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
“空间”的美术史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巫鸿
译者:
钱文逸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
我用这三场讲座做了一件我一般不太做的事,就是直接地讨论美术史研究中的概念和方法。我感到,美术史在中国是个有活力、吸引年轻学子的领域,因此希望将这个系列讲座想象成一个短期课程,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一下自己的学术研究和面对的问题,在总结和发展以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听课者思考问题、寻找新的题目、做新的研究。——巫鸿
--------------------------------------
《“空间”的美术史》是巫鸿教授应OCAT研究中心之邀于2016年6月20—22日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进行的系列讲座的整理出版。
美术史对视觉对象的分析长期以来围绕“图像”和“形式”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而“空间”及与之有关的概念不断出现在作者的美术史写作中,开始形成观察、描述和解释美术作品中的一个框架。
本书以“空间”为线索,将作者多年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方法论的高度上进行整合,并从教育者的角度,首次为国内年轻学子开启“讲习班”模式,为学生总结自己以往研究的意图,讲解自身的治学经验。
讲座部分中英文共同呈现,同时收录与中央美术学院郑岩教授、浙江大学沈语冰教授和广州美术学院李清泉教授的三场精彩对谈,带来对“空间”主题的多角度思考。
--------------------------------------
《“空间”的美术史》是巫鸿教授应OCAT研究中心之邀于2016年6月20—22日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进行的系列讲座的整理出版。
美术史对视觉对象的分析长期以来围绕“图像”和“形式”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而“空间”及与之有关的概念不断出现在作者的美术史写作中,开始形成观察、描述和解释美术作品中的一个框架。
本书以“空间”为线索,将作者多年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方法论的高度上进行整合,并从教育者的角度,首次为国内年轻学子开启“讲习班”模式,为学生总结自己以往研究的意图,讲解自身的治学经验。
讲座部分中英文共同呈现,同时收录与中央美术学院郑岩教授、浙江大学沈语冰教授和广州美术学院李清泉教授的三场精彩对谈,带来对“空间”主题的多角度思考。
世界伟大城市的保护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东尼·滕
译者:
郝笑丛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 8
作者进行的是专业视角的“公共话语”表述,主要涉及对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的叙述,尤其是20世纪现代观念主导下的城市再造历史反思,认为20世纪是对历史名都进行大规模“破坏”的世纪,其中罗马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最值得强调和总结。也就是说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现代化,甚至现代城市保护运动,在许多方面实际上是在破坏这些历史城市的历史资源,而城市的更新实在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作,所谓成功的发达国家,也没有“成功”的经验。
全书分“保护伦理的觉醒”、“城市中保护的文化”和“保护伦理的扩展”三个部分,分别从现代都市保护理念产生的历史、现状分析和成功个案分析等角度,对22座世界著名历史城市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的观察和研究。
全书分“保护伦理的觉醒”、“城市中保护的文化”和“保护伦理的扩展”三个部分,分别从现代都市保护理念产生的历史、现状分析和成功个案分析等角度,对22座世界著名历史城市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的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