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庄子注疏 豆瓣
作者: (唐)成玄英 / 曹础基,黄兰发 校 (晋)郭象 注 中华书局 2011 - 1
《庄子注疏》一书,晋时极受重视,注家众多,其中以郭象注最受欢迎。郭注重义理,对庄子思想颇有发挥。唐人成玄英在郭注基础上,对书中的史实典故、人物地名、字词音义等重加考释,内容翔实,亦有章句串讲,是研读《庄子》之必读书。《庄子注疏》为简体横排本,收入“中华国学文库”丛书。
老子注译及评介 豆瓣 Goodreads
9.3 (23 个评分) 作者: Lao Tzu / 陈鼓应 中华书局 2009 - 2
著名学者陈鼓应的这部《老子注译及评介》自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大陆版本以来,一直不断印行。本书不但是文献整理的杰作,也是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吸取历代研究“老子”的成果,尤其是帛书《老子》出土以来的诸家成果,参以己见,从而成为新时期诸子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汉字书法之美 豆瓣
7.2 (27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作者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中国文字学 豆瓣
作者: 陈梦家 中华书局 2006 - 7
《中国文字学》是陈梦家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授的《中国文字学》课程的讲义,手稿未曾发表。虽说是六十多年前的旧讲义,有些见解已然过时,在陈氏后来自己的著作中也已经修正,但陈氏在其中所提出的某些观点到现在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再者,本讲义中陈梦家先生也架构起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学体系,这也体现了陈氏学问的特点,对研究陈梦家本人实是非常珍贵的资料。《中国文字学》也具有学术史上的重要参考意义。1937年秋至1944年秋间,陈梦家先生在昆明西南系大任教,讲授中国文字学。1939年夏,陈先生将授课讲义编订成册,名文字学甲编,共分七章,其中第七章古文字材料只写了“甲骨文”一节,为未完稿。至1943年,陈先生作中国文字文学两章,自称为“重订本”,其内容与1939年本略有重复。1944年秋,经费正清先生和金岳霖先生介绍,陈先生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其讲义为英文打印稿,名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AL AEOGRAPHY(译成中文为“中国古文献学概要”)。
中国文字学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唐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4
本书从语言学以及世界各区域文字的宏观视野,阐述中国文字学的范围及新领域,评述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了汉字演化的原因与过程,对文字的变革,新文字的产生等也作了系统的阐释。
说文解字 豆瓣 Goodreads
9.2 (18 个评分) 作者: [汉] 许慎 撰 / [宋] 徐铉杨 校定 中华书局 1963 - 1 其它标题: Paraphrasing Texts and Words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由此可见,《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历来有关《说文解字》的版本可谓汗牛充栋。本书以陈昌治刻本为底本,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遵循“存真可靠,方便实用”的校订原则,在每个小篆字形下一次排列出甲骨文、金文、简帛文、货币文、石刻等材料中能够反映该单位汉字演进序列的有代表性的字形,并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今音,便于使用者比较研究。同时附有部首笔画检字表和音序检字表,便于读者检索使用。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豆瓣
作者: 俞樾 / 刘师培 中华书局 2005 - 4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夫周、秦、两汉,至於今还矣。執今人尋行数墨之文法,而以读周、秦、两汉之书,譬犹執山野之夫,而舆言甘泉、建章之巨鹿也。夫自大小篆而隸书,而真书。自竹简而缣素,而纸,其为變屡矣。執今日傅刻之书,而以为是古人之真本,譬犹闻人言筍可食,歸而煮其簀也。嗟夫,此古书疑義所以日滋也欤!采不自揆,刺取九经诸子,为古书疑義举例七卷,使童蒙之子,皆知其例,有所據依,或亦读书之一助乎?若夫大雅君子,固无取乎此。俞樾记。
诗经韵读·楚辞韵读 豆瓣
作者: 王力 中华书局 2013 - 6
《王力全集12:诗经韵读·楚辞韵读》由我国著名语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王力著:系统阐述了王力先生的古音学理论,并详尽分析了《诗经》押韵的规律,并在各篇章后标注了具体韵部。《楚辞韵读》是《诗经韵读》的姊妹篇,详述了《楚辞》韵部情况,并标注了各篇韵脚。
国学教程 豆瓣
作者: 张衍田 撰 2013 - 1
本书系北京大学历史系退休教师张衍田所撰,吸收了民国以来的“国学”概念,意在以文献为纲,向读者全面介绍国学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二编:上编介绍了出土文献,下编介绍四部传世文献,并举出各部要籍.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东方出版社 2008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圣经”,不仅是现代中医学的不二源头,更是一部蕴含中国生命哲学之宗的思想著作。其核心是天人相应,认为生命之基在阴阳平衡,强调人只有“顺四时而适寒暑”,方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是南怀瑾先生应邀讲解,黄帝内经》的现场辑录,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重点阐释了《内经》的精神及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并引用了很多生活实例加以实证,微言大义,精妙迭出,直指人心。如何顺应四时、平衡人体阴阳、提高免疫力……
这些看似艰深的哲学和中医原理,通过先生生动有趣的讲解,成为了人人都能触摸践行的日常生活。
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豆瓣
10.0 (7 个评分) 作者: [清] 王先谦 撰 / 刘武 撰 中华书局 1987 - 10
《新编诸子集成》是建国后对诸子著作的系统清理,相对于民国时期出版的《诸子集成》来说,后出转精,是目前最好的古代哲学资料。
《庄子集解》广收前人注释,且简炼明捷,是研究《庄子》较好的参考书。近人刘武的《内篇补正》,在广泛引证为基础上,对许多传统注释做了补正,颇有见地,可资研究者参考。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译者: 有2012年5月7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11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吕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本次新版,以开明书店的初版本为底本,吸取了作者和杨、吕诸先生的校订成果,并将原书的繁体直排、双行夹注改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更适合现代人的看书习惯。
論語義疏 豆瓣
作者: [梁] 皇侃 / 高尚榘 中华书局 2013 - 11
皇侃(488—545),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国子助教,著有《论语义疏》、《礼记讲疏》、《礼记义疏》、《孝经义疏》等,仅《论语义疏》存世。《论语义疏》成书于玄、佛思想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故儒家主旨中杂染着老庄玄学思想。此书代表了南北朝时期经学家诠释《论语》的最高水平,曾一度被奉为解经典范,对我们研究六朝经学和玄学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对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论语集释》等经典著作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次整理,以日本武内义雄整理的怀德堂本为底本,以《知不足斋丛书》本和《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参考何晏《论语集解》、朱熹《论语集注》、邢昺《论语注疏》、刘宝楠《论语正义》等相关典籍,力求做到标点规范、校勘严谨。
国史大纲(上下册)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商务印书馆 2010
《国史大纲(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裹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人。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中华现代学术已走遇百余年,其间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
诗词格律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王力 中华书局 2012 - 8
本书是王力先生讲解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名作,自出版以来,已售出几十万册。因作者的初衷便是将诗词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故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便于学习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本书长期受到读者好评的原因。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介绍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韵、四声、平仄、对仗等;第二章分别讲解律诗、绝句、古体诗的诗律;第三章讲词律,分为词的种类、词谱以及词韵、词的平仄与对仗三小节; 第四章讲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书后附录《诗韵举要》、《词谱举要》。此次再版又增加了一篇《诗律余论》,是本书出版后,作者对诗律部分内容的补充。
古文辞类纂 豆瓣
作者: 姚鼐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中国古文总集。编者清代姚鼐。此集是桐城派散文观点的代表选本,一度颇为流行。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作品为主,其前后亦选有各朝代知名作家的文章。全书文体分类达13种,收作品700多篇,共74卷 。其卷首的《序目》简要叙述了各类文体的源流及特点。成书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嘉庆时康绍庸刊刻初稿本,附有姚氏评语及圈点。1923年上海广益书局刊 行了徐斯 异等人编撰的《 评点笺 注古文辞类纂》。清末王先谦、黎庶昌都先后编有《续古文辞类纂 》,分别为34卷、28卷。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 豆瓣
作者: 傅璇琮 2002 - 8
《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傅版本、校订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点在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實错误、補考原书未伯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
本书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世纪唐代诗人群體研究的最高成就。
全唐文补编 豆瓣
作者: 陈尚君 辑校 译者: 陈尚君 注解 2005 - 9
清代嘉庆年间编成的《全唐文》收集全部唐代文章于一书,共得20025篇。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的陆心源最早为此书补遗,所作《唐文拾遗》、《唐文续拾》二书,共补录3000多篇。二十世纪唐代新出土文献数量极其丰富,形成了海内外唐代文史研究的全新局面。此前仅有石刻墓志得到了系统整理,分别有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和吴刚主编《全唐文补遗》,收录以墓志为主的唐代文章约5500 篇。陈尚君的新书则是首次对存世典籍和新见文献中的唐代文章作了全面清理和校订,采辑范围遍及四部群书、敦煌遗书、石刻文献、海外汉籍、佛道两藏等方面,在上述诸书外,辑得唐人文章约7000篇,涉及作家2600多人。全书近400万字,可以说是对二十世纪新发现唐代文献的一次比较全面的清理,涉及领域包括唐代研究的各个方面。
全唐文 豆瓣
作者: (清)董诰等编 中华书局 1983 - 11
清代官修的唐五代的文章总集。一千卷。嘉庆十三至十九年(1808~1814)由董诰领衔,阮元、徐松等百余人参加编纂。共收文章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编次以唐及五代诸帝居首,其次是后妃、诸王、公主,再次为各朝作者、释道、闺秀,宦官、四裔附编书末。清宫原藏有《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册(据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一,其编者为陈邦彦),清仁宗认为它“体例未协,选择不精”,于是下令重编。该书即在这一稿本基础上,用《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补其缺略,又从《永乐大典》辑录了唐文的单篇残段,并旁采他书和金石资料编校而成。它汇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为学者查阅使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方便。但该书在编纂、考订上还有不少缺点,包括文章漏收、误收、重出,作者弄错,题目和正文的讹脱,小传记事不确,采用的书不注出处等等。清劳格和现代学者岑仲勉在读本书的《札记》中(见劳著《读书杂识》、岑著《唐人行第录》)曾举出上述问题约四五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