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出版社
旧时燕:文学之都的传奇 豆瓣
作者: 程章灿 2021 - 1
南京,这座千年名城,何以成为“文学之都”?
或许从千年流传的典故中,从南京人心领神会的词汇中,可以一窥端倪。
著名文史专家程章灿教授,从千年流传的典故中,从文学历史的诉说中,解读南京的历史文脉,寻觅城市的文化之根。
旧时燕子、金陵王气、虎踞龙蟠、青骨成神、六代乌衣、旧时王谢、霜深高殿、岩壑栖霞、烟雨楼台、有女莫愁、骑鹤扬州、高阁临江、百斛金陵、名士风流、叶落半山……南京这座城市,有太多的典故流传,这些典故是城市文化精魂的凝缩。
每一个典故,都蕴藏着传奇的演绎、历史的烟云和文化的脉络,孕育着城市的文学性情。这座城市在绵延不绝的文脉传承中,诗意盎然,生生不息,滋养和激发着一代又一代文人佳士的文学情怀。
文化研究指南 豆瓣
A Companion to Culture Studies
作者: [美]托比·米勒 编著 译者: 王晓路等 2018 - 1
本书是文化研究领域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可靠指南,由四个部分组成:学科、地域、议题和文献。前三个部分由同一论域的数篇相关论文组成:首先审视文化研究与一系列知识交叉的方式,阐释文化研究与科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之间的对话;其次将文化研究的影响力置于跨民族的层次之上,讨论美国、拉美及欧洲、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乃至中国香港的文化研究及其传统;进而以特殊的话题论及文化研究的实践,如体育、科学与文化研究、种族与文化研究等。“文献”部分按大致类别列出了该领域最重要的文献。
每位撰稿者均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具有权威性,其引用材料亦有较高的资料价值。编著者托比•米勒为本书做了合理的结构和组织,译者们亦做了十分到位且细致的工作。
本书是从事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人士的必备读物。
摄影与电影 豆瓣
Photography and Cinema
8.0 (6 个评分) 作者: [英]David Campany 译者: 陈畅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2
《摄影与电影》以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的一张宣传剧照为起点,分析卢米埃兄弟、安东尼奥尼、戈达尔、诺兰、沃霍尔等导演与布尔津、沃克、沃尔、雪曼等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从时间性、叙事、先锋艺术等角度,挖掘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摄影与电影两者间互为启发、不可分割的关系图谱。
本书荣获由英国电影协会(British Film Institute)及《视觉和声音》杂志(Sight & Sound magazine)赞助的2009年“和/或图书奖”(The And/Or Book Award),同年还获得克劳斯瑙-克劳斯图书奖(the Kraszna-Krausz Book Award)。
不可能性 豆瓣 Goodreads
The Impossible
7.8 (29 个评分) 作者: [法] 乔治·巴塔耶 译者: 曹丹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本书包括“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亚”,这三个“异质”文本通过明显或隐秘的线索相互联系着。巴塔耶意图以此来“描绘真实”,但并不借助通常所说的“现实主义”手法,而是通过想象“不可能性”,或者将小说人物置于色情、消失、死亡、毁灭等情形的考验之下,或者将诗歌推至一种 “暴力状态”,以此来获得意义,唤醒主体意识。
————————
—————————
————————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出版了这本书。那时我给它起了个晦涩的名字:《诗之仇恨》。当时我觉得,只有仇恨才能抵达真正的诗。诗只有在反抗的暴力中才能获得强烈的意义。然而诗只有在召唤不可能性时才具有这种暴力。几乎没有人能理解第一个书名的意义,这是我最后选择谈论不可能性的原因。
诗是一种简单的迂回:我通过诗逃离话语的世界,这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世界。我与诗一起进入某种坟墓,其中可能性的无限性诞生自逻辑世界的死亡。
——巴塔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