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大火 拒绝天堂:吉尔伯特诗集 豆瓣
The Great Fires/Refusing Heaven
9.2 (10 个评分) 作者: 杰克·吉尔伯特 译者: 柳向阳 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5
★自我流放的浪子,弃离名利的隐者
★美国当代重要诗人吉尔伯特 两部代表诗集合集,斩获多项重要文学大奖
★超越地理与时间界限,洞见日常幽微抵达深邃
【内容简介】
本书合并了美国当代重要诗人杰克·吉尔伯特两部代表诗集。
《大火》是吉尔伯特的第三本诗集,写于其爱妻美智子逝世后,于他 隐居十年后首次出版的诗集。除了以往诗歌中自然、漫游等惯有主题外,他更多将对亡妻的思念写入诗中,整本诗集格外哀婉动人。《大火》出版后备受好评,获雷曼文学奖。
《拒绝天堂》是吉尔伯特自认为最好的诗集,斩获多项大奖,问世时诗人已80高龄,更是对他一生的总结,包括了他一些最强有力的作品。
吉尔伯特终生漫游、隐居,寻找、生活并写入诗歌。他颇受中国古典诗影响,淬炼出一种既激情又温和,精写细织,抽去文辞修饰的诗,质朴、纯然,直指人心。
【推荐语】
他的诗既是美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们超越了地理的界限,也超越了时间的界限。 ——亨利·莱曼
他的作品流露着人性与敬畏,他带来了当代诗歌通常缺乏的一种智力。——《洛杉矶时报》
2022年5月14日 已读
吉尔伯特的诗歌书写他的爱情、隐居、漫游,那些关于回忆、关于乡村、关于异域的书写,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撩动读者的心弦。在阅读的时候标记出那些我觉得极为优秀的篇章,读完再回看译者在序言中提到的那些最好的诗篇,竟然大部分都产生了重合:那些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最值得玩味的文字,在不同的脑海中都能掀起同样“庄严恢宏”的巨浪。吉尔伯特突兀尖锐的洞察力之下,隐藏着一种美国人独有的乐观情绪,虽然他不间断的行旅与流浪将他不断拽出那片“反智主义”的粗俗土地,但他仍在《辩护状》里写下“顽强地接受我们的快乐”,他相信“伊卡洛斯在坠落时并没有失败,而只是他的胜利告以终结”。吉尔伯特证明了诗歌是有意义的:“(金斯堡告诉我他要放弃诗歌)因为诗歌说谎,语言失真。我赞同,但问他我们还有什么 哪怕只能表达到这个程度。”
人物 外国文学 文学 美国
八十年代访谈录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八十年代訪談錄 所属 作品: 八十年代访谈录
8.0 (75 个评分) 作者: 查建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5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回归故里 豆瓣 Goodreads
Retour à Reims 所属 作品: 回归故里
9.0 (321 个评分) 作者: [法]迪迪埃·埃里蓬 译者: 王献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 - 7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命运是否早已被宣判?”
.
当代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传》作者
迪迪埃·埃里蓬切身之作
出版后即在《世界报》《自由报》等知名报刊引发热议
.
一部引发强烈共鸣的自我剖析之作
一部探讨底层民众成长困境的社会批判之作
.
著名知识分子如何与原生阶层 和解?
不再将问题归咎于家人与心理创伤
而在教育制度、阶级差异中反思社会对人的塑造
.
这是“一场自己改变自己的劳作”
却在为更多贫困者寻找反抗的可能
🐜 编辑推荐
◎享誉国际的当代著名思想家,反思自身出身背景和成长轨迹
作者为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多部作品被认可为经典,也包括此书。这本书介于坦白和反思之间,既是一部个性化的学术著作,也是作者结合自己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经历讲述的故事,在研究者眼中是学术讨论,在普通读者眼中,是深入浅出、令人共鸣的回忆录。目前该书已由德国著名导演托马斯·奥斯玛雅(Thomas Ostermeier)改编为同名戏剧。
◎关注阶级固化问题和边缘群体,以实际案例为依据为努力生活而奋力抗争的人发声
父亲死后,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年的家乡兰斯(Reims),并重新反思了自身过往经历、家乡及其周边地区的境况。从家人、家乡工人阶级民众的生活,女性长辈被剥夺的权利,到兰斯这一区域的被边缘化,相对主流文化而存在的“亚文化”……迪迪埃·埃里蓬关注的是阶级壁垒中下平民阶层的生活,是“被侮辱和损害的人”,是使他们获得“启蒙”的可能。
◎反思学校教育在社会对人的塑造中扮演的角色,致力于审视教育系统施加的社会指令
从父辈的教育经历到自己的教育经历,埃里蓬致力于冷静反观学校教育与社会秩序的“合谋”。从大批辍学的孩子,到无法融入校园文化而反叛、加入“亚文化”群体的孩子,埃里蓬说:“教师们已经尽其所能!……他们能改变的东西太少了。”学校是社会的战场之一,阶级的壁垒也存在于校园文化之中,埃里蓬致力于打破隔阂,探寻新的可能。
◎从“小家庭”到“大世界”,剖析了权力与抵抗的多种形式
从因无法完成学业而懊怒一生的母亲,有暴力倾向、总是大喊大叫的父亲,到把孩子们丢给孤儿院的外祖母,作者重新理解了家人的处境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原因。由此,他也看到了家乡误入犯罪歧途的青少年、在阶层固化中放弃学业的工人们……社会如何塑造着底层民众,底层民众又是如何屈从的?作者试图剖析塑造和屈从的机制,重新理解他曾厌恶和逃离的人。
◎结合现实,深入浅出地消化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的理论和思想
喜欢让-保罗·萨特、皮埃尔·布尔迪厄、米歇尔·福柯的读者将会深感亲切,因为作者会满怀激情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被他们鼓舞的,他们的理论也将与作者所经历的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生发点。
.
🐜 内容简介
《回归故里》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反思性社会学著作。父亲去世后,作者迪迪埃·埃里蓬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兰斯,重新了解他最初诞生的社会阶层和那群他已经告别三十年的人。他重返过去,回顾家族的历史,回忆童年时身处的工人阶级阶层,回溯了他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
在这场极为内在又颠覆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集体决定论中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被决定的。
.
🐜 名人和媒体推荐
《回归故里》是一部引人入胜、充满勇气的作品,讲述一位法国著名作家如何使复杂的、时常冲突的社会身份与精神身份交汇在一起。
——利奥·贝尔萨尼(Leo Bersani)
这是一本扣人心弦的书,关于压抑,关于抛弃自己的出身,关于重获平衡。
——《美国艺术》
埃里蓬总是会回到他所说的发现心灵生命的“奇迹”中。“毕竟,”他指出,“人们应该学习,阅读令人愉快,书是你能够热爱的东西——这些态度并不是普遍的,实际上与社会条件以及你的出身背景密切相关。”我们这些足够幸运,从小时候开始就能拥有这些的人只能向他致敬。
——《卫报》
“我曾经以为,”迪迪埃·埃里蓬说,“人们可以远离家庭独自生活,可以忘却个人历史以及那些生养自己的人,重新创造自己”——在回顾了那段逝去的历史,并心怀敬畏地对那些他曾经背离的人们致以敬意之后,作者用这段颇具美感的文字陈述着这样一个事实:背离家庭与过去是永远无法彻底实现的。或许真正的“回归故里”并不存在,但至少让我们努力“与自己,以及那个被我们抛下的世界和解”。
——《世界报》
圆桌讲究派 (2018) 豆瓣
8.0 (87 个评分) 演员: 窦文涛 / 姜文
《圆桌讲究派》是《圆桌派》第三季的番外节目。是由优酷与天猫超级品类日联手打造的文化谈天节目,延续了窦式主持风格,邀请姜文、孟广美、马未都共话“讲究”,探讨了电影的讲究、生活的讲究和人生的态度等。
永生或猝死 豆瓣
9.1 (9 个评分) 作者: 間 章 / 灰野敬二/ 坂本龍一 / 浅川マキ / 大友良英 译者: 脑震荡 镇痛艺术┣▇▇▇═— / 赋格 2014 - 3
有关29岁早逝的传奇自由爵士/即兴萨克斯手阿部薰的生与死。
载入坂本龍一、灰野敬二、大友良英、村上龍、若松孝二、浅川マキ等50余位艺术家关于阿部薰的酷评及追忆文,并配有阿部薰生前珍贵图片。
总之,这是一本妙不可言,又残又酷的毒物。
简体中文版 地下发行
簪缨世家 豆瓣
所属 作品: 簪缨世家
7.1 (7 个评分) 作者: 萧华荣 三联书店 2008 - 8
与谢氏相比,王氏家族更重权位功名,所获得的政治权势使其成为中国第一豪族。王氏子弟玄礼双修,善于权变,不断适应政治形势。其家族历史不仅是一部两晋南朝的权力更迭史,而且是一部思想流变史。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王氏世代书法家则标识着这个家族的另一种更为永恒的风流。
莫扎特传 (2017) 豆瓣 TMDB
National Theatre Live: Amadeus
8.3 (27 个评分) 导演: Michael Longhurst 演员: Adam Gillen / Lucian Msamati
其它标题: National Theatre Live: Amadeus / 上帝的宠儿
Music. Power. Jealousy.
Lucian Msamati (Luther, Game of Thrones, NT Live: The Comedy of Errors) plays Salieri in Peter Shaffer’s iconic play, broadcast live from the National Theatre, and with live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 by Southbank Sinfonia.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a rowdy young prodigy, arrives in Vienna, the music capital of the world – and he’s determined to make a splash. Awestruck by his genius, court composer Antonio Salieri has the power to promote his talent or destroy his name. Seized by obsessive jealousy he begins a war with Mozart, with music, and ultimately, with God.
After winning multiple Olivier and Tony Awards when it had its premiere at the National Theatre in 1979, Amadeus was adapted into an Academy Award-winning film.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 (2019) 豆瓣
Inside Bill's Brain: Decoding Bill Gates
8.5 (162 个评分) 导演: 戴维斯·古根海姆 演员: 比尔·盖茨 / 梅琳达·盖茨
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难以忽视的真相》《他叫我马拉拉》)带来新作《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这部全新的三集纪录片探索了著名技术先驱、商业领袖和慈善家比尔·盖茨的思想和抱负。在辞去微软首席执行官职务之后,盖茨将时间和出色才智投入到解决一些世界上最持久的问题上,由此便开始了现代史上最伟大的职业生涯第二幕。该剧集深入并真实地描述了比尔·盖茨在人生历程中经历的成功和挫折,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让我们了解了比尔·盖茨,他的乐观、好奇心和热情曾激发他对微软的初始愿景,现在也激励他为世界上一些最复杂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走进比尔》记录了这些努力与个人时刻,采访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以及他们的朋友、家人、慈善事业和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塑造了一个富于创新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在改变世界之后,他可能还将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2020年4月3日 看过
比那个什么《成为沃伦·巴菲特》好多了,这才是有意义的传记纪录片
2019 Netflix 人物 人生 传记
成为沃伦·巴菲特 (2017) 豆瓣
Becoming Warren Buffett
8.0 (55 个评分) 导演: 彼得·W·孔哈特 / 布瑞恩·奥克斯 演员: 沃伦·巴菲特 / 苏姗·巴菲特
其它标题: Becoming Warren Buffett
身价净值超过600亿美元,沃伦•巴菲特是真正的独一无二的亿万富翁。这位传奇般的投资者仍旧住在他位于奥马哈的小房子里。今年86岁的他,每天都开车去到办公室管理世界第五大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但比起他低调的生活方式,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道德情操。他庄重和正直的人格魅力让他累积了巨额财富,并在一次史上最大型的慈善活动中,捐出了所有财产。《成为沃伦•巴菲特》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来自内布拉斯加洲的小男孩成为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男人之一的成长史,以及引导他的幕后贵人。影片为独家拍摄,包含沃伦•巴菲特从未曝光过的家庭影像,沃伦•巴菲特将带领大家思考,当金钱不再有意义时,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With a net worth of over $60,000,000,000, Warren Buffett is truly a one-of-a-kind billionaire. The legendary investor still lives in his modest home in Omaha. At 86 years old, he drives to the office every morning to manage Berkshire Hathaway, the fifth largest public company in the world. But more surprising than his humble lifestyle is his moral core. The same principles of decency and integrity that helped him pile up a fortune led him to give it all away in the largest philanthropic donation in history. Becoming Warren Buffett chronicles the evolution of a boy from Nebraska who became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men in the world, and the heroes who helped guide him along the way. By allowing access to his life and never-before-released home videos, Buffett offers a glimpse into his unique mind to help us understand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when money no longer has meaning.
小津 豆瓣
所属 作品: 小津
8.7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唐纳德·里奇 译者: 连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4
这本书是西方首部系统研究和介绍小津安二郎电影艺术的专著,也是著名日本电影专家唐纳德·里奇的代表作。里奇通过对小津电影的主题、编剧、拍摄、剪接之深入分析,窥探其电影文法与美学风格,并以此展现了蕴藏在小津作品中的日本历史、社会及文化意涵。
蛤蟆的油 豆瓣
蝦蟇の油 所属 作品: 蛤蟆的油
8.4 (35 个评分) 作者: [日] 黑泽明 译者: 李正伦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8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油的结晶就是这部《蛤蟆的油》。
从孩提时代一个孱弱的“夜哭郎”,如何痴迷于绘画和电影,如何幸得启蒙而踏入电影界,最后如何执导《罗生门》等影片而成为世界级的导演黑泽明坦然直面过往的一切,人生的甘苦,艺术的感悟,流露于字里行间。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2016) 豆瓣
8.4 (349 个评分) 导演: 凯文·麦克唐纳 演员: 蔡国强 / 吴红虹
其它标题: 蔡国强:天梯 / Sky Ladder: The Art of Cai Guo-Qiang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艺术家之一蔡国强的首部电影纪录片。既是一个从中国出发、成为具国际影响力艺术家的励志故事,也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人的追求和精神。
本片由奥斯卡金奖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耗时两年,从纽约、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海、北京、浏阳到家乡泉州,遍访艺术家的工作现场及其亲友、工作伙伴和专家,无限度深入蔡国强的工作和生活,并从数千小时的珍贵历史影像素材撷取精华,讲述蔡国强 80 年代从泉州出发,30 年来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间成长,并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享誉全球的爆破艺术家。纪录片中也揭露他壮观艺术背后的另一个真实—内心的脆弱、挣扎、妥协,和对家人、故乡、祖国土地深厚内敛的家国情怀。
影片主线《天梯》—— 一座500米高的金色焰火梯子嘶吼着拔地而起,与无垠宇宙对话。这是蔡国强少年时代仰望天空、摸云摘星的梦想,二十多年来在世界不同地方屡试屡败,却从未放弃。2015年6月黎明,泉州小渔村惠屿岛海边,在国内技术专家和当地数百村民的帮助和见证下,他再次一搏,把《天梯》作为献给百岁奶奶和家乡的礼物……
莫扎特传 (1984)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Amadeus
8.6 (433 个评分) 导演: 米洛斯·福尔曼 演员: F·默里·亚伯拉罕 / 汤姆·休斯克
其它标题: Amadeus / 阿玛迪斯(台)
本片从一个宫廷乐师萨里埃利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萨里埃利(F·莫里·亚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饰)是维也纳音乐界里有名的人物,自视甚高的他自从遇到了莫扎特(汤姆·休斯克 Tom Hulce饰),心里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烧不能平息。莫扎特总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乐作品赢得全场惊叹,他的《费加罗的婚礼》等歌剧,都成了传颂千古的经典。
萨里埃利对莫扎特又羡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经发展到几乎扭曲的地步。他在莫扎特的事业上一次次的从中作梗——故意缩短歌剧的上演周期,恶意删改莫扎特的作品,在莫扎特承受着丧父之痛时给他无情的精神折磨。贫穷虚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写就遗作《安魂曲》,一代大师35岁就与世长辞,留下不朽作品。而萨里埃利,早有等待他的宿命般的结局。
2017年1月1日 看过
伟大的音乐,天才的音乐家。_x000d_ps真没必要用那种诡异的笑声来突出天才的独特…
人物 传记 奥斯卡 电影 经典
先生 豆瓣
7.6 (14 个评分) 作者: 《先生》编写组 中信出版社 2012 - 8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先生》一书以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莫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让读者走近他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他们,了解他们,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传承。也亦为现今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先生都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感同身受;他们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为国传承与担当;像庇护小鸡的母鸡般,以弱身御强世;对学生后辈教之导之帮之扶之惜之爱之,毫不吝啬提供经世学问之坐标以及人格营养,示范风骨与风度,为后辈的成长和民族的兴盛赢得时间、空间。他们既清贫又富有,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他们不断张扬民主、科学,并点滴努力推动着国家的进步。
领袖们 豆瓣
所属 作品: 领袖们
作者: 理查德·尼克松 译者: 施燕华 海南出版社 2008 - 5
《领袖们》中,我们认识了中国传奇式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到台湾后的蒋介石,认识了美国的对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还认识了新日本的共同缔造者——美国五星级上将麦克阿瑟和日本战后第一任首相吉田茂,我们了解了注重公开形象的戴高乐又是一位极为重视家庭生活的人,我们探知到德国前辈总理阿登纳务实却又有些理想主义的哲学,而我们读到丘吉尔轶事时,又感到兴味盎然。尼克松还向我们介绍了南欧、非洲、亚洲、澳大利亚以及中东等国家卓越而富有个性的领导人。此外,作者对领袖应有的素质及人民对领袖的要求,以及他们所以能成功,他们又为什么会失败,都做了透彻的解析。
《领袖们》所表达是一位曾经执掌过政权,深切体会过掌权甘苦的人的见识。他知道领导者所拥有的令人敬畏的潜力,他们可以制造灾难,他们也可以推动历史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