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6 (97 个评分)
作者:
项飙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3
其它标题:
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持续至今的真实“北漂”史。转型中的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经济与社会。北京“浙江村”与“浙江村人”三十年生活记录研究。
“浙江村”,20世纪80年代起渐次于北京天安门以南5公里的 南苑地 区汇聚成形。30年来,其经济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特殊面貌、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演变,已成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权力与政策的鲜活样本。
作者借同乡之便,于90年代中期6年时间里对“浙江村”进行实地调查,深入“浙江村人”的日常生活,以近乎白描的写作手法,细致呈现了“浙江村”这一流动群体的落地、发展和变化中的诸多细节。对于“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浙江村人”作为“外来人口”在北京的生活、生产经营、乡情民愿、与流入地及户籍所在地管理部门的互动等等,均加以极近距离的分析记录。
本书时隔20年后修订再版,除对前版内容进行补充订定外,于新增序言部分特别回顾了“浙江村”和中国社会自2000年以来的变化,对“正规化”及“分割—攫取模式”进行了分析阐述。同时为便于历史比照,增绘了2017年“浙江村”疏解前分布示意图。
“浙江村”,20世纪80年代起渐次于北京天安门以南5公里的 南苑地 区汇聚成形。30年来,其经济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特殊面貌、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演变,已成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权力与政策的鲜活样本。
作者借同乡之便,于90年代中期6年时间里对“浙江村”进行实地调查,深入“浙江村人”的日常生活,以近乎白描的写作手法,细致呈现了“浙江村”这一流动群体的落地、发展和变化中的诸多细节。对于“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浙江村人”作为“外来人口”在北京的生活、生产经营、乡情民愿、与流入地及户籍所在地管理部门的互动等等,均加以极近距离的分析记录。
本书时隔20年后修订再版,除对前版内容进行补充订定外,于新增序言部分特别回顾了“浙江村”和中国社会自2000年以来的变化,对“正规化”及“分割—攫取模式”进行了分析阐述。同时为便于历史比照,增绘了2017年“浙江村”疏解前分布示意图。
北京三百六十行 豆瓣
作者:
齐如山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
- 11
对故乡故土顾望不已,对故事故人思恋未了;他对他的“北平”挚念如斯,为什么?一卷《怀旧》,有馈君惠存的点拨。
卷中包括五本书,都只写北京之“旧”。但不论古都的大气铺陈(《北平》),还是民俗的温婉描述(《北平怀旧》),或者遗闻轶事的不舍俯拾(《北平小掌故》),又都洵属真美——哪怕是月缺之美。
《谈平剧》,《北京百戏图考》,更是对源泉艺术的搜求挽留;留在纸面留给今天的,譬若门锁的钥匙,等待问津渡口的人,也等待志在折桂的你。是怀旧作中的城府之作,也是风土志中的博洽之志。齐如山暮年苦苦怀旧,乃不志则于心不甘;当记北京的风,一漫 举国欢腾,华夏风,当记北京的土,一抔抔,五色土。
那么,即使只想了解一个复原的北京城和一群反璞的北京人,此书亦可读一读。况且有朋自远方来,北京早是东南西北不亦乐乎的“京师”。况复子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北京三百六十行》一书共列二三十类,七百四十一行,分门别类对旧北京的工商业作了一一描述。
北京的实业界,向来号称有三百六十行。余最初听到这句话,以为不过是约略言之,不必实有此数也。后阅宋朝人的笔记,才知道这句话实始自南宋之杭州,因记载杭州有三百六十行的文字颇多,如田汝成《游览志余》中,亦有“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是也。是此语一直由宋朝传到现在的北京,还是这样说法。——齐如山
卷中包括五本书,都只写北京之“旧”。但不论古都的大气铺陈(《北平》),还是民俗的温婉描述(《北平怀旧》),或者遗闻轶事的不舍俯拾(《北平小掌故》),又都洵属真美——哪怕是月缺之美。
《谈平剧》,《北京百戏图考》,更是对源泉艺术的搜求挽留;留在纸面留给今天的,譬若门锁的钥匙,等待问津渡口的人,也等待志在折桂的你。是怀旧作中的城府之作,也是风土志中的博洽之志。齐如山暮年苦苦怀旧,乃不志则于心不甘;当记北京的风,一漫 举国欢腾,华夏风,当记北京的土,一抔抔,五色土。
那么,即使只想了解一个复原的北京城和一群反璞的北京人,此书亦可读一读。况且有朋自远方来,北京早是东南西北不亦乐乎的“京师”。况复子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北京三百六十行》一书共列二三十类,七百四十一行,分门别类对旧北京的工商业作了一一描述。
北京的实业界,向来号称有三百六十行。余最初听到这句话,以为不过是约略言之,不必实有此数也。后阅宋朝人的笔记,才知道这句话实始自南宋之杭州,因记载杭州有三百六十行的文字颇多,如田汝成《游览志余》中,亦有“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是也。是此语一直由宋朝传到现在的北京,还是这样说法。——齐如山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修订本) 豆瓣
作者:
刘小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 1
本书在综合利用满汉文档案、契书、碑文、家谱、笔记、曲词、小说、舆图、绘画、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北京旗人社会的面貌、特征、变化,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考察;对旗民关系(核心是满汉关系)的发展,也作了多角度分析。《清代北京旗人社会(修订本)》对开展北京史研究,把握北京的城市特色,挖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均有价值。对清朝史研究、满族史研究、八旗史研究,也具有推动作用。
北京的人力车夫 豆瓣
Rickshaw Beijing: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the 1920s
作者:
(美) 史谦德
译者:
袁剑
/
周书垚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
- 9
1920年代,革命、战争和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混乱。与这场巨变相关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城市中。被铁路、电报、共有的城市心态捆绑在一起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形成了一个竞技场,市民们对当时的一些大问题争论不休——寻求社会和谐与国内和平、保卫人民和国家主权、追寻一个独特的现代中国社会。人们卷入了这些冲突,因为他们知道,军阀的来来往往、抗议者的游行、知识界的言论、工厂的开闭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
史谦德检视了1920年代的北京居民如何应对由流动的士兵和政客,以及思想、资本、技术的剧烈运动所造成的变化,剖析了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城。通过考察人力车夫、警察、工人、僧人等群体的政治经历,史谦德揭示出时代的力量是如何被普通人深刻感受的。这幅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城市社会的群像,强调了经过群众运动、集体政治以及混合了戏剧、示威活动、报纸和茶馆社交的城市文化训练后的普通市民日益成长的政治成熟度。令人惊讶的是,在吸收新的生活、工作和政治参与方式的过程中,旧社会中的很多东西都被保留了。一切似乎都变了,但一切似乎又都没变。经过动荡的年代,北京在地方和大众政治的基础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将行会和士绅精英的传统世界与社团主义和干部的现代世界连在了一起。
史谦德检视了1920年代的北京居民如何应对由流动的士兵和政客,以及思想、资本、技术的剧烈运动所造成的变化,剖析了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城。通过考察人力车夫、警察、工人、僧人等群体的政治经历,史谦德揭示出时代的力量是如何被普通人深刻感受的。这幅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城市社会的群像,强调了经过群众运动、集体政治以及混合了戏剧、示威活动、报纸和茶馆社交的城市文化训练后的普通市民日益成长的政治成熟度。令人惊讶的是,在吸收新的生活、工作和政治参与方式的过程中,旧社会中的很多东西都被保留了。一切似乎都变了,但一切似乎又都没变。经过动荡的年代,北京在地方和大众政治的基础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将行会和士绅精英的传统世界与社团主义和干部的现代世界连在了一起。
北京公共汽车:1949-2019 豆瓣
作者:
刘爽
2020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讲述北京公共交通车辆发展的大型图书,共322页,大16开全彩印刷,内文约11万字,图片1090张,其中八成以上照片为首次发布,图片涉及车型400余款,,广泛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的公共电、汽车车型。
编著者按:
作为公交迷、火车迷、航空迷群体的一员,我对当代中国工业文化爱好者渴求此类书籍的心情感同身受,也深知国内文化市场在这方面的缺失,因此我出版此书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现代交通爱好者、汽车文化爱好者、公共交通从业者、以及汽车工业从业者等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这部书是国内首次从公共交通爱好者的视角出发,记录当代人文历史的新型互动图书,此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北京公共电、汽车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呈现了北京的城市变迁,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建设成果。
《北京公共汽车:1949—2019》一书将面向全中国、全世界喜爱交通文化的朋友,帮助大家全面认识北京公交车型的历史与技术特点。书中内容不仅讲述了北京公共汽车的故事,还涉及到国内外几十座城市的公交车辆使用背景,读者可通过此书了解到中国城市公交和客车工业的发展历史。
对于公共交通从业者来说,此书更是学习公交车辆技术和北京公交历史的良师益友。无论您是一线司售还是管理人员,都能通过这部书进一步认识自己所在企业、行业的发展,甚至对本单位车辆技术有新的认识。北京公交的年轻职工还能通过认真研读此书对考级、认证有所帮助。老一辈公交人亦能通过这本图册来怀念过去的峥嵘岁月,得到内心的慰籍。
这部图书的编辑、出版是几十位公共交通爱好者、从业者以及多位客车行业老专家共同的心血,更是十多年来国内多家公交论坛网站所凝聚的精华。
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正式出版前,我们向老专家、老职工反复核实五、六十年代的历史资料。针对近二、三十年的车型,我们又广泛征询公交爱好者的意见,请他们预览、审阅样书,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准确、详实,并且初步得到了专家和资深车迷的认可。
这些努力和心血保证了本书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我们将尽量杜绝过往这类专业书籍车型标注混乱、不同车型混为一谈等低级错误。
为了增强图书的扩展性和互动性,我们在书中加入了20个车型的声音二维码,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公众号界面,播放对应车型的声音。这一功能对于即将全面进入新能源时代的广大读者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传统内燃机驱动方式正在远离公交车辆技术,现今的新能源公共汽车已不再具有个性的声线,即便有发动机,也仅有发电时的固定工况,其声音体验与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相去甚远。书中的“扫码闻声”功能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过去车型的特点,更好地怀念过去的“汽车时代”。
编著者按:
作为公交迷、火车迷、航空迷群体的一员,我对当代中国工业文化爱好者渴求此类书籍的心情感同身受,也深知国内文化市场在这方面的缺失,因此我出版此书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现代交通爱好者、汽车文化爱好者、公共交通从业者、以及汽车工业从业者等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这部书是国内首次从公共交通爱好者的视角出发,记录当代人文历史的新型互动图书,此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北京公共电、汽车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呈现了北京的城市变迁,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建设成果。
《北京公共汽车:1949—2019》一书将面向全中国、全世界喜爱交通文化的朋友,帮助大家全面认识北京公交车型的历史与技术特点。书中内容不仅讲述了北京公共汽车的故事,还涉及到国内外几十座城市的公交车辆使用背景,读者可通过此书了解到中国城市公交和客车工业的发展历史。
对于公共交通从业者来说,此书更是学习公交车辆技术和北京公交历史的良师益友。无论您是一线司售还是管理人员,都能通过这部书进一步认识自己所在企业、行业的发展,甚至对本单位车辆技术有新的认识。北京公交的年轻职工还能通过认真研读此书对考级、认证有所帮助。老一辈公交人亦能通过这本图册来怀念过去的峥嵘岁月,得到内心的慰籍。
这部图书的编辑、出版是几十位公共交通爱好者、从业者以及多位客车行业老专家共同的心血,更是十多年来国内多家公交论坛网站所凝聚的精华。
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正式出版前,我们向老专家、老职工反复核实五、六十年代的历史资料。针对近二、三十年的车型,我们又广泛征询公交爱好者的意见,请他们预览、审阅样书,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准确、详实,并且初步得到了专家和资深车迷的认可。
这些努力和心血保证了本书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我们将尽量杜绝过往这类专业书籍车型标注混乱、不同车型混为一谈等低级错误。
为了增强图书的扩展性和互动性,我们在书中加入了20个车型的声音二维码,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公众号界面,播放对应车型的声音。这一功能对于即将全面进入新能源时代的广大读者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传统内燃机驱动方式正在远离公交车辆技术,现今的新能源公共汽车已不再具有个性的声线,即便有发动机,也仅有发电时的固定工况,其声音体验与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相去甚远。书中的“扫码闻声”功能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过去车型的特点,更好地怀念过去的“汽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