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柏林苍穹下 (1987)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IMDb
Der Himmel über Berlin
8.8 (522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演员:
布鲁诺·冈茨
/
索尔维格·多马尔坦
…
其它标题:
베를린 천사의 시
/
ベルリン・天使の詩
…
柏林由两位天使守护着,一个是对人世疾苦冷眼旁观的卡西尔,另一个是常常感怀于人类疾苦的丹密尔(布鲁诺•甘茨 Bruno Ganz 饰)。二人穿着宽大的天使袍,在城市各处游荡,倾听人们的祈祷,默默观察人们的内心世界。马戏团玛瑞安(苏韦戈•多马丁Solveig Dommartin 饰)的心事引来了丹密尔的同情,因为马戏团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玛瑞安满心烦恼。这个马戏团的天使演员令丹密尔动了凡心,他决定化作凡人,追求一段美满感情。
本片荣获1987年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本片荣获1987年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从海底出击 (1981) 豆瓣 IMDb TMDB
Das Boot
9.1 (155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夫冈·彼得森
演员:
尤尔根·普罗奇诺
/
赫贝特·格勒内梅厄
…
其它标题:
특전 U보트
/
U・ボート
…
二次大战期间,德军一艘U型潜艇奉命出击,完成对英国船队的袭击任务,当他们完成任务返航途中,却遭遇上前所未见的危机。《从海底出击》片长超过三个小时,而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分钟里,时间几乎都消耗在一艘德国潜艇的封闭空间里面,满脸油污、胡子拉茬的德国海军是影片的主要角色。在它的悠长篇幅之中并不缺乏大起大落的情节起伏,潜在的重重危机随时威胁着舰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这个貌似强大而冷冰冰的庞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海蒂和爷爷 (2015) 豆瓣 TMDB
Heidi
8.7 (811 个评分)
导演:
阿兰·葛斯彭纳
演员:
阿努克·斯特芬
/
布鲁诺·冈茨
…
其它标题:
Heidi
/
飘零燕(港)
…
孤儿海蒂(阿努克·斯特芬 饰)被姨母迪特(安娜·希恩斯 饰)送上了阿尔卑斯山,与远离小镇独居的祖父(布鲁诺·甘茨 饰)一同生活。活泼的海蒂在这里如鱼得水,先是感动了固执的祖父,又收获了羊倌彼得(奎林·阿格里皮 饰)的友情,还与山下彼得的家人打成一片。一天,海蒂同彼得在山上放羊,姨母突然出现,连哄带骗将海蒂卖到法兰克福的泽塞曼家。从此,目不识“A”的海蒂成为了小姐克拉拉(伊莎贝尔·奥特曼 饰)的伴读。克拉拉幼年丧母,大病一场后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被困在豪宅中与轮椅相伴。父亲(马克西姆·梅米特 饰)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寂寞的克拉拉把海蒂当成了救命稻草。海蒂能适应泽塞曼家的新生活吗?远在天边的祖父和彼得还能再见吗?克拉拉的腿还有好起来的希望吗?
铁皮鼓 (1979) 豆瓣 TMDB
Die Blechtrommel
8.4 (316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演员:
马里奥·阿多夫
/
安吉拉·温科勒
…
其它标题:
Die Blechtrommel
/
锡鼓
…
奥斯卡(大卫·本奈特 David Bennent 饰)的家庭有些荒诞。他的母亲和自己的表弟相恋,由于近亲不能结婚,所以被迫嫁给了一位商人。奥斯卡是谁的孩子只有他母亲知道。在他三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了他一面铁皮鼓。奥斯卡十分喜欢,整天挂在脖子上敲。
一天,奥斯卡躲到桌子底 下玩的时候发现了母亲与舅舅的秘密,他认为成人世界充满了欺骗,于是决定不再长大。当奥斯卡从楼上跳下时,奇迹发生了,他从此不再长高,身高永远只有三岁的水平!
奥斯卡还意外获得了一种神秘的能力――高分贝的尖叫。当看到母亲与舅舅幽会时,他会爬上钟楼,用尖叫震碎所有玻璃;当老师责骂他时,他的尖叫震坏了老师的眼镜。奥斯卡维持着三岁的身高水平慢慢长大。
一天,奥斯卡躲到桌子底 下玩的时候发现了母亲与舅舅的秘密,他认为成人世界充满了欺骗,于是决定不再长大。当奥斯卡从楼上跳下时,奇迹发生了,他从此不再长高,身高永远只有三岁的水平!
奥斯卡还意外获得了一种神秘的能力――高分贝的尖叫。当看到母亲与舅舅幽会时,他会爬上钟楼,用尖叫震碎所有玻璃;当老师责骂他时,他的尖叫震坏了老师的眼镜。奥斯卡维持着三岁的身高水平慢慢长大。
席勒经典美学文论(注释本) 豆瓣
Friedrich Schiller
作者:
[德] 席勒
译者:
范大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1
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首先是一位剧作家,早期作品《强盗》、《阴谋与爱情》和晚期作品《华伦斯坦》都是德国戏剧作品中的经典;其次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和叙事谣曲一直被人们传诵,《欢乐颂》更因贝多芬将之作为《第九交响乐》的合唱词而享誉 世界。同时也是一位美学家,其美学思想自成一体,影响深远;美学著作则是美学领域的经典。
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席勒和歌德的友谊。从1795年到1805年,席勒和歌德结成友谊同 盟,由此创造了德国的古典文学,将德国文学推向高峰。
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席勒和歌德的友谊。从1795年到1805年,席勒和歌德结成友谊同 盟,由此创造了德国的古典文学,将德国文学推向高峰。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2002) 豆瓣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8.0 (104 个评分)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
克莱尔·德尼
…
演员:
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
/
Amit Arroz
…
其它标题: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
十分大师-大提琴篇
…
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
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
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
哲学史教程(下卷) 豆瓣
Lehrbuch de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14th ed., 1950)
作者:
文德尔班 (Wilhelm Windelband)
译者:
罗达仁
商务印书馆
1997
- 2
威廉·文德尔班(1848—1915 ) ,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本书作者用新康德主义观点系统地阐述了以往的哲学体系及其发展史,并对黑格尔的哲学史做出伟大的改造,确立了十九世纪“科学的”哲学史观念。书中全面而精练地描述了欧洲种种哲学观念的演变,通过这种描述 ,旨在向读者表明:我们现在对宇宙和人生作科学的理解和判断所依据的原理原则,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由于什么样的动机,为人们所领悟并发展起来。本书选材精当,选取哲学家所提出的既新颖又富有成果的东西,着重于阐述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发展史,并将这种发展史理解为连贯的、相互关联的整体。
哲学史教程(上卷) 豆瓣
Lehrbuch de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14th ed., 1950)
作者:
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
译者:
罗达仁
商务印书馆
1987
- 4
威廉·文德尔班(1848—1915 ) ,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本书作者用新康德主义观点系统地阐述了以往的哲学体系及其发展史,并对黑格尔的哲学史做出伟大的改造,确立了十九世纪“科学的”哲学史观念。书中全面而精练地描述了欧洲种种哲学观念的演变,通过这种描述 ,旨在向读者表明:我们现在对宇宙和人生作科学的理解和判断所依据的原理原则,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由于什么样的动机,为人们所领悟并发展起来。本书选材精当,选取哲学家所提出的既新颖又富有成果的东西,着重于阐述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发展史,并将这种发展史理解为连贯的、相互关联的整体。
铁道之旅 豆瓣 Goodreads
Geschichte der Eisenbahnreise : Zur Industrialisierung von Raum und Zeit im 19. Jahrhundert
9.2 (37 个评分)
作者: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译者:
金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7
☆铁道、火车、城市、时间、空间……一次19世纪人类精神与工业文明交织的探索旅程。
☆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等诸多视角,探索人类工业意识之起源。
---------------------------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 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铁道之旅》通过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由此,工业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人们精神与身体、行动与思维对新秩序、新制度的一次适应过程。
-----------------------------
希弗尔布施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历史学家。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这是一本令人惊叹的书,惊喜、独具探索性、奇特充斥着这本铁道革命精神病理学分析的著作。
——The Village Voice
沃尔夫冈从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以及技术史等角度深入阐述了铁路在19世纪对人们心灵形塑的重要作用。
——Gregory McNamee
《铁道之旅》充满了令人信服的见解,其论述、观点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密切相连。这本书涉略范围极广,已成为交通研究的经典作品,同时被社会学、现代性文化研究、感知研究广泛征引,成为这些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奠基之作。二次修订相信会使得本书更令人信服。
——Javier Caletrío
☆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等诸多视角,探索人类工业意识之起源。
---------------------------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 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铁道之旅》通过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由此,工业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人们精神与身体、行动与思维对新秩序、新制度的一次适应过程。
-----------------------------
希弗尔布施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历史学家。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这是一本令人惊叹的书,惊喜、独具探索性、奇特充斥着这本铁道革命精神病理学分析的著作。
——The Village Voice
沃尔夫冈从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以及技术史等角度深入阐述了铁路在19世纪对人们心灵形塑的重要作用。
——Gregory McNamee
《铁道之旅》充满了令人信服的见解,其论述、观点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密切相连。这本书涉略范围极广,已成为交通研究的经典作品,同时被社会学、现代性文化研究、感知研究广泛征引,成为这些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奠基之作。二次修订相信会使得本书更令人信服。
——Javier Caletrío
同流者 (1970) TMDB 豆瓣
Il conformista
8.7 (157 个评分)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演员: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
斯特法尼娅·桑德雷利
…
其它标题:
Il conformista
/
随波逐流的人
…
马塞洛(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 饰)是意大利法西斯组织的一员,他的新任务是到巴黎除掉他以前大学时候的教授 卢克·夸德里(Enzo Tarascio 饰),一个反法西斯组织的成员。于是马塞洛以和未婚妻朱利亚(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 Stefania Sandrelli 饰)到巴黎度蜜月为借口,到教授家拜访。和马塞洛一起执行任务的还有伪装成他的司机的曼加涅略(Gastone Moschin 饰)。在教授家,马塞洛被教授的年轻妻子安娜(多米尼克·桑达 Dominique Sanda 饰)深深吸引。马塞洛的同伴曼加涅略不断催促他除掉教授,然而他迟迟不愿下手。曼加涅略得知了教授和他的妻子将到野外去,于是准备独自进行刺杀任务......
本片根据意大利小说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同名作品改编。
本片根据意大利小说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同名作品改编。
朱晓玫:从毛泽东到巴赫 (2016) 豆瓣
Zhu Xiao-Mei: Bach ist stärker als Mao
8.4 (5 个评分)
导演:
保罗·斯马契尼
演员:
Dan Wesker
/
朱晓玫
…
其它标题:
Zhu Xiao-Mei: Bach ist stärker als Mao
/
Zhu Xiao-Mei: How Bach Defeated Mao
This film tells the story of her return to China as an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interpreter of Bach’s music, 35 years after leaving her country. The decision to return to China was not easy for her. The wound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which Mao laid waste to the country, laid too deep. Because her family was considered to be “bourgeois” and counterrevolutionary, she became the victim of public denunciations, experienced how musical scores were burned and saw how her teachers were humiliated and driven to suicide.
摄影小史 豆瓣
A History of Photography
8.4 (44 个评分)
作者:
[德]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许绮玲
/
林志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
全书共收入瓦尔特·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
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尼埃普斯(Nicéphore Niépce)、欧仁·阿特热(Eugène Atget)乃至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尼埃普斯(Nicéphore Niépce)、欧仁·阿特热(Eugène Atget)乃至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Theory of Film 豆瓣
作者:
Siegfried Kracau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 11
Siegfried Kracauer's classic study,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60, explores the distinctive qualities of the cinematic medium. The book takes its place alongside works in classical film theory by such figures as Bla Balzs, Rudolf Arnheim, and Andr Bazin, among others, and has met with much critical dispute. In this new edition, Miriam Bratu Hansen, examining the book in the context of Kracauer's extensive film criticism from the 1920s,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apprecia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ory of Film for contemporary film theory.
河流与潮汐 (2001) 豆瓣
Rivers and Tides
9.4 (16 个评分)
导演:
Thomas Riedelsheimer
演员:
Andy Goldsworthy
其它标题:
Rivers and Tides
/
安迪高茲沃斯的艺术人生
IMDB 排名第七位的记录片(目前8.3分)。
这部纪录片是关于英国艺术家安迪.高兹沃斯(Andy Goldsworthy)的故事。影片一开头,安迪就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他想要处理的不仅是空间概念中存在的河流形象,同时也想把时间的意涵加入,让河真正在流动,反应出“河流”的本质。实际上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时间”可以说是是横贯一切作品的主轴,而反应自然表象下的本质则是一贯的主题,所以他处理的题材,不仅止于河流,也扩及到在时间河流(the river of time)影响下的一切。安迪习惯将自己对周遭事物,不论是人、土地或景观的了解,转化成艺术作品。从他取法自然,取材于自然,最后也回归自然的整个创作过程,确实是相当「环境正确」的,是人与环境对话之后具体而美好的呈现。虽然终究是对自然的一种操弄,却是最不「人工」的那一种。其实用文字来描述他的创作是一种不得已的错误形式,毕竟作品本身即不言自明,同时也是难以言喻的。
这部纪录片是关于英国艺术家安迪.高兹沃斯(Andy Goldsworthy)的故事。影片一开头,安迪就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他想要处理的不仅是空间概念中存在的河流形象,同时也想把时间的意涵加入,让河真正在流动,反应出“河流”的本质。实际上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时间”可以说是是横贯一切作品的主轴,而反应自然表象下的本质则是一贯的主题,所以他处理的题材,不仅止于河流,也扩及到在时间河流(the river of time)影响下的一切。安迪习惯将自己对周遭事物,不论是人、土地或景观的了解,转化成艺术作品。从他取法自然,取材于自然,最后也回归自然的整个创作过程,确实是相当「环境正确」的,是人与环境对话之后具体而美好的呈现。虽然终究是对自然的一种操弄,却是最不「人工」的那一种。其实用文字来描述他的创作是一种不得已的错误形式,毕竟作品本身即不言自明,同时也是难以言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