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时间之战 豆瓣
Guerra del tiempo y otros relatos
作者: [古巴] 阿莱霍·卡彭铁尔 译者: 陈皓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7
★ 比肩博尔赫斯的拉美短篇小说杰作
★ 融汇音乐、绘画、梦境、传说的极致美感
★ 苏童:“卡彭铁尔倒置时间的叙述令我拍案叫绝。”
——————————————————————
“蜡烛慢慢长高,烛泪渐渐消失。当它们恢复到原来的尺寸,一个修女扑灭了蜡烛,带走了点烛的火苗。烛芯抛掉了烧焦的那部分,重新变回白色。”
《时间之战》是卡彭铁尔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共收录十篇作品。作家用达利油画般的质感和巴赫音乐式的结构,建造了十座关于神话、寓言、政治等等不同主题的华丽繁复的巴洛克宫殿。它们的形式奇崛瑰丽,格局宏大开阔,成就足以比肩博尔赫斯、卡萨雷斯等拉美短篇小说大师。
——————————————————————
时间可能会证明,卡彭铁尔的卓越成就超过其他一切同时代拉丁美洲作家。
——哈罗德·布鲁姆
将历史解体,再将之重组,然后用虚构为它改头换面,卡彭铁尔就是这样进行文学创作的。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卡彭铁尔改变了拉美小说的形式。他超越自然主义,创造了魔幻现实主义。我们都要感激他留下语言和想象力的遗产。我们都是他的后代。
——卡洛斯·富恩特斯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8.6 (69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陈以侃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1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成员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尘封往事也在个人心中泛起……这些故事勾画了家庭内部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以及人们面对命运时候那种一脉相承的脆弱和温柔。书中的七篇故事既体现了人和自然世界粗粝而深情的交融,也含蓄而节制地勾勒了布雷顿角那些复杂、神秘而质朴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又在人生一些微妙的时刻,抵达了艰难而令人喜悦的彼此谅解。
奔跑的母親 豆瓣
作者: 郭松棻 麥田出版公司
小說家郭松棻,早年因積極投入海外保釣運動,被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晚年又因嚴重中風,仍舊無法歸國,然而他的心念始終懸繫台灣原鄉,使他的小說不斷穿透現實時空,重回他情感根植之處--戰後的台灣。本書選錄郭松棻五篇短篇作品,〈月印〉、〈奔跑的母親〉、〈草〉、〈雪盲〉、〈今夜星光燦爛〉。〈月印〉全篇從女性視點出發,以獨到的美學筆法,細膩刻劃女主角文惠賢淑溫良,但無法克服人性弱點的複雜心靈。其餘摹寫母親意象的〈奔跑的母親〉,以陳儀為主角的〈今夜星光燦爛〉,亦為郭松棻重要代表作。他的文字從記憶中的台灣創生,又成為台灣的時代記憶,郭松棻的小說是台灣文學的一部重要資產。
十种寂寞 豆瓣
十種寂寞
作者: 简媜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8
华语文坛大家简媜的全新短篇小说集,讲述十个关于寂寞的故事,每个故事彼此独立,但又互有关联。她用深具体感温度的寂寞书写,刨开掺甜放盐的人生;掘出男女老幼体内的那一枚寂寞种子。
细腻深刻的笔触,诚挚通透的情感,呈现出简媜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理想与现实的审视、对故乡与亲情的眷恋与珍重。简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写尽平凡人生命中的喜怒哀乐。
——————
“周围的蓊郁人生太猖狂,收割了几个小人物故事,他们在各自的寂寞里载沉载浮,看似彼此不相涉,但终究在同一块风吹雨打的田地里。”
寂寞是被误解:一只猫头鹰不知何时飞来,十岁的阿金觉得只有这只猫头鹰知道他的委屈,特地飞来陪他。他对着猫头鹰哭,好像它是他唯一的朋友。
寂寞是被遗弃:他忽然一惊:“天生傻也是父母给的啊,老爸老母给的要接受,那生下我们这样的小孩,老爸老母也接受吗?”
寂寞是被欺凌:她发誓:“明天,太阳下山的时候,我也要翻过这一页。”
寂寞是失败时:“待续”两个字带着强烈的暗示,留在世上的要替离去的人活下去,活得惊天动地,活到爱尽恨消。
寂寞是落空时:他看开也原谅,恶作剧的岁月曾经像一只野猫扑向他,留下花一般的泥巴印。
寂寞是抉择时:不满的是不够自由还是太自由?潘多拉的盒子打开,蹦出来的第一件东西叫作分享,而她不能忍受跟别人分享情爱。
……
我的主角们都有困境,但也都勇敢地奋战着,不逃避,而且具有本能式的自信,相信自己会是打胜仗的人。 ——简媜
【编辑推荐】
简媜写作三十余年,珍藏版短篇小说集大陆首度面世
原文未经删减,保留完整阅读感受
在不惑之年,简媜决定出版一部短篇小说集,这也是她创作30余年来首部短篇小说集。在《十种寂寞》里珍藏着她漫漫人生路上瑰丽的碎片,是经过岁月淘洗的文字。
在被问道,为什么要出版一部短篇小说集,她打趣道:
小说家出散文集,而且(大)畅销,这、这、这不就是“侵门踏户”吗?我这个写散文的岂能坐视不管,好,揭竿起义,换我出小说去偷袭一下小说国!
对了,写作上,我的字典里确实有“安分”这个词,只不过前面插了一根晃来晃去的羽毛,叫“不”。
多说一句,活到看倦了人生的年纪,就像田里收成太盛,有时需要大篓子才装得下那些恩怨情仇。
在这本书里,她用深具体感温度的笔触,勾勒出了平凡人生中的寂寞浮世绘。
于她而言,寂寞不是一个可以被观看的姿态,也不是一个清晰的人物或是标准的场景,寂寞是在一个不相关的生活瞬间突然出现的裂缝,里面不断释放着一丝丝的凉意。
但峰回路转之间,这些看似寂寞的人,都在不经意的时刻,陪伴彼此走过了不平整的人生。
当时发生的事,需要很多年后才能得知全部的情节。悲伤、痛苦时候种下的不起眼东西,竟然也会默默地开花结果……
夜晚的潜水艇 豆瓣 谷歌图书
7.9 (473 个评分) 作者: 陈春成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9
★ 《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小说
★ 豆瓣读书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六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
★ 首届pageone文学赏 首赏
仿佛鸟栖树,鱼潜渊,一切稳妥又安宁,夜晚这才真正地降临。
《夜晚的潜水艇》是作家陈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九个故事,笔锋游走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以瑰奇飘扬的想象、温厚清幽的笔法,在现实与幻境间辟开若干条秘密的通道:海底漫游的少年、深山遗落的古碑、弥散入万物的字句、云彩修剪站、铸剑与酿酒、铁幕下的萨克斯、蓝鲸内的演奏厅……
潜入故事深处,感知体内的星云旋动、草木蔓发;以词语的微光,探照记忆的海沟。关于藏匿与寻找、追捕与逃遁,种种无常中的一点确凿,烈日与深渊间的一小片清凉。陈春成的小说世界,是可供藏身的洞窟,悬浮于纸上的宫殿,航向往昔的潜艇,呈现汉语小说的一种风度与新的可能性。
【推荐语】
我非常喜欢《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给了我一个惊喜。我想起NBA,他们对那些充满潜力的年轻球员有一个形容,天空才是他的极限,这话也可以用在陈春成的身上。他比较厉害的一点是,既飘逸又扎实,想象力非常丰富,写现实的部分又很扎实,转换和衔接都做得非常好,很老练的作品。我觉得他是一个前程无量的作家。
——余华(作家)
读陈春成的小说,能感受到作者在背后把问题全部想得清清楚楚,所以小说才会看起来流畅而有趣。他的语言锤炼已经炉火纯青,不是池中之物。这注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说家。
——阿乙(作家)
陈春成是一座傍晚的园林,每句话都值得细看,每句话都即将错过。我相信这个传说:“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秩序在暗中流传,到他出现时,我才能指给你:快看,就是这个样子。
——贾行家(作家)
初读《裁云记》《竹峰寺》时,只觉得文章虽短但气象非凡,作者笔下处处是奇光异彩。读罢全书,才知道那也只是修竹茂林中隐隐露出的一角飞檐。九篇小说,如九座幽深的宫殿,殿门虚掩,静谧无人,但你侧身进去,缓缓移步,很快就能看到那些足以使人目不暇给的别致格局、精巧构件、璀璨细节。感谢作者以一己之力构筑这些美妙而深邃的宫殿,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那无数动人心魄的奇丽景象。
——东东枪(作家)
陈春成的每一篇文字,甚至每一页每一段,都有一种奇异的空灵感,把人拉拽进一种亦真亦幻的状态里。细致入微的文字后隐藏着很久远的情感,调动出我的记忆与触觉。每一篇看完,总是唏嘘半日。
——陆庆屹(导演)
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一直是个悲壮的象征——可如果他是乐在其中,他眼中一直隐隐含着笑意呢?我读陈春成的小说,就一直觉得他是快活的西西弗斯:欣逢命运的高山,时代的陡坡,语言的巨石,他乐此不疲。我作为读者,也能拾其乐而追随。当人游戏的时候,他完整;当人完整的时候,他游戏。席勒这句话,我借来说春成。
——史航(编剧)
陈春成的小说很惊艳,语言极好,且有一种整体性、批判性而又狂欢性的想象力。最厉害的是,他能使最荒诞不经的叙述毫不费力地变得可信,这个本事很难。他对自己的生活有尖锐的看法,表达十分华美飞翔。
——李静(评论家)
陈春成的《音乐家》发表在年轻人阅读社区“豆瓣”上。小说叙述的沉稳、惊悚、细致、绵密,回环往复而又一唱三叹,在不动声色中有雷霆万钧的力量。其叙述的老道、节制,想象的绚烂、丰富,意蕴的复杂与隐喻色彩,很难令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位90后作家之手。无怪乎有读者留言:“在这篇小说里感受到了希区柯克的后窗,王维的山林,和博尔赫斯的迷宫。”
——王德领(评论家)
陈春成是90后作家中非常有个人特色的一位。汪曾祺式的古典故园与博尔赫斯式的现代迷宫拆散重组,变成了他笔下的废园。但只要读完他的作品,又会发现他远比此丰富。他直接越过了写自我的阶段,一出场就以万物为题,在常识之上,就势思接万里。每一篇小说都不尽相同,又在主题上持续变奏。在一个以糙笔写浮心的时代,他反其道而行之,躲在“深山电报站”,以万物为学问,没有功利心地研究又把玩。他笔触老练,用字沉静,想象又纵肆酣快,间杂萌态。浑然一个专心研学又玩心隆盛的老顽童。
——古肩(《中华文学选刊》编辑)
2021年2月24日 已读
《夜晚的潜水艇》《音乐家》《竹峰寺》《李茵的湖》⭐⭐⭐⭐⭐读罢《音乐家》,那飘散的音符尘末竟也在我脑海里恍恍惚惚停留了许久。谁说这本书是豆瓣儿们吹出来的,真的说得上为华语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字里行间都飘荡着一股年轻人略带颓废的精神头。期待下一部作品。
2020 中国 中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 小說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豆瓣 Goodreads
DOCE CUENTOS PEREGRINOS
8.7 (113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罗秀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5
因为和人生中最好的那些朋友欢聚一堂,我开心得忘了那是自己的葬礼。
七十六岁的老妓女在梦中窥见自己将死的预兆,开始无比耐心地准备身后事,甚至教会了一只狗狗长途跋涉到她的墓前哭泣……
德国家庭女教师简直是个纳粹。我们从爸爸的古董罐子里弄来些残存的希腊毒酒,掺在那女人偷喝的酒里。第二天她看上去一点事儿没有。但第三天她真的死了!
淑女和小混混相爱了。钻石、豪车、貂皮、盛宴护卫的真挚爱情完美得不像是真的,直到淑女娇嫩的手指被玫瑰花刺扎了一个小得几乎看不见的口子。
台北人 豆瓣 Goodreads
8.9 (412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豆瓣 Goodreads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9.0 (24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陈以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6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这些故事勾画了男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 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温柔又残酷。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写的都是复杂、神秘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而这些海水和鲜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和海洋漫长的搏斗中;麦克劳德颂扬的是一种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对变迁、面对爱与失去,多少世代之间某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很难想出还有谁能写出具有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般魅力的小说。
——爱丽丝•门罗
和福克纳或契诃夫的作品一样,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既是地域的,又是普世的,而且,我也认为它们是不朽的。
——迈克尔•翁达杰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自1976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了加拿大的经典。这些怀着深厚情感考究雕琢出来的短篇,背景都设在布雷顿角……但读者不会感觉他在描绘异域奇事,或在创造狭隘的地域文学,反而,他们会想到一些与之亲近的世界。……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无处不在。任何人只消跨一步便能进入。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因为这些故事的音调、节奏控制得极好,也因为麦克劳德擅于处理纯正、真实的情感,它们渐渐越来越出名……当代潮流和现代反讽,他都不感兴趣。他的故事天才之处就在于,他使笔下的虚构世界没有时代局限。
——科尔姆•托宾
2020年3月6日 已读
“暮色渐浓,夕阳给万物抹上金光。没有棱角的灰石向着它们念想的欧罗巴赫然耸起,也漾在这片晚照中。落日信手点染的,还有未长成的云杉、往低处藏躲的地衣、精致而不失刚健的蕨类、根茎如神经般虬结的苔藓、瘦小而强硬的越橘。灰暗的雨飑斜斜地从海上扫来,又骤然远去,不由分说得如同趁人不备的劫掠者;所过之处,所向之地,尽管仓促,都转眼间湿透了。此时,透彻的水珠捕获余晖,把彩虹的万般旖旎都收纳承托起来。港口之外的远方,陆地不可及之处,酝酿着的小暴风雨正在迅捷地逼近。那里海的蔚蓝都暗淡成灰色了,因为雨,因为距离,因为目光也会疲惫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期待这部短篇小说集被拍成电影的一天🥳
中短篇小说 加拿大 加拿大文学 外国小说 外国文学
故事新编 豆瓣
9.4 (22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为巴金所编的《文学丛刊》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其中,《补天》写于1922年冬天,原题《不周山》,收录于《呐喊》初版,后改名《补天》并抽出;《奔月》、《铸剑》写于1926年和1927年,《铸剑》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名《眉间尺》;《补天》、《理水》、《非攻》、《采薇》、《起死》写于1934至1935年。
王考 豆瓣
8.4 (122 个评分) 作者: 童伟格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7
一位难以解读的小说家
一部台湾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
联合报文学小说大奖得主,童伟格作品首次引进
◎ 编辑推荐
★ 童伟格是台湾六年级小说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曾获台湾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文学金典奖等认可,被认为是袁哲生、骆以军之后“内向世代的集大成者”。
★ 魔幻写实、乡土主义、现代主义、内向世代……我们能从童伟格的书写轮廓中瞥见许多风格,却无法用某一个特定的形容词去概括他。如同骆以军所说:“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 作为童伟格首次引进的作品,《王考》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是童伟格25岁出版的首部作品,一出版便惊艳台湾文坛,在其中他将种种小说的技艺操练到相当的高度,如黄锦树曾言:“童伟格的小说写作,几乎是一开始就很成熟了,好似直接跳过了学徒的阶段,第一部小说集《王考》里的多个短篇就几乎是杰作。”
★ “我问祖父,爱情是什么?我问他,人怎么这么愚蠢?我问,我们活着为什么?”在《王考》中,童伟格用锐利的冷调文字捕捉生命中的神秘瞬间,讲述老灵魂不欢的童年故事。他拆解具体情节、冻结叙事时光,让人物直接和命运对话。故事仓皇流转,却始终覆盖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 内容简介
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童伟格运用乡土、魔幻写实,甚至是历史与神话的嫁接等各种自由的叙事,拓展出九篇面貌繁复的作品,并在这些篇章以滨海山村为原点,反复书写来去其中的人。他们跨过山,越过海,穿行公路,去往城市,最终又回返山村。不断徘徊的人们,重复出现的场景,让小说展示出一幅幅时间冻结的画面,并且在一次次静止的瞬间之中,直面命运。
◎ 名人推荐
★ 我确实为童伟格这些篇优美纯粹的小说迷惑吸引。“怎么可能那么好?”那是一个比我的小说启蒙时刻上跳了几十年的,宽阔而完整的“人直接与命运对话”“叙事尚未被污染之前”的地貌。
——台湾小说家 骆以军
★ 《王考》彻底的抒情风格,也道出童伟格与抒情主义的亲缘性。在这一点上,他的写作可说是位于其他两个早夭的同代人袁哲生(强烈的抒情性)和黄国峻(标准的现代主义)的延长线上,企图更远地朝向其消失点——那永远不可能趋近的可能性的尽头。
——马华文学作家 黄锦树
★ 老灵魂不欢的童年,这是我对童伟格的小说看法。他几乎用小孩“我”的口吻说故事,锐利而冷静,情节流畅,难得之处是他擅用人物的动作描摹内心状态,纯然带着说故事的本色。读他的小说,我想到的画面是:“乡村杂货店前的老人,讲着童年故事。”
——台湾小说家 甘耀明
★ 在《王考》这本小说中,处处充满了死亡与失落的阴影,仿佛是不可抗拒地陷入到一个时间与时间的夹缝之中,指针卡住,故人物仓皇流转在梦境与现实的边际,而生与死俨然成为一体之两面,记忆斑驳成为拼凑的残缺碎片。
——台湾作家 郝誉翔
◎获奖记录
★《我》荣获1999年“台北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
★《暗影》荣获2000年“大专学生文学奖”短篇小说叁奖
★《躲》荣获2000年“台湾省文学奖”短篇小说优选
★《王考》荣获2002年“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
★ 作者以长篇小说《西北雨》成为2010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得主
33场革命 豆瓣
6.6 (5 个评分) 作者: [古]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 译者: 侯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4
☆ 传奇革命者的后代反观后革命时代!作者是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最年长的外孙,父亲亦是墨西哥左翼革命者,他生于传奇家庭却与现实格格不入,一生对古巴爱恨交织。
☆ 作者以隐秘多变的笔法,展现了在革命话语之外古巴的众生百态,具有浓郁的古巴风情。
☆ 本书出版后备受好评,法国《费加罗报》称之为“‘黑色小说’中的珍珠”。
☆ 小说既是后革命时代的精神求索,也是大胆的文体实验,作者在行文中融入大量音乐元素,打破不同艺术形式的界限,磅礴恣睢,不拘一格。
---------------
本书是古巴传奇革命领袖切·格瓦拉的外孙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中短篇小说集,包括9篇作品。小说以革命后的古巴为背景,将社会比作每分钟三十三转、不断循环播放的跳针唱片,人们日复一日面临物质和精神的困境。小说风格多样,富于实验性,展现了古巴社会的众生百态:普通职员、毒贩、皮条客、嗜血艺术家、投机分子、摇滚青年……他们游离在现实与虚无的边界,或默默忍受,或奋力挣扎,再现了革命激情与理想失落交织的年代。
----------------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一生短暂而充实,他秘密写就了这部作品,而凭借《33场革命》的出版,他终将被世人铭记。
——西班牙《国家报》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是一位充满激情的优秀作家,可惜英年早逝。这本不可忽视的小说象征着身为切·格瓦拉后人的作者所继承的政治遗产的根本性否定,同样也是其个人的声嘶力竭的呐喊。
——乔恩·李·安德森,《切·格瓦拉:革命的一生》作者
在雷纳多·阿雷纳斯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在古巴文学中感受到像《33场革命》所传达出的这种苦痛、疯狂和绝望之感。
——美国作家纳撒内尔·波普金,《割肉刀杂志》
我们在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个人世界中徜徉,他写出了一部无比真实又独一无二的作品。他的笔触在自我寻根和狂热分子之间摇摆,他的文学语言清澈无瑕、直截了当而又敏感细腻,充满古巴风情。他为我们展示了那条架构在理想和权力之间的复杂道路。
——温迪·格拉,古巴诗人、小说家
野菩萨 豆瓣
8.3 (13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新星出版社 2013 - 3
《野菩萨》内容简介:黎紫书,马来西亚女性书写第一人,“文学奥斯卡”花踪文学奖获奖最多的作家;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亦屡获大奖,包括冰心世界文学奖,台湾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香港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等。
《野菩萨》是黎紫书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十三篇小说囊括花踪文学奖、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的获奖作品,完整呈现作者的创作历程和风格,堪称华语文学创作的集大成之作。
作品题材风格多样,从家国情怀、历史叙事,到个人悲喜、情欲纠葛,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摇曳的笔触道尽人性荒凉,文字精致森冷、视角独到细腻,得到当代著名作家骆以军及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德威的一致推荐赞誉。
在走过许多地方,用你自己的故事记认了好些城乡以后,你终于抵达此城。
你只知道这城市的作者是个女人,这里是她纯粹想象的世界,并被她用无数故事标签过了——
久雨。阁楼。镜子。梦。父亲。旅馆。寻觅与遗失。
这些“物证”在不同的小说中相互参照彼此印证,如同线索串连起十三篇故事,偶尔也如一条只有后半身的狗,把它的半个身躯探入到小说以外的真实世界里。
在真实的阴影覆盖中,此城会随着光线变换投射的角度而转移或消散。
它不可被寻找,只能被抵达。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豆瓣
Sanatorium Under the Sign of the Hourglass
9.2 (12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布鲁诺·舒尔茨 译者: 陆源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 - 5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是布鲁诺·舒尔茨两本传世的小说集之一,共收录13篇小说,相对独立又自成一体,构成一个浩瀚宏大的叙事框架,充分展现了舒尔茨绚烂、奇特的写作风格。
小径分岔的花园 Goodreads 豆瓣
9.1 (437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本书为1941年的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七篇。其中,《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讲述一桩罪行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谜语,或者说寓言,而谜底正是时间。
2017年9月24日 已读
拉丁文学对时间这一概念具备独特的理解力,从博尔赫斯到马尔克斯。“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庞大的谜语,或者是寓言故事,谜底是时间……自始至终删掉一个词,采用笨拙的隐喻,明显的迂回,也许是挑明谜底的最好办法。”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短篇小说 阿根廷
睡觉大师 豆瓣
7.9 (20 个评分) 作者: 朱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4
作者不断在西方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与方向。他的这些小说,大多以荒诞的文字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有的使人回味无穷,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又什么都不是,但仅仅是他那富有特色的文字本身,就足以吸引读者,这就是所谓“纯文学”之魅力吧——比如那篇《我可怜的女朋友》。
本书从《蒙着眼睛的旅行者》中选出11篇,另有新作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