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豆瓣
9.4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柄谷行人 译者: 赵京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9
后现代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已有英、德、韩、法等数个译本,影响广被东亚与欧美。
作者主要以日本明治中期(1880—1900)前后的文学为对象,抓住“言文一致”这一语言变革运动与明治国家体制——议会、法制、医疗、教育、征兵制度的建立之同步关系,考察了文学在语言形式、思维方式、文体表现等方面全新的观念之生成过程。全书以知识考古的方式探讨了“风景的发现”“内面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病的意义”“自白制度”等,考察它们如何以“颠倒”的方式与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一系列制度一起诞生。作者的批评范式以及对核心观念的提炼与表述影响深远,自三联2003年出版中译本以来,已成为国内批评理论领域的必读书目。
本次翻译以2004年作者对讲谈社初版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删和修订后推出的“岩波定本”为底本,相对于初版,这个全新译本“几乎成了一本新著”
2020年7月16日 已读
该书在流传过程中有两个版本,一为1980年讲谈社的单行本和1988年的文库本,二为作者进行了大量改动的“岩波定本”。在中国也分为三联的版本与中央编译社的版本两种。这个“岩波定本”的变化体现在增加了第七章《类型的消灭》,另外就是作者对核心的前三章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在中文译本方面,2003年三联版和2013年中央编译社版增加的内容都被去掉,严格按照岩波书店的定本来翻译。书中讨论的风景、文言一致、自白制度、疾病、儿童、类型等等论题都极具启发性,不过不足之处在于其随笔式的文体压缩了部分观点的论证过程。
文学史 文学理论 文学研究 日本 日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