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身体·宇宙 豆瓣
Le Corps cosmos 所属 作品: 身体·宇宙
作者: [法国]米歇尔·高罗 译者: 朱江月 译林出版社 2021 - 11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小书中,米歇尔•高罗探讨了法国现当代诗歌中的身体主题。他将身体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引起了思想家和作家的多元反应。
——《法国研究》
三十多年来,米歇尔•高罗一直致力于现当代诗歌的研究,他以罕见的诗歌直觉在现象学、精神分析学和语言学之间游走。本书首先是对19世纪和20世纪法国诗歌中身体的表现与经验的研究,同时也是高罗自己的一系列非常私密的思考,这些思考为他的创作实践提供了迷人的洞察力。
——《法国论坛》
————————————————————
身体是现代性最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不论在大众文化中还是在先锋文化中,对身体的崇拜早已成为共识。法国知名教授、诗人米歇尔•高罗从现代身体诗学的内部区分了两种相互竞争的趋势:一种将身体与精神对立,一种则把身体视为精神与世界的中介。作者通过剖析建立身体•宇宙形象的典范作品,以及自己的写作实践,结合现象学“肉身”概念,提取出一种“肉身化诗学”的特质与艺术倾向,阐明身体在当代诗学与哲学中的中心地位,从而将身体与灵魂、自我与世界、文字与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为我们进入现代诗歌的深邃之处指出了一条明路。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I 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Passerelles : philosophie terminales L.ES.S
9.4 (16 个评分) 作者: 侯貝(Blanche Robert)等 译者: 廖健苡 大家 2016 - 5
本書帶領你發現問題,提出政治哲學的各種命題;從一般看法開始,陪伴讀者逐步反思。看不同時代的哲學家,如何回應相同問題,由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或作品(時事、文學、戲劇、電影、藝術等),進一步反思政治帶給人民的正反效益。
從「社會」的定義和功能、從人類社會中「交換」的本質和優劣、從「國家」的目的和運作、從「正義與法律」的攻防,全面了解政治的本質。
我們需要這本書,將這塊土地上簡化、情緒化、挑起對立的政治意見,導入具備思辨和對話能力的政治素養。這是一套連結哲學思考與現實處境的哲學思想讀本,讓你全面了解法國人探討政治、道德、主體、文化和真實的哲學之路!
【看歷代哲學家如何回應相同問題】
◆政治必然涉及權力鬥爭嗎?若然,權力的競爭是否應有更高目的?
馬基維利認為,作為政治,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盧梭認為,政治行動必須以公共普遍利益為目標。柏拉圖認為,政治必須經權力分配,才有辦法為公共利益服務。
◆政治作為眾人之事,該用什麼方式選出什麼樣的人,才最適合管理眾人?
西塞羅認為,必須由最優秀的人來治理;龔斯德認為,需由公民委託來制定法律的權力;托克維爾更提醒,必須讓公民對政治感興趣。
◆「表演」若是政治的要素,目的是什麼?
傅柯認為,公開懲罰,是為了展現王權的戲劇性安排;漢娜.鄂蘭認為,政治行動之所以要讓所有人看見,是為了使人記住;德布雷則提醒,科技演變改變了權力的運作。
【哲學教育QA】
◆哲學教育的目的為何?
培養出思考不受綁架、情緒不受操弄的人。
◆培養出這樣的人有什麼好處?
避免國家透過教育進行缺乏反思的道德規訓,以免教育淪為馴化人民的意識型態灌輸工具。
◆台灣的義務教育沒有這樣的功能嗎?
台灣一直以來都只有道德教育,沒有哲學教育。近十年來雖逐漸有哲學教育,卻仍是零散的選修科目,沒有系統性的必修科目。
◆法國高中哲學教育的特點在哪裡?
開放性。儘管有既定範圍,卻沒有明定內容,也沒有特定的課程組織與規定的進度。
◆其範圍是?
系統性探討主體、文化、理性與實在、政治、道德這五大主題,並且由古希臘、中世紀、現代以及當代哲學家的作品來回應這些主題。
◆這本哲學教材的特色是?
納入時事、電影、小說、藝術作品提出的哲學意見,提供生動切身的思考素材。
空間物種 豆瓣
Espèces d’espaces 所属 作品: 空間物種
6.8 (5 个评分) 作者: 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 译者: 許綺玲 麥田 2019 - 1
法國當代奇才作家培瑞克
日常哲思散記、空間書寫經典逸品
活著,是從一個空間移往另一個空間,同時盡可能避免相互碰撞。
「居住在一個房間裡,這意味著什麼?居住在一個地方,是占有它?何謂占有一個地方?從何時起,一個地方才真正算是你的?是當你把三雙襪子泡在一個粉紅色的塑膠臉盆內?是當你把衣櫃裡的所有衣架都派上用場?當你在牆上用圖釘釘住一張老舊的明信片……?當你在房間裡經歷了等待的痛苦煎熬,或者忍受牙痛的折磨?還是當你為窗戶掛上合適的窗簾,貼上壁紙,打亮地板?」
「任何一位貓主人都會告訴你,貓比人要更懂得如何安居屋室,即使是在極端方正、簡直無比駭人地步的空間,貓也自然可以找到一個適合它的角落。」
【內容簡介】
培瑞克於一九七四年出版的《空間物種》廣闊地涵蓋了有關空間的當代議題、歷史的記憶、未來的啟示,以及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小事例、提問和實驗,是開創生活空間書寫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只與同時代社會學者的日常生活研究或空間理論同步,又與當時欲撼動生活的許多藝術行動深有默契;且持續地、經久地影響了許多後來的空間研究者、社會學家,以及城市規劃者和建築界人士。
「空間物種」:是空間的什麼物種?物種,來自生物學研究的分類法,培瑞克反過來,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安排篇章,就近從他寫作的紙上空間開始,然後依序擴展,形成各章節:紙頁、床、房間、公寓、樓房、街道、社區、城市、鄉下、國家、歐洲、世界、空間。
培瑞克談的就是人所經營和經驗的空間,生活中的、理想中的、記憶中的,也許耽溺其中、也許視而不見、也許嚮往、也許恐懼、也許遺忘、也許無中生有、也許根本無以想像……
這本小書是培瑞克作品中最受讀者喜愛的一部,文筆隨和,諧趣間流露憂鬱。對臺灣的讀者而言,欣賞艾可的博學與「無盡的名單」、驚嘆波赫士各種想像的「寫作計劃」、讚美清少納言的主觀審美羅列、喜愛卡爾維諾從遠古、異國到科幻未來的空間幻想、喜愛西西看圖說故事的讀者,都可以在培瑞克這部空間書寫文集中,感受到或近或遠的共鳴迴響。
極度疼痛 豆瓣
所属 作品:
9.2 (5 个评分) 作者: 蘇菲.卡爾(Sophie Calle) 译者: 賈翊君 大家 2014 - 10
失戀越糟糕,藝術越完美
Douleur exquise,一個無法翻譯的法文詞彙。
在醫學上,指局部的劇烈疼痛。
在情感上,指失去一個人,或明知愛一個人而不可得,卻仍無法割捨,無時無刻不渴望待在對方身旁的椎心之痛。
視覺藝術通常無法像文學或電影那樣,激起觀者強烈的情感及共嗚,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的作品卻是例外。她以攝影與文字敘事並行的手法,從個人的生命經歷出發,剖析現代人的脆弱、親密感與自我認同,開創了一種描述人類感情的新形式,被譽為「將個人私密性推向藝術高度的操控大師」。
蘇菲.卡爾自曾述:「在我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文字,然而,影像卻是一切的開端。」 在這部《極度疼痛》中,她將自己及別人生命中最劇烈的傷痛經驗扒開、晾曬,既拍出自己失戀之痛的所有證據,也把她的失戀故事重述了三十六遍,同時也請三十六人講出生命中最痛苦的一刻。
在一次次的重述與聆聽中,她的話越來越短,字跡越來淡,心境也從炙烈的痛苦慢慢冷卻,直到漫不在乎。幾乎如同文體練習般,她在書籍的左頁上演了由深至淡的三十六種悲傷心境,而書籍的右頁,卻在一則則新加入的故事中,構成越來越龐大的劇痛,而讀者也在一頁頁的翻動中,參與了這場集體驅魔。
藝術家將二十年前的一場心碎分手,變成一部詩意、動人,甚至帶著幽默的藝術作品。這既是一場藝術演出,也是女性以精神及想像克服傷痛的計謀。
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疼痛發生前」是作者搭火車從巴黎一路經西伯利亞到北京、上海、香港,再搭船抵達日本的遊記,以照片為主⻆,構成一部思念情人的記憶拼圖。第二部分「痛苦發生時」,期待了九十二天的相會落空,一通簡短的電話宣告情人的分手,而客房中的一切,包括那部紅色的電話,也構成了作者痛苦的框架,在之後如影隨形。第三部分「痛苦發生後」是本書最重要的精神旅程,作者終於在三十六次的重述和三十六次的聆聽中,完成了痛苦的淨化。
名人推薦
黃亞紀、徐堰鈴、聶永真
重要事件
莎士比亞的姊妹劇團以本書為藍本,於2013年推出舞台劇《不在.致蘇菲卡爾》,在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三周連演二十一場,挾國外好評回台連演二十六場。
让娜·迪尔曼 (197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
9.0 (177 个评分) 导演: 香特尔·阿克曼 演员: 德菲因·塞里格 / 亨利.斯多克
其它标题: 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 / 布鲁塞尔1080商业街23号让娜·迪尔曼
《让娜·迪尔曼》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它是阿克曼1975年的一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它又是一部著名的“女权主义”电影,它还是一部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极富革命精神的电影。总之,阿克曼这位拍片数极少的比利时女导演凭借她二十出头拍出的这部电影,就足以让无数的影评人、电影史学家为她 树碑立传了。它的独特、先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相信,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如此奇妙的观影体验了!
影片内容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中年寡妇三天的日常生活(影片其实是从第一天下午到第三天的下午,仔细算下来也就两天多一点),影片的拍摄手法也十分“简单”——固定长镜头(影片中的机位选择非常严格,比如说厨房是正面、侧面两个机位,算下来全片也就只有十几个机位),影片场景同样十分“单调”——超过90%是在让娜?迪尔曼所住的公寓里拍摄的。
记忆之场 豆瓣
Les Lieux de Mémoire 所属 作品: 记忆之场
9.2 (12 个评分) 作者: [法] 皮埃尔·诺拉 主编 译者: 黄艳红 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8
《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是当代法国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历史著作之一,汇总了法国集体记忆史研究成果。全书以诺拉所提出的“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对记忆场所的研究,探询残存的民族记忆,以期找回法兰西群体、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书出版以来,反响强烈,被译成多国文字,而“lieu de mémoire”这一概念也迅速流行,并于1993年被收入《大罗贝尔词典》。 中译本从原书三大卷近五千页中精心选取了11篇文献,按“记忆与历史”“记忆与象征”“记忆与叙事”三个主题组织而成。这些文献除了有诺拉亲自撰写的、阐述整套书史学思想的纲领性文章《历史与记忆之间:场所问题》,还涉及了法国国庆日、《马赛曲》、埃菲尔铁塔、环法自行车赛、贞德、法兰西共和国格言“自由·平等·博爱”、拉维斯的《法国史》和普鲁斯特等,不但有理论的观照,更有中国读者熟悉的法兰西标志性建筑、人物、事件等,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绿光 (198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e rayon vert
7.9 (364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玛丽·里维埃 / Amira Chemakhi
其它标题: Le rayon vert / 众里寻他千百度
夏天快要来临的时候,巴黎女子戴尔芬(玛丽·瑞莱 Marie Rivière 饰)却陷入了忧伤与烦闷中。刚刚和前男友结束恋爱关系,本来约好与她一同度假的女友也放了她鸽子。尽管其它许多好心的亲友邀请她一同度假,但是她却一一拒绝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度假计划,只有她看似要独身 一人困在巴黎过冗长的夏天。她寻寻觅觅,终日游荡在各处,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情人,但是所遇之人皆不能触动她心。在马赛海边,她听说了关于绿光的传说:谁能看到绿光,谁就能得到幸福。落寞的她打算返回巴黎,在车站,一个男子对着正在阅读小说《白痴》的她微笑,戴尔芬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她主动邀请男子去海边看日落。在灿烂的光辉中,男子对她表白,而她却固执地等到绿光才给出答案。
本片获得第4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巴黎小小厨房 (小小巴黎厨房) (2012) TMDB 豆瓣
The Little Paris Kitchen: Cooking with Rachel Khoo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巴黎小小厨房
8.8 (38 个评分) 导演: Ed St. Giles 演员: Rachel Khoo
Croydon-born Rachel Khoo demonstrates her flair for the cuisine of Paris.
英籍美女厨师Rachel Khoo為了追求学厨的梦想,毅然放弃自己的时装公关事业,即使不諳法语,仍然坚持独自到法国,入读最有名的法国蓝带厨艺学院,并花三個月学习甜品,然后长居法国,租住一个小地方,开始她的「私房菜」,继续追寻她的煮食之梦。
Rachel擅长将个人的创意灵感混入传统菜式,为美食添上更多新鲜感。別以为小妮子像其他大厨一样,可以在宽敞的厨房內享受烹饪之乐,其实,她只有一个小小的厨房,在這个小天地,她精心炮制出一流的食物。Rachel深信,不一定只在米其林星级餐厅才可以尝到法国名菜,即使在这个只能容纳四位宾客的小小空间內,同样可以令她的支持者食指大动!
这位可人儿除了下厨之外,还会走到法国街上,搜罗种种新鲜食材,並且为观众介绍不同国家对法国菜式的影响,解释了为何在部分法国菜中,也可品尝到摩洛哥、苏丹及越南的风味。节目令观众垂涎三尺之余,还会大开眼界,对法国食品有更多的认识。
我,比埃尔·李维尔 (1976) 豆瓣
Moi, Pierre Rivière, ayant égorgé ma mère, ma soeur et mon frère...
导演: 勒内·阿利奥 演员: Claude Hébert / Jacqueline Millière
其它标题: Moi, Pierre Rivière, ayant égorgé ma mère, ma soeur et mon frère... / 我,皮耶尔·希维尔,杀了我妈,我妹和我弟
该片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这一故事曾被法国两位电影者先后采用过。一是青年导演克里斯纳·李宾斯卡于1974年拍过影片《我,比埃尔·李维尔》,一是雷纳·阿里奥1976年拍成的本片。1935年,在法国南部的诺曼地,发生了一场异常轰动的谋杀案。青年农民比埃尔·李维尔先后杀死了他的母亲,姊姊和弟弟。如此残忍无道的谋杀自己的亲人,到底是为什么?这引起了当局的特大关注,派遣警方进行调查和研究。对比埃尔·李维尔进行耐心的交谈。根据他在监中的陈述,他杀死三人的原因是母亲和姊姊仇恨她的父亲,而他本人却十分爱他。至于杀死其弟弟的原因,是“免得父亲感到遗憾。”事发被捕后,法医认为他精神有病。李维尔被判无期徒刑。但是他在狱中自杀身亡。留下了自己的遗书,遗书的开头是这样写道的:“我,比埃尔·李维尔……”
心靈之眼 豆瓣
L'imaginaire d'après nature 所属 作品: 思想的眼睛
作者: [法] 亨利‧卡提耶-布列松 译者: 張禮豪 / 蘇威任 原點 2014 - 8
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亨利‧卡提耶-布列松,他如詩歌般雋永的黑白攝影作品,一幕幕見證著時代重大變革的黃金比例構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攝影人,直至今日。1947年,他與戰地攝影師羅伯•卡帕等人,共同創辦馬格蘭攝影通訊社,透過他最愛的萊卡135旁軸相機與50mm的標準鏡頭,我們跟隨著他的視角,直抵歷史上重大事件與人物現場——西班牙內戰、古巴的卡斯楚與切•格瓦拉、中國共產黨勝利前夕、甘地遇刺前的數個小時,他也是冷戰期間第一位進入蘇聯的西方攝影記者⋯⋯奠定了這位攝影大師在攝影史上不可抹滅的地位。
本書是布列松迄今唯一攝影精華文字集結,完整收錄他在1952年寫下的經典〈決定性瞬間〉一文,此文當年出版後,儼然成為報導攝影界的BIBLE:從如何透過影像說故事、攝影主題、構圖、色彩、技術、客戶⋯⋯等全面性思考,今日讀來依然深富啓發性,是布列松留給後代攝影人最偉大的遺產。
在書中,他也回顧了動盪時代的第一手採訪報導:1948年共產黨勝利前夕的中國、1963年第一手採訪古巴革命領袖切˙格瓦拉,以及1954年首度進入蘇聯等歷史片段。書中更收錄他寫給雕塑家賈克梅第、電影導演尚˙雷諾、攝影家安德烈˙科爾提茲、卡帕、恩斯特˙哈斯等友人的短信與評論,溫暖的筆調、機智的思考,是歷史雲煙和時代刻痕環繞下,以心靈之眼緩緩道來的洞見。
玩乐时间 (1967) 豆瓣 TMDB Min reol IMDb 维基数据
Play Time
8.8 (374 个评分) 导演: 雅克·塔蒂 演员: 雅克·塔蒂 / Barbara Dennek
其它标题: 嬉戲時間 / 遊戲時間
去巴黎办事的于勒先生(雅克·塔蒂 饰)刚到巴黎就被超级现代化的世界博览会大楼震惊了。于勒先生很快就迷失在这座叹为观止的高科技大楼中,精妙绝伦的最新先进设备、流光溢彩的博览会景观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顾客,都让于勒先生大开眼界。当于勒先生终于想起要去找办事的人时,天已渐黑。谈完公事,于勒先生来到了刚刚装修好的夜总会。午夜魅影,恍如白昼,里面的男男女女兴致正高。自然,于勒先生也加入了他们的狂欢队伍。于勒先生更一时兴起,把刚刚装修好的屋顶装饰弄了下来,屋内一片狼藉。怎知客人们非但没有觉得扫兴,反而玩得更加疯狂……清晨,狂欢一夜后的巴黎别有一番韵味。
累得要命 (199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Grosse fatigue
导演: 米歇尔·布朗 演员: 米歇尔·布朗 / 克里斯蒂昂·克拉维埃
其它标题: Grosse fatigue / 极度疲劳
由于压力和过度劳累,法国著名影星米歇尔·布朗的身体和精神都开始因成名的压力和要求而疲惫不堪。已经处于脆弱状态的他,周围开始发生奇怪的事情,他逐渐失去了控制。在一位精神病学家的建议下,布兰科和他的朋友卡罗尔·布奎一起回到了农村,但布兰科仍然未能摆脱所有的问题。
关于我们的爱情 (1983)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À nos amours
6.9 (25 个评分) 导演: 莫里斯·皮亚拉 演员: 桑德里娜·博内尔 / 莫里斯·皮亚拉
其它标题: À nos amours / 我们的爱
15岁的苏珊为了补偿儿时缺少的关爱,不断更换身边的男伴。她的行为得不到亲人的理解,而负气离家出走后,母亲和哥哥更对她恶言以对……
交通意外 (197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Trafic
8.0 (59 个评分) 导演: 雅克·塔蒂 演员: 雅克·塔蒂 / 马塞尔·弗瓦尔
其它标题: 트래픽 / Trafic
喜剧导演大地的第五部以笨伯于洛为主角的影片,也是他最后一部故事片。这回于洛是一名汽车设计师,需要把他的新发明从巴黎开到阿姆斯特丹,去参加一个国际车展。
修复生命 (2016) 豆瓣
Réparer les vivants
6.8 (15 个评分) 导演: 卡黛儿·基耶维蕾 演员: 塔哈·拉希姆 / 艾玛纽尔·塞尼耶
其它标题: Réparer les vivants / 我心不死(港)
一起致命意外牵起陌生故事的延续。赛门不知道,这个黎明会一去不返。赛门和好友三人于清晨逐海冲浪,尽兴出游换来回程的疲劳驾驶,酿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年纪轻轻的赛门,人生才刚开始,却因车祸陷入脑死,只能靠生命维持系统活着。就在赛门父母还难以接受事实的当下,医生勇敢告知,赛门的生命可以拯救其他垂危的性命,建议进行器官捐赠配对。同一时间在巴黎,一名深受心疾威胁的母亲正在等待心脏移植,赛门的心跳,将为这位坚强母亲注入重生的力量......
女人韻事 (198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Une affaire de femmes
8.5 (132 个评分) 导演: 克洛德·夏布洛尔 演员: 伊莎贝尔·于佩尔 / 弗朗索瓦·克鲁塞
其它标题: Une affaire de femmes / 女人情事
尽管玛丽(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可是从小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的她在心智上依旧犹如一个懵懂的孩童。玛丽的丈夫保罗(弗朗索瓦·克鲁塞 François Cluzet 饰)是一名士兵,在动荡的局势下,他被派往前线参加战争,至今未归,留下妻儿过着贫穷又困苦的生活。
玛丽帮助一个女人进行了堕胎手术并从中发现了商机,在那个年代,堕胎是违法行为,协助堕胎更是死罪一条,可迫于生活的压力,面对金钱的诱惑,玛丽还是干起了这违法又危险的工作。一次偶然中,玛丽结识了名叫卢锡安(尼尔斯·塔维涅 Nils Tavernier 饰)的男子,两人一见钟情,遂即展开了一段背德的爱情。没想到归来后的保罗识破了二人的奸情,愤怒的他向警方告发了玛丽的全部行径,玛丽将要面对的,是死亡的判决。
冷酷祭典 (199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a cérémonie
8.4 (155 个评分) 导演: 克洛德·夏布洛尔 演员: 伊莎贝尔·于佩尔 / 桑德里娜·博内尔
其它标题: La cérémonie / A Judgement in Stone
苏菲(桑德里娜·伯奈尔 饰)在上流社会人士乐里夫家中做女佣,她千方百计隐藏着自己不识字的秘密。性格内向的苏菲内心非常敏感,事事留神不犯差错,并得到了主人家的认同。乐里夫一家虽然对苏菲彬彬有礼,但言谈举止间还是昭示出了主仆间不同的社会地位带来的隔阂。
在镇上的邮局,苏菲认识了同为社会底层的珍(伊莎贝尔·于佩尔 饰)。珍由于受到过社会的伤害而对有钱人充满了愤恨,成为苏菲的好友后,她深刻地影响了苏菲对乐里夫一家的看法。无意间,苏菲不识字的秘密在乐里夫家被曝光了,这让和谐的表象瞬间坍塌,矛盾终于走向无可调和的地步,珍和苏菲的反击如同狂风骤雨……
扒手 (195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Pickpocket
8.2 (235 个评分) 导演: 罗伯特·布列松 演员: 马丁·拉萨尔 / 玛莉卡·格林
其它标题: Pickpocket / スリ
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米歇尔(马丁·拉萨尔 Martin LaSalle 饰)是个蹩脚的小偷,某日在地铁上目睹了一场艺高人胆大的行窃全过程,他被扒手那自信优雅的手法所吸引,开始沉迷于修炼高超的行窃手法。爱读书,坚持虚无主义的米歇尔坚信偷窃是一种手指的芭蕾,一场完美的行窃就像一场精彩的行为艺术。米歇尔与他病重的母亲久未见面,在探望的时候结识了一直照顾着他母亲的邻居珍妮(玛莉卡·格林 Marika Green 饰),漂亮的珍妮唤醒了米歇尔心中沉睡已久的感情。米歇尔被警察盯住了,警长虽然三番五次的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但米歇尔依旧沉迷于他的“艺术”中无法自拔,很快,米歇尔被捕了。
珍妮来狱中探望米歇尔,她向他袒露了自己的真情,米歇尔在泪水中猛然醒悟,当生命中还有所爱的人存在,生活就不会是一片虚无。
鬼火 (1963)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Le feu follet
7.8 (38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莫里斯·罗内 / 莱娜·斯克尔拉
其它标题: Le feu follet / 无法到达
花花公子阿兰(莫里斯·荣内特 Maurice Ronet 饰)在疗养院中进行了六个月的戒酒治疗。疗养即将结束,但他并不能肯定自己是否痊愈。他通过看书、抽烟、写日记、把玩手枪、剪贴报纸上关于死亡的报道来平复内心的恐惧与忧伤。他和美国的妻子分居,同时又与妻子的朋友莉迪亚(莱娜·斯克尔拉 Léna Skerla 饰)纠缠在一起。莉迪亚要求阿兰与妻子摊牌,与她生活在一起,但阿兰拒绝了。回到疗养院,阿兰在医生的鼓励下决定试着重新融入社会,接触自己的朋友们。在巴黎,他开始拜访昔日的朋友,却发现今时的人们全都背叛了从前的社会观、政治观,变得矫揉造作,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甚至对他进行明嘲暗讽。阿兰心中刚刚燃起的积极信念彻底地被摧毁了,他无法掩饰对这个世界的厌恶,再次陷入绝望之中。阿兰最后一次把自己灌醉,醒来之后,收拾完房间和行李,接了一个电话,读完一本费兹罗杰的小说,他拿出手枪朝着自己的心脏开了一枪。
本片获第28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196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8.3 (233 个评分) 导演: 阿伦·雷乃 演员: 德菲因·塞里格 / 乔治·阿尔贝塔齐
其它标题: 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 去年在马伦巴(台)
本片用一种现实与记忆穿插的方式勾勒了男主人公X(吉奥吉欧·艾伯塔基 Giorgio Albertazzi 饰)与女主人公A(德菲因·塞里格 Delphine Seyrig 饰)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X的记忆中对于巴洛克宫殿里的亭台楼阁如数家珍,在他的描述性旁白中,人们 得以感受到他内心巨大的波澜。在剧场舞台上,戏子正在表演着离愁别绪的桥段。观众席上X跟贵妇A对视良久。歇息之时,剧场响起舞曲,X向A邀舞,两人在近距离表达了对彼此的感受。A觉得这个X是个关注自己的陌生人,但是X却讲述了去年与她发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期间,还穿插了X跟A丈夫M(莎查•皮托夫 Sacha Pitoëff 饰)游戏对决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