直逼当年明月,幽默更胜郭德纲”!作者仓土也迅速成为最赋幽默才华的网络明星,同时那一段段幽默风趣的段子更是在天涯、人人网、新浪、SOHU等各大网站飞快传播、疯狂推荐,成为公务员、白领、学生、教师、企业家、医生、农民?、退休干部等社会各阶层逗乐解压的“第三种消费”。
2018年3月2日 已读
对官场的一种借喻讽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领导艺术”,有些特指带有国字头的某些地方。。。 可排解心中气氛的一剂配方,但不能当做药剂使用.
中国 官场 无厘头 李逵日记 职场
人工智能关我什么事 豆瓣
作者: [中] 王文革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0 - 1
人工智能最近些年在国内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但是很多人对于人工智能并不了解。多数人觉得人工智能虽然热闹,但离自己还很遥远,对人工智能对自己职业、生活的影响更是浑然不觉。其实,人工智能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未来30年内,目前社会50%以上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人们应当如何看待和认识人工智能对于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本书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以及人工智能的起源开始讲述,阐述了人工智能的算法,以及在文字和艺术、医疗、教育、零售流通、无人驾驶、餐饮、安防、等领域的应用,最后介绍了人工智能与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结合。
本书通过人工智能相关的故事和趣事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人工智能的知识,通过列举了人工智能对多个行业的影响,是一本较好的普及人工智能知识的读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人工智能专家何积丰教授倾情作序推荐)
2020年2月23日 已读
看AI如何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作者从文化、医疗、教育等基础层面深入解读和剖析未来的可能行为,预测未来的基本走向,本书算是对未来科技的一种预读吧。参考即可,作者也算是以为较接地气的科技工作者。
中国 互联网 人工智能 社会学 科技
变量4:大国的腾挪 豆瓣
作者: 何帆 2021
本书是“变量”系列图书的最新一本。著名学者何帆发愿要用30年的时间,通过这套书为中国经济立传。
在《变量:大国的腾挪》中,何帆继续他对中国经济的记录。他用双脚丈量了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走访了新疆尉犁、宁夏西海固、广东海陆丰等地,访谈了棉农、返乡青年、老年创业者、企业家和生产线上的工人,找到了能帮你更好地发展的生存策略:腾挪。
通过腾挪,你可以重新发现优势,改变约束条件,破解看起来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何帆会在这本书里告诉你:
乡村振兴,不是靠农民返乡,而是靠在远方和故乡之间形成互动;
县城崛起,将成为未来文化创新的前沿、体育竞技的基地和美好生活的样板;
人口老龄化——不只是一个社会的负债,也能变成优质的资产;
别人“唯快不破”,你可以“以静制动”。别人寻找“风口”,你可以穿越周期;
……
大国的腾挪机会最多,这个时代的腾挪机会最多。
没有人能够全方位地碾压你。
如果有个问题实在解决不了,那很可能是因为,你问的问题是错的。
一条路走不通,就试试换一条路。熬过去,就是海阔天空。
翻开这本书,带走反败为胜的力量。
●“变量”同系列图书:
本土时代三部曲——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
·《变量: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
·《变量: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
·《变量:大国的腾挪》
……
2022年1月17日 已读
实际上就是在寻找一种推动向上的力量。阅读完全书,那些专家们都有种无奈的感觉,绞尽脑汁地将自己的主意编撰成书,也是希望管理层能有朝一日看到,可惜了,都是我们这些无力的百姓在支撑这他们的版税。
中国 商业 思维 新经济 社会学
中国人的精神 豆瓣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作者: 辜鸿铭 译者: 李静 果麦/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 - 9
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君子之道,表现在中国人身上,是一种分寸与体面。晚清以来,国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集体性的谴责心理,认为是国家落后的主因。受过西式精英教育的辜鸿铭却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呼吁“把东西方的长处结合在一起,从而清除东西界限”。
《中国人的精神》是系统反映辜鸿铭 思想的一部作品,1915年发表于北京,用英文写成,旨在对外展示中国文明的价值,呼吁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1915年,欧洲在一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西方人几百年来第一次对自身文化产生集体性的反思。辜鸿铭旁征博引,以歌德、卡莱尔和阿诺德的思想为对照,向西方阐释古典儒学的精神内核。
有了百年的历史纵深,今天我们或许能从这本书里读到中国人曾有的,也是应有的样子。本版以1915年初版为底本全译新译,附英文演讲稿节选。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豆瓣
7.4 (40 个评分) 作者: 郑雅君 著 / 熊庆年 主编 上海三联书店 2023 - 1
重点大学寄托了万千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如今一系列专项招生计划也为更多学子打开了机会之门。然而,金榜题名之后,学子是否如想象那般顺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本书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 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掌握其中“默认”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本书指出,家庭背景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更意味一整套关于“上大学”的文化技艺的传承,这使得出身优渥的大学生得以在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先机,而家境平平者却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本书也关注了意义感在出路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内化主流价值信念、扩充“文化工具箱”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生涯目标迷失的困境,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大学资源,获得生涯出彩机会。
自中国教育社会学重建与高校扩招以来,探究大学入学公平问题的研究在不断增长。郑雅君往前迈了一步,将重点从入学转到了学生经历大学生活与“探寻出路”的过程。她从国际知名的社会学家那里汲取了有力的概念工具,深入到中国的具体情境中去理解农村贫困学生的大学经历,探究了价值话语、机会结构与个人动力如何在家庭主义传统与市场经济交织着的社会转型期塑造他们的观念和决策。这本书是对中国教育社会学的重要贡献。
—Gerard A. Postiglione(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荣誉教授)
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切入受教育者的分类,是书作者提供给学界的一个知识亮点;无论人们是否同意它的结论,它将给教育学和社会学提供更多有用的思考。
—周怡(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很多人把考上大学作为衡量教育公平的结果变量,雅君则打开了高等教育过程的黑箱,指出“上大学”是一种“技艺”,经过层层选拔而胜出的相对弱势家庭孩子,可能因为文化障碍而经受更深刻的困扰。这本书不仅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大学中这些困难学生的迷茫与苦痛,更促使我们去反思大学教育,以寻求更加包容与公平的大学社区。
—余秀兰(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当社会舆论还在争辩不同背景的青年如何才能公平地走向社会的时候,雅君的这份教育与文化社会学专著已经深化了这场争论,不仅打开了高等教育过程的“黑匣子”,而且呈现了其中的异质性。相信这本书的文化关怀和深刻意义,不仅适合学术工作者阅读,更适合广大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一起思考。
—孙宇凡(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微信公众号“社会学理论大缸”创办人)
我在上大学之后,长久地困惑于两个问题:我与其他同学高考分数都差不多,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是不是有某种东西是高考试卷分数所反映不出来的?直到我读完本书,我才恍然大悟—“‘上大学’如今已经不再是一个无差别的传送带,而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又一重隐秘的筛选过程,一种与家庭背景紧密相连的、难以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艺”。本书直接洞穿了大学生所面临的窘境。所幸的是,雅君学姐提出了应对之法,这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避免走弯路的金玉良言。
—陈建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生)
阅读完这本书,我之所以感到慰藉并受到鼓舞,是因为我终于明白,学生生活中出现文化障碍的现象是个有规律可循的社会事实,我们每个人无论是经历过哪种文化障碍的状态,都不是孤单、羞耻的。我真诚地推荐和希望更多的人去阅读这本书。
—孙露(兰州大学公共管理系硕士生)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豆瓣
中国の歴史
7.2 (6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本一夫 / (日) 平势隆郎 译者: 吴菲 / 周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历史佳作。
丛书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国内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为中文版作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