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三国演义(全二册) 豆瓣 Goodreads
三国演义 所属 作品: 三国演义(全二册)
9.1 (333 个评分) 作者: 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5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由毛纶,毛宗岗父子批改。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在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24卷,240回。后来经过毛纶,毛宗岗父子批改,形成我们现在所见的《三国演义》120回版

由于人文出版社选取的毛批版本和明嘉靖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颇有出入,将拥刘抑曹的思想发展到一个几乎病态的角度,且大量地删除了原文中赞扬曹操一方人物的诗词和评论,所以给世人造成一种三国演义打击曹操、歌颂刘备的错误印象,且该批改版将刘备一方无限神化,甚至将诸葛亮准备将魏延烧死在上方谷这样的情节统统删除,将诸葛说成是一个完美近乎神人的形象,这是大家阅读时候值得注意的地方。

由于该版本选用的是毛批改版,而且没有将毛家父子的批语选入,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该版本和毛批本是不相同的,其实本书和毛批本完全一致,不过是删除了批语部分,加入了编者的注脚。请读者朋友们阅读时注意
佛教与中国文学论稿 豆瓣
所属 作品: 佛教与中国文学论稿
作者: 陈允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2
陈允吉教授长期从事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成果卓然。本书是作者近三十年来相关成果的最新结集,收录论文33篇,骈文序7篇,附访谈录一种。关于此课题,一些现代学者如梁启超、郑振铎、钱鍾书、季羡林、向达、饶宗颐等已做了筚路蓝缕的工作,作者在前辈的基础上,着力于在魏晋南北朝与唐代两个时期选择专题作深入研究。其论文涉及佛学对中国文学影响的诸多方面,如佛经的行文结构与文学体制的影响、佛经故事和佛经寓言的影响、佛传文学和佛教叙事诗的影响、佛教人物和古印度神话人物的影响、佛教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佛经翻译文字的语言风格产生的影响等。其论王维、韩愈、李贺三家诗与佛教的内部关系,尤为学界所瞩目。在治学方法上,作者能兼取传统方法和新方法两者之长,在扩大思维空间的同时又重视实证。其论说精辟深细、行文胜义迭出。通过这些饶有理致的文章,能使读者重新发现古代文学研究中一个异常丰富的世界。
庄子哲学( 第二版) 豆瓣
所属 作品: 庄子哲学
作者: 王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8
《庄子哲学》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王博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国内研究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子和庄子哲学的著名学者。
一方面,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主要研究公认出于庄子之手的内七篇,在这部书中,作者尝试了一种新的解释庄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学术专著写作的范式。作者在对原文精准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了庄子哲学的内在精神,描述了庄子与世道那种微妙的张力。在这种精细的探寻中勾勒出了庄子独特的人格气质和非凡的精神魅力。可以说这是一部渗透了个人体验和感悟的学术作品。这就避免了某些假国学、伪国学作者望文生义、胡乱发挥的弊病。
另一方面,作品有极强的亲和力。该书最初是由全校公开课讲稿整理成,所以语言上通俗易懂,充满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庄子的心得,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该书从04年第一版以来,在广大的大学生群体中一直脍炙人口,先后重印了八次,生命力之长远超过时下滥觞的国学跟风之作。
石头记(上下) 豆瓣
所属 作品: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
作者: 曹雪芹 2011 - 8
《石头记(上下周汝昌校订批点本)》是周汝昌先生对《红楼梦》的又一大贡献。整部书的突出特点有三:其一是周先生对十余种古抄本进行了大汇校,恢复了曹雪芹的真笔原文,是迄今为止最为可靠的《红楼梦》版本。其二是脂砚斋的批语达数千条之多,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原稿批语紊乱、讹错、脱落不…一而足。周先生对这些批语进行了全面梳理、考证和认定,这对于理解《红楼梦》的思想艺术、创作心理等问题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其三是周先生毕生研究《红楼梦》,对曹雪芹的思想情感、创作宗旨、艺术手法无不涉及,其评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周先生是承接新旧红学的代表人物,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先生浸淫红学数十年,出版十几部红学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令海内外学界瞩目。 《石头记(上下周汝昌校订批点本)》为横排简体套色印制,面向普通读者,其与即将出版的繁体字本一起堪称国内独具特色的经典文本。
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 豆瓣
所属 作品: 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
9.6 (9 个评分) 作者: (宋)辛弃疾 译者: 邓广铭 注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 10
《稼轩词编年箋注(定本)》作者精益求精,经过十数年的酝酿准备,对全书的笺注与编年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补充了大量颇具价值的文学资料与研究心得,体现了最新的学术成果。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迭经重版,行销数十万册,蜚声海内外。
万卷 豆瓣
所属 作品: 万卷
6.7 (6 个评分) 作者: 王宇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1
"北宋(960—1126)由于印刷的大规模使用及随后书籍生产的繁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之一。诗人黄庭坚(1045—1105)活跃于这一转型的鼎盛时期,其诗歌和诗学既受这一转型的影响,也影响并奠定着这一转型的方向。
本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黄庭坚以技法为中心、以阅读为根基的新诗学,体现的既是十一世纪总体思想文化中对方法和规范性指导原则的向往;对隐藏在外表下的深层结构和意义的追寻,也是对当时新生的印刷文化的一种反应。其诗学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是试图找到一种新的阅读和写作方法,既对这一急剧变化了的物质文化现实进行有效地因应,又能使其所继承的文学传统得到延续和发扬。
牡丹亭 豆瓣
所属 作品: 牡丹亭
8.9 (31 个评分) 作者: 徐朔方 / 汤显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豆瓣
The End of the Chinese"Middle Ages"Essays in Mid-Tang Literary Culture 所属 作品: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者: 陈磊 / 陈引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3
本书是宇文所安唐代文学“四部曲”之三,但去初、盛唐诗的写作已有15年。鉴于中唐文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书并不像前两部一样是完整的专著,是“诗歌史”,而是由七篇论文组成。这些论文具有文学史性质,但本身并不构成一部文学史;而由于中唐文学在风格、主题及处理的范式上远较初、盛唐复杂,且诗歌、传奇及非虚构性的散文享有共通的旨趣,因此更不适宜称为“中唐诗史”。但这些论文却透过不同类型的文本和文体来探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些具体的问题就其性质而言与文化史或社会史等更大的领域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了中唐“文学文化”的一副气质独具的概貌。
简言之,作者认为中唐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现代”的开端。他这样解释:“中唐是中国文学中一个独一无二的时刻,又是一个新开端。自宋以降所滋生出来的诸多现象,都是在中唐崭露头角的。在许多方面,中唐作家在精神志趣上接近两百年后的宋代大思想家,而不是仅数十年前的盛唐诗人。”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中唐意味着“中世纪的终结”。
东京梦华录注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孟元老 / 邓之诚 译者: 邓之诚 注解 中华书局 2005 - 1
本书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到目前为止,是这部书唯一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证的参考资料,因此,《选刊》决定采用�注本。在印行前,除对�注的个别条目作了删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动。
本书北宋梦元老撰。他从靖康丙午南徙居东京二十三年,至淳熙丁未始有刊本。全书对北宋汴梁描述颇为详细,对街道、河道、民俗皆有涉及,是研究城市历史地理必不可少的资料。
2017年7月8日 已读
千年前的开封夜市和今日相比,不知要繁华多少。北宋的城市经济在孟元老笔下可以说是非常发达了。以往的美食,现在已经完全难觅踪影了。
历史 古典文学 史料 宋史
杜甫 豆瓣
Tu Fu:China's Greatest Poet 所属 作品: 杜甫
8.8 (5 个评分) 作者: 洪业 译者: 曾祥波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 3
洪业本人钟情于杜甫其人其诗,故于杜甫的相关研究用力颇深。出版于1952年的“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迄今为止仍被公认是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的最重要著述。此书可与已故北大教授陈贻焮完成于1988年的三卷本《杜甫评传》并称东、西方杜甫研究的杰构。由于洪业平生所著他书在国内均已出版,本书的出版将填补最后一片空白,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世说新语校笺 豆瓣
所属 作品: 世说新语校笺
作者: 杨勇 中华书局 2006 - 6
本书是杨勇先生一九六一年至六八年花了八年时间,搜集了二百四十余种有关《世说新语》数据,对《世说新语》所作的系统整理,一九六九年九月由香港大众书局出版。一九九八年九月,杨勇先生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不断访求当世有关《世说新语》新着一百余种,又穷八年之力,重新为之写定,修订旧作数百处,新增三万余字。此次由中华书局重新刊印,杨勇先生又精益求精地订正了近百处讹误。本书后附有关图表、汪藻《世说新语人名谱校笺》、《世说新语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等,为读者使用提供了极大方便。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 豆瓣
所属 作品: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
8.0 (7 个评分) 作者: 商伟 译者: 严蓓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9
《儒林外史》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以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反讽手法展示了士林的众生百态,而且在于它触及到了儒家精英社会的一些核心问题及其困境。本书以此为出发点来解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认为,十八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这些转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儒家世界的最终解体。《儒林外史》既是这些转变的产物,也是对他们的回应。而这正是《儒林外史》的意义所在,可以用来解释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唐代文学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唐代文学史
作者: 聂石樵 2008
这部文学史是聂石樵教授数十年学术成就的总结,也是对我国50年来古代文学教学和百余年古代文学研究进行的反思与总结。
这部文学史在文献、文体、历史、史识四方面表现出显著特色。作者主张“无徵不信”,因而所引文学史资料全面丰富;作者又主张“文各有体”,故此部文学史以文体为经,作家为纬,将一种文体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作者力图让文学回到时代中去,在结构上采取先时代背景后文学作品的安排,同时在对具体作品的阐释上采取了以史证诗的方法。
这部文学史对作品的评价慎重而实事求是,其中往往有不同流俗的论断。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豆瓣
作者: 聂石樵 中华书局 2008
这部文学史是聂石樵教授数十年学术成就的总结,也是对我国50年来古代文学教学和百余年古代文学研究进行的反思与总结。
这部文学史在文献、文体、历史、史识四方面表现出显著特色。作者主张“无徵不信”,因而所引文学史资料全面丰富;作者又主张“文各有体”,故此部文学史以文体为经,作家为纬,将一种文体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作者力图让文学回到时代中去,在结构上采取先时代背景后文学作品的安排,同时在对具体作品的阐释上采取了以史证诗的方法。
这部文学史对作品的评价慎重而实事求是,其中往往有不同流俗的论断。
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 豆瓣
9.5 (8 个评分) 作者: 朱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 3
朱刚从博士学位论文《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开始,就密切关注唐宋“古文运动”,陆续撰作了十余篇相关论文,在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同道的好评。《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一书即是他多年来钻研“古文运动”的集中展示,他标举“士大夫文学”,敏锐地抓住了唐宋“古文运动”与之前、之后文学“运动”的不同,强调科举制度产生的士大夫精英构成的唐宋社会与文学的特殊性。论著对传统“古文运动”之说有所反思,拓宽了“古文运动”的研究视野。所着重阐明的“古文运动”与新儒学、贤良进卷、苏辙与“古文运动”的关系等命题,均有独到的见解。
——王水照《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序》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微睇室说词 豆瓣
作者: 刘永济 中华书局 2007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是刘永济先生在武汉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本书系统介绍了唐、五代、宋词的主要流派,撷取唐宋词中的精粹,加以精要注释。尤其是对每首词所作的分析,要言不烦,时见精义,是本书的特色所在。
《微睇室说词》,详谕南宋婉约派之词,以吴文英为重点,前溯周邦彦、姜夔、史达祖,后及王沂孙、周密、张炎,以见此派源流。该书可谓继当代词人陈洵《海绡说词》及陈匪石《宋词举》之后又一部说词的名著。
声律启蒙:吴冠中插图珍藏版 豆瓣
所属 作品: 声律启蒙:吴冠中插图珍藏版
8.0 (7 个评分) 作者: [清]车万育等/著 / 吴冠中/绘 中信出版社 2016 - 10
【最美音韵——《声律启蒙》】
经典国学诵读佳作,为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以音韵分编,包罗万象。虚实结合,应对自如,读来琅琅上口,妙不可言。文学性不输古代诗词歌赋,独具一格,流行于世。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
❀❀❀❀❀❀❀❀❀❀❀❀❀❀❀❀❀❀❀❀❀❀❀❀❀❀❀❀❀❀
【最美画意——吴冠中】
中国著名绘画大师。早年留学于欧洲,深谙东西方艺术,他认为“中西结合是时代潮流”,作品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和现代形式美感。
❀❀❀❀❀❀❀❀❀❀❀❀❀❀❀❀❀❀❀❀❀❀❀❀❀❀❀❀❀❀
《声律启蒙:吴冠中插图珍藏版》
保留原注 收录七十三幅吴冠中画作
经典诵读 图文共赏
清雅装帧 唯美珍藏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下卷各15篇。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虽为启蒙读物, 但文学性不输古代诗词歌赋,因此独具一格,流行于世。
❀❀❀❀❀❀❀❀❀❀❀❀❀❀❀❀❀❀❀❀❀❀❀❀
朗读:张晓雅 郭鹏超
音乐:A.J Alex & Yan One
2016年12月20日 已读
作为一个国学专业的学生,用专业的眼光看来,这本书应该还有上升的空间。特别是字体,完全可以有更具古意的选择,随便用一个电脑自带的字体就出版了,看起来,真的,很土。
古典文学 吴冠中 国学 声律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