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 豆瓣
作者: 刘怀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8
本书以文本学的解读方法,研究列斐伏尔这位现代法国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在列斐伏尔那里,“每天生活”同“日常生活”以及“日常 性”之间是有质的区别的。他的早期思想集中研究了那种从来就存在着的,但充满着价值与神秘,即具有风格的“每天生活”;而他的中后期思想则侧重批判了作为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日常 生活”及作为现代性的机械重复节奏的“日常性”问题。他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的与乐观的立场,认为被异化的日常生活世界既包括着被压迫的因素,也包括着解放的因素;而他的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与社会学化一些,也相对悲观了一些。他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被全面地纳入到生产与消费的总体环节中去,现代社会成了一个“消费引导型科层制社会”,而不是一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的休闲社会、丰裕社会。拯救现代性的命运只能通过一场以日常生活为平台的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谓“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不自学推动者,在其晚年他把社会历史辩证法改造所谓“空间化本体论”,这实际上是把历史辩证法“空间法”的“后现代转向”。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守着马克思的政治信仰与哲学理论基本底线。
飞鸟和池鱼 豆瓣
作者: 张惠雯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4
张惠雯是当下一位难得的短篇小说作家,创作耐心细致,极具个人风格。《飞鸟和池鱼》收录了作者2018年至今的最新创作,包括《飞鸟和池鱼》《良夜》《临渊》《涟漪》《关于南京的回忆》《天使》等共十篇。这本小说集可视为作者大洋彼岸回望故乡的独特叙事文本,写的都是地道的、纯粹的中国故事,而且大多数是故乡县城的故事,基本都包含着“还乡”的主题:主人公或从外国回到故乡,或从外地回到故乡,或从“现在”回到一个记忆中有着特殊意义的地点,回到记忆中的童年场景,抑或感受一种离开故乡之后的命运,等等,贯穿始终的是归来者面对故乡的复杂情绪,同时为读者展现了中国式县城的现实生存图景。
社会学之思(第3版) 豆瓣
Thinking Sociologically (3rd Edition)
8.5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齐格蒙·鲍曼 / [英] 蒂姆·梅 译者: 李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4
本书不依时间线性梳理,不按名家逐位清点,而是围绕既渗透日常生活、又塑造学科品格的一些核心概念,探究构筑我们世界观的潜在假设与默含期待,堪称入门上选。本次修订的第三版,全面回应第二版刊行以来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气候变迁、不平等持续恶化、社交媒体的角色日益重要之类趋势,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亲密关系、共同体、消费观念、伦理、社会认同等方面的生活世界。
2020年6月13日 已读
虽然评论区不少人在吹这本书的翻译如何如何好,但是我个人觉得有些地方还是显得生硬。一些原版里面很清楚的表达,翻译出来就变成一团乱麻了。不过这本书的问题意识和提供的思维框架实在是能给人巨大的启发。准备再读一遍英文版。
2020 学术读本 教材 日常生活 李康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豆瓣
7.7 (22 个评分) 作者: 庄祖宜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3
▲人类学家的学厨记
▲ 穿越餐厅用餐区,窥探厨房异文化,带你吃出一个新世界
——————————————————
“吃饭十分钟,做饭一小时。”
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自己下厨实在费时费力。即便外出吃饭,也鲜有人在意盘子里的食物从何而来,出自何人之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细密的社会分工,使人们失去了对“吃”的好奇与探索欲。
而“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庄祖宜却在攻读博士期间领悟到做菜的乐趣,毅然从殿堂奔向厨房。她将厨艺专业看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将厨师当做“跨国的民族”,在厨房里找到了人类学的一片田野。厨艺学校里有血腥又迷人的“屠宰课”,还有后厨的“粗话训练班”;有地震也要抢救面种的“面包疯子”,也有配方秘籍从不离身的“点心师傅”……
厨房里的故事,烟火缭绕,千姿百态!
“做菜的乐趣就在于它看得到摸得到,闻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馈。看着葱蒜辣椒噼噼啪啪的在油锅里弹跳释放香气,酒水注入沸腾弥漫于空气中,那种满足感真切而踏实。”——庄祖宜
——————————————————
书后附作者在厨艺学校的随堂测试考卷。
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豆瓣
Music in Everyday Life
7.2 (5 个评分) 作者: [美] 蒂亚·德诺拉 译者: 杨晓琴 / 邢媛媛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6 - 9
《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分为六章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提出问题——“音乐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音乐在具体实践中的影响、音乐:一种自我技术、音乐与人体的关系、作为社会秩序手段的音乐、音乐的社会功能。
中国日常生活史读本 豆瓣
作者: 常建华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5
在近年来的社会史研究中,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蔚成风气。日常生活史研究从生育、交往、休闲活动、消费行为等看似琐细的对象中理解人类生活的实态,内容涵盖从皇室到平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与物质文化、社会性别、科技、医疗、身体、艺术诸领域研究的融合,逐步发展出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本书以日常生活史研究为主题,精选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十八篇,从学术史、基本理论、重要方法、个案研究等不同层次,反映了这一专题领域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