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此时此地 豆瓣
Magnum Streetwise: The Ultimate Collection of Street Photography
10.0 (5 个评分) 作者: [英] 斯蒂芬·麦克拉伦 译者: 郑惠敏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1 - 3
布列松、厄威特、巴贝……数十位摄影大师;
超过300幅杰作的精美呈现;
一次对玛格南图片社的深入发掘;
无数场在世界各地上演的街头戏剧——
这一次,你将跟随大师的脚步,领略摄影与街头的魅力。
◎编辑推荐
☆国际顶尖摄影机构的稀有作品集
有哪位摄影师没听过玛格南的名号?然而,这家图片社在国内的引进却始终寥寥。作为深入玛格南图片社数十年档案的工作结晶,本书开启了一场摄影爱好者不可错过的视觉盛宴。
☆数十位国际摄影大师,超过300幅精选照片
布列松、阿巴斯、拉莱、厄威特……在这本书中,你会同许多如雷贯耳的名字相遇。围绕这些摄影师,全书收录了300余张高精度照片,既是粉丝的案头收藏,也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参考范例。
☆追溯大师的理念和实践,探索街头的潮流与奥秘
本书在每个章节都附有精彩评论,内容涉及理念的解读、历史的梳理,也包括了对具体作品的赏鉴,乃至对创作过程的披露。评论作者同样为知名摄影师,以专业的目光与笔触,带你走进照片背后的故事。
☆足不出户,哪里都是“此时此地”
以四座国际大都市——巴黎、东京、纽约和伦敦——为中心,其间穿插了诸如爱尔兰、墨西哥等地的相关照片与论述,本书的内容范围遍布世界各地,紧扣“街头”这一主题,在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日常生活中,为你展现各地的人文地理与精神风貌。
◎内容简介
《此时此地:玛格南街头摄影经典》是一部摄影集,也是一部评论集,收录了国际顶尖摄影机构玛格南图片社的超过300幅照片作品。
本书以四座城市、数十位摄影大师为中心,对相关的摄影创作进行了深入剖析,既包含理念的解读、历史的梳理,也包括了对具体作品的赏鉴,乃至对创作过程的披露。这是一次对玛格南图片社辉煌传统的深入发掘,也是一场摄影爱好者的饕餮盛宴。
Forms of Japan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Michael Kenna / Yvonne Meyer-Lohr Prestel 2015 - 9
This beautiful book presents a meditative, arresting, and dazzling collection of 240 black-and-white images of Japan, made over almost 30 years by th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photographer Michael Kenna. A rocky coast along the sea of Japan; an immense plain of rice fields in the snow; Mount Fuji towering over misty wooded hills; silent temples devoid of people but brimming with Buddhist deities; a Torii gate mysteriously emerging from moving clouds and water--these are a few images from this remarkable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 by Michael Kenna, whose black-and-white work is highly renowned. Forms of Japan, brilliantly designed by Yvonne Meyer-Lohr, is organized into chapters simply titled, "Sea," "Land," "Trees," "Spirit," and "Sky." The quietly evocative photographs, often paired with classic haiku poems of Basho, Buson, Issa, and
others, provide a contemplative portrait of a country better known for its energy and industry. Gorgeously reproduced to convey the enormous subtleties that exist in Michael Kenna's traditional black-and-white silver prints, the photographs in this book include both well-known and previously unpublished images from all corners of Japan: Hokkaido, Honshu, Kyushu, Okinawa, and Shikoku.
極度疼痛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蘇菲.卡爾(Sophie Calle) 译者: 賈翊君 大家 2014 - 10
失戀越糟糕,藝術越完美
Douleur exquise,一個無法翻譯的法文詞彙。
在醫學上,指局部的劇烈疼痛。
在情感上,指失去一個人,或明知愛一個人而不可得,卻仍無法割捨,無時無刻不渴望待在對方身旁的椎心之痛。
視覺藝術通常無法像文學或電影那樣,激起觀者強烈的情感及共嗚,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的作品卻是例外。她以攝影與文字敘事並行的手法,從個人的生命經歷出發,剖析現代人的脆弱、親密感與自我認同,開創了一種描述人類感情的新形式,被譽為「將個人私密性推向藝術高度的操控大師」。
蘇菲.卡爾自曾述:「在我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文字,然而,影像卻是一切的開端。」 在這部《極度疼痛》中,她將自己及別人生命中最劇烈的傷痛經驗扒開、晾曬,既拍出自己失戀之痛的所有證據,也把她的失戀故事重述了三十六遍,同時也請三十六人講出生命中最痛苦的一刻。
在一次次的重述與聆聽中,她的話越來越短,字跡越來淡,心境也從炙烈的痛苦慢慢冷卻,直到漫不在乎。幾乎如同文體練習般,她在書籍的左頁上演了由深至淡的三十六種悲傷心境,而書籍的右頁,卻在一則則新加入的故事中,構成越來越龐大的劇痛,而讀者也在一頁頁的翻動中,參與了這場集體驅魔。
藝術家將二十年前的一場心碎分手,變成一部詩意、動人,甚至帶著幽默的藝術作品。這既是一場藝術演出,也是女性以精神及想像克服傷痛的計謀。
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疼痛發生前」是作者搭火車從巴黎一路經西伯利亞到北京、上海、香港,再搭船抵達日本的遊記,以照片為主⻆,構成一部思念情人的記憶拼圖。第二部分「痛苦發生時」,期待了九十二天的相會落空,一通簡短的電話宣告情人的分手,而客房中的一切,包括那部紅色的電話,也構成了作者痛苦的框架,在之後如影隨形。第三部分「痛苦發生後」是本書最重要的精神旅程,作者終於在三十六次的重述和三十六次的聆聽中,完成了痛苦的淨化。
名人推薦
黃亞紀、徐堰鈴、聶永真
重要事件
莎士比亞的姊妹劇團以本書為藍本,於2013年推出舞台劇《不在.致蘇菲卡爾》,在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三周連演二十一場,挾國外好評回台連演二十六場。
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2009) 豆瓣 TMDB
乘着光影旅行
8.7 (33 个评分) 导演: 关本良 / 姜秀琼 演员: 李屏宾 / 杜笃之
其它标题: Let the Wind Carry Me / 乘着光影旅行
导演关本良、姜秀琼追随李屏宾的足迹,走访日本、法国、挪威等地,除了忠实记录李屏宾的工作状态,平时隐身在摄影机后的大师也首度在镜头前,畅谈自己的学习、成长、手法与哲学。
何藩 昨日香港 豆瓣 Goodreads
Fan ho
9.6 (20 个评分) 作者: 何藩 MODERNBOOK EDITIONS 2012 - 9
何藩語錄:…【大家記著非萬不要拋棄舊底片。因為它們可能是一個寶藏來的。因為今天你在底片上看不到的東西,十年後因為成長了,人生哲學改變後你可能對同一影像有新的看法。所以我覺得正方形的菲林格式對我的創作非常有用、大家一定要保留所有的底片。】 (原英文訪問,Bobby Lee翻譯)
艾略特·厄威特 豆瓣
9.6 (8 个评分) 作者: 艾略特·厄威特 译者: 程墨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6 - 5
艾略特·厄威特是当今最具声望的摄影大师之一,他继承了布列松的衣钵,以捕捉日常生活中幽默、诙谐的瞬间而知名。他是在世的马格南摄影师中最德高望重的一个,他还获得了国际知名的ICP摄影无限奖的终身成就奖。艾略特·厄威特著程墨编译的《艾略特·厄威特个人精选(精)》是对厄威特毕生作品的一个回顾,由大师自己挑选他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共收录了343幅照片,呈现了厄威特漫长的摄影生涯中创作的精品力作。本书中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20世纪最为人所熟知的影像,比如玛丽莲·梦露、切·格瓦拉的人像照,比如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充满了诗意、智慧和幽默感的作品。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厄威特早期拍摄的从未面世过的作品,对于深入了解这位大师极有意义。
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 豆瓣
6.2 (8 个评分) 作者: 黄亚纪 编译 译者: 黄亚纪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5 - 4
▎编辑推荐
★日本摄影界一致推荐!
★聚集评论家、美术馆、摄影师家属、摄影师、策划人多方力量,收录19位大师70幅代表作60段经典语录
★著名新锐摄影策划人、评论家黄亚纪倾力打造(全套四册)
※19位“大师的大师”,开启日本摄影的兴盛旅程※
福原信三 渊上白阳 盐谷定好 野岛康三 小石清 安井仲治 中山岩太 椎原治 瑛九 山本悍右
滨谷浩 土门拳 桑原甲子雄 植田正治 东松照明 奈良原一高 川田喜久治 细江英公 石元泰博
◆日本摄影大师关系图+大师友谊趣事+日本摄影画册索引+日本摄影年表……开创性整理日本摄影相关资料
▎内容简介
这套书透过摄影大师的作品,把日本摄影的面貌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也是读者在阅读数本日本大师的经典文集之后,甚或之前,对风靡全球的日本摄影更完整的必要认识。
第一册“日本摄影1889—1968”记录的是日本当代摄影从开端到变革开始的时期。编者选取多位摄影艺术家的代表作和语录、思考随笔或访谈,向读者展示日本当代摄影从初级到在国际上初露锋芒的过程。选录的摄影家的作品及资料从20世纪初福原信三、渊上白阳到1960年代末崭露头角的荒木经惟、森山大道,非常详尽。
文献式的梳理,让读者对日本摄影史的早期发展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近百幅高质量的各时代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阅读及收藏价值。
▎媒体评论与名人推荐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日本摄影代表了一个变化动荡时代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心理,此后出场的日本摄影家似乎有意回避了情绪性的表达而更趋近观念的表达,其作品也更多有一种哲学思辨的观念色彩与理性的冷静。
——顾铮(摄影家、摄影评论家)
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不仅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同时也是伴随后继者坚定向前的珍贵动力。我诚挚第推荐此书,特别是对有志于摄影学术与创作实务的朋友们。
——沈昭良(台湾摄影家)
书中交叠的许多日本摄影家名字,仿佛是漫长旅途中经过一站站的小镇站名,让我掉进那片无尽的影像荒原里……谢谢你整理了这些在我旅途中出现的美好风景,而我看着看着,竟也就走到了这里……
——郭英声(台湾艺术家)
透过编者有系统的整理,读者的收获将不只是写真(作品)里的物语,更包括了写真(史)的物语。这本书推荐给想要了解日本视觉文化的人。
——江明玉(《日日》杂志中文版)
某种意义上,摄影师无论拍什么,其实都是在掂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森山的寡欢之态变成文字和影像,就成了他的办法和技术,这是进入森山独特美学的入口之一。
——朱白(评论家)
摄影,从未来突然来到。——奈良原一高
身在某一天某一处,是摄影家的绝对条件。——石元泰博
在对成年人的不信任感中成长的我们战后派,不知被谁称作了“不信的世代”。对不相信任何事物的我而言,唯一让我咀嚼到真实滋味的,是肉眼所能见的事物。于是很快地,我与相机相遇了,成为摄影的囚犯。
——东松照明
论摄影 豆瓣
On Photography
8.4 (2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苏珊·桑塔格 译者: 黄灿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1
《论摄影》不仅是一本论述摄影者的经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论述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它不是一本专业著作,书中也没有多少摄影术语,尽管有志于摄影者,应人手一册。它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作家和文化人。
桑塔格深入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
对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不在于桑塔格得出什么结论,而在于她的论述过程和解剖方法。这是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述,一种冷静而锋利的解剖。精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桑塔格一向以庄严的文体著称,但她的挖苦和讽刺在这本著作中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论摄影》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轰动一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并荣获当年的全国图书批评界奖,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心靈之眼 豆瓣
L'imaginaire d'après nature
作者: [法] 亨利‧卡提耶-布列松 译者: 張禮豪 / 蘇威任 原點 2014 - 8
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亨利‧卡提耶-布列松,他如詩歌般雋永的黑白攝影作品,一幕幕見證著時代重大變革的黃金比例構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攝影人,直至今日。1947年,他與戰地攝影師羅伯•卡帕等人,共同創辦馬格蘭攝影通訊社,透過他最愛的萊卡135旁軸相機與50mm的標準鏡頭,我們跟隨著他的視角,直抵歷史上重大事件與人物現場——西班牙內戰、古巴的卡斯楚與切•格瓦拉、中國共產黨勝利前夕、甘地遇刺前的數個小時,他也是冷戰期間第一位進入蘇聯的西方攝影記者⋯⋯奠定了這位攝影大師在攝影史上不可抹滅的地位。
本書是布列松迄今唯一攝影精華文字集結,完整收錄他在1952年寫下的經典〈決定性瞬間〉一文,此文當年出版後,儼然成為報導攝影界的BIBLE:從如何透過影像說故事、攝影主題、構圖、色彩、技術、客戶⋯⋯等全面性思考,今日讀來依然深富啓發性,是布列松留給後代攝影人最偉大的遺產。
在書中,他也回顧了動盪時代的第一手採訪報導:1948年共產黨勝利前夕的中國、1963年第一手採訪古巴革命領袖切˙格瓦拉,以及1954年首度進入蘇聯等歷史片段。書中更收錄他寫給雕塑家賈克梅第、電影導演尚˙雷諾、攝影家安德烈˙科爾提茲、卡帕、恩斯特˙哈斯等友人的短信與評論,溫暖的筆調、機智的思考,是歷史雲煙和時代刻痕環繞下,以心靈之眼緩緩道來的洞見。
荒野之歌 豆瓣
The Masters of Nature Photography: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9.5 (32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 译者: 钱卫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本书呈现的是野生生物摄影中的顶尖之作,它们来自十位自然摄影大师。每位摄影师都曾赢得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的冠军。迄今为止,这项比赛已经举办了52届,目的是“为了鼓励野生生物摄影师们的工作,加强野生生物摄 影的声望”以及“希望通过让大众的人群关心动物,关心自然保护这个重要的话题,最终使这些奖项能够惠及动物本身”。
从吉姆·勃兰登伯格(Jim Brandenburg)和樊尚·米尼耶(Vincent Munier)令人回味的艺术,到大卫·杜比莱(David Doubilet)和保罗·尼克伦(PaulNicklen)的开创性的水下摄影,这些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向读者展示观看自然的多种方式。你会惊讶于帕尔·赫尔曼森(Pål Hermansen)对光线和阴影的神奇运用、弗兰斯·兰廷(Frans Lanting)创新的“亲密视角”、阿努普·沙阿(Anup Shah)的近距离肖像作品、迈克尔·“尼克”·尼科尔斯(Michael ‘Nick’ Nichols)充满力量的视觉宣言、托马斯·D.曼格尔森(Thomas D Mangelsen)广阔的荒野景观,以及克里斯蒂安·齐格勒(Christian Ziegler)捕捉到的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行为。
本书每一章都展示一位自然摄影大师的十张代表作,配有文字讲述他的拍摄手法、灵感来源和拍摄目的。摄影师撰写的图片说明阐释这些照片对摄影师的重要意义,揭露作品背后的故事。
怎样阅读照片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英]伊安·杰弗里 译者: 毛卫东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4 - 8
在《怎样阅读照片》一书中,伊安·杰弗里展现了一部摄影的历史,始于19世纪40年代最早的肖像和风景,涵盖了整个现代时期。循着这一路线,他对该领域的重大成就,乃至影响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展开了讨论。
从多萝西娅·兰格的赤贫移民工人肖像,到欧洲和日本战时的视觉记录,本书尤其着眼于复杂的生活现实,有助于使摄影返归其自身。我们看到摄影师如何用视角、焦点和尺幅进行实验,照片同时记录了富有而大权在握者以及不幸者的生活。从中呈现出来的,是真正捕捉到人类生存状况高峰和低谷的唯一媒介所传达的故事。
《怎样阅读照片》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导读,收录了一百多位重要摄影师的传略,包括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安塞尔·亚当斯、比尔·布兰特、沃克·埃文斯等。传记、历史和技术细节将他们的作品置于更广泛的语境之下,而对重要图片所做的分析,则把每一位艺术家的视野联系起来,为观众提供了发现一幅照片真正内涵的一条路径。
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 豆瓣
天才アラーキー 写真ノ方法
6.6 (34 个评分) 作者: [日] 荒木经惟 译者: 柯宛汶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 3
相机是工具,以此拍摄出来的照片是作品。然而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其实摄影已渗入生命。在日本,同森山大道、杉本博司一起被称为战后最重要的摄影家,荒木经惟有其独特的艺术追求,打造镜头,打造视界。他的争议,撼动了摄影传统,也奠定了一条新摄影之路。
谜一样的荒木经惟,头顶各种叛 逆的名号, 这是他首次认真分享他的摄影哲学:
“活着,生,与死。对于生与死的爱,那就是摄影。 ”
摄影:对于生与死的爱,那就是摄影。
镜头:我不主张换镜头,而是要自己后退或前进来接近被摄体。摄影,要运用自己的身体来拍。
快门:一直按下快门的话,那快门声就会停止喔。我认为,那就是最接近「死亡」的瞬间。在生与死之间来回不停游走的,就是摄影了吧。
焦距:焦距,要对在当时的感觉或心情,当时的事物上。
构图:我花了大半时间研究照片的构图,结果就是,那些并不重要。
照片完成度:完成度太高的照片,会让人想要马上销毁喔。在照片完成的那一刻,就会产生这种心情。甚至还在拍摄时,就想毁掉了吧。
相机:如果要改变人生,就要换男朋友,换女朋友,或是换个地点。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摄影风格,那就换台相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