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Bach
Bach Concertos 豆瓣
8.9 (36 个评分) Allan Vogel / Hilary Hah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9月9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aphon
Hilary Hahn (born November 27, 1979) is an American violinist. She has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world both as a soloist with leading orchestras and conductors and as a recitalist. She has also built a reputation as a champ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 Several composers have written works for her, including concerti by Edgar Meyer and Jennifer Higdon, partitas by Antón García Abril, and a violin and piano sonata by Lera Auerbach.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ll, BWV 870-93 豆瓣
9.7 (7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Wanda Landowska
发布日期 1989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RCA
二十世纪公认有三个人弹巴赫最有特色: Wanda Landowska, Rosalyn Tureck, Glenn Gould. 其中Landowska演出的录音很难找到, 因其录音都在上世纪早期. 在钢琴出现以前,大键琴是最主要的键盘乐器,巴赫著名的《平均律》等独奏曲,就是为大键琴所作。随着钢琴的出现和完善,大键琴的独奏地位逐步被埋没,只沦为伴奏乐曲。
二十世纪初,兰多芙斯卡以刚劲清俊的琴声弹奏《歌德堡变奏曲》等曲目,使人们重新领略到巴赫的原作思想,她也因此被称为“大键琴艺术的复活者”,这位传奇的大键琴家所展现出来的正是一种经典式的演奏,指法实在、表情典雅,无哗众取宠的诠释。她录制《十二平均律》,应该说最接近巴赫的神髓.事实上,后世的大键琴演奏也大多依循此种风格。
舒曼曾说:「将『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每日必备的课业,你必能成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 事实上,许多伟大
的音乐家都曾认真研究这套曲集,莫札特与贝多芬都曾亲笔抄写其中的一些赋格曲,萧邦在写前奏曲之前也曾细心研究过这本曲集,大指挥家毕罗则将它们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认为是键盘音乐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巴赫的「平均律」共有两卷,每一卷各有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所以这套作品也被称为巴哈的「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各自具有独立的特性,分别以二十四个大小调写成。在巴赫之前并非没有人写过包含二十四个调的曲集,Johan Kasper Fischer(1665-1746)曾以十九个不同的调,谱写二十首前奏曲与赋格,1719年,Johann
Mateheson也写过包括所有调性的数字低音练习曲集。但是,巴赫的「平均律」却是第一部完整且具有全部调性的钢琴曲集。
这套曲集的诞生,不仅证实了自由调律法的可行性,使得各调性之间能够自由转调,并且在形式、风格上也显得
多彩多样,第一卷中直接采用了巴赫的钢琴小曲集,而第二卷则包含了时期更广的一些作品,其中甚至有一些接
近初期奏鸣曲式的作品。巴赫的赋格曲写作手法,更是达到了颠峰造极的境界。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豆瓣
9.3 (9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Wanda Landowsk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RCA
二十世纪公认有三个人弹巴赫最有特色: Wanda Landowska, Rosalyn Tureck, Glenn Gould. 其中Landowska演出的录音很难找到, 因其录音都在上世纪早期. 在钢琴出现以前,大键琴是最主要的键盘乐器,巴赫著名的《平均律》等独奏曲,就是为大键琴所作。随着钢琴的出现和完善,大键琴的独奏地位逐步被埋没,只沦为伴奏乐曲。
二十世纪初,兰多芙斯卡以刚劲清俊的琴声弹奏《歌德堡变奏曲》等曲目,使人们重新领略到巴赫的原作思想,她也因此被称为“大键琴艺术的复活者”,这位传奇的大键琴家所展现出来的正是一种经典式的演奏,指法实在、表情典雅,无哗众取宠的诠释。她录制《十二平均律》,应该说最接近巴赫的神髓.事实上,后世的大键琴演奏也大多依循此种风格。
舒曼曾说:「将『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每日必备的课业,你必能成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 事实上,许多伟大
的音乐家都曾认真研究这套曲集,莫札特与贝多芬都曾亲笔抄写其中的一些赋格曲,萧邦在写前奏曲之前也曾细心研究过这本曲集,大指挥家毕罗则将它们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认为是键盘音乐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巴赫的「平均律」共有两卷,每一卷各有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所以这套作品也被称为巴哈的「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各自具有独立的特性,分别以二十四个大小调写成。在巴赫之前并非没有人写过包含二十四个调的曲集,Johan Kasper Fischer(1665-1746)曾以十九个不同的调,谱写二十首前奏曲与赋格,1719年,Johann
Mateheson也写过包括所有调性的数字低音练习曲集。但是,巴赫的「平均律」却是第一部完整且具有全部调性的钢琴曲集。
这套曲集的诞生,不仅证实了自由调律法的可行性,使得各调性之间能够自由转调,并且在形式、风格上也显得
多彩多样,第一卷中直接采用了巴赫的钢琴小曲集,而第二卷则包含了时期更广的一些作品,其中甚至有一些接
近初期奏鸣曲式的作品。巴赫的赋格曲写作手法,更是达到了颠峰造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