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悲惨世界 (2018) 豆瓣 TMDB
Les Misérables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悲惨世界
7.4 (35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森兰 演员: 多米尼克·韦斯特 / 大卫·奥伊罗
绅士冉阿让(多米尼克·威斯特 Dominic West 饰)因为偷窃了一条面包而被判了20年的有期徒刑。出狱后,被困顿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他被好心的主教收留,可是,未能经得住内心阴暗面考验的冉阿让却偷走了主教家的银烛台。被捕后,主教为了保护冉阿让,遂承认是自己主动赠与对方烛台,主教这一举动彻底的感化了冉阿让,令他决定洗心革面做个好人。
时光匆匆流逝,曾经的囚犯如今已成为德高望重的镇长,可即便如此,嫉恶如仇的警长沙威(大卫·奥伊罗 David Oyelowo 饰)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对于冉阿让的追踪。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冉阿让答应妓女芳汀(莉莉·科林斯 Lily Collins 饰),在她死后照顾她的女儿珂赛特(艾丽·巴姆博 Ellie Bamber 饰),而此时,沙威步步紧逼的脚步令冉阿让和珂赛特不得不踏上了隐姓埋名不断逃亡的旅途。
河边的错误 (2023)
河边的错误
7.0 (343 个评分) 导演: 魏书钧 演员: 朱一龙 / 曾美慧孜
其它标题: 江东喜事 / Only the River Flows
20世纪90年代,江南某个小镇。阴郁的河边,幺四婆婆被人残忍杀害。好大喜功的警察局长(侯天来 饰)定了调子,此案一定追查到底。刑警队长马哲(朱一龙 饰)带着徒弟小谢(佟林楷 饰)对死者周边关系展开调查,得知老太太生前与人为善,还收养了一个疯子(康春雷 饰)。而从疯子这里,似乎又找不到更多的突破点。丢失在现场的女士书包引起马哲注意,通过包内的磁带,他找到了女包的主人及其相关者,但依旧捋不出头绪。局长认定疯子就是凶手,应该尽快结案。可就在此时,新的死者出现了……
本片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
2023年11月23日 看过
完全没看懂,这全篇剧情和诡异的天气,如同人与人之间那种永远的猜忌,你不说、我也不说,但你要明白我的意思,可为何大家都不能以开诚布公的心态来做事、做人呢?!再说,这个场景设置偏阴暗,不是在阴雨天、就是在闭仄的室内空间,灰暗真能给人性带来好的导向么?导演 或者制片究竟想给观众、或这个社会带来什么呢?!没看懂、也没明白这部电影的初衷,讲的是什么东西。
2023 中国大陆 人性 人生 犯罪
三大队 (2023) TMDB
所属 电视剧集: 三大队
6.2 (32 个评分) 导演: 邢键钧 演员: 秦昊 / 李乃文
讲述一次审讯意外,三大队刑警程兵(秦昊 饰)入狱服刑,队友受牵连脱警、降职,曾经的警界精英三大队分崩离析。十年牢狱,程兵重获自由,信仰崩塌,热血化为沉默,他失去一切,而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王大勇依旧在逃……
穿一天警服,终身是正义。三大队需要交代,不甘化作执着,利刃再次出鞘 ,程兵和三大队的兄弟重新集结踏上追凶之路,在孤独和漫长的旅途中配合警方千里追凶,也在这苦行僧一样的历程中重新找到人生的坐标和生命的意义。
根据作者深蓝文学作品《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改编。
2023年12月25日 看过
追完结 //顶多算是 剧情+警匪,并不悬疑啊!愧对『迷雾剧场』这个品牌了,怎么开始走下坡路了,主旋律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浓烈了。情节开始拖沓了,请不要再用“迷雾”来吸引人了。看完全剧,钦佩原著主人公的执着,也感叹其作为丈夫、父亲的责任缺失,究竟什么才能完美地融合工作和生活,这才是需要大多数人思考的!追加一颗星给原型人物。
2023 中国大陆 剧情 犯罪 社会
繁花 (电视剧版) (2023) 豆瓣 Bangumi TMDB
所属 电视剧集: 繁花
7.4 (249 个评分) 导演: 王家衛 演员: 胡歌 / 马伊琍
十里洋场,雪月风花。形色男女往来穿梭,追逐着名利,追逐梦想,追随着心底无尽的欲望。一曾名不见经传的小青年阿宝(胡歌 饰),为了实现发财致富梦拜在老法师爷叔(游本昌 饰)门下,随后便于一众亲信驰骋股市,盆满钵圆,眼见得起了高楼,平步青云。不满足股市的狂欢冒险,宝总转身投入商界,他和27号的汪小姐(唐嫣 饰)互惠合作,彼此信赖;和青梅竹马的铃子(马伊琍 饰)合开餐厅,互为表里;与初来乍到的至真园老板娘李李(辛芷蕾 饰)往来试探,暗流涌动。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黄河路有如大上海的缩影,上演了几多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本片根据金宇澄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
2023年12月29日 看过
这才是上海的特色,而不应该被称作魔都的原因,小时候的那味道似乎又回来了。
2023 上海 人性 剧情 商业
死期将至 (2023) 豆瓣 TMDB
이재, 곧 죽습니다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死期将至
7.1 (105 个评分) 导演: 河炳勋 演员: 徐仁国 / 朴素丹
此剧改编自人气漫画,由《再次十八岁》导演执导,讲述与死亡一起开始全新人生的人物的故事,徐仁国饰演因为就业和恋爱失败后做出极端选择后还生的崔以才。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崔以载选择终结这一失败的人生。随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神秘的存在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他将迎接十三个不同的人生。
2024年1月9日 看过
什么是阶层,什么是生死,拥有九人的记忆,一切皆有因果,以悬疑完成闭环,男主的演技似乎还得磨练,不能动不动就热泪盈眶、潸然泪下啊!女版王一博剧情很像“我的野蛮女友”那一段,看似很陌生,实则很熟悉,表演得很到位,导演的近景拍摄让观众容易到能从她的眼睛中解读到更深一层的情感。
2023 人性 动作 悬疑 成长
(2022) 豆瓣 TMDB
5.6 (5 个评分) 导演: 秦潇越
其它标题: Nest
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是怎样形成的?是精神与物质的固有矛盾,还是个体在时代中的浮沉无奈?影片以主人公追求丰富精神世界与身处困境的冲突,呈现家庭之于个体,社会之于家庭下,是温暖的巢穴,也是束缚的窠臼的刺痛。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2023) IMDb T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Bangumi IMDb 维基数据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
7.5 (671 个评分) 导演: 宫崎骏 演员: 山时聪真 / 菅田将晖
其它标题: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 / 蒼鷺與少年
少年牧真人(山时聪真 配音)的母亲葬身火海后,他随父亲牧胜一(木村拓哉 配音)与继母夏子(木村佳乃 配音)组成新家庭。深陷悲伤的真人阴郁孤僻,难以融入新环境。一次意外,他跟随一只会说话的苍鹭(菅田将晖 配音)闯入废弃的神秘塔楼,却不料进入了奇幻的“亡灵世界”,开始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冒险……
影片片名致敬了小说家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发表的同名小说,但电影故事由宫崎骏原创。
小行星掉在下午 豆瓣 Goodreads
7.7 (131 个评分) 作者: 沈大成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
闪烁着霓虹灯的疫区,墨鱼人藏身的超大型地铁站,逐步变异的公司职员,新星球上建设社会的伟大历程……本书是沈大成新近创作的短篇小说精选,作者以其独有的黑色幽默,塑造了一群仿佛生活在地球的双生星上的人类,并将他们置于不确定的未来即将落下的时刻。
一个异质而又有其自身逻辑的世界,读者既可将之看作愉快的脑内小革命,也难以忽视其中现实主义的一面。而我们当代生活的一部分特质,就在沈大成小说独特的显影法下逐步显现。
2020年5月26日 已读
有些现实、有些难读拗口的文字、章节内容相互联系弱,但全篇小说还是有很强的指向性,科幻的有点黑暗,脑洞型小说。可能不适合本人。
小说 文学 理想国 短篇集 社会
内定 豆瓣
作者: 唐凤雄 群言出版社 2010
深度透视官场中人“财源滚滚”的权术谋略
细腻解读仕途路上“官运亨通”的为官之道
腐败的官场就是:一个官说了算;两个官对着干;三个官坐着看。
公务员考试开始了。当莘莘学子埋头答题时,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的各级领导干部,早已荷枪实弹,在这场看似普通的考试下,展开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因为不想昧良心,不想太迁就官场的潜规则,无县组织部长李劲松被县长石勇及其派系孤立,并遭到黑道跟踪、威胁。当李劲松目睹正直的青年被栽赃拘捕;无助的钉子户愤然自焚来抵抗冰冷的铲车;天真的少女以美色换“工作”;多情的“小三”因爱生恨而走上不归路时……一度退让、妥协,试图和县长同流合污的李劲松无法再沉默,他要秉公执言,伸张正义,可他再次遭遇暗算、陷害。
当正义之战宣告胜利时,无县的上空,一轮炙热、纯洁、鲜红的太阳缓缓升起……
置身官场,少不了权力和私欲的纠缠,金钱与美色的诱惑。背负着先天缺陷的政治枷锁,行走于官道之上的领导班子,注定步履蹒跚,一路坎坷。当公务员考试不再以分数和实力作为招录标准,而只需内定;当美人计屡试不爽,靓女们投怀送抱,小三与官太太竟能和睦共处;当心机重重的女秘书独霸一方,成为上级领导的“领导”;当信访部说着不可信的话;当一把手即将被双规,却还能使出“瞒天过海”之计;当亲信不念“亲”情,联合各方势利谋权篡位;当行贿受贿披上正义的面纱,成为公开的秘密时……升迁与倒台似乎只是一念之差。考试难,考公务员更难!而它究竟难在哪?又真的难倒了谁?做官累,做一把手更累!而它究竟累在哪?又真的累倒了谁?吃不完的饭局,推不掉的应酬。机关有机关的生存智慧,官场有官场的处世哲学。透视官场的迷魂阵,揭露千年权术史。
2020年6月14日 已读
当做小说看吧。类似《人民的名义》,官场不是一般人都能入的,没有强大的心理和演技,还是不要参乎其中吧,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即可。
官场 官场小说 小说 心理学 新经济
把自己作为方法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1 (390 个评分) 作者: 项飙 / 吴琦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7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对手.2》 豆瓣
作者: 姜远方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6 - 5
颇有能力,颇识时务,傅华年纪轻轻便做了市长秘书,仕途走得顺风顺水。之后,傅华就任驻京办主任,副主任林东把他作为对手,一直在想把他赶走。
傅华得到市府的批准,要买地把驻京办建成一座大酒店,请房地产公司的杨军帮忙。杨军的妻子是傅华的初恋情人郭静,他以为傅华破坏他的家庭,因此设计搞垮傅华,让驻京办蒙受了一千多万的损失。商场失意,却换来美人相且,赵婷在这一场风波中帮助傅华,显露真情,成为傅华的恋人,并得到了富商父亲赵凯的祝福。
东海省有意调走市委书记孙永,让曲炜接任。曲炜和孙永这一对多年的搭档和对手之间的权力平衡被打破。孙永败中求胜,拜访海川籍老干部郑老,让他再次获得省委书记程远的信任。曲炜再次挑战失败,又因为陷入桃色风波,最终被调离海川。
傅华无意中帮助书记孙永击溃了曲炜市长,他无颜以对恩人曲炜的离去,提出辞去驻京办主任职务……
对手 豆瓣
作者: 姜远方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6 - 4
颇有能力,颇识时务,傅华年纪轻轻便做了市长秘书,仕途走得顺风顺水。之后,傅华就任驻京办主任,副主任林东把他作为对手,一直在想把他赶走。
傅华得到市府的批准,要买地把驻京办建成一座大酒店,请房地产公司的杨军帮忙。杨军的妻子是傅华的初恋情人郭静,他以为傅华破坏他的家庭,因此设计搞垮傅华,让驻京办蒙受了一千多万的损失。商场失意,却换来美人相且,赵婷在这一场风波中帮助傅华,显露真情,成为傅华的恋人,并得到了富商父亲赵凯的祝福。
东海省有意调走市委书记孙永,让曲炜接任。曲炜和孙永这一对多年的搭档和对手之间的权力平衡被打破。孙永败中求胜,拜访海川籍老干部郑老,让他再次获得省委书记程远的信任。曲炜再次挑战失败,又因为陷入桃色风波,最终被调离海川。
傅华无意中帮助书记孙永击溃了曲炜市长,他无颜以对恩人曲炜的离去,提出辞去驻京办主任职务……
寻路中国 豆瓣 豆瓣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9.2 (36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江城 豆瓣 豆瓣
River Town
9.4 (47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斯通纳 豆瓣 Goodreads
Stoner
8.8 (477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威廉斯 译者: 杨向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1
《斯通纳》讲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美国,密苏里州。来自偏远农场的农家子弟、19岁的威廉·斯通纳进入州立密苏里大学学习农学。自一堂选修文学课为起点, 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变。未来的斯通纳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尽头,或许他可以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你的一生,还要期望别的什么吗?
一部蕴含着真诚、激情与紧凑力量的小说,探究了历史洪流所忽视的人性之间的冲突、溃败与幸存,重新唤起思考每个个体独特存在的意义。作者约翰·威廉斯向世人展示了凡人中的勇者在如何生活。
----------------------------------------
◆威廉斯的写作就像被打磨光滑的橡木上反射出本色、持久的光泽。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不带一丝一毫悲喜的冷静洞察了生活本质的全部。《斯通纳》迟到五十年后畅销,是献给被亏欠的艺术一次迟来的正名。 ——《纽约客》
◆斯通纳活过,然后死去,如你我一样。他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就发生在你我面前,看似平淡。然而,写出这种“简单”却需要天才才能完成。读这本书是一本令人难过却又美妙的阅读体验。 ——《星期日泰晤士报》
◆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刻画了一个将追求智识当作对抗无意义的战争、拒绝与外部世界作廉价妥协的人的一生。它的意义或许不只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简直是一部几近完美的小说,机构精巧,语言优美,故事动人,展示着一种夺人心魄的完美。 ——《纽约时报》
◆一件文学的珍宝。 ——《明镜周刊》
◆拥有超乎寻常的力量……直击生活的真相,语言清澈优美。它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文学之人的传奇。 ——伊恩·麦克尤恩
◆一本精彩绝伦的小说,既丰富又忧郁,记录着伤痛与失去的同时也留存了美好温柔的时刻。这本小说完美展现了小说艺术的要素,它的叙事节奏与情节构架均堪称完美无缺。这本小说像一条河流,冷静而又流畅的平静笔调裹挟着磅礴延绵的力量。 ——亚当·福尔兹
The Origin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Breakdown of the Bicameral Mind 豆瓣
The Origin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Breakdown of the Bicameral Mind
作者: Julian Jaynes Mariner Books 2000 - 8
At the heart of this classic, seminal book is Julian Jaynes's still-controversial thesis that human consciousness did not begin far back in animal evolution but instead is a learned process that came about only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and is still develop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volutionary scientific paradigm extend into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our psychology, our history and culture, our religion -- and indeed our future.
中国人的精神 豆瓣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作者: 辜鸿铭 译者: 李静 果麦/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 - 9
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君子之道,表现在中国人身上,是一种分寸与体面。晚清以来,国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集体性的谴责心理,认为是国家落后的主因。受过西式精英教育的辜鸿铭却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呼吁“把东西方的长处结合在一起,从而清除东西界限”。
《中国人的精神》是系统反映辜鸿铭 思想的一部作品,1915年发表于北京,用英文写成,旨在对外展示中国文明的价值,呼吁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1915年,欧洲在一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西方人几百年来第一次对自身文化产生集体性的反思。辜鸿铭旁征博引,以歌德、卡莱尔和阿诺德的思想为对照,向西方阐释古典儒学的精神内核。
有了百年的历史纵深,今天我们或许能从这本书里读到中国人曾有的,也是应有的样子。本版以1915年初版为底本全译新译,附英文演讲稿节选。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豆瓣
7.4 (40 个评分) 作者: 郑雅君 著 / 熊庆年 主编 上海三联书店 2023 - 1
重点大学寄托了万千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如今一系列专项招生计划也为更多学子打开了机会之门。然而,金榜题名之后,学子是否如想象那般顺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本书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 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掌握其中“默认”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本书指出,家庭背景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更意味一整套关于“上大学”的文化技艺的传承,这使得出身优渥的大学生得以在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先机,而家境平平者却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本书也关注了意义感在出路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内化主流价值信念、扩充“文化工具箱”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生涯目标迷失的困境,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大学资源,获得生涯出彩机会。
自中国教育社会学重建与高校扩招以来,探究大学入学公平问题的研究在不断增长。郑雅君往前迈了一步,将重点从入学转到了学生经历大学生活与“探寻出路”的过程。她从国际知名的社会学家那里汲取了有力的概念工具,深入到中国的具体情境中去理解农村贫困学生的大学经历,探究了价值话语、机会结构与个人动力如何在家庭主义传统与市场经济交织着的社会转型期塑造他们的观念和决策。这本书是对中国教育社会学的重要贡献。
—Gerard A. Postiglione(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荣誉教授)
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切入受教育者的分类,是书作者提供给学界的一个知识亮点;无论人们是否同意它的结论,它将给教育学和社会学提供更多有用的思考。
—周怡(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很多人把考上大学作为衡量教育公平的结果变量,雅君则打开了高等教育过程的黑箱,指出“上大学”是一种“技艺”,经过层层选拔而胜出的相对弱势家庭孩子,可能因为文化障碍而经受更深刻的困扰。这本书不仅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大学中这些困难学生的迷茫与苦痛,更促使我们去反思大学教育,以寻求更加包容与公平的大学社区。
—余秀兰(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当社会舆论还在争辩不同背景的青年如何才能公平地走向社会的时候,雅君的这份教育与文化社会学专著已经深化了这场争论,不仅打开了高等教育过程的“黑匣子”,而且呈现了其中的异质性。相信这本书的文化关怀和深刻意义,不仅适合学术工作者阅读,更适合广大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一起思考。
—孙宇凡(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微信公众号“社会学理论大缸”创办人)
我在上大学之后,长久地困惑于两个问题:我与其他同学高考分数都差不多,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是不是有某种东西是高考试卷分数所反映不出来的?直到我读完本书,我才恍然大悟—“‘上大学’如今已经不再是一个无差别的传送带,而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又一重隐秘的筛选过程,一种与家庭背景紧密相连的、难以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艺”。本书直接洞穿了大学生所面临的窘境。所幸的是,雅君学姐提出了应对之法,这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避免走弯路的金玉良言。
—陈建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生)
阅读完这本书,我之所以感到慰藉并受到鼓舞,是因为我终于明白,学生生活中出现文化障碍的现象是个有规律可循的社会事实,我们每个人无论是经历过哪种文化障碍的状态,都不是孤单、羞耻的。我真诚地推荐和希望更多的人去阅读这本书。
—孙露(兰州大学公共管理系硕士生)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豆瓣
中国の歴史
7.2 (6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本一夫 / (日) 平势隆郎 译者: 吴菲 / 周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历史佳作。
丛书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国内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为中文版作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