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文化殖民与都市空间 豆瓣
作者: 王升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各界人士出于各种不同目的纷纷来华访游,文化人是其中一个庞大且重要的群体。至1945 年日本战败,他们创作的中国题材游记超过450种,此外还有大 量各种题材涉华作品。日本文化人怀着何种目的来华,在那些与近代日本国家、日本人的存在方式有着各种复杂关联的中国都市 中,如何书写近现代的中国甚至直接/间接参与对华行动,与日本作为侵略者“闯入”中国有何种内在联系等,都是中日文学关系研究领域尚未厘清的问题。以都市空间为视角,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幕末以降上海之于日本人的“近代”意义随之消散,继起成为意义的则是北京。1937—1945年,北京沦陷成为日本所谓“东亚建设的基地”,日本文学中北京题材创作陡增;这一“东洋”身份与中国政治文化语境中的中华故都、首都南迁背景下的文化古都三重身份交错,使北京在日本文学中的书写呈现出多维交杂的状态。
北京:城与人 豆瓣
作者: 赵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7
经由城市文化性格而探索人,经由人那些久居其中的人们,和那些以特殊方式与城联系,即把城作为审美对象的人们搜寻城,我更感兴趣于其间的联结,城与人的多种形式的精神联系和多种精神联系的形式。当我试图讲述城对于人的塑造,和对于创造其形象者艺术思维的干预时,不能不暗自怀着兴奋。
四世同堂 豆瓣
9.3 (58 个评分) 作者: 老舍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 - 7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豆瓣
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
9.1 (7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喜仁龙(Osvald Sirén) 译者: 邓可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2
本书真实还原了20世纪 20 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被这些宏伟古迹的壮美所折服,也因其衰败的现状而叹息。除了在描写中投入艺术史家的浪漫与情怀,喜仁龙还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观察记录城墙、城门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实景拍摄城墙城门的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万物·生命 豆瓣
Ten Thousand Things: Nurturing Life in Contemporary Beijing
作者: [美] 冯珠娣 / 张其成 译者: 沈艺 / 何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4
一中一西两位学者,经过长期的田野工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合作完成了这样一本杰出的研究著作。该书从养生这一具体现象入手,探讨了北京市民对良好生活状态和现实政治社会秩序的理解,旁及北京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问题。北京养生活动的现代表象之下,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回响,“生生不息”的身体生命观,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仍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关于养生,本书呈现出了为人熟知的表象之下,那些或细微、或宏阔的生活画卷,个体生命、北京城市文化和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历程在此巧妙交织在了一起。
“在我们看来,北京乃至中国城市空间的独特性与历史性在公共场所周而复始的养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养生实践是社会状况的表达,这一社会条件不同于20世纪20年代,不同于1936年,不同于上海,也不同于纽约,错综复杂的文化与社会力量交错汇合于此,塑造了独特的社会情境。在变化万 千的城市空间中,北京人生活得有声有色,也道出了自己的历史与个性。”——冯珠娣、张其成
顽主 (1988) TMDB 豆瓣
顽主
8.4 (483 个评分) 导演: 米家山 演员: 张国立 / 葛优
其它标题: The Troubleshooters
于观(张国立 饰)、杨重(葛优 饰)和马青(梁天 饰)三人在北京开了一家“替人排优、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专门替人解难、解闷、受过。公司业务兴隆,生意火爆,他们也碰到了形形色色啼笑皆非的怪人和怪事。后来由于业务上的失误,法院送来传票,勒令三T公司停业整顿,他们三人花光了所有的钱好不容易打发走了上门讨饭的顾客亲属。突然,马青说想要打人。大街上,他们肆意地冲撞那些郁郁寡欢的中年人,可这些人只顾赶路,毫无反应……
2018年5月26日 看过
镜头里的北京比现在还现代,三十年过去北京越发土味了……台词叹为观止,T台走秀各种元素的大杂烩带来的对撞和冲击感可以说是全片高潮了……
1988 中国大陆 内地 剧情 北京
北平历史地理 豆瓣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
9.2 (5 个评分) 作者: 侯仁之 译者: 邓辉 / 申雨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 11
《北平历史地理》是侯仁之1949年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作者在本书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
《北平历史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 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于今天的城市规划与保护,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为《北平历史地理》首次译为中文出版。书中含54 幅地图,全部为作者亲手所绘。为呈现地图原貌,全书采用四色印刷。随书附侯仁之先生手绘《元通惠河图》、手书《北京都市地理》(狱中腹稿)。后者为首次发表。
北京的隐秘角落 豆瓣
6.8 (8 个评分) 作者: 陆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甲骨文 2018 - 1
▼▼▼
腾讯•大家2016年度作家陆波
用北京人的目光
追寻藏身于角落的历史足迹 | 讲述那些发生于大时代中的小事情
【内容简介】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陆波用自己的目光去追寻定慧寺、宜芸馆、蓝靛厂、保福寺、樱桃沟等“角落”的历史足迹,考察那里的文物遗存,讲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或深或浅印记的人们的故事,试图将大时代与小事件勾连起来。
【本书获誉】
陆波自己 就 是一支考古队和勘测队,她在这高楼林立车水 马龙的现代大都市的缝隙间,勘探历史的沉积。由此她获得一种感受、认知和想象的能力,使城市空间获得深邃的时间纵深。人世纷纷,如戏如走马灯,我们原来和那些君王、僧侣、公主和奇士同在一个舞台上。陆波以律师的明察和缜密、诗人的体贴和激情,令日常的城市地理图景经受一种来自历史的震惊:那是莽苍苍千山万水,是路迢迢铁马秋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作家 李敬泽
旧址中倾听古都往事心声,遗迹里隐约帝王古刹运命,北京老城多少事,陆波拨开历史雾霭款款道来。有考据,有辨析,回望中有一往情深,掩映中是不尽眷顾。陆波的文字、情怀以及在边缘处发现历史变故的能力,使这本书如此地不同凡响、引人入胜。
——著名评论家 孟繁华
从上到下地俯瞰一个城市,只能得到她的外观,而转换视角,从下到上地去寻找那些城市“隐秘角落”,是真正懂得她的丰富内涵的独特切入点。本书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分析,以北京的寺庙为中心,揭示了那些被遗忘的或不为人们所知的历史。
——历史学家、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王笛
2018年3月21日 已读
没想到就一墙之隔的中关村和海淀黄庄有那么多有趣的历史和故事,就在十几年前被彻底铲平,如今只矗立着单调乏味的玻璃幕墙建筑,读来令人唏嘘不已,也能理解几分侯仁之先生的痛苦。作者所记的大部分古迹今已不在,不知现存古迹又能存续多久……
北京 历史 城市 文化 文物考古
最后的胡同 豆瓣
作者: 冯建国 2008 - 8
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多少呢?据文献记载,在元末熊梦祥撰写的《析津志辑佚》中,北京当时共有街巷胡同413条,其中29条直接称为胡同。明代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摘打衙集》记载了1170条街巷,其中有459条胡同。清末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共有2077条衡巷,其中有978条胡同。1949年前后,北京街巷数量达到高峰,其时共有3216条衡巷,其中有1039条胡同。1980年以后,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的城区有了很大的扩张,据1982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古今北京》一书说:“至今,北京城区的胡同约有4550多条。”但在改造建设城区之中又拆迁了一些老的街巷,昔日的许多街巷胡同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社区,一些老胡同也随之而消失了。伴随人口的增长,城区的扩大,截止到2003年的统计,北京的老城区尚存有1000多条胡同。
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既是老北京生活的象征,又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岁月如歌,古老的胡同虽然大都改变了模样。但还在生生不息,还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老北京的故事。
“北京古城是世界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杰作,是中国历代都城建设的结晶。目前,古城虽已遭到一些破坏,但仍基本保持着原来的空间格局,并且还保留有大片的胡同和四合院映衬着宫殿庙宇”。
建筑家:贝聿铭
“文物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文物是指历史建筑的精华,如皇家建筑、宗教建筑;文化是指历史街区,如北京四合院、胡同等。…文化是人立足之根。一个失去了文化的城市,人将无根。”
作家:冯骥才
“感谢《最后的胡同》,钩沉了几百年的春秋往事,完成了对胡同文化记忆的整理和存留,定格了古都最后的有点苍凉的背影。”
文学评论家:汪兆骞
流浪北京 (1990) 豆瓣 TMDB
流浪北京
8.0 (66 个评分) 导演: 吴文光 演员: 张慈 / 牟森
其它标题: Bumming In Beijing
(被称作中国第一部纪录片的)该片围绕一群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北漂族”(那时被称作“盲流”)展开,这群人中有作家有画家也有导演,尽管各有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的原因,他们来到北京却都是为了追求更为纯粹的艺术理想,然而,他们迎上的更多是尴尬的现实,表面上他们都很乐观,那是因为他们不愿告诉别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当现实越来越严峻时,他们中的多数人,随其时的出国潮想方设法走出了国门,想在国外追求人生价值,而誓死想在北京找回艺术家尊严的几位,有的终获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有的精神分裂。
老北京吆喝 豆瓣
8.0 (8 个评分) 臧鸿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一种纯粹民间的市井风情
正在悄然消逝的京腔京韵--
近80种老北京游商小贩走街串巷的叫卖与韵味十足的单弦、大鼓荟为一体将昨日京城胡同小巷里的民生画卷在今日的喧嚣中重现
世事变迁 今昔异然"京城叫卖大王"神韵鲜活的吆喝将带给过来人遥远而清晰的记忆 重温逝水年华 年轻一代 也将重新品读一段历史 于繁华深处 聆听这座古老城池的心跳
痛仰@郑州7现场 豆瓣
痛仰乐队
发布日期 2009年9月18日 出版发行: 个人(老驴子)
十年前,你在做什么,以何角色?十年后,你正做着什么,角色有没有改变?
从开心乐园到迷笛镇江,从《这是个问题》到《不要停止我的音乐》,从60后拥趸到90后粉丝,痛仰十年经历是一个无法复制的旅程。
如果你有一段与痛仰有关的记忆,如果痛仰的某一首歌曲曾让你热泪盈眶,如果你曾经喜欢或热爱过痛仰,如果你想用一场难忘的现场演出来回顾十年的青春,那么“痛仰十年,一直往南方开”注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9月10号晚上当在7live关于痛仰的10周年纪念视频开始播放,生命中最美丽的一天伴奏曲的声音响起,我心中温暖的感动浪潮渐渐涌起。注定这是个难忘和令人激动的夜晚。痛仰的10年也是我接触和喜欢摇滚乐的10年成长历程,所以有这样一个优秀的乐队见证和陪伴自己,我感到很幸福和有力量。
感谢7live,感谢痛仰乐队。我是用诺基亚手机录的再转换的,所以音质很一般,各位随便听听。
北京书店印象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严彬 主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 1
北京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自然成为作家、文人、学者和各类各行业人才及各类文化、出版机构的聚集地,同时也为书店提供了沃土。
全国书店最多的城市,恐怕非北京莫属。知识分子的书店比如万圣、涵芬楼,女性书店有粉色的、常放映电影的雨枫书馆,艺术书店中,有位于东直门的库布里克,单向街、字里行间这样的连锁书店,已经在城市中遍地开花……2014年,24小时书店在中国兴起,美术馆东街老牌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更成为年轻人的好去处。
本书与北京的书店有关。在这里,你可以读到沈昌文、俞晓群这样出版业的前辈关于书店的文章,有著名书迷的逛书店小史,更有万圣书园、涵芬楼、三联书店、豆瓣书店这样京城文化地标式的书店老板的访谈录。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这些书店的实景照片,或宁静,或温暖,或厚重,或文艺;还可以根据彩图上面指示的页码,找到内文相应的文章。文末,附有长长的一串北京书店名单及地址,可供参考。
书店,是一个城市的精神灯火;北京的这些书店灯光,是迷人的。愿你会喜欢它。
老炮儿 (2015) 豆瓣 TMDB
老炮儿
7.2 (1265 个评分) 导演: 管虎 演员: 冯小刚 / 许晴
其它标题: Mr. Six
六爷(冯小刚 饰)曾是老北京知名的老炮儿之一,如今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却不想自己的儿子晓波(李易峰 饰)被卷入了与“小爷”小飞(吴亦凡 饰)的纠纷中。六爷出面试图以老规矩摆平这起纠纷,并找来昔日老友闷三儿(张涵予 饰 )、话匣子(许晴 饰)、灯罩儿(刘桦 饰)帮忙,却发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一群新的“话事人”,自己这个顽主的江湖地位已经动摇,并且曾经坚持的价值已经渐渐被时代所抛弃,廉颇老矣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