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野火集 豆瓣 Goodreads
野火集 所属 作品: 野火集
8.7 (154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文汇出版社 2005 - 8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此次重新编整后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当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对此文的感言,或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补充说明,或观照了对文章产生的现实意义。并邀请二十位华语文学名人如柏杨、余秋雨等,为文或追忆或评析走过“野火时代”的台湾。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Goodreads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9.2 (249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平衡 (1989) TMDB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Balance
8.9 (306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托弗·劳恩斯坦 / 沃尔夫冈·劳恩斯坦
其它标题: Balance / バランス (1989年の映画)
在一个超现实的空间内,5名外貌几乎一模一样的男子背靠背围成一圈。他们四下张望,面无表情,又仿佛若有所思。当其中一人向外迈出一步时,他们脚下的地面竟然发生倾斜。原来,这5个男子站在一个四四方方、下方只有一个支点的板子正中央,只要稍稍一动就会破坏平衡。他们默契地向四方走去,尽力保持平衡,随后分别抽出钓鱼竿垂钓。其中一人钓上了一只木箱,当他想要探究里面的秘密时,另外4人也充满好奇,于是通过破坏平衡来让箱子滑向自己。那只箱子有如充满吸引力的潘多拉宝盒,左右着人们的心绪……本片荣获1990年奥斯卡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1989年德国电影节最佳短片奖银奖。
苏菲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Sophie's World 所属 作品: 苏菲的世界
8.6 (385 个评分) 作者: (挪威)乔斯坦·贾德 译者: 萧宝森 作家出版社 1996 - 1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豆瓣
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 所属 作品: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0.0 (7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马克斯·韦伯 译者: 阎克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1.现代社会科学最知名和最具争议的作品问世105周年。纪念本书作者马克斯·韦伯逝世90周年
2.西方社会学大师全方位导读:塔尔科特·帕森斯、R.H.托尼,兰德尔·科林斯、斯蒂芬·卡尔贝格以及京特·罗特等多位韦伯专家题序导读;
3. 全新中译本,国内目前最可靠的译本;在附录中译出了本书的姊妹篇—
—“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最后的反批评”。
4. 多版本注释:全面收录德文原版、帕森斯英译本、卡尔贝格英译本研究精髓。
本书致力于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即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现在西方,而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出停滞之势?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的深究。通过对大量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分析,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并对东西方宗教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不仅是结论,而且包括本书的方法论,都为当代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富于启迪意义的思路,并开辟了多线研究途径。
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 豆瓣
作者: 王晓毅 2003 - 9
儒释道对魏晋玄学的理论建构均产生了影响,但三者的影响力度大不相同,其中儒道互补构成了玄学的理论主体。儒家伦理是士人的生命底色,而道家中的“黄老”与“老庄”作为最有活力的思想因素,居学术变革的主导地位。由于“黄老”道家已经将儒家伦理融入其中,因此从广义上说,魏晋玄学是“黄老”与“老庄”的融合;从狭义上说,则是黄老“因循”、“形名”,老庄“自然”、“言意”等思想要素与儒家伦理学说的融合。佛教译经则对玄学由生成论向本体论转化,起了某种间接的刺激作用。
大千世界 豆瓣
7.9 (16 个评分) 许嵩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8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海蝶音乐
2018许嵩第七张词曲全创作专辑第二支曲目《大千世界》今日正式发表。作品围绕一场救赎开启叙事,逐步推演至对“幻象与现实”、“大千与小我”展开思辨,在精心拣选的意象中传达多层次涵义,这是许嵩标志性的一词多义的语言系统。
《大千世界》由许嵩包办词曲创作及担任音乐制作人。融合Country-Blues与Rock,在音响效果层面打造出粗粝与复古质感。源自1920s的Slide Guitar作为开场,从间奏开始加入1960年代老式电子合成器音色,并且特别加入了佛教起源地印度的传统乐器西塔尔琴,暗扣主题——“大千世界”语出宋朝《景德传灯录》,在这首音乐作品里蕴含的正是东方的禅意——但又以西方音乐形态作为曲风基底,令人耳目一新。许嵩将人声Vocal接入吉他失真效果器,更在某些音乐段落大胆添加人声颤抖特效,以如此细微的变化来对照故事进程中主人公的心识产生某种程度的混沌——作品在词、曲、唱、制作四方面紧密联系,互相映照。编曲由编曲大师Adam Lee操刀,Adam表示从业三十年接触过大量制作人,要么追求流行时尚,要么追求文艺小众,而许嵩却仿佛不在任何阵营之内,在新专辑里许嵩以复古眼光回望摇滚乐、布鲁斯、爵士的源头,将各种根源性的音乐元素整合,再以新锐的音乐制作理念为己所用,既复古,又超前。“每首歌的编曲合作,许嵩除了制作Demo外还会写一份上千字的编曲说明书,包含针对这首编曲的曲式安排、乐器运用规划、和声、律动方式、音色风格,还有对歌词涵义的旁注,有时还会配上几张他心中符合这首歌感觉的图片或电影截图,让人有更直观的感受。他总是这样细致至极,于是他的作品总是有鲜明的个人腔调,那是每一个艺术家都在追求的东西。”
《大千世界》MV由台湾著名导演比尔贾执导,与许嵩一行二十余人前往纽约拍摄。许嵩期望将词中的世界观与个人心路以具像化的一场解救之旅来展现,与比尔贾经过多场头脑风暴后才定下了最终脚本。比尔贾在MV拍摄完成后,直接从纽约飞往泰国清迈闭黑关禅修八日,出关后方才进行MV剪辑工作,并表示在禅修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想法和灵感去展现词中的深意。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豆瓣 Goodreads
Vom Nutzen und Nachteil der Historie für das Leben 所属 作品: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8.8 (16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陈涛 / 周辉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是德国思想家尼采于1874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认为与尼采早期的另一部杰出作品《悲剧的诞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尼采在《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中所要探究的是关于历史对于人生、社会的正反作用。尼采认为,历史对于个人或民族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历史感”到了一定的程度,这种历史感就会伤害并最终毁掉一个人、民族甚至文化体系的生命。因此,必须确定“回忆”的限度,使历史最好地服务于生活。
宋明理学史(上) 豆瓣
所属 作品: 宋明理学史(上)
作者: 侯外庐 人民出版社 1997 - 10
《宋明理学史(上)》内容简介:1959年我们编著《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的时候,即开始进行宋明理学的研究。因为限于全书的体例和篇幅,这一部分不可能展开分析,只是写了几位有代表性的理学家。当时我就开始酝酿编著《宋明理学史》,以阐明理学的产生和演变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使它成为一部与思想史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专门著作。 事隔二十年,我们才开始执行这项科研计划。1980年我们编完《中国思想史纲》下册以后,邱汉生同志已将《宋明理学史》的章次目录编出。我们即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的同志进行讨论,分工执笔。汉生同志在“四人帮”横行的年代,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悄悄地阅读了关于理学的许多原始资料,对理学思想的产生和演变有许多宝贵的见解,这样就为我们编著《宋明理学史》做了积极的贡献。“四人帮”被粉碎以后,社会科.学的研究活跃起来。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不少关于宋明理学的论著。我们也读到海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对我们编著《宋明理学史》起了激励的作用。经过三年的努力,现在《宋明理学史》上卷已脱稿,下卷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
宋明理学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性与天道”是理学讨论的中心内容,这是哲学问题,同时也涉及政治、道德、教育、宗教等许多领域。宋明理学以儒学的内容为主,同时也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它是在唐朝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术思想。宋明理学浸润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各方面,成为具有权威性的支配力量,是压在劳动人民头上的华盖。从政治上看,它是思想史上的浊流。尽管如此,宋明理学吸收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思想史上是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的又一新的发展阶段,有值得后人参考的若干珍贵内容,需要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悉心加以鉴别,而不能笼统地采取一笔抹煞的态度。因此,在这部著作中,我们不是孤立地叙述某个理学家的思想,而是试图阐明理学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理学家们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所占的地位。理学中有程来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别。它们相互法辩,相互渗透,又出现了朱陆合流的趋势。这一思想演变的过程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众所周知,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程朱理学,只是在朱熹的手里,才确立了它在学术上的庞大规模与独特的体系,影响了尔后学术思想发展达五、六百年之久,其余波至今未已。由此便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理学形成的历史原因何在?朱熹究竟如何集大成的?为什么程朱理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有过深远的影响?王守仁心学又是如何崛起的?为什么在明清之际理学趋于衰颓?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对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奉献于学术界,以供参考和讨论。还要提到的是,在一部关于理学史的专门著作中,不能只是写鼎鼎大名的理学家,还有一批虽然不大知名,但在理学的演变或理学思想渊源的承接传授方面有过影响的理学家,也是不能忽视的,应当对他们的历史地位作出恰如其分的说明。元代理学的研究长期被忽视。其实,元代理学的资料并不少,而其演变和发展的线索也是很清楚的。在这部专著中,我们开辟专章予以论述。我认为,只有掌握了元代理学的特点,才能了解宋代理学是如何经过这个中间环节而转向明代理学的。另外,与理
学相联系的象数学也是不能忽视的。总之,理学史不是一部理学家的评传,也不是思想通史中的某几个章节,而是一部在宋明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自己时代特色的思想演变的历史。我们在这部著作中试图写出这个历史过程,可是由于水平的限制,一时难以完全做到,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
我认为,要符合历史实际地将理学产生和演变的历史写出来,研究者如果以理学思想作为指导,以理学写理学,那是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的,而且还会歪曲这个历史过程。如果只是停留在封建社会里进步学者的水平,象黄宗亲、全祖望那样,充其量只能编纂出象《宋元学案》这样的思想史著作;这在清代是了不起的事,但在今天来看,它只是历史编纂学,还远远不是科学的思想史,不是科学的理学史。古人有他们自己的历史局限。我们既要继承前人的优秀遗产,又必须有所创新和发展。如果我们采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写出象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那样的著作,同样不能算是一部科学的理学史。我们的研究必须严格地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五四运动迄今六十多年的中国历史证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历史的研究才能成为科学。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进行宋明理学史的研究,才能还它以本来面目,使我们了解它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当然,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是否能准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历史问题,那是需要通过学术讨论来取长补短、修正错误的。
公正 (2009) 豆瓣
Justice
9.7 (48 个评分) 演员: Michael J. Sandel
这是关于道德与政治哲学的一个入门系列课程,主要是围绕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法学系列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展开评议。
本课程共12部分,旨在引导观众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每周,超过1000位学生来听哈佛教授兼作家迈克尔·桑德尔的课,以拓展他们对于政治与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探究固有观念是与非。学生们同时还将接触过去一些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然后,应用课程去分析复杂多变的现代问题:赞助性措施、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度与人权等。
桑德尔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假设或真实案例的描述,置学生于伦理两难困境中,然后要他们做出决定:“该如何做是好?”他鼓励学生站出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通常激发生动而幽默的课堂辩论。桑德尔然后围绕伦理问题展开,更深层次地触及不同道德选择背后的假设。这种教学法通常会揭示道德推论的矛盾本质。
这一系列课程被评为哈佛新生最欢迎的公开课,并不是因为它只适合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又或者是它只适合哈佛学生那样的高智商人群。我推荐的它的理由在于:
1、大家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习”。课程没有任何内容需要你强背记忆,也不会要求你去做笔记,但是我相信你能够在很久之后还会记得课程所要讲授的内容,而且愿意在自己的Blog里主动做课堂笔记。对于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传授,你没有道理会去错过,或者遗忘。
2、大家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教学”,许多网友反应,看这套课程需要时常暂停。这是因为每一小节里,迈克尔.桑德尔都会从平实简单的例子出发,让 你不由自主地去思考他提出的命题。他并非回答问题,或者是解答问题,更不是灌输你观点,而是自始至终激发你的脑力震荡,对习见提出挑战,换从多个角度思考 看似最为简单的事情。
3、大家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政治学”。《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是为法学院学生开设的课程,出发点是谈公正和正义,一共分为12堂课。如果你看 过第一堂课,你就会知道,在愚蠢的国内大学教育中,政治学被庸俗化和弱智化到了什么程度,以至于大家会觉得只有乏味已极且心存卑鄙之辈才应该学习,人文学 科也只是纸面上的功夫。通过迈克尔.桑德尔的讲授,你可以看到任意一结论的导出,后面都有论证的严谨和思考的精深。明白《政治学》并非只是教材上看到的那 套阶级分析的蠢话,而是切实地关心我们的处境,我们的生活,并致力于实现真正的公正。单是看西方思想家的思辨过程,就已经足够。
中国思想史(三卷本)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思想史
9.2 (8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 6
《中国思想史(套装共3卷)》为《中国思想史》第二版。全书以个人的观察角度与理解视野,对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进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该书不仅关心古代中国精英与经典思想的发展,而且分析这些思想得以形成与确立的知识来源和终极依据,也描述产生这些思想的土壤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以及中国思想世界的最终确立和逐渐瓦解的过程。作者改变了过去作为教科书的思想史以人为中心的章节模式,引徵丰富的古代文献,也参考现代中外研究成果,清理与叙述从上古以来到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及其连续性历史,目的是希望理解和说明今天中国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从古代到现代被逐渐建构起来的。论者评此书“突破了以往描述观念的历史嬗变的思想史写法,试图从知识、思想与信仰三者的经纬交错中、从精英与世俗之间观念的互动中揭示中国文明构成及发展的复杂底蕴”。
中国禅宗思想史略 豆瓣
作者: 麻天祥 2007 - 3
一般说来,宋代以降,中国佛教基本是走向衰落了,但是它在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诸领域却依然有着相当巨大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千余年间积累了十分丰厚的、有价值的文化和精神资源,其中重要部分便是彻底“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以往的禅宗史,笔墨多集中在隋唐五代时期,这也是禅宗发展的鼎盛期。但禅宗发展的鼎盛期过去以后,余波激荡不已,影响也十分巨大而深远、不可忽视。麻天祥教授的这部著作翔实清晰地梳理禅宗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发展脉络,用95%以上的篇幅,论述宋以后的佛教,尤其是禅宗,不是衰落,而是居高临下的全面渗透;它重铸了中华民族的人生哲学,丰富了知识阶层的理性思维,陶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审美观念。这部书的许多内容正可补一般禅宗史研究的审美观念。本书贯通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诸领域,内容丰赡详明,文笔清通雅洁,读来兴味盎然。
何为良好生活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8.8 (124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4
本书探讨伦理学中的几个论题。读过几本书的人知道,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其中有些,我有自己的体会、思考,尝试用当代中国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这些道理重新讲述;有些,前人好像讲得不太对不太好,我尝试讲得更好些。也许没做到——我一直对自己期望不高,更希望的倒是有几个读者能与作者一样,感到诚实的思考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在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2018年6月14日 已读
一本正经的学术随笔,起了这么个鸡汤书名,都只有拿到床上遮遮掩掩地看,生怕学哲学的室友看到了嘲笑我(虽然还是被发现了……)这种介于学术与大众的语言表达真的挺不容易,挺适合作为伦理学入门书推荐
中国 伦理学 哲学 学术 思想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豆瓣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所属 作品: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9.3 (35 个评分) 作者: (德) 尼采 译者: 钱春绮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9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里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
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横扫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在这本书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让“超人”出世,于是近代人类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异彩虹。
老古董 豆瓣
7.6 (5 个评分) 许嵩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4日 出版发行: 海蝶音乐
2018许嵩第七张词曲全创作专辑首支曝光曲目《老古董》今日正式发表。第七张专辑强烈的故事性与思辨意味,由《老古董》开始拉开序幕。古与今、真与假、万人追捧与无人问津……将哲学思辨以诗歌化的语言融于布鲁斯摇滚乐,是一场全然新鲜的头脑狂欢,而在这份新鲜中又蕴含着穿透时代的坚硬质感。“老古董”一语多关,许嵩以寥寥百余字,完成复杂的多重隐喻与坚定有力的情感传达。
除了包办词曲创作,音乐制作方面亦由许嵩亲自打造,再现了上世纪60年代Rock n Roll经典音响效果,极致复古。许嵩还特别置入了擅长运用的“古”筝,在东方古典乐器与西方现代乐器的交织辉映中凸显古乐的历久弥新,呼应歌词主题。吉他名家Adam Lee、著名古筝演奏家程皓如为好友的新作助阵,奉上教科书级别的精彩演奏。MV则由台湾金曲奖最佳MV导演比尔贾先生操刀,与许嵩团队二十余人从北京和台北同赴美国纽约拍摄,苦心打磨只求完美呈现歌中意旨。MV影像风格与平面设计风格均参考了1960年代美式视觉艺术风格,在这份复古中再加入摩登元素,与歌曲具有的质感浑然一体。
作为国内深具影响力的音乐人,许嵩近两年除了举办一轮万人巡回演唱会之外几乎所有时间都投身于第七张个人唱片的独立创作与制作,使得这张唱片备受万千乐迷期待。十余年专注音乐创作,发行近百首词曲作品,既有脍炙人口的热门流行曲目,也有相对冷门的哲思精品,许嵩在作品主题的广度与深度上始终稳步前进,拒绝自我重复,在由《老古董》领衔的第七张专辑里进一步展现了广阔的音乐视野与深厚的人文积淀。
失控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所属 作品: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8.3 (10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凯文·凯利 译者: 东西文库 新星出版社 2010 - 12 其它标题: 失控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2006年,《长尾》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亚马逊网站上这样评价该书:
“这可能是90年代最重要的一本书”,并且是“少有的一年比一年卖得好的书”。“尽管书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几年后可能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越来越成为真知灼见”。“在那时人们还无法想象博客和维基等大众智慧的突起,但凯利却分毫不差地预见到了。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来最聪明的一本书。”
这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
《失控》成书于1994年,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这本书所记述的,是他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以及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
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其中必定还隐藏着我们尚未印证或窥破的对未来的“预言”。
世界历史沉思录 豆瓣
Weltgeschichtliche Betrachtungen 所属 作品: 世界历史沉思录
作者: [瑞士] 雅各布·布克哈特 译者: 金寿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世界历史沉思录》讲述在一封写给尼采的信中,布克哈特说:“我所讲授的历史从来不是人们通常充满激情地称之为‘世界历史’的东西”。布克哈特以世界历史片断的观察者身份来回答有关世界历史本质的老问题,这个片断只是三千年历史当中的小碎块,但是正因为它是一个片断,人们可以确确实实地认知它。从众多的碎块中,他体会到了整体。他从中找到的并不是一种统一的基本思想,而是多元的潜能。1868~1873年,布克哈特先后三次讲授“历史学习导论”课程。他要让学生对三千年的历史即所谓“世界历史”的概貌有所了解,同时还要说明这段历史的内部结构以及它的流程。1905年,经后人整理,他的讲稿以《世界历史沉思录》为名出版。
中国的思维世界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的思维世界
作者: [日]沟口雄三 / 小岛毅 译者: 孙歌 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8
本书是由日本知名汉学家沟口雄三、小岛毅主编的日本重要汉学家关于中国近代以前思想、文化的论集。全书分为上篇“中国的思维世界”和下篇“礼治与政教”两个部分。上篇主要是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通论,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天理观、术数学以及天谴论、人性论等,时间范围则自上古至明清,论述的对象有董仲舒、朱熹、许皓等重要思想家。下篇则主要围绕“礼治与政教”的专题展开,集中论述中国古代官方及民间繁复的礼制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政治意义,如古代皇帝的朝政礼仪、祭祀礼仪、建筑所体现的礼仪、民间社会中的礼仪以及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等。这些文章从大量史料出发,包括正史、文集、笔记、考古材料以及社会史文献等,分析细致,见解深刻,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有借鉴意义。
2017年8月25日 已读
读了后半部分《礼治和政教》的几篇文章,启发很大。几位日本学者延续了陈寅恪对礼制的重视,从宏观上考察礼制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妹尾达彦的长安学视野尤其具有启发性。
中国 中国的思维世界 历史 哲学 思想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豆瓣
Teoria e storia della storiografia 所属 作品: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作者: [意]贝奈戴托·克罗齐 译者: 傅任敢 商务印书馆 1982 - 9
本书作者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书初版用德文写出,1915年出版,1919年又以意大利文再版。1920年英人道格拉斯·安斯利据意大利文版译出英译本,这本中译本是据英译本转译的。
克罗齐的著述甚多。在本书之前,还撰有《作为表现科学的美学》、《作为纯粹概念科学的逻辑学》和《实用哲学》等书,以后他将这三本书连同本书《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合并,命名为《精神哲学》,卷次即依此排列,本书列为末卷。这四卷本的《精神哲学》表达了克罗齐的全部哲学思想,并构成他的一套哲学体系。克罗齐的历史观,深受黑格尔的影响,但又杂以康德以及奥地利的马赫和法国柏格森的观点,带有折衷主义的特色。
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 豆瓣
所属 作品: 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
作者: 陈荣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本书是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书中具体包括了:徐爱录(第一至十四条)、又(第一五五至一六七条)、答罗整庵少宰书(第一七二至一七七条)、黄修易录(第二三七至二四七条)、传习录拾遗(第一至五一条)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