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
爱情与夏天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威廉·特雷弗 译者: 管舒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0
拉思莫伊的夏天总是很平静,所以当那个深色头发的陌生人和他的自行车出现在科奈尔蒂夫人的葬礼上时,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弗洛里安•基尔德里不知道科奈尔蒂夫人拥有半个拉思莫伊镇,他只是想来拍点被焚毁的电影院的照片,可是科奈尔蒂夫人的女儿却将视线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几英里外的村庄里,德拉汉,一个失手撞死自己妻儿的男子,在迎娶了修道院的弃婴埃莉后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埃莉偶遇弗洛里安,两人双双坠入爱河,而弗洛里安打算离开爱尔兰到斯堪的纳维亚去,永远不再回来。一段危险而又诱人的关系打破了这个夏天的平静,也唤起了镇上人们压抑已久的激情与记忆……
2012年12月14日 已读
跟某个放浪成性的邻国相比,爱尔兰真是民风淳朴,这到底是哪个时代的乡村爱情故事啊……比起主线剧情,科奈尔蒂姐弟、佛洛里安的笔记片段和神志不清的图书管理员显然更萌一点,翻译略无味 #后谢军师#
{英国文学} 【小说】
双城记 豆瓣
A Tale of Two Cities
8.3 (3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查尔斯·狄更斯 译者: 张玲 / 张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狄更斯,英国十九世纪文豪。《双城记》堪称他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
法国大革命时期,名医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菅人命的暴行,因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出狱后,马奈特之女露茜却与仇家的儿子达奈堕入情网。于是,在法国革命的旋涡中,一 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恶、生、死在冲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换……《双城记》结构严整,语言凝练,狄更斯对革命与人性的深度思考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写作才华,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012年12月12日 已读
两位翻译非常有文学素养,虽然我私心喜欢雍容端庄的风格但是这塔玛的不是狄更斯啊!在这种每页都要停下来划分句子成分的情况下,我很怀疑一个初次阅读的读者是否能坚持完本来就不甚有趣的前半部分,尤其是第二章初庭审夏尔那里翻译得简直就是个JB... ※小时候单纯觉得卡顿情深不寿,现在觉得最感人的是他跟裁缝妹子吻别并祝福彼此的那一幕,嘤嘤嘤!
+狄更斯 {英国文学} 【小说】 神作
莎士比亚悲剧集 豆瓣
9.4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 5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本书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这些戏剧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突然袭击出地遵守了“所有对立面相克相生”这条伟大的自然法则,表现出正义力量的不可压抑和顽强的抗争,显示出崇高理想的强烈光辉,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2012年10月5日 已读
虽然《雅典的泰门》是经典的树倒猢狲散,不过一下子居然想不出一个可以与之对应的典故怎么回事……
+莎士比亚 {英国文学} 【戏剧】
道连·葛雷的画像 豆瓣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and Other Writings
8.9 (68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美少年道连·葛雷面对好友霍尔沃德为他画好的肖像,说:“如果我能够永葆青春,而让这幅画像去变老……我愿拿我的灵魂换青春!”这一荒唐的愿望构成了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王尔德唯一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情节基础。不料此言一出,竟一语成谶。环境影响和追求享乐的结果,导致葛雷在自我放纵的泥淖中越陷越深,直至彻底毁灭。
书中还收入了王尔德的两部中篇名作,基本囊括了王尔德的小说精华。
2012年9月17日 已读
基本还原了王尔德那绮丽又不做作的文风,但是有个别地方感觉有点用力过猛,比如把那个著名的“我喜欢有未来的男人和有过去的女人”翻成“我喜欢来日方长的男人和不堪回首的女人”……为什么变成不堪回首啦!后面附的第二篇个中篇好萌www
+王尔德 {英国文学} 【小说】
给樱桃以性别 豆瓣
Sexing the Cherry
8.3 (2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邹鹏 新星出版社 2012 - 6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姐妹篇
1990年E.M.福斯特获奖作品
2009年《泰晤士报》“六十年六十佳图书”入选作品
米兰•昆德拉的哲学架构+卡尔维诺的优雅叙事+《天方夜谭》的故事
张悦然诚挚推荐 《鲤》杂志参与策划
17世纪,英国查尔斯二世时期,在臭气熏天的泰晤士河旁边生活着一个女巨人。她丑陋、孤独,只和很多狗生活在一起。有一天,她在河岸边看到了一个弃儿,便将他收养,并给他一条河流的名字,叫约旦。约旦和他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一直遇到了国王的园艺师。园艺师将他们带到了温布尔顿,让约旦学习园艺。后来,约旦追随园艺师前往百慕大群岛,一个据说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人和事情:十二个跳舞的公主,每个公主都在讲述着她与其丈夫的故事;遇到一个视爱为瘟疫的村子,因为爱,所有的人都死去,只剩下一个僧侣与妓女。与此同时,约旦的母亲在保皇党的鼓动下,对杀死国王的清教徒进行疯狂的复仇……
《给樱桃以性别》将历史、童话故事 和元小说熔合进了一种水果里,有着回味无穷、令人惊艳的味道。
——《纽约时报》
《给樱桃以性别》是一部以卡尔维诺的优雅口吻讲述、米兰•昆德拉的哲学形式编排的《天方夜谭》。
——《旧金山纪事报》
温特森是超级文字魔术师。持续阅读那些难以置信的故事时,她让我们相信,想象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感知的方式,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鲜活。
——《英国独立报》
那些喜爱气质独特、行文优美的小说的读者都会愿意阅读温特森写下的任何篇章。
——《华盛顿邮报》
2012年8月13日 已读
比《橘子》好看,词语之城与舞蹈之城好卡尔维诺…温特森本身对童话和神话材料手到擒来,时间地点人称叙述顺序又跳跃得仿佛脱缰野马,虽然觉得在这么短一本书里想说的东西太多结果有些捉襟见肘,但是每翻开一页都会吸引着你看下去QwQ ps.两处错字+一处错误标点自重
+温特森 {英国文学} 【小说】 女性
面纱 豆瓣
The Painted Veil
8.7 (24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阮景林 重庆 2012 - 5
★同名电影《面纱》小说原著
★爱、幻灭、生死、背叛、别离
★毛姆最具争议作品
★女性精神觉醒经典读本
★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刀锋》《面纱》《人性的枷锁》
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
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面对不忠的妻子,瓦尔特决定举家前往霍乱横行的中国内地行医。在遥远美丽的异乡,他们每天与死亡和绝望擦身而过,经历了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波澜……
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2012年7月13日 已读
寻求人生解脱之路的时候总是跑偏到宗教救赎上,赞美女性觉醒的时候又藏不住那几分轻蔑之情,毛姆这恐婚+未出柜基佬属性有时真让人无法直视……不过为了这叙事和对话风格我也要当你的脑残粉啊嘤!ps.“死的却是狗”实在戳中了我的少女心。pss.男主是个无可救药病入膏肓不堪卒睹的死天蝎。
+毛姆 {英国文学} 【小说】
雨必将落下 豆瓣
Some Rain Must Fall
7.3 (2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米歇尔·法柏 译者: 冯倩珠 新星出版社 2011 - 9
米歇尔•法柏的首部作品展示他异常生动的想象力,对语言深沉的爱,和具有创新意识的才艺。戏谑好玩却又感动人心,讽刺入骨却又富有人情味,这些故事总能给人以意料不到的共鸣。
法柏的小说是昏暗模糊的,轻松愉快的,脆弱易碎的,辛辣嘲讽的,超越世俗的。这些有趣的特质集合起来使得它们对于英国的短篇小说来说,就像维他命一样富有营养。
——大卫•米切尔(英国作家)
致短篇小说爱好者:你们将看到萨默塞特•毛姆与伊恩•麦克尤恩的风格首次结合,《雨必将落下》是其怪诞又精彩的产出。
——邓肯•马克林(英国作家)
炙手可热的新天才,短篇小说形式的大师。
——《泰晤士报》
法柏的笔触可以由愉悦的描述急转为辛辣幽默的领悟。理智而敏锐……这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天才。——《观察家报》
法柏无所畏惧。上帝、宇宙、爱、卫生棉——无不在其笔下。你几乎能看到他在星空下好奇地思索,他也并不介意把他的思绪告诉你。
——《苏格兰人报》
法柏的首部作品是一块别具一格的美玉,不拘流派,时有惊喜。
——《苏格兰周日报》
2012年7月5日 已读
我次奥最近看的几本小说的译者大大都让我压力好大啊(哭了起来)/ 玛利亚和色情书店那两篇都治愈得可以入选高中语文课本了……这年头不中二不cult的小说作家太少了,不过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入室抢劫和鱼那两篇=。=
{英国文学} 【小说】
一间自己的屋子 豆瓣 谷歌图书
8.9 (1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王还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1
《一间自己的屋子》这本书的内容是伍尔夫在女子学院的两篇讲稿,以“妇女和小说”为主题,通过对女性创作的历史及现状的分析,指出女人应该有勇气有理智地去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一间自己的屋子,以及每年五百镑的收入,是创作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女人才能平静而客观地思考,才能不怀胆怯和怨恨地进行创作,从而使被历史埋没了的诗情得以复活。伍尔夫是英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其笔调独辟蹊径,以优美活泼的谈吐娓娓道来,使这本书成为女性文学的传世名作。
2012年6月20日 已读
虽然大家都说翻译很烂但是我觉得读到后面,尤其是结尾,还是不错的?就是有点长句翻译腔...伍尔夫一边吐槽夏洛蒂应该怨而不怒一边自己也并不冷静嘛XDD “若你想要写作,却一直记挂着自己的性别,那就没救了”这个观点简直无法同意更多=。=
+伍尔夫 {英国文学} 【随笔】 女性主义
美妙的新世界 豆瓣
Brave New World
8.9 (3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 孙法理 译林出版社 2008 - 1
《美妙的新世界》是A.赫胥黎著名的幻想小说,含义深刻,耐人咀嚼,因此十分畅销。它1932年出版,到1966年的34年间已经出了哈珀版、新哈珀版、矮脚鸡版、矮脚鸡经典版等57版,共275万册。作者A.赫胥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美妙的新世界》,这本科幻小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世界声誉。这本书的名字意味深长。它来自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本书主要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他们拥有安定、无限的 “自由”,却丧失了科学、艺术、婚姻、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边远地区。
2012年6月1日 已读
译林的英汉翻译真他妈跟屎一样我都不想说了...书很有趣,虽然某些敌对情绪让人有点(姚明脸)。中后部分野蛮人和总统关于基督的探讨...唔唧怎么说呢,如果为了复兴文化传统而拔高宗教存在的意义什么的我是觉得有点矫枉过正啦。结尾的描写棒极了。
{英国文学} 【小说】 反乌托邦 社会学
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 豆瓣 Goodreads
First Love, Last Rites
8.1 (20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潘帕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以意识和潜意识交接地带的经验为揭示对象,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接近每个人的内心。
麦克尤恩素来擅长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八个故事各如黑晶棱镜之一面,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平地与深渊,生与死,真实与玄幻,伦常与变态之间的界限恍若蛛丝般轻薄,看后令人或怅然或倒吸凉气,同时又觉得其魔力不可抗拒。
以如此短薄篇幅,麦克尤恩却惊才遽现,征服了文坛。所录每一篇都可谓杰作,令人过目难忘。此书是阅读和了解这位天才作家的最佳切入点。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与成名作。
2012年5月29日 已读
就算收了一大摞各式各样的AVGVH漫我还是不得不承认,我一向不喜欢,甚至于反感,在严肃的文学作品里看到牵涉性事的花里胡哨的隐喻,真的很苍白好嘛——尤其是豆瓣上的书评,一股挥之不去故作高深的逼味儿←this is a pun(leonard脸。ps.乱伦和异装那两篇倒是挺有意思
+麦克尤恩 {英国文学} 【小说】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豆瓣
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
7.3 (13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于是 新星出版社 2010 - 7
1985年惠特布莱德奖获奖作品
英国英语系学生必读的经典读物
入选《卫报》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
改编成BBC热门剧集,荣获戛纳最佳剧本等多项大奖
讲述每个人都会有的爱、悲伤和愤怒
一部温暖、机智、有趣的成长小说
张悦然作序推荐 《鲤》杂志首次参与策划
————————————————————
二十年来我读到的最有意思的作家。
——戈尔•维达尔(美国作家)
珍妮特•温特森是这类题材的大师,一个极具天赋的作家。
——穆里尔•斯帕克(英国作家)
她不会装腔作势,只想坦诚地书写她想写的,我认为这很有启发性。
——萨拉•沃特斯(英国作家)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无疑是温特森小说世界的入口,故事从这里开始。而所有的故事,其实也都在这里了。与她的其他小说一样,这是本聪明而有趣的小说。
——张悦然(作家)
2012年5月27日 已读
为啥刚开始这么欢快后面主题这么沉重啦!翻译君很棒。”我认为强迫性地打断读者的注意力很重要……我相信语言本身另有深意,即便你不追着下面的情节看也一样。否则阅读就会有点儿色情意味,不是吗?因为你只是在找刺激。所以我总是用打断叙事的方式提醒读者们:你们在阅读。“译后记里提到的这段说得太妙了,温森特本身对轻重缓急的把握也很到位,不过总觉得最后几章有些东西说得太透其实没必要=。=
+温特森 {英国文学} 【小说】 同性恋 女性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豆瓣 谷歌图书
Decline of the English Murder
9.1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6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且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以谈文论艺为主,收入《狄更斯》、《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等名篇和《鲁德亚德·吉卜林》等备受争议的文论,加上《为英国式烹调辩》一类轻松的小品文,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奥威尔作为文学评论家的风采。
2012年5月17日 已读
评论文合集,犀利而不刻薄这点相当令人喜欢...虽然董乐山先生的翻译注定了看这本书必须迅速扫过去并在自己脑内重新组装关键词不然就根本看不懂..我也不想吐槽了(。 顺带一提印象最深的是里面提到“好的蹩脚诗”,说到作为诗而言完全不合格但是却能帮助人们记住曾经有过的感情(共鸣意味?)因此广为流传...好像瞬间明白了纳兰○德和李○隐是怎么回事(日常一黑请勿介意。
+奥威尔 {英国文学} 【随笔】
寻欢作乐 豆瓣
Cakes and Ale
8.6 (1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叶尊 译林出版社 2006 - 1
上个世纪的英国作家中,毛姆也许不是最伟大的,却无疑是最雅俗共赏、最令读者喜爱的一位。《寻欢作乐》是他的得意之作。他一改以往作品中对女性的偏见,以爱慕者的身份来追忆一个美丽女人的一生,点缀以许多文艺圈中的韵事逸闻。大作家德里菲尔德去世后,他妻子请人为他立传。小说的叙述者阿申登被传记作者请来回忆当年和作家的交往,故事由此展开,在阿申登的记忆深处,我们发现了作家的前妻,迷人的罗西,她生性风流,处处留情,却不失善良坦诚与可爱……
擅讲故事的毛姆将不少真人实事拼帖裁剪,虚实相掺。阅读本书的一大乐趣在于,你在紧盯故事不舍的同时,会冷不丁瞥见某个熟悉的侧影,或是哈代,或是毛姆本人。可凝神一看,又不是。像是走在路上认错了人。这种蓄意制造的愉快的小误会,配上作者冷淡讥诮,优雅细腻的文风,使小说别有意趣。
2012年5月5日 已读
毛姆说这这是他写的最有趣的小说,我也觉得这是看得最开心的一本……如果跟论文无关的话就更好了(灰)……ps,毛姆你对伊夫林是真爱你不用辩解了!!
+毛姆 {英国文学} 【小说】
兰贝斯的丽莎 别墅之夜 豆瓣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俞亢咏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
2012年3月14日 已读
SB豆娘评分把这本书的评论和另一本混在一起了=。。=……3.5,怎么说呢,所谓少而锐壮而肆,年轻时候写的东西有时候力度是够的,还是收不好啊XD 毛姆对婚姻到底是绝望到了什么地步,《别墅之夜》里那个是刀白凤吗大半夜笑尿了......
+毛姆 {英国文学} 【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8.8 (53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2012年3月2日 已读
下面有篇评论里说到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云云,我第一反应就是,我有这么一个好基友,高考超了一本一百几十分拿三十万奖学金出去读计算机了,然后她跟我说她研究僧要申哲学。对就是这种感觉呢。(等等)对别人的理想自作多情指手画脚好为人师是一件相当自讨没趣的事情,所以毛姆在这里的第一人称还真是
+毛姆 {英国文学} 【小说】
呼啸山庄 豆瓣
Wuthering Heights
8.7 (56 个评分) 作者: [英] 艾米莉·勃朗特 译者: 方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呼啸山庄》故事主要内容是,弃儿希克厉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欧肖收养,欧肖的女儿卡瑟琳与他从小友爱,产生了炽烈的爱情。而庄主的儿子亨德莱却仇恨他,老欧肖死后,把他降为奴仆,百般凌辱。卡瑟琳为了得到“画眉田庄”主人林敦的财产资助希克厉而嫁给了林敦。希克厉得知后愤然出走。几年后,希克厉致富归来,使亨德莱倾家荡产,并诱骗林敦之妹与他成婚,恣意虐待。卡瑟琳终因不能同希克厉结合而凄然病逝。
2012年2月2日 已读
童年阴影有木有; w ;....我相信艾米莉是不会有意识去假设整部书的结构的,那么究竟是怎样深刻而隐蔽的悲哀才让她必须通过两个甚至三个人环环相套的叙述才能曲折地把心底这个魔鬼一样的故事讲出来啊。她年轻的时候写诗,说“我独身一人……直到十八年后依旧无依无靠,仿佛我诞生那日一样寂寞”,三十岁早亡,大概也是终于被内心的火焚毁了吧?burn out rather than fade away,这些痛苦的灵魂啊,即使明天就回归天上,所见也应是不变的苍穹——
+勃朗特 {英国文学} 【小说】
刀锋 豆瓣 Goodreads
The Razor's Edge
8.8 (314 个评分) 作者: [英]毛姆 译者: 周煦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刀锋》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小说写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军队里,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去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拉里开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
2011年12月30日 已读
伊莎真是跟黄蓉如出一辙啊...再伶俐的姑娘也会被世俗磨成渣渣,真是万恶的婚姻(方向错!)。以第一人称引第三人称来构成故事的一个便宜之处就是不大用动脑,“我”自然会替自己问个明明白白。拉里执意推掉三千块钱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之一,所谓顺时无为,这种追求苦行的举止反而显得刻意了吧?总归路是没有走错的,正其心而修其身,齐家治国什么的你先穿好裤子再说吧╮( ̄▽ ̄")╭
+毛姆 {英国文学} 【小说】
豆瓣
作者: [英]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译者: 文美蕙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4 - 1
《狐》名家推介外国中短篇小说系列之一,劳伦斯是个心理描写精细入微的艺术大师。在这篇小说里他运用狐狸的情节微妙地暗示了玛奇处于感情的饥渴状态中被异性吸引力所扰的复杂心情。生机勃勃的狐狸在她眼里具有了男性的吸引力,最后竟和小伙子亨利混而为一,难以分清。甚至在她的梦境里,狐狸尾巴拂着她的脸庞,造成的不只是心情的动荡起伏,而且使她产生生理上的灼烫感。在另一次梦境里,她梦见埋葬班福德的细节,则进一步泄露了她受压抑的潜在内心活动。这种幻觉和现实的结合,正是劳伦斯心理描写的独特手法。
动物农场 谷歌图书 豆瓣
Animal Farm
9.4 (608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木三分的反乌托的政治讽喻寓言。
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2011年12月18日 已读
每次想看一个好译本来激励一下自己的时候,其结果往往是对自己爆发“你他妈还是滚回去多念几年书吧”的厌恶(。“失恃”这种词读来容易,翻的时候却不是轻易能想到的啊TAT
+奥威尔 {英国文学} 【小说】
The Happy Prince 豆瓣
作者: Wilde, Oscar PENGUIN POPULAR CLASSICS 2008
These special fairy tales, which Oscar Wilde made up for his own sons, include 'The Happy Prince', who was not as happy as he seemed; 'The Selfish Giant', who learned to love little children; 'The Star Child', who suffered bitter trials when he rejected his parents. . . . Often whimsical and sometimes sad, they all shine with poetry and ma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