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文学}
北回归线 豆瓣 Goodreads
Tropic of Cancer
8.5 (21 个评分) 作者: 亨利·米勒 译者: 袁洪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1 其它标题: Tropic of Cancer
【我的书不是关于性的,而是关于自我拯救的。 ——亨利•米勒】
亨利•米勒的作品中存在着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其早期作品首先在法国出版,1944年盟军来到巴黎后发现了米勒的作品,遂争相传阅,并偷偷带回英美等国,米勒顿时成为美国最富盛名的“地下”作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书“不足以引起性欲”,《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解禁。
★ 亨利•米勒——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 旅居巴黎的变形生活 遭禁二十多年的自传体启示录
★ 精神世界的诅咒“散文诗” 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
★ 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之首“流氓无产者的吟游诗人”在巴黎的孤独吟唱
★ 荒诞人生观、虚无主义思想、离经叛道、凤凰涅槃的完美文本呈现
★ 入围《时代周刊》“1923——2005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 入列《1001本死前必读之书》
★ 入围美国现代图书馆评选的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 入围《卫报》2009年“1000部大众必读小说”
★ 入围Esquire杂志2011年“75本大众必读之书”
《北回归线》是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之首,描写了米勒同几位作家、艺术家朋友旅居巴黎的生活经历,同时通过对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夸张、变形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们的内在精神世界,诘问了在这个杂乱无序、肮脏的世界生存的意义。该书出版后吸引了众多读者,19 61年在美国解禁后更是成为畅销全球的文学名著,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的欧美文坛。
2012年10月17日 已读
电子书不知道哪个版翻译太他妈烂,不过掩盖不了神作的光芒TAT 我不是一个喜欢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的读者,但是亨利米勒,我愿意跟着你去找那样一条广阔的河。“我对生活的全部要求不外乎几本书、几场梦和几个女人”,忍不住加上“——为什么竟如此艰难”(黑塞在你身后,及,理想主义者必须死,嘤嘤!
+亨利米勒 {北美文学} 【小说】 神作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豆瓣 谷歌图书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7.9 (344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小二 译林出版社 2010 - 1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出版于1981年,是雷蒙德•卡佛的成名之作,同时也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本书由十七篇短篇小说组成,讲述了如餐馆女招待、锯木厂工人、修车工、推销员和汽车旅馆管理员等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的生活。这些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愿望,做着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他们发现自己在为生存而挣扎,无法获得在常人看来并不远大的人生目标。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窘困和不如意,婚姻破裂,失业,酗酒,破产。卡佛用“极简”的遣词、冷静疏离的叙事,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边缘性以及现代人脆弱的自我意识。
2012年10月13日 已读
※……我就是欣赏水平不够怎么了。其实我也不大喜欢海明威的短篇? ※翻译得有些奇怪,一看是清华的工科生,懂了什么(不过从译后记来看倒是挺有研究的真爱 ※一地不规范标点,翻译就算了,责编你他妈瞎了?一看是译林,我又懂了。
{北美文学} 【小说】
动物怪谭 豆瓣
Animal Crackers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汉娜·亭蒂 / Hannah Tinti 译者: 黄正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5
它们没有是非善恶,却能挖出人心深处的恶魔。
本书收录了十一篇极富创意的短篇小说,每一篇或直接、或间接跟动物有关,在动物与人类的互动中,反映的往往不是温情,而是邪恶与令人毛骨悚然的冲突,挖掘出人心深处的黑暗以及各种强烈情感,有恐惧、有嫉妒、有绝望,也有渴望。
文摘
我想象我前妻掀起大象的巨耳,向它耳语:踩那边。
——动物怪谭animal crackers
破坏王在尸体周围走来走去,留下一堆红色的狗脚印,它闻着克莱德脚上的拖鞋,闻到了他死前最后的气味。
——甜蜜的家 home sweet home
她最讨厌它这个样子,总是在屋里到处留下细细长长、湿答答的印子。她开始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不像其他的单身女子那样,养猫就好了。
——如何活化心中的灵蛇 how to revitalize the snake in your life
2012年9月1日 已读
不论是翻译自己的风格还是作品本身那种奇妙的比喻和刻薄的讽刺都有点像伊恩迈克尤恩。。。故事还挺有趣的,但是这纸质和装帧真是被出版社做成了渣渣。喜欢大象、长颈鹿和蛇的故事0w0
{北美文学} 【小说】
喧哗与骚动 豆瓣
9.1 (20 个评分) 作者: (美)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福克纳(1897-1962),美国著名小说家,一九四九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家花费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欢的小说。
小说进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手游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下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做一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2012年8月16日 已读
过于喧嚣的孤独简直是本书注脚有木有当个白痴什么也不记得脑海里唯一的印象只有姐姐身上树一样的味道那是多么纯粹而美丽的世界啊不过要是没有句读就能算是意识流的话西尾维新岂不是意识流大手了啊不他大概只是凑字数还有波伏娃那二十几个烦字尼玛她根本没必要凑这个热闹嘛人生第一本福克纳我真是弱爆了
+福克纳 {北美文学} 意识流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 豆瓣
Postmortem for a Postmodrenist
6.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A. 伯格 译者: 洪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5
这是一部奇怪的作品——半是混乱的小说,半是哲学的小语。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一位被称为“后现代主义之父”的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艾托尔·格罗奇在自己家里的餐厅里被人同时用四种方式谋杀了。当时在场的有他的妻子、同行专家和作家、女研究生、女访问学者等人,他们正在帮助教授筹备召开后现代主义学术会议。侦探亨特进行调查时陷入了这帮后现代主义者的话语迷魂阵。到最后,侦探的结论也是“后现代”式的——谁都没有杀他。
实际上比情节的叙述更突出的是贯穿在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论著引文和作品中人物的哲学见解,这些哲学话语交织在情节中,构成了整个作品的意义内核,使一件谋杀案变成了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种独特阐释。
2012年8月7日 已读
情节不重要,反正看图的时间肯定比看字的时间多……铜版纸好累 #偷会长书看#
{北美文学} 【小说】 哲学
雪花和秘密的扇子 豆瓣
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
6.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邝丽莎 译者: 忻元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7
作品根据“女书”的流传范围及特点,在小说中塑造了百合和雪花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在七岁的时候,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时光的流逝中,无论是经历了饥荒、动乱,还是遭遇到婚姻中的孤独与绝望,她们都能相互安慰,但当误解出现的时候,她们终生的友谊却突然面临着破裂的危险……
小说结构巧妙,作者不仅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女书”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还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那个时代中国妇女所经受的种种痛。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物深切的同情,并探索了女性友谊这一人类关系中永恒的主题。



[媒体评论]
“邝丽莎写出了她迄今为止最棒的作品。《雪花和秘密的扇子》讲述了一个美丽与痛苦交织的传奇故事,一个刚刚逝去的真实而又充满神秘感的世界被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能够深深铭刻在你记忆深处的故事,随着书页在眼前翻阅,对于故事的记忆始终清晰可见。”
——Amy Tan《幸福快乐俱乐部》《相反的命运:冥想》作者
“我完全醉心于这部奇妙的小说之中——一个关于近代中国神秘的女性文明絮绕于心际的动人故事。简直美不胜收!”
——Maxine Hong Kingston《和平之书5》作者
“只有一流的小说家才能做到像邝丽莎那样,她不但将笔下的人物描述得栩栩如生,而且还将整个古老的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她细腻的笔触令我们这些人惊恐不及。小说描绘了一个自幼年开始便饱受厄运打压的女人坎坷的命运以及她所赖以生存下去的支撑——友谊。”
Arthur Golden,《艺妓回忆录》作者
2012年6月22日 已读
就跟企图在欧美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京华烟云》一样,这书读起来让我一个native浑身不得劲...最多只能满足下西方人对古老而神秘(念作“原始而蒙昧”)的东方的猎奇心理吧...PS,作者和译者的姓都好生僻(文盲脸
{北美文学} 【小说】 女性
一切破碎,一切成灰 豆瓣
Everything Ravaged, Everything Burned
7.6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尔斯·陶尔 译者: 陶立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2009年,威尔斯•陶尔首部短篇小说集《一切破碎,一切成灰》出版,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十大好书”。2010年,威尔斯•陶尔被《纽约客》入选“四十岁以下的二十位新锐作家”之一,并获得纽约公共图书馆“幼狮小说奖”。
一个讲丈夫因偷情被妻子赶出家门的故事,为何在丈夫站在海 堤上把一条海参抛向大海后便没了下文?一对隔阂重重的兄弟,他们的相处怎么会在哥哥转身吃下一口腐败的麋鹿肉时就戛然而止?丈夫受前妻所托、开车去山谷接孩子与前妻的现任丈夫,这一尴尬的三人之旅,怎会结束于主人公卷入一场莫名的斗殴?一系列没有终点的故事,让人困惑,又勾起好奇。威尔斯•陶尔笔下的美国,散发着避世者、格格不入者黑暗的光辉:失败的发明者,嗜酒的梦者,不幸的父亲,不服约束的儿子……
2012年6月19日 已读
王安忆的序不错,从故事来讲我比较喜欢前面的几篇w下面书评有人说看陶尔的小说就像知道潮汐必将落下大火终将熄灭,确实也就是这么个感觉吧...另外一提,翻译大大太棒了(哭着
{北美文学} 【小说】
竞选州长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美] 马克·吐温 译者: 王汉梁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4 - 1
《竞选州长》很早就收入学生的语文课本,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卑劣以及政客的无耻已经有了极其深刻的认识,并对此作了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的揭示,笔锋之幽默尖锐、犀利无比,令人叹为观止。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陈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9
“我在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去死,有人建议布鲁克林。”
身患癌症、家庭破碎的中年男子内森·格拉斯,退休后特意搬到布鲁克林,打算在这个童年的故乡了却残生。没想到,这里才是他人生的起点……他探索布鲁克林的一切:街角的餐馆、餐馆里的女招待、二手书店的老板,居然还邂逅了多年未见的外甥汤姆。
在与同样失意的汤姆携手探索新生活之余,内森逐渐发现身边的小人物,不是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就是过着徒有其表的生活。但他们都选择了布鲁克林止痛疗伤、重新开始。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也逐渐与他的人生交错纠缠。
有一天,汤姆的外甥女、九岁半的露西突然敲开了他们的家门。无论问她什么,她都不说话。两个男人的生活,因为这个小女孩的闯入而改变……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保罗·奥斯特最热情、最有生气的长篇小说,是一支普通人光荣而神秘生活的赞歌,感人而令人难忘。
2011年11月25日 已读
.....不知道为什么被微妙地治愈了....虽然不是很赞成按照原文把中文译成用句号截断的短句,但是觉得翻译君的节奏掌握得很好TAT
{北美文学} 【小说】
LITTLE WOMEN 豆瓣
作者: Louisa May Alcott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8 - 1
Little Women is one of the best-loved children's stories of all time,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youthful experiences. It describes the family life of the four March sisters living in a small New England community, Meg, the eldest, is pretty and wishes to be a lady; Jo, at fifteen is ungainly and unconventional with an ambition to be an author; Beth is a delicate child of thirteen with a taste for music and Amy is a blonde beauty of twelve. The story of their domestic adventures, their attempts to increase the family income, their friendship with the neighbouring Lawrence family, and their later love affairs remains as fresh and beguiling as ever. Good Wives takes up the story of the March sisters, some three years later, when, as young adults, they must face up to the inevitable trials and traumas of everyday life in their search for individual happiness.
肠子 豆瓣
Haunted
8.0 (13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恰克·帕拉尼克 译者: 景翔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
重口味神作,阅读有风险,身体虚弱者勿入!
《搏击俱乐部》作者最黑暗最天才最虐心的神作。
读者在阅读后,不是火到想找作者单挑就是发出凄厉的惨叫或是整个人狂笑不行更有人虚脱到无法出声!
有73人在作者读《肠子》的时候晕倒,晕倒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中。
本书包含了二十二个恐怖、好 笑,又让你反胃的故事。说这些故事的人都是应一则“作家研习营”的广告而来,却陷入类似“求生”情节的处境中——他们没有暖气,没有电力,没有食物。这些说故事的人越来越绝望时,他们的故事也越来越极端。然而,他们无情地密谋着,让自己成为由他们受苦经验改编而成的实境节目中的主角。这将是你所读过的最令人心里发毛且虐心的小说,唯有恰克·帕拉尼克才能写得出来。
《伊莎贝拉》《志明与春娇》导演彭浩翔鼎力推荐:
本书的精彩程度,是你看后不好意思再告诉朋友,自己也有写小说。它的好,到这个程度时,你不禁要抚心自问,要是这故事掉在你的门口,你能够说得比他更动听吗?那不单单是文笔用字的问题,而是在说故事的过程中,透露资讯的次序和速度,如何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整个画面点出来,并让人有看下去的冲动。
年轻作者总以为每个读者跟他都有血缘关系,非要成为他的忠实崇拜者,每个字都要读完不可,完全没有想过如何吸引人看下去,只是一直在喃喃自语,自渎满纸。满街都是这样的闷作,让恰克·帕拉尼克更见珍贵。
2011年10月5日 已读
最后喷嚏小姐被拖回来的那个隐喻让我最终还是给了这书五星ww最喜欢的故事是否定提督与冻疮男爵夫人,我可喜欢那些以身饲虎的傻逼们了~~ps.卡桑卓拉好萌(。
{北美文学} 【小说】
错把妻子当帽子 豆瓣
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
8.0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利弗·萨克斯 译者: 黄文涛 中信出版社 2010 - 5
本书诉说了24个神经失序患者神奇的遭遇和经历。他们中有人能通过意志成为自己想要的角色,而这种身份转瞬之间便会消失不见;有人把自己的妻子当成帽子,要一把抓过头上戴!有人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灵肉分离;有人完全不能和人交流,却能与动物自如对话;还有人不会加减乘除,却能直接用眼看到复杂算式的精确答案;有人连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却能自如地吟咏歌剧、挥毫作画……
萨克斯医生深入到这些心智上有偏差的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平静、也平等地观察他们,与之互动,记录他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这些奇特之人的状况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未必为我们所知的另一种辽远的安宁。萨克斯医生字里行间流露出温柔与同理心,深深触动人心,令人备感温暖。而他种种有趣的思考及细腻的心思也不时流露,人文关怀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追风筝的人 Goodreads 豆瓣
The Kite Runner
8.4 (1063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洛丽塔 豆瓣
8.2 (2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于晓丹 译林出版社 2000 - 3
一位对初恋情人恋恋不舍的知识分子,成年后依旧钟情于年幼的少女,视她们为纯洁的小仙女。他在认识了十二岁的少女洛丽塔之后为之倾倒,不惜取得洛丽塔继父的身份以和她共处。在这貌似具有浓郁不道德扭转氛围的情节背后,隐藏的却是主人公一颗善良的心。最终,他为这段情背上了凶手的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