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
现代史学的古典基础 豆瓣
The Classical Foundations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
作者: [意] 莫米利亚诺(Arnaldo Momigliano) 译者: 冯洁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6
古代并非只有一种历史,人类自由的心灵创造出许多种类型。谁想要知道如今称之为历史学的是关于什么,就必须理解这个类型的多样性和它们的起源。
在本书中,意大利史学家莫米利亚诺(Arnaldo Momigliano)告诉了我们,希腊史学、希伯来史学与波斯史学之渊源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希腊史学伟大的修昔底德传统和希罗多德传统的兴衰与希伯来史学在《马加比书》出现之后消失的原因,以及希罗多德传统、古文物学者到现代社会学的传承和这个统绪与源自于修昔底德传统的古典—现代史学的对立、融合;作者还指出,罗马人接纳了希腊史学,并创造了民族历史的书写形式,这种接纳从此决定了欧洲史学的未来:欧洲民族史学与史学的古典特性即来源于此;最后,作者叙述了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斯首创的基督教会史学,它受到希腊史学多方面的影响,却又有超验的意义,以使徒传承和教义正统为支柱,创造了关于神圣制度与普世教会的历史,其对历史进程赋予意义的天命观,在18、19世纪开始渗透进现代历史的书写,促成了历史哲学的出现,而随着现代的兴起,又因基督教与人间事务的深刻纠葛,使得教会历史存在的权利被广泛地质疑。
历史学将走向何方?作者问道,历史学与社会学还会继续分离吗?教会历史在现代世界的命运将会如何?现代历史哲学与现代史学最终是否能协调一致?一切疑问的解答与对未来的预言依然有待我们再一次回到一切历史的开端之处。
中国史学史 豆瓣
作者: 金毓黻 商务印书馆 1999
《中国史学史》内容简介: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史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段落。古代史学史中国古代史学史,包括先秦、秦汉至唐初、中唐至乾嘉三个时期。先秦时期在中国原始社会,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口耳相授,传颂着一些故事,可以说是历史的源泉。商代或商代以前,已经有了文字,可用以记录。
商代出现了史官。“史”字原为手执简册之形,但史官起初并不是专司记事,而首先是负责主持祭祀,占卜吉凶,沟通神与王的意志。同时讲说故事,记录时事,编次和保管文献简册。再进而分工,有记言之史与记事之史之别。今天保存在《尚书》中的,即商周时代的历史文献。
历史哲学 豆瓣
Vorlesungen über die Philosophie der Weltgeschichte
作者: [德国] 黑格尔 译者: 王造时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 3
本书汇辑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多次演讲记录,由其高足爱德华德・干斯教授整理而成。自问世以来,学术界公认为进入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系统的入门书籍;又因原为对应一般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而表述,故体例格式不必谨严深奥的高头讲章,照搬《哲学的传记史》作者鲁维斯所言,此书乃其“生平所读这类著作中最愉快的一部”,而占据全书篇幅甚多的例证解释,对于研究哲学不深的读者也是很熟悉的。其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用一个截然新颖的观点来论列“历史”上各种主要事实,从而使人可能比较顺利地把握住黑格尔哲学的主导概念,再由此带动对该系统各个方面的深入认知。王造时先生的译述,复以平实雅正、忠实本义而著闻。名著名译,洵为一切从事哲学和哲学史研究者的必备经典。
《史记·五帝本纪》讲稿 豆瓣
作者: 李学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8
《史记•五帝本纪》是我国传统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第一篇,记述了从黄帝至尧舜时期的远古历史。作者从中国文明起源的角度,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五帝本纪》进行了深度讲解,系统梳理了有关五帝时代及上古史研究的争论与探索,以启发读者对中华文明起源、上古史研究等问题的思考。20年前,作者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在学术界产生极大影响,由此引发的讨论至今不绝。故本书附录收入作者《走出疑古时代》及相关文章。“后记”中,作者推荐了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阅读书目。
作者李学勤,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文献学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等。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论历史 豆瓣
Ecrits sur l'Histoire
作者: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 Fernand Braudel 译者: 刘北成 / 周立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布罗代尔有关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论述先后两次结集出版,即Ecrits sur l'Histoire (1969)和Ecrits sur l'Histoire II (1990),此次移译为中文的是其中第一部,也是布罗代尔治史思想的最精华部分。
《论历史》是法国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有关历史学本性的思考的总结,这本文集凝结了他多年治史经验的思想精华。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也是布罗代尔最关心的三个问题:一是历史的时间。二是历史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的对话。三是历史写作与现实的关系。
布罗代尔提出,历史学家应该穿透政治事件的历史表层,揭示那些隐蔽在下面的、影响集体存在的力量。他把历史的时间区分为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进而表述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长时段思想深刻改变了历史学的面貌。
历史是什么? 豆瓣 Goodreads
10.0 (7 个评分) 作者: [英] E.H.卡尔 译者: 陈恒 商务印书馆 2011 - 7
本书是卡尔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提出了后来争论激烈的历史是什么的命题,是部有价值的史学理论著作。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豆瓣
Teoria e storia della storiografia
作者: [意]贝奈戴托·克罗齐 译者: 傅任敢 商务印书馆 1982 - 9
本书作者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书初版用德文写出,1915年出版,1919年又以意大利文再版。1920年英人道格拉斯·安斯利据意大利文版译出英译本,这本中译本是据英译本转译的。
克罗齐的著述甚多。在本书之前,还撰有《作为表现科学的美学》、《作为纯粹概念科学的逻辑学》和《实用哲学》等书,以后他将这三本书连同本书《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合并,命名为《精神哲学》,卷次即依此排列,本书列为末卷。这四卷本的《精神哲学》表达了克罗齐的全部哲学思想,并构成他的一套哲学体系。克罗齐的历史观,深受黑格尔的影响,但又杂以康德以及奥地利的马赫和法国柏格森的观点,带有折衷主义的特色。
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张广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9
在作者看来,20世纪大量新出土中古中国时期的文本和图像材料,如果把它们放在亚洲的范围,进而放在世界的范围内考察,那么,隋唐时期呈现的中国文化面貌,显而易见,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对之进行考察的视阈既不能限于长安洛阳,也不能限于以安西四镇为重点的西域。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多元,而非思想的一统,成就了唐代的辉煌。渊源于西亚北非的摩尼教文本残片和来自西亚的祆教性质的图像等大量新材料的出土,正是对这种开放性和多元化文明的细节表述。本辑所收文章是一些个案研究,用意在于追寻中古时代欧亚之间的内陆交通往来,并探讨中古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不同层次上的交互影响。
2017年4月5日 已读
张广达老师是荣新江老师的老师,从此书可以感觉到前辈学人的问题意识和细致入微的研究能力。学术视角和当今学术界相比要高出许多,不过由于当时资料不够充足,某些结论显得说服力不足,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中西交通史 传播 历史 史学 史学理论
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豆瓣
作者: 嚴耕望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 3
本书为《严耕望史学著作集》中的一种,对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辨研究,堪称这一领域的巨著。
卷上 魏晋南朝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章 行政区划
第二章 都督与剌史
第三章 州府僚佐
第四章 郡府组织上_郡国长官
第五章 郡府组织下_郡国佐吏
第六章 县府组织
第七章 州郡察举与地方学官
第八章 任用杂考
第九章 官佐品班表
卷下 北朝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章 五胡诸国地方行政制度述略
第二章 州郡县与都督总管区
第三章 都督总管与剌史
第四章 州府僚佐
第五章 郡府组织
第六章 县府组织
第七章 州都与郡县中正
第八章 州郡察举
第九章 地方学官与僧官
第十章 党里邻三长
第十一章 北魏军镇
第十二章 魏末北齐地方行台
第十三章 诸部护军
第十四章 领民酋长
第十五章 任用杂考
第十六章 官佐品阶表
约论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组织系统图
附录 引用及参考书目
本卷成书后记
通典(全五册) 豆瓣
作者: (唐)杜佑 / 王文锦 等点校 中华书局 1988
《通典》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为九类,以食货居首,次以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类又各分子目。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典》的作者是杜佑。《通典》的体例仿效纪传体正史中的志书,将断代体改为通史体,是一部专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等制度沿革变迁的典志体史书。《通典》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译者: 有2012年5月7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11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吕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本次新版,以开明书店的初版本为底本,吸取了作者和杨、吕诸先生的校订成果,并将原书的繁体直排、双行夹注改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更适合现代人的看书习惯。
隋唐五代史(上下)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11
本次新版《隋唐五代史》(上下),按作者原稿重新作了校订,全书包括“总论”部分共分十五章,章节顺序,章节标题及删节的正文叙述,均按原稿加以恢复补全。除将原书的繁体直排、雙行夹注必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外,还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其他如习惯用语、行文遣句、概念术语等,均未予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