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
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 豆瓣
作者: 郭沫若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6 - 6
《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包括从原始社会到鸦片战争的有关地图。其中有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朝代的行政区划图,有历史上的民族分布及迁徙图,有历代战争的地图,有历代中外交通的地图,有反映经济发展的地图等等;总之,尽力以地图的形式,把我国历史上各族人民重大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活动史实反映出来,使《史稿》的读者对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活动的地区有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长安城与罗马城(上下) 豆瓣
作者: 周繁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11
本书以汉长安城和罗马城的比较研究为切入点,进而管窥秦汉文明和罗马文明的特质与异同。作者从政治军事空间、生活空间、经济空间、神圣空间和陵墓空间五个基本功能入手,通过提炼和把握相关考古遗存之精华,结合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比较了两座都城在建城理念、建城过程、城市布局、宫殿建筑、公共空间、城市经济、居民住地、帝王陵墓、宗教场所等方面的异同。
旧史舆地文录 豆瓣
作者: 辛德勇 中华书局 2013 - 4
本书是辛德勇教授的历史地理研究论文集,共收入论文15篇,从传统文献出发,于细节处中发现问题,在梳理古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地理学知识,独辟蹊径,为前人聚讼不已的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西汉侯国地理 豆瓣
作者: 马孟龙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 11
本书属于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
西汉时期,先后封置八百余个侯国。数量如此众多的侯国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存在特征,一直不甚明了。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对西汉近八百个侯国的地理方位进行考证。同时采用“水平横剖面”方法,复原七个具有明确年代断限的西汉侯国地理分布剖面,并对每一个剖面所呈现出的侯国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西汉侯国地域分布特征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最后,本书还对有关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侯国迁徙等一系列专题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一些以往未被注意的西汉政治制度、政治政策的变革。本书是第一部以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为研究方向的专著,可为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 豆瓣
作者: 杨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10
本书“专题史系列”之一。 本书以文献资料结合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 , 并经过许多次的实地考察 , 系统地研究论证了中国古代都城及其制度的发展演变 , 其中多所创见。作者认为先秦到唐代是实行封闭式都城制度的历史阶段 , 在西汉、东汉之际 , 都城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 整个都城的格局由 “ 坐西朝东 “ 变为 “ 坐北朝南 “, 在唐宋之际 , 都城制度发生了又一次更大的变化 , 即由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这是由都城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变化。本书对中国古代都城都作了详细的考察研究 , 并配以大量的图片资料以资说明。
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 豆瓣
作者: 宁欣 2009 - 11
该书研究的时间框架大体以唐为主,延伸到五代和宋,空间框架以唐长安为中心,以洛阳为辅,以两宋都城开封和临安作为参照,寻访从唐初到南宋五六百年间的都城经济社会变化的点与线。主要围绕对唐宋都城社会变迁的思考、对都城空间与经济社会关系的再认识、流动人口与人口流动对都城经济社会的影响、审视市场与都城社会的新视角、笔记小说与城市社会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隋唐两京丛考 豆瓣
作者: 辛德勇 三秦出版社 2006 - 1
《隋唐两京丛考》以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向读者展示了中华民族长达四千多年的演变历史,上追“三皇五帝”,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隋唐两京丛考》分西京、东都上、下两篇,对长安与洛阳两个城市作了深入介绍。《隋唐两京丛考》内容包括:隋东西两京修建工程诸主事人、大兴外郭城筑成时间辨误、兴艺坊本名弘艺、敦化坊本名隆化等。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豆瓣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作者: 施坚雅 主编 译者: 叶光庭 / 徐自立 中华书局 2000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明清时期城市历史与社会结构等内容的论文集,共编入中、美、英、法、荷、日、德等国的论文19篇。书中引证了部分散落在国外的词谱和地方志史料,并采用计量方法设计大量图表以兹论证,对中国区域历史地理的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和借鉴作用。
长水集(全三册) 豆瓣
作者: 谭其骧 2009 - 9
《长水集(套装全3册)》由《长水集》上、下两册以及续编合成。上册收有作者1949年前写的文章36篇,内容主要是对古籍中地理沿革的考证,对几种地理史籍的校补、评校,对古代若干少数民族的论述和考证,对近代几种关于历史地理的史籍和工具书的评述,以及作者与师长、友人的通信等。下册收有1949年后写的论文31篇,探讨了东汉黄河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西汉以前黄河下游的河道、渤海湾西岸的海侵、上海地区成陆年代以及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等问题,并对古代制图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续编则是作者的学术心得,虽非刻意系统,却篇篇有独到识解。《长水集(套装全3册)》使用的是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本。
汉唐时期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 豆瓣
作者: 张文华 2013 - 11
《汉唐时期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选取了湖沼、河流、灾害、农业和军事五个要素展开研究,其中前三个属于历史自然地理的内容,后两个属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湖沼的研究主要是以《水经注》为中心,并旁搜他籍,将汉唐时期见诸文献记载的各类湖沼如数辑出,并讨论其地理分布特征、自身特点及价值所在。河流的研究亦以《水经注》为中心,对淮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逐一进行考索,初步探明了其源头、流经所在、流向、流程、尾闾等基本情况。研究湖沼与河流,主要是试图复原这一时期淮河流域自然地理面貌的总体情况。自然灾害的研究是在全面搜集灾害史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的总体特征及各别灾害的时空分布情况。本书由张文华著。
敦煌学十八讲 豆瓣
8.6 (10 个评分) 作者: 荣新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8
本书共十八讲,内容涉及敦煌的历史及其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藏金洞的发现及流散、各国敦煌学研究的回顾与发展,各类敦煌文献及其对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考古与艺术、语言文学、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影响及贡献,以及敦煌学研究的方法论。
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豆瓣
作者: 嚴耕望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 3
本书为《严耕望史学著作集》中的一种,对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辨研究,堪称这一领域的巨著。
卷上 魏晋南朝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章 行政区划
第二章 都督与剌史
第三章 州府僚佐
第四章 郡府组织上_郡国长官
第五章 郡府组织下_郡国佐吏
第六章 县府组织
第七章 州郡察举与地方学官
第八章 任用杂考
第九章 官佐品班表
卷下 北朝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章 五胡诸国地方行政制度述略
第二章 州郡县与都督总管区
第三章 都督总管与剌史
第四章 州府僚佐
第五章 郡府组织
第六章 县府组织
第七章 州都与郡县中正
第八章 州郡察举
第九章 地方学官与僧官
第十章 党里邻三长
第十一章 北魏军镇
第十二章 魏末北齐地方行台
第十三章 诸部护军
第十四章 领民酋长
第十五章 任用杂考
第十六章 官佐品阶表
约论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组织系统图
附录 引用及参考书目
本卷成书后记
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 豆瓣
Historischer Atlas der antiken Welt
作者: Anne-Maria Wittke / Eckart Olshausen 译者: 葛会鹏 / 古原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8
《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Historischer Atlas der antiken Welt)是西方古典学界、古代史权威百科全书“新宝利”(德国)(Der Neue Pauly)系列的一种。《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沿袭了“新宝利”丛书严谨的学术研究风格,累积了世界古代史各专业领域最新且最高水准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其深入浅出的扼要论证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被学界誉为是目前最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一本关于古代世界历史的地图集,是世界古代史研究最具匹配专业地图集,为读者提供了传统的和新兴的具有史地前沿性的学科成果,从中能看到西方史学界对古代世界的认知和探索的基本历史观以及这种史观对今天古代世界史研究的深刻影响。
作为迄今为止最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一本关于世界古代历史的地图集,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全书共收录161幅彩色地图与44幅插图,时间跨度从公元前3000年(古代近东)至公元15世纪(拜占庭帝国),涵盖了包括希腊、罗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赫梯、巴比伦、腓尼基等在内的诸多古代文明地区,聚焦于古典时期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冲笑,不仅了展现了古代世界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历史,同时也构勒了古代世界的经济、宗教和文化等诸领域在古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轮廓。特别是学界之前所忽略研究的,如爱琴文明早期、地中海中部和西部地区、古代晚期的历史发展状况。
较之西方世界之前出版的一些世界古代史地图集而言,本地图集特征鲜明:以直观的地图(插图)为经,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纬,辅之以专业且简明的文字阐述,把历史事件的时序投影到具体的地理空间,且通过合理的设计布局使“历史”和“地理”得以联姻,呈现完美结合。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在体例规模、研究深度更为精确、立体、详实的一部古代历史地图集。
地理与世界霸权 豆瓣
Geography and World Power
7.1 (9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费尔格里夫 译者: 胡坚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20世纪地缘政治学经典著作,在欧洲大陆产生巨大影响
………………
※编辑推荐※
☆20世纪地缘政治学经典著作,在欧洲大陆产生巨大影响,欧美高校地理学专业畅销教科书
☆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一部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附麦金德经典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 》新译,阐释“枢纽地区”的核心概念
………………
※内容简介※
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有着错综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也一直吸引着人们加以关注和思考。在20世纪初政治地理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引入“地理条件”“能量”“ 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
全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 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 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统一与分裂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葛剑雄 商务印书馆 2013 - 8
本书是《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的修订版,包括作者的增订版自序和三篇约五万字的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的统一与分裂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一直思索的重点问题,作者以理性的思考来审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提出如何认识统一时期的消极因素和分裂时期的积极因素,并面向未来,提出了作者独特的见解。 本书史料扎实,分析深入,视角鲜明,见解独特,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中国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元代行省制度 豆瓣
作者: 李治安 中华书局 2011 - 4
本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首届重大招标项目,是“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书稿分为三编,上编对行省制度进行本体考察,中编研究各地诸行省,下编探讨行政、军事、检查机构与制度同行省制度的关系。全书资料丰富,论证谨严,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参考价值。
行省制度研究 豆瓣
作者: 李治安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 9
《行省制度研究》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史料翔实,持论谨慎,言必有据,很多地方填补了蒙元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如上编第三章“行省与地方财政”、第七章“行省与乡试”等)。书中论点建立在充分、细密的具体研究基础之上,因此具有很强说服力,绝非无根空谈。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行省制度,是全书的主体部分。中编关于若干行省的考察。下编行省制下的宣慰使司和路府州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