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
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甘怀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本书共分三篇,分别为上篇「礼观念的演变与儒教国家的成立」、中篇「政治制序与经典诠释」及下篇「礼制与『东亚世界』的政治制序」。上篇主要论述先秦至《大唐开元礼》中,各时代「礼」观念的转变及其意涵,中篇主要论述中国中古时期至隋朝间,各时代对「国家」、「君臣关系」、「罪」、「政治」、「文化」等观念的形成及其所构成的经典诠释,下篇则着重於中国、日本等,关於「东亚」世界的再省思。
中国中古礼律综论 豆瓣
作者: 高明士 商务印书馆 2017 - 6
二千多年来,中国朝代更迭不一,但在世界古文明中唯有中国独自延续至今,最主要的因素,当是传统文化能够长期保持优势。这个优势文化的基本要素,即本稿所指出的礼、律。从这个观点而言,近代以来的危机,最严重的应该是丧失文化优势,此事才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脉。基于此故,对传统文化要从事学术研究时,如何还原其历史真面貌,成为研究者的首要课题。本书作者首由教育史入手,接着推展法制史研究,就是由于此故。但追根究柢,必须寻找传统文化之核心价值所在,作者着重礼、律,而且重视其形成时期,也就是隋唐时期,其因在此。本稿是体现了二十多年来高明士先生潜心研究的成果,乃其集大成之作:上溯先秦,下至隋唐,详细阐述了礼法演变的关键环节,同时又不乏细微之处的突破,例如对唐律和开元礼举重若轻的把握;此外,本书更是结合中古史学界和法史学界对天圣令的研究,独辟蹊径的勾连唐宋变革的时代大问题,做出了创新性的解释,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中古时期的理解。
2018年6月12日 已读
近年大陆历史学界对礼法问题逐渐提高关注度,而日本学者与台湾学者其实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基础。礼作为一种象征体系,承担着大量的隐喻、符号、权力,在政治秩序的构建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角度。不过近年的研究大都用力于资料整理,尚未有人从较新的角度提出独到见解,可见此领域的研究任重道远。
2017 历史 法史 法学 法律
古代中国与皇帝祭祀 豆瓣
古代中国と皇帝祭祀
8.3 (6 个评分) 作者: [日] 金子修一 译者: 肖聖中 / 吳思思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 - 7
本书是金子修一先生在皇帝祭祀研究方面的通论作品。从郊祀、宗庙、明堂、封禅及即位礼仪等具体制度入手,对汉唐间的皇帝祭祀进行了通贯性的考察。重视汉唐间各王朝对皇帝祭祀的不同运用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如西汉后期郊祀与宗庙制度的成立,南北朝时期在郊祀方面突出的正统之争,唐代皇帝祭祀中祝典性质的强化等,均显示了皇帝祭祀与时代传统之间的密切互动。作者自1970年代以来致力于从国家祭祀和礼制层面,探究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乃至东亚王权的特质所在,在日中学界均有深远影响。
2018年6月11日 已读
对皇帝祭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大致能够形成逻辑,不过未能在更深层面研究祭祀作为一种仪式的政治含义,以及祭祀仪式对政治秩序的塑造和强化。
古代史 日本汉学 海外中国研究 礼制 礼学
唐代礼制文化与文学 豆瓣
作者: 于俊利 2014 - 9
《唐代礼制文化与文学》从唐代政治制度中的核心内容——礼制制度层面的描述入手,以丰富的史料和细致的考证分析,深入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由此生发的文学领域,较清晰地呈现了礼制、文人、文学在历史时间脉络里交互影响的复杂互动。作者还从文化与文学的结合点上,对吉、宾、军、嘉、凶五礼制度下唐代郊祀、封禅、挽歌、朝贺、巡狩诸礼的历史源流,及相关文学现象的演化趋势进行了条分缕析、洞微烛幽的考察,关注到礼制文化背景下文学发展的内在理路与多维价值。并以杜甫的“三大礼赋”、敦煌书仪《甘棠集》为个案,分别对唐代文学中所体现的礼制和作为文学的礼制作出了独到的阐释。《唐代礼制文化与文学》将宏观把握与微观实证相结合,学术史的反思与问题意识并重,既有唐代礼制与文学关系的总体考察,又有从五礼角度进行的系列专题研究,从而为唐代文学研究展开了面向礼仪制度的一章,为唐代制度与文学、唐代文化与文学这一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