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学
秦汉帝国 豆瓣
秦漢帝国:中国古代帝国の興亡
9.0 (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西嶋定生 译者: 顾姗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4
将秦汉史置于整个东亚视角内审视是怎样一种体验?
享誉世界的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的经典作品带你了解“他者”眼中的秦汉帝国
《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为讲谈社学术文库•中国史系列的一种,由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先生撰写,主要是对秦汉帝国的历史事实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和简要评论,作者在秦汉史领域功力深厚,著述等身,这部著作因此而成为一部“大家小书”,也是“深入浅出”式的经典。西嶋定生以其“东亚册封体制”理论受到东亚史学界的极高尊敬,而这部《秦汉帝国》则让读者看到他另外一种史学境界。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 豆瓣
作者: (日) 谷川道雄 中华书局 2010 - 10
本书集合了日本当代著名学者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若干重要问题所进行的论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日本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研究状况亦有所助益。 全书包括了中华世界、唐代的对外贸易与在华外国人的相关问题、论胡族国家等。
2017年10月1日 已读
中古史领域极有启发性的论文集。在很大程度上,中古史领域的研究都跳不出几代日本学者构筑出的框架和基础,在大部分乾嘉学者还在醉心于西来的兰克史学带来的新鲜感中继而进行着永无止境的考证之时,日本学者已经开始考虑更根本的问题,个中差别不言自明。
历史 日本 日本汉学 海外中国研究 谷川道雄
中国的思维世界 豆瓣
作者: [日]沟口雄三 / 小岛毅 译者: 孙歌 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8
本书是由日本知名汉学家沟口雄三、小岛毅主编的日本重要汉学家关于中国近代以前思想、文化的论集。全书分为上篇“中国的思维世界”和下篇“礼治与政教”两个部分。上篇主要是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通论,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天理观、术数学以及天谴论、人性论等,时间范围则自上古至明清,论述的对象有董仲舒、朱熹、许皓等重要思想家。下篇则主要围绕“礼治与政教”的专题展开,集中论述中国古代官方及民间繁复的礼制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政治意义,如古代皇帝的朝政礼仪、祭祀礼仪、建筑所体现的礼仪、民间社会中的礼仪以及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等。这些文章从大量史料出发,包括正史、文集、笔记、考古材料以及社会史文献等,分析细致,见解深刻,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有借鉴意义。
2017年8月25日 已读
读了后半部分《礼治和政教》的几篇文章,启发很大。几位日本学者延续了陈寅恪对礼制的重视,从宏观上考察礼制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妹尾达彦的长安学视野尤其具有启发性。
中国 中国的思维世界 历史 哲学 思想
西域文化史 豆瓣
作者: [日]羽田亨 译者: 耿世民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1
原序
前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西域的民族
第三章 西域史的曙光
第四章 亚历山大的东方经略 与巴克特利亚及安息
第五章 民族的移动
第六章 汉之西域经略
第七章 贵霜王朝
第八章 嚈哒、突厥之活动
第九章 唐之西域经营 与伊斯兰教势力之东渐
第十章 回鹘的西迁
第十一章 蒙古的中亚经略及其以后
后篇
第一章 西域与希腊文化
第二章 粟特人与商业
第三章 粟特语及天山南路通行的诸种语言
第四章 西域流行的各种宗教及其典籍
第五章 宗教美术
第六章 西域与汉文化
第七章 回鹘的西迁与西域文化
第八章 突厥族与伊斯兰教
第九章 帖木儿王朝与突厥文化
第十章 其后之概观
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 豆瓣
作者: (日) 守屋美都雄 译者: 钱杭 / 杨晓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3
本书为已故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守屋美都雄先生在史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论著之一,收录了已故守屋博士晚年所撰论文中的主要作品,同时也涉及一部分早年代表作。本书分为三部分:国家篇、家族篇以及附篇,以家族研究为基础,着力探讨家族与中国古代帝国构造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中的家族篇更是家族研究发展为家训问题的重要成果。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豆瓣
9.2 (9 个评分) 作者: 川胜义雄 译者: 徐谷梵 / 李济沧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1
本书是日本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川胜义雄(1922-1984)的代表作。川胜在对后汉及魏晋南朝的历史进行精细的分析之后,认为中国六朝是个贵族制的社会,而如何思考六朝贵族制与封建制的关系,则是川胜始终萦绕于心的问题。他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中世,是皇帝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当时的豪族阶级的势力,具有领主制倾斜的性质,他称之为豪族的领主化倾向,但中国社会以舆论,也就是在九品中正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乡论“为基本手段,阻止了领主化倾向,从而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中世社会。本书以不同于中国学者的视角研究中国史。现徐谷梵先生将其译成中文,以俾中国读者共享。
2017年3月21日 已读
将中国史放进世界史解释中的有益尝试,伴随着中古贵族政治的产生和崩溃,皇权的变态和重建也在贵族政治的发展脉络中得以展开。印象犹为深刻的是对《世说新语》作者的分析。 @2017-03-21 09:13:29
中国历史 历史 川胜义雄 日本 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
西域文明史概论 豆瓣
作者: 羽田亨 译者: 耿世民 中华书局 2005 - 9
日本著名汉学家羽田亨是在西域历史、语言、宗教以及唐、元等朝断代史的方面都有精深研究的一位大学者。他的学术视野非常开阔,掌握的西域民族古文字也多,因此成就卓著。本书收入羽田亨两部比较通俗的著作《西域文明史概论》、《西域文化史》,虽然都是多年前撰写的,但剪裁得宜,深入浅出。著名回鹘文和西域文化研究专家耿世民先生重新译订了全书,并将羽田亨弟子间野英二撰写的极有价值《解说》一并译出,的确是难得的事。以前出版的讲新疆历史文明的书当中,余太山主编的《西域通史》是较好的一种,只是篇幅较大。羽田亨此书,应该是目前通论中亚、新疆历史文明的著作中最便初学的了。
中国史学史 豆瓣
支那史学史
作者: (日)内藤湖南 译者: 马彪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4
本书作者内藤湖南(1866~1934)是京都大学东洋史学科的第一代教授,亦是日本京都学派的开创者,堪称日本的史学大师。内藤湖南史学特色之一,就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地把握。他关于中国历史最著名的理论是“唐宋变革论”。他认为中国历史分期以秦汉以前为“上古”,东汉到西晋为“第一过渡期”,五胡十六国到唐朝中叶为“中世”,唐朝后期到五代十国为“第二过渡期”,宋朝以后则为“近世”。他的理论被之后的日本学者所继承,成为日本人研究中国历史的基本观念。他撰有多部有关中国历史的论著。本书则是根据内藤湖南在京都大学所讲授的“中国史学史”的内容整理而成的。正因为作者对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史学著作烂熟于胸,方能这样如数家珍般地滔滔不绝,娓娓道来。对每一本中国的史学著作的优劣、特色都能一一加以评点。读之,真可谓获益匪浅。故特约请马彪先生翻成中文,以飨中国读者。
《中国史学史》中文版序
例言
第一章 史的起源
第二章 周代史官的发达
第三章 记录的起源
第四章 史书的渊源
第五章 《史记》——史书的出现
第六章 《汉书》
第七章 《史记》、《汉书》以后史书的发展
第八章 六朝末唐代出现的史学变化
第九章 宋代史学的进展
第十章 元代的史学
第十一章 明代的史学
第十二章 清朝的史学
附录
中国历史思想的起源
章学诚的史学
中国史学史概要——从《史记》至清初

后记
欧洲“历史主义”与中国史学——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译后
索引
凡例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2016年12月13日 已读
内藤湖南先生的著名作品,更多是对中国史学作品的大致梳理,内容详细程度不及专业的目录学著作,不过从中体会内藤湖南先生的史学观点则是很有趣的。 @2016-12-13 16:01:43
中国史学史 內藤湖南 内藤湖南 历史 史学史
六朝精神史研究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吉川忠夫 译者: 王启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 1
《六朝精神史研究》以六朝时期为中心,历史跨度纵贯汉唐,通过综合性和个案性的考察与研究,对中国中古思想史以及中古政治与学术和思想的表现之间的联系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描绘。《六朝精神史研究》积著者近二十年之功,所论述的内容包括:六朝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从汉代走向六朝过程中的思想变迁,集中于六朝时期而围绕着何休范宁、范哗、沈约、颜之推、颜师古、葛洪、道宣、傅奕等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人物的著述及思想特点,还有汇集于这个时期的儒释道三家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和著名的论争等。《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六朝精神史研究》是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歷代名畫記譯注 豆瓣
作者: [日] 岡村繁 譯注 译者: 俞慰剛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 10
本书是王元化先生主编的“冈村繁全集”之六。中国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是中国古代画史要籍。日本学者冈村繁对此书进行了刻苦研究,并以译、注的形式,把它介绍给日本读者。今由俞慰刚将冈村氏的日文加注,再译为汉语,向中国读者展示日本学者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成果,从中也可看到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的态度和方法。
宫崎市定中国史 豆瓣
7.3 (2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宫崎市定 译者: 焦堃 / 瞿柘如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 11
宫崎市定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的研究与教学,在众多领域都有创见,被认为代表着日本中国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本书是他积四十年研究与教学经验、面向普通读者的结晶之作,以世界史眼光和社会经济史视角为特色,拥有平易的文风和明快的思维,能把精致的实证研究与大气恢弘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集中体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和特色。
精湛深厚的京都东洋史学风、与国内学界形成鲜明对照的思路与视角;对于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曾做过专门的研究;将中国置于世界史的进程之中,以“景气史观”阐述盛衰兴亡;几乎从不引经据典,论述全凭记忆力与洞察力;三百余个小标题和平均八百字的篇幅,形成独立又贯通的易读结构;愉快而酣畅的叙述,只为唤起普通读者的兴趣。这一切使这部中国通史具有了深厚的学派底蕴、强烈的个人风格、全新的启发性和的可读性。
2016年10月11日 已读
一向对疑古派接受无能…宫崎市定先生在书中提出了相当多的新见,可是并无确切的证据加之以证明,而是运用“可能”这样的词汇来提出自己的猜测,显得并不严谨。 @2016-10-11 20:42:13
中国史 宫崎市定中国史 日本 日本汉学 海外中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