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豆瓣 Goodread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Medieval Chinese Aristocracy
6.8 (12 个评分) 作者: 谭凯 译者: 胡耀飞 / 谢宇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4
中古中国的门阀大族主导了中国数个世纪,关于他们在十世纪的完全消失,长期以来困扰着历史学者。在本书中,谭凯利用新的数据手段分析了大批量的史料,解开了他们消失的谜团。他通过所掌握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社会网络分析手段,系统地探究了近数十年前出土的数千方碑志,其中大部分从未被学者研究过。谭凯广泛地采用了摘自墓志、散文和诗歌中的轶事,来丰富其论证,从而将一千年前的男女形象变得鲜活起来。《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揭示了在七至八世纪的社会、经济和制度变迁下,唐代门阀大族比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更加成功。只有在880年黄巢占领长安后伴随而来的三十年大动乱时期,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才因大范围的肉体消灭而崩溃。
狂欢与日常 豆瓣
作者: 赵世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4
这本书从中华帝国晚期时代的民间庙会这一生活空间向外延,探索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众生活与大众文化。这部作品是作者近十年来关注民间文化与基层社会历史的初步结果。分概说、城域研究、个案研倾家研究三个部分,附有关于理论、方法论的探讨。
全书内容恰如书名“狂欢与日常”揭示了庙会这一类游神祭祀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它们不仅构成了民众是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全现了特定时节、特定场合的全民狂欢。这一静一动,一平常一非常,正是我们的生洚节奏。
叫魂 豆瓣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9.4 (192 个评分) 作者: [美]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6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孔飞力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袍哥 豆瓣 Goodreads
Violence and Order on the Chengdu Plain:The Story of a Secret Brotherhood in Rural China, 1939-1949
7.0 (45 个评分) 作者: 王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0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最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
本书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 豆瓣
7.4 (8 个评分) 作者: 侯旭东 商务印书馆 2005 - 11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内容简介:中国历史分期问题,迄今尚无定论,这是坏现象,也是好现象。这正好促使中国历史研究者,特别是中国社会和政治史研究者,对中国社会历史作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与发展,我们策划组织了《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并把它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社会史和政治史,是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主流,研究中国社会和政治史应该是研究中国史的主流。
铁道之旅 豆瓣 Goodreads
Geschichte der Eisenbahnreise : Zur Industrialisierung von Raum und Zeit im 19. Jahrhundert
9.2 (37 个评分) 作者: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译者: 金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7
☆铁道、火车、城市、时间、空间……一次19世纪人类精神与工业文明交织的探索旅程。
☆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等诸多视角,探索人类工业意识之起源。
---------------------------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 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铁道之旅》通过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由此,工业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人们精神与身体、行动与思维对新秩序、新制度的一次适应过程。
-----------------------------
希弗尔布施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历史学家。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这是一本令人惊叹的书,惊喜、独具探索性、奇特充斥着这本铁道革命精神病理学分析的著作。
——The Village Voice
沃尔夫冈从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以及技术史等角度深入阐述了铁路在19世纪对人们心灵形塑的重要作用。
——Gregory McNamee
《铁道之旅》充满了令人信服的见解,其论述、观点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密切相连。这本书涉略范围极广,已成为交通研究的经典作品,同时被社会学、现代性文化研究、感知研究广泛征引,成为这些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奠基之作。二次修订相信会使得本书更令人信服。
——Javier Caletrío
2018年8月11日 已读
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阐发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和之后更加深入的空间研究相比的话),在火车上读这本书倒是很有意思,特别是在旁边的两岁小孩不停用脚蹬我、后面的五岁小孩用手机外放看视频的环境下……
历史社会学 地理 德国 文化史 时空社会学
乡路漫漫 豆瓣
作者: 王先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10
本书侧重于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结构性变迁的相关性研究。既着眼于历史变迁的纵向展开,力求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前期制度性变迁所引致的乡村社会演变的基本轨迹和发展脉络,又着力于区域角度的横向展开,以揭示不同社会、文化要素在乡村变迁中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在相对比较的意义上力求透过社会、经济、文化的地域差异揭示隐含其后的共趋性和普遍性特征,并通过区域演进的不平衡性呈现整体历史进程的同质性意义。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 豆瓣
Searching for china in history
9.2 (17 个评分) 作者: 刘志伟 / 孙歌 东方出版中心 2016 - 10
本书以刘志伟与孙歌两位教授的对谈为主,附录罗艳春、周鑫对刘志伟教授做的访谈一篇。对谈双方在共享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围绕刘志伟教授及华南学派的研究展开对话,意在使华南研究的成果跨出历史学界,让更多领域的人得到共享。对谈内容涉及如何表述活的历史,如何把西方式普遍性的理论感觉相对化,以及如何看待整体性,以整体史的立场从事区域史研究,等等。
在访谈中,刘志伟教授畅谈他的求学、治学经历,娓娓道来他积淀数十年的治学经验。访谈很好地反映了刘志伟教授的学术关怀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从中可以看出他治学的出发点和展开逻辑,以及他与华南学派中的外籍和外地人员的长久的合作经历,等等。
本书涉及的内容在历史观或认识论的层面,对华南学派所做区域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思考,是对刘志伟等华南学派学者30年来所做华南乡村社会研究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华南学派提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向,为现今的史学研究摆脱传统史学观念的束缚,积极吸收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精华,从人的行为和交往关系出发重建历史叙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可以说具有研究范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增订本) 豆瓣
作者: 尚小明 东方出版社 2018 - 5
该书材料扎实丰富,分析明快入微。征引史料千余种,可谓无一字无来历。新版修订历时数载,增补十五万字,几乎每章每节都有增订。
本书以清代学人游幕的兴盛与清代学术的发达为主题,对清代学术史做了开创性的探讨。首先论述清代学人游幕的演变轨迹,勾画其兴衰的脉络和特点。进而以对清代学术文化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在清代幕府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标准,选择了徐乾学、李光地、张伯行、卢见曾、朱筠、毕沅、谢启昆、阮元、曾国藩、张之洞等十四个重要学人幕府从事个案研究,分析了这些幕府的形成与发展、各自的特点、活动与学术成就等。最后探讨学人幕府与学术的交流传播、游幕学人的撰著活动和幕府的大型学术工程,指出幕府的开放性与流动性,幕府内宾主与宾僚之间在学术上的相互影响和学术争论,以及幕主主持、组织的大型学术工程等,对清代学术的兴盛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由学人游幕这一社会性活动的角度对清代学术特别是乾嘉学术兴盛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知识阶层 豆瓣
作者: 楼劲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本卷系统讨论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知识分子的构成及其生存状态和社会作用。全卷以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发展为背景,把此期知识阶层分为4组7个群体加以分析,着重探讨了各知识群体的养成体制、出路与登进、生计与生活方式、社交与社会关系,梳理了他们的知识活动及其社会作用和地位。
本卷的讨论并不限于少量知识精英或部分代表人物,而是突出了其所处阶层和群体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其中下层成员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本书的讨论亦不限于知识分子的政治言论和思想状态,而是着重就知识活动来揭示其社会作用和地位;本书的讨论特别关注各知识群体的生存状态,注意围绕此来建立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知识分子研究的问题序列和资料序列。这3点构成了本书内容和结构上的主要特色。
中国日常生活史读本 豆瓣
作者: 常建华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5
在近年来的社会史研究中,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蔚成风气。日常生活史研究从生育、交往、休闲活动、消费行为等看似琐细的对象中理解人类生活的实态,内容涵盖从皇室到平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与物质文化、社会性别、科技、医疗、身体、艺术诸领域研究的融合,逐步发展出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本书以日常生活史研究为主题,精选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十八篇,从学术史、基本理论、重要方法、个案研究等不同层次,反映了这一专题领域的最新进展。
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 豆瓣
作者: 荣新江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是从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角度出发,首次对唐代的宗教信仰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做了全面的阐述,涉及到宗教史、思想史、艺术史、法制史、文化交流史等诸多层面。但本书并不是章节体的面面俱到的通史,而是由主编构思出整体框架,由每个学者贡献其最有心得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具份量的跨学科的唐代研究论文集,代表了目前研究唐代宗教史和唐代社会史的最前沿水平。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 豆瓣
総管信仰:近世江南農村社会と民間信仰
作者: (日)滨岛敦俊 译者: 朱海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 - 9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运用了上至十二、十三世纪反映南宋史实的文献资料,下至20世纪90年代社会调查所获资料等广泛的材料,对元朝后期至19世纪清末为止的中国江南农村社会的民间信仰现象首次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 为参考用书使用。
神道人心 豆瓣
作者: 余欣 中华书局 2006 - 3
本书仔细清理了宗教史、社会史研究的各种理论,提出“民生宗教”的概念,企图以此为主要线索,从社会生活实际的层面,来诠释唐宋之际郭煌民众的信仰世界,揭示其丰富的内涵。作者几乎穷尽了所有相关郭煌文献,并有机会走访牛津、剑桥、伦敦、巴黎、莱顿、柏林、京都、台北等学术中心,亲自校核原卷,且于欧美、日本、港台的研究成果多有吸纳,使理论思考更趋成熟,文献考证更加缜密,扩张了敦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开拓了敦煌学的新领域。
幽灵的节日 豆瓣
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作者: [美]太史文 译者: 侯旭东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 1
本书首先综述鬼节的主要活动、在中国及东亚流行情况与鬼节的多重意义,进而提出对中国社会中宗教形态的认识。作者将社会中的宗教区分为“制度型”与“扩散型”两种,并加以修正来为鬼节定位,视之为涵盖了从扩散型宗教到制度型宗教的所有形式。由此引出对资料性质的关注,强调不同资料的价值,突出视角的多样性。最后由提示宗教形态转到具体考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
讲故事 豆瓣 Goodreads
Telling stories: witchcraft and scapegoating in Chinese history
8.3 (7 个评分) 作者: [荷] 田海 译者: 赵凌云 / 周努鲁 中西书局 2017 - 4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为“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之一种,为牛津大学教授田海研究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重要著作。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几种典型故事(谣言)的流变,如老虎外婆、樟柳神、旱魃、剪辫、后宫选秀等,并就其引发的恐慌及民众针对恐慌采取的应对之法,尤其是选择替罪羊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作者还分析了地方官员乃至朝廷对故事(谣言)作出的反应。本书通过对几种具体故事(谣言)的探讨,反映了口头话语、地方记忆的强大能量,体现了民众面对谣言时的自主性及其在重新构建地方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试谈另一个中世纪 豆瓣
Pour un autre Moyen Age
作者: [法] 雅克·勒高夫 译者: 周莽 商务印书馆 2014 - 6
《试谈另一个中世纪--西方的时间劳动和文化》收录了负有盛名的法国的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的关于中世纪的研究文章,论及西方的时间、劳动和文化等概念,通过这些研究来审视中世纪社会的历史。作者结集展现这些文章是想对后工业时代西方的历史人类学的建构有所贡献,为中世纪历史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元素。
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Forbidden Best-Sellers of Pre-Revolutionary France
8.2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 郑国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3
本书研究了法国旧制度对文化、写作、图书出版的控制以及禁书如何在控制下的出售。作者探索了这些所谓不好的书文化与政治意义,同时介绍了三种影响极深的销售最好的禁书及其读者。本书中,作者把目光转向了出版和阅读的历史,通过对审查体制的考察来研究旧制度,并表明18世纪后半叶法国的色情、哲学和政治之间的关联。
社会历史学导论 豆瓣
作者: [法]热拉尔·努瓦利耶 译者: 王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5
本书是一部导论性著作,介绍了介于社会学和历史学之间的新学科--社会历史学。全书在对社会历史学做总体介绍之后,从学科史的角度,以一些著名的代表性学者如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布洛赫、艾利亚斯、布迪厄等为例,结合法国和世界历史,介绍分析了社会历史学产生的学术背景和需要处理的如经济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等,最终确定了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历史学家所应保持的立场。附录部分则以两个案例示范了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