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越南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Vietnam
8.2 (9 个评分) 作者: [美]克里斯多佛‧高夏(Christopher Goscha ) 译者: 譚天 聯經出版公司 2018 - 4 其它标题: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
許多世紀以來,越南人本身既是殖民者,又是其他殖民者的犧牲品。越南的國家版圖時而擴張,時而縮水,有時分裂,有時消失,而且這一切遠非他們所能掌控。儘管一再面對龐大的壓力,越南存活下來,創建了亞洲最特出、最複雜的文化。
近年來,隨著造訪這個獨特國度的人越來越多,對一本重要史冊的需求也不斷升高:我們需要有一本書,讓外界人士了解過去的統治者、叛亂者、僧侶與殖民者在越南留下的歷史痕跡。
高夏的新作《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充分滿足了這項需求。根據他對中南半島投入畢生研究的心得,所寫的這本書既能隨時保有越南「圈內人」的省思,在觀念上又不失與越南「圈外人」的聯繫。一波又一波來自中國、法國、日本或美國的入侵者最後都被越南人逐退,我們也見到越南人本身為這一切付出的可怕代價。由於冷戰期間最曠日持久的一場衝突戰就發生在越南,許多年來,為了宣傳,越南的過去一直遭到扭曲、操控。或許直到今天,我們才終於能從一種真正歷史的角度,對造成現代越南的事件進行觀察。
高夏運用越南文、法文與英文資料完成這項最新的研究。《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既有越南史的宏觀描述,又包容許多世紀以來詮釋越南層層面面的各種野史、傳說、歧見、文化與人物,無疑是一本卓越而重要的巨著。
草原帝国 豆瓣
8.3 (19 个评分) 作者: 勒内·格鲁塞 译者: 蓝琪 商务印书馆 1998 - 5
《草原帝国》一书,其范围除大中亚外,还包罗了波兰以东的东欧诸国,即东欧草原、俄罗斯草原、西亚草原、中亚草原和北亚草原。还有草原近邻的许多高原山地。西起多瑙河,东达贝加尔湖,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巴基斯坦的广大地区。现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编的《中亚文明史》(六卷本)包罗的地区,正是格鲁塞《草原帝国》的范围,可以窥见格鲁塞这部著作影响的一个侧面。
本书史事,上起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黎明期,下迄公元18世纪晚期蒙古诸汗国。作者对草原各地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复杂、政治纷乱、朝代更迭和关系错综的历史,加工钻研,清理精到,牵出一条中亚史的线索和脉络,披荆斩棘,独辟蹊径,开创格局,格鲁塞是启蒙者,是开路人。
英国史(全三卷) 豆瓣
作者: [英] 西蒙·沙玛 译者: 彭灵 / 刘巍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7
沃尔夫森历史奖、W.H.史密斯文学奖得主西蒙·沙玛,以恢弘而凝练的笔调带你进入英国故事。从罗马入侵到诺曼征服,从黑死病到伊丽莎白的辉煌,从光荣革命到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随着他的讲述,恍如重演。人物和场景在历史幻灯中跳跃。现代文明先驱者的艰险历程令人动容。
全书共分三卷。
《英国史Ⅰ: 在世界的边缘? 3000BC—AD1603》包括超过1500年的英国历史,从罗马第一次入侵到伊丽莎白女王非凡的统治时期。本书的视角从文明诞生开始,到诺曼征服,从宗教战争、黑暗的中世纪到亨利二世的国家风波;黑死病的爆发,几乎毁了半个欧洲的人口,都铎王朝错综复杂的矛盾,伊丽莎白一世和苏格兰玛丽女王之间的冲突构成了本卷的主要内容。通过故事本身探索相互关联的主题网络——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究竟是因何形成,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斗争,历史内在推动的力量都在期间可见一斑。
《英国史II: 不列颠的战争 1603—1776》是一部英国战争的历史:理想主义的枯萎,令人震惊的大屠杀,和意想不到的结果以及令人吃惊的生活。在这一卷中,西蒙•沙马唤起战争、饥荒、瘟疫的恐怖,火焰燃烧的城市,破碎家庭的悲情,父亲和儿子被迫选择对立。但他也抓住了宫殿和议会的亲密关系和利润和快乐的诱惑。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示出英国贵族的众生相。这些冲突在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在国会与王室之间展开。打破“联合王国”的错觉,成千上万的为此丢掉了生命。比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大的人口比例。当宗教激情让位给可以产生利润的消费热情,它有可能成将英国变成一个致力于成为“成功的企业”而凝聚在一起的不列颠集合体。在几代人的经营下,英国扩展极快,他在为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帝国积蓄能量。
《英国史Ⅲ: 帝国的命运 1776—2000》从18世纪70年代讲起。一个人怎么能让自己的自由过多地区从与世界。 一个对自己军队不信任的国家,变成了军事强国。在野心、奴隶和勇敢地探险者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将它的国旗插遍了全球。通过令人上瘾的茶叶、糖和咖啡贸易,它控制了殖民地。 英国从1789年法国革命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统治一个令人疼痛但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的国家。 混乱和革命预示着革新,但事实上家庭生活习惯和传统依然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大英帝国承诺了和平、稳定和繁荣。但在爱尔兰和印度却如此相像的充斥着暴力和饥荒。 在书的最后,西蒙•沙玛陷入了对过去的英国20世纪的历史的沉思中。 探讨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命运和消沉、不安的战后和平。
--------------------
【编辑推荐】
1.值得期待的英国新通史,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
目前国内能见到的英国通史,大多是出版时间非常早的经典著作,本书是西蒙·沙玛以全新视角,配合BBC纪录片撰写的全新通史,运用了新的材料和很多BBC才能获得的特殊资源,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2.西蒙·沙玛,与霍布斯保姆和尼尔弗格森同量级的历史学家,沃尔夫森历史奖、W.H.史密斯文学奖、全美书评学会奖得主。
学术著作曾获沃尔夫森历史奖、W.H.史密斯文学奖,与霍布斯保姆并称英国历史学界双雄。
讲故事的行家、深受大众喜爱的电视明星。编写、主持过系列纪录片《英国史》、《艺术的力量》、《美国的未来》等,社会影响力只有尼尔·弗格森可与之匹敌。
3.BBC出品,必属精品,破收视和DVD销售记录。本书比纪录片更丰富、更完整。
英国高水准历史学家与BBC精良制作的结合,记录片的收视和DVD销售量都创记录。书在保持通俗性的基础上,将大量纪录片无法容纳的有趣材料和细节展现出来,同时更多的加入作者对时代状况和特征的分析和解读。
4.英国是现代化的范本国家和先驱者,要了解现代化历程,当然要读英国史。
一个传统国家究竟因为何种因素转变为现代国家,从商业到宗教、从制度到文化、从科技到环境,历史内在推动的力量到底何在?。英国作为现代化的范本国家和先驱者,其历史的可读性与启发性都足够说服我们去仔细研究。
5. 涵盖英国历史上极富戏剧性的重大事件和争议人物,对世界文明进程有重大影响。
事件:诺曼征服、玫瑰战争、苏格兰叛乱、光荣革命、议会制度和君主立宪的建立、工业革命、美国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兴起和衰落。
人物:亨利八世和他的妻子们、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伊丽莎白女王、克伦威尔、丘吉尔。
6. 既如小说般精彩跌宕,又有史诗般宏大视野和问题意识
沙玛既有高超的讲故事能力,又有深厚的历史学术功底。使得本书具备通俗性和趣味性,将戏剧性非常强的英国历史还原得精彩纷呈;同时,又带着问题意识来梳理时代特征、剪裁史料、深入分析,也能为学术和严肃读者提供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叙述。
7. 近百幅珍贵历史图片,画面感十足。
8. 甫一出版,就获得比纪录片更高的赞誉和评论。
西蒙·沙玛的这三册《英国史》与纪录片相比更加的丰富与完整,跨度巨大且没有一丝赘语,这是一部生动到足以唤醒你的历史。 ——《每日邮报》
------------------
【赞誉推荐】
沙玛著作的优点是学识渊博、风格独特、雄辩滔滔
——艾瑞克·霍布斯保姆
西蒙·沙玛的这三册《英国史》与纪录片相比更加的丰富与完整,跨度巨大且没有一丝赘语,这是一部生动到足以唤醒你的历史。
——《每日邮报》
沙玛不太在意“英国”这概念是否真的存在过。他说有,然后我们就同意了。这就是为什么这是本好书。
——《泰晤士报》
战争与和平,二者之间的林林总总,精彩纷呈的呈现在西蒙·沙玛的《英国史》中。
—— 《金融时报》
非凡之作。任何概述都无法传达这本书丰富的内容。它会让人沉浸其中,给人滋养,令人着迷。
——《纽约书评》
他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广泛深入阅读当代重构派历史,英国史的优良向导。
—— 《纽约时报》
西蒙·沙玛是天赋和成就都惊人的历史学家。
——《旁观者》
历史在他笔下恍如重演,动态跳跃与可读性兼具。
——《星期日快报》
沙玛有大师般的能力,将人物与冲突之间的关系用幻灯般的手法再现。
——《金融时报》
全球分裂 豆瓣
Global Rift : The Third World Comes of Age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者: 王红生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6
本书从全球视野出发,将第三世界看成西方世界自身的一部分而非只是其殖民地,考察了第三世界在1400—1980年间的历史发展进程。作者将第三世界视为一个流动的整体,按照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对其进行解释,细致地勾画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形成和扩大之间的相应联系,深入地剖析了第三世界的经济依附和地理演变,并从广阔的视角探讨了第三世界革命运动的整体发展趋势。
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豆瓣
The Last Crusade: The Epic Voyages of Vasco da Gama
作者: [英] 奈杰尔·克利夫 译者: 朱邦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8
·一个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
再现达伽马的成就和荣耀
·2012年《纽约时报书评》年度优秀图书
·这是一部有关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航海探险的著作。历史学家奈杰尔•克利夫利用新发现的材料,即达伽马水手的日记,以及难得一见的达伽马与印度土邦(现在的喀拉拉邦)首领之间的通信,对达伽马的开拓性航行做了全面、根本性地重新诠释,揭示了这些航行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斗争中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这些航行中的一系列事件永久性地改变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本书作者在书的开篇即写道,达伽马和哥伦布这两位探险家 “目标一致,都是寻找通往亚洲的航线,但长期以来,哥伦布那个伟大的错误却一直令瓦斯科•达伽马的成就黯然失色。既然我们要回到他们那个时代——回到那个所有的道路都通向东方的世界——现在应当总算可以恢复对二人地位的公正评价”。
·本书获誉
生动而雄心勃勃……克利夫拥有小说家刻画人物的天赋……深刻尖锐地重现了16世纪葡萄牙的荣耀和卑劣。
——埃里克•奥姆斯比,《纽约时报书评》
以过人的创作天赋和严肃的学术态度讲述的故事。
——詹姆斯•埃卡特,《国家》
喜欢说书高手生动叙事的读者会把本书列为他们的年度好书。
——《克利夫兰诚实商人报》
无疑是本季可读性最强、最迷人、最刺激的图书之一……克利夫……凭借着相当的活力、幽默和叙事技巧写就了本书。
——《堪萨斯城星报》
鲜活地呈现了探索时代的历史……这一领域虽早有前人备述,但克利夫又为我们开启了全新的视界。
——《出版人周刊》
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持续不断的热烈讨论添加了有趣的话题,涉及各自的宗教和文化,以及帝国和贸易。
——《科克斯书评》
克利夫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他有力再现了达伽马的成就和荣耀,重新评价了其探险的目标和意义,扣人心弦,发人深思。
——《书单》
一本振奋人心的史诗级著作……惊心动魄的叙述……这是粗线条的历史,但它相当准确,并因叙述的增色而细腻生动。
——《星期日泰晤士报》
世界历史沉思录 豆瓣
Weltgeschichtliche Betrachtungen
作者: [瑞士] 雅各布·布克哈特 译者: 金寿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世界历史沉思录》讲述在一封写给尼采的信中,布克哈特说:“我所讲授的历史从来不是人们通常充满激情地称之为‘世界历史’的东西”。布克哈特以世界历史片断的观察者身份来回答有关世界历史本质的老问题,这个片断只是三千年历史当中的小碎块,但是正因为它是一个片断,人们可以确确实实地认知它。从众多的碎块中,他体会到了整体。他从中找到的并不是一种统一的基本思想,而是多元的潜能。1868~1873年,布克哈特先后三次讲授“历史学习导论”课程。他要让学生对三千年的历史即所谓“世界历史”的概貌有所了解,同时还要说明这段历史的内部结构以及它的流程。1905年,经后人整理,他的讲稿以《世界历史沉思录》为名出版。
马丁·盖尔归来(第二版) 豆瓣
Le Retour de Martin Guerre
9.1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译者: 刘永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3
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个装了一条木腿的人闯进法庭,那个真名叫阿诺•迪蒂尔的精明的农民,几乎就说服了图卢兹高等法院的法官们,他就是马丁•盖尔,拥有马丁•盖尔的身份、财产和妻子。当马丁•盖尔现身,一切都改变了。四百多年来,这个传奇故事一再被讲述,甚至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娜塔莉•戴维斯在担任同名法国电影的历史顾问之后,又进一步去探求历史真相,凭借她历史学家的专业训练和栩栩如生的叙述技巧,写下了这本新文化史学的经典之作。
本版增补了两篇文章,续写《马丁•盖尔归来》之后作者新的研究尝试和理论思考,为“故事之故事”提供了精彩的素材。
人们只能敬佩娜塔莉•戴维斯的这部重要著作,她在建构历史的过程中,摆脱了任何类型的意识形态偏见……电影是一部巨片,但娜塔莉•戴维斯的书更加出色。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纽约书评》
本书以活泼的散文风格写成,可读性强,但并未流于简略。《马丁•盖尔归来》也许是继芭芭拉•塔克曼的《遥远的镜子》之后,叙述最生动、资料最丰富、最引人入胜的历史著作……它呈现了16世纪法国生活、爱情和司法的丰满和绚烂的画面。
——罗伯特•C.坎波,《西雅图时报》
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个独特故事的最细致的描述。娜塔莉•戴维斯建构了一部社会史杰作,我们由此可以看到那些不懂读写、因而也没有留下记载的16世纪农民的生活。
——琼•斯特劳斯,《新闻周刊》
娜塔莉•戴维斯将一个成熟学者的专业技巧、业余读者的好奇心以及轻松愉悦的文风糅合在一起……在可能和局限、角色和处境之间,戴维斯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平衡。人物被放回到历史之中,同时又没有脱离社会和政治的因素。
——帕特•奥夫德黑德,《乡村之音》
试谈另一个中世纪 豆瓣
Pour un autre Moyen Age
作者: [法] 雅克·勒高夫 译者: 周莽 商务印书馆 2014 - 6
《试谈另一个中世纪--西方的时间劳动和文化》收录了负有盛名的法国的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的关于中世纪的研究文章,论及西方的时间、劳动和文化等概念,通过这些研究来审视中世纪社会的历史。作者结集展现这些文章是想对后工业时代西方的历史人类学的建构有所贡献,为中世纪历史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元素。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豆瓣
The Mongol Conquests in World History
7.7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梅天穆 译者: 马晓林 / 求芝蓉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 - 10
蒙古帝国史研究领域的重量级新作
在全球史的视野下,描绘由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
荣获2017年经济观察报书评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年来蒙古帝国史研究领域中的重量级新作,作者在世界史与全球史的视野下,重点描绘了由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以及蒙古各汗国陆续崩解后,一个新的欧亚世界 的产生过程。在蒙古统治者的强制推动下,东西方之间开始了互相交流的过程,在“蒙古治世”之下孕育出了崭新的欧亚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过去被视为毁灭文明世界的蛮族形象得到了修正。
………………
※媒体推荐※
蒙元帝国部分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带来了欧亚的整体性和世界的新秩序。从“前全球化”和世界史的视野,去观察和审视蒙元帝国及蒙古征服,才有可能真正读懂这段令人震撼的文明演进历程。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 李治安
本书探讨成吉思汗带给世界历史的遗产,涵盖了元朝、四大汗国乃至之后数百年,时空宏大,行之于文,举重若轻,在国内外的书籍中实不多见。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 张帆
本书不仅条理清晰,而且饱含热情,并广泛参考了最新的学术成果,必将作为对世界史研究的一大贡献而广受欢迎。
——英国基尔大学中世纪史荣休教授 彼得·杰克逊
这部文笔生动的著作体现了作者对这一课题的痴迷,并将成为关于世界史和蒙古帝国的课堂上极为有用的参考书。
——《亚洲研究期刊》
这是一部可以催生新想法的杰出著作,是探索蒙古人参与创造的世界历史的首选之作……作者将我们带到了相关学术研究的最前沿。
——《全球史期刊》
2017年10月23日 已读
蒙古史入门著作。站在世界史立场上对蒙古帝国的前后历史做了整体性的梳理,包括征服史、军事史、交流史、宗教史、移民史、文化史,对于蒙古史的研究有框架性的意义。导言部分的学术史和文本梳理精炼而且重要。
世界史 梅天穆 蒙元史 蒙古 蒙古内亚史
拉丁与日耳曼民族史 豆瓣
作者: [德国] 利奥波德·冯·兰克 译者: 付欣 / 刘佳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拉丁与日耳曼民族史》是德国19世纪史学大师利奥波德·冯·兰克的第一部著作,所反映的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拉丁与日耳曼各民族的历史。作者兰克详细地论述了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以及各国统治者之间的勾心斗角,作者的目的是力图找出从“民族大迁徙”时期开始拉丁和日耳曼民族的统一性。作者认为,历史的目的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警示未来。在本书中,兰克详细地论述了法国和西班牙、意大利之间的战争,以及奥地利的马克西米利安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兰克史学思想的代表著作,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同时尤其重视政治史的挖掘和重建,对于我们了解欧洲中世纪的民族融合与斗争、中世纪欧洲的国际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卓越的论述。
海洋与文明 豆瓣 Goodreads
The Sea and Civilization: A Maritime History of the World
7.5 (8 个评分) 作者: [美] 林肯·佩恩 译者: 陈建军 / 罗燚英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4
一部海洋视角的世界史,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
本书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4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
※媒体推荐※
尽管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覆盖,但历史叙述却一直是陆地中心论的。作者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将重心从陆地转向水域,带领读者通过海洋来纵观历史。无论对于资深的水手还是航海的门外汉来说,作者提供的资料都是十分宝贵的。
——《出版人周刊》星级推荐
有感于海洋世界的重要性在大众认知层面日益衰减,作者为我们带来了这部宏大的全球海洋史。这样一部内容全面而丰富的著作,必将构成海洋史研究领域的坚实基础。
——美国图书馆协会《书单》杂志
该书引人入胜,文采斐然,作者富有说服力地论证了海洋如何构成了一条通向现代世界的路径。
——美国《外交》杂志
该书包括丰富的史实与细节,从我们与海洋、湖泊、河流、运河之间关系的角度,讲述了人类历史的故事。
——《亚洲书评》
该书展现了出色的问题意识、优雅的文笔和百科全书式的视野。作者有力地提醒了我们,人类“乘船走向海洋”的冲动塑造了一切世代的全部文明。
——《华尔街日报》
毫无疑问,该书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一部海洋史。作者满怀激情地向我们讲述了海洋的故事,在当今的历史著作中,这种激情是十分少见的。
——《泰晤士报》
这是一部壮丽而全面的世界史,将我们从大洋洲的原始居民带入了集装箱时代。
——英国《每日电讯报》
这是一部最可读、最新鲜、最刺激、最全面、最敏锐、最富洞见而且最新的——简而言之是最好的——世界海洋史。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历史学教授 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该书对全球史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借助关于船只、风帆、风向、海流、航海技术及海洋法的大量知识,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部从吃水线视角观察的生动的世界史。
——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卡伦·魏根
这是一个视角崭新且严谨有据的故事,阅读该书仿佛亲历一段令人欣喜的旅程。
——《达拉斯晨报》
………………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人们如何通过海洋、河流与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以及交换和传播商品、物产与文化。旨在揭示,各个人群、民族、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历史。作者展现了文明的兴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引人入胜地叙述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谱写出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
隔岸观景 豆瓣
作者: 李剑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 1
《隔岸观景》,本书系书与人丛书之一种。主要分各部分,一是关于美国历史问题,诸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美国早期史》、《美国革命的“复数化”》;二是书评,如他们在美国发现了什么?——读王希、姚平主编《在美国发现历史》;三是谈人论事,诸如《专家时代的博学之士》、《悠悠寸心谢师恩》。作者见解不凡,文字晓畅。
大月氏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谷仲男 译者: 王仲涛 商务印书馆 2017 - 3
《大月氏——寻找中亚谜一样的民族》一书是考古学家小谷仲男先生实地考察月氏民族遗迹的一本考古兼散文通俗阅读书。在这本书中,序章,第一章、第二章主要是论述中国西北边境出现的游牧民族月氏。第三章介绍在阿富汗北部发现的真正的希腊人城市阿伊哈努姆的发掘成果,同时涉及西迁后月氏的情况。第四章和第五章论述的是在即将兴起和刚兴起后的贵霜王朝的问题。第六章和第七章是1996年作者造访苏联中亚时记得旅行日记中的要点。最后一章系从考古学的角度考察月氏,重新审视月氏与贵霜的关系。
2017年4月17日 已读
关于大月氏的很有意思的小书。关于月氏的读法,塞族人与月氏西迁,大月氏与贵霜王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另外涉及了部分新发现的墓葬、出土的文物等,资料很详细。
世界史 中亚 中西交通 历史 大月氏
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 豆瓣
Historischer Atlas der antiken Welt
作者: Anne-Maria Wittke / Eckart Olshausen 译者: 葛会鹏 / 古原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8
《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Historischer Atlas der antiken Welt)是西方古典学界、古代史权威百科全书“新宝利”(德国)(Der Neue Pauly)系列的一种。《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沿袭了“新宝利”丛书严谨的学术研究风格,累积了世界古代史各专业领域最新且最高水准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其深入浅出的扼要论证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被学界誉为是目前最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一本关于古代世界历史的地图集,是世界古代史研究最具匹配专业地图集,为读者提供了传统的和新兴的具有史地前沿性的学科成果,从中能看到西方史学界对古代世界的认知和探索的基本历史观以及这种史观对今天古代世界史研究的深刻影响。
作为迄今为止最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一本关于世界古代历史的地图集,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全书共收录161幅彩色地图与44幅插图,时间跨度从公元前3000年(古代近东)至公元15世纪(拜占庭帝国),涵盖了包括希腊、罗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赫梯、巴比伦、腓尼基等在内的诸多古代文明地区,聚焦于古典时期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冲笑,不仅了展现了古代世界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历史,同时也构勒了古代世界的经济、宗教和文化等诸领域在古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轮廓。特别是学界之前所忽略研究的,如爱琴文明早期、地中海中部和西部地区、古代晚期的历史发展状况。
较之西方世界之前出版的一些世界古代史地图集而言,本地图集特征鲜明:以直观的地图(插图)为经,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纬,辅之以专业且简明的文字阐述,把历史事件的时序投影到具体的地理空间,且通过合理的设计布局使“历史”和“地理”得以联姻,呈现完美结合。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在体例规模、研究深度更为精确、立体、详实的一部古代历史地图集。
历史的教训 豆瓣 Goodreads
The Lessons of History
8.3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尔·杜兰特 译者: 倪玉平 / 张闶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5 - 1
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提出: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鉴于此,中央纪委下属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组织出版了曾获美国普利策奖的经典作品《历史的教训》。
《历史的教训》一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
《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 这些精神遗产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世界征服者史(全两册) 豆瓣
作者: [伊朗] 志费尼 译者: J. A. 波伊勒 英译 / 何高济 商务印书馆 2004 - 10
《世界征服者史》所叙述的年代,起自成吉思汗,止于旭烈兀平阿杀辛人的阿刺模忒诸堡。全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包括蒙古前三汗,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和贵由汗时期的历史;第二部分实际是中亚和波斯史,其中包括花刺子的兴亡、哈刺契丹诸汗,以及那些地方的蒙古统治者。第三部分内容庞杂,它从拖雷开始,以较大的篇幅谈到蒙哥的登基及其统治初期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