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201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
8.6 (61 个评分) 导演: 布莱特·摩根 演员: 科特·柯本 / 科特妮·洛芙
其它标题: 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 / 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
科特·柯本的纪录片《Kurt Cobain: Montage of Heck》将于明年在HBO播出,该片由Brett Morgen执导,并获得柯本女儿Frances Bean Cobain的支持,提供大量未公开的家庭录像、录音、图片、demos以及歌集等等。收集的未发行音乐和录音就超过200小时。该片已制作了八年,将带给观众一个更不为人知的柯本。
人生七年7 (2005) 豆瓣
49 Up
8.9 (65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艾普特 / 保罗·阿尔蒙德 演员: Bruce Balden / Jacqueline Bassett
其它标题: 49 Up / 人生七载之当我四十九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七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年。本片综合了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以及四十二岁多年的访问精华。
本季《人生七年》荣获2006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
人生七年8 (2012) 豆瓣
56 Up
9.2 (70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艾普特 / 保罗·阿尔蒙德 演员: 迈克尔·艾普特 / Bruce Balden
其它标题: 56 Up / 人生七载之当我五十六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八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行至大半,岁月蹉跎。是悔恨感慨,还是遥想当年风华正茂。年华终有老去的一天,可生活仍将继续。
陪伴这些孩子度过半个世纪的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也已两鬓斑白,《人生七年》还将继续。
沙漠之花 (2009)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Desert Flower
8.3 (169 个评分) 导演: 雪莉·霍曼 演员: Soraya Omar-Scego / Idriss Abdillahi Houfaneh
其它标题: Desert Flower / Wüstenblume
华莉丝(莉亚•科贝德 Liya Kebede 饰)出生在索马里的沙漠和母亲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在三岁时,华莉丝按照索马里习俗就被施以女性割礼。十二岁时父亲为了得到五头骆驼,要将华莉丝嫁给六十岁的老叟。就在出嫁前夜,华莉丝在母亲的默许下,在沙漠中徒步很久投奔摩加迪沙的外祖母,也在外祖母那里获得了去给当时索马里驻英国大使夫人的姨妈作女佣的机会。到英国后不久,索马里爆发战争,旧政府被推翻,华莉丝趁乱再次出逃大使馆而流浪英国街头。
华莉丝在街头邂逅了收留自己的玛丽莲(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跟着又在打工的餐厅里遇到伯乐,最终被发掘成为世界名模,并投身于妇女解放事业。
电影《沙漠之花》是根据出生于索马里的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改编。
俄国人生七年1 (1991) 豆瓣
Age 7 in the USSR
9.6 (33 个评分) 导演: Sergei Miroshnichenko 演员: Seva Novgorodtsev
其它标题: Age 7 in the USSR / 生于苏,长于俄:时年七岁
Inspired by Michael Apted's "Up" series from Great Britain, Born in the USSR: 7 Up explores the lives of 20 young people from throughout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s they discuss moral values, cultural attitudes, national identity and religious faith.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they all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They were born in a country that no longer exists.
植物王国 (2012) 豆瓣
Kingdom of Plants 3D
9.5 (38 个评分) 演员: 大卫·爱登堡
3D技术揭示了一个全新的层面,在植物的生命,从最离奇最美丽的。在这种耸人听闻的系列,拍摄超过一年的过程中,戴维·阿滕伯勒探索他们迷人的世界。3D微距摄影中使用三维时间推移和开拓技术,他从他们的土地上开始追溯其性质的重要场所今天,一路上露出新的启示。他走到他们从我们的时间尺度,揭示植物的本色,是每一个位动态和积极的作为动物的生物。大卫发现这是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昆虫饲料和品种,花的荧光和植物相互沟通与动物利用气味和声音。他会见了非凡的动物和真菌有牢不可破的关系,与植物的世界,从天蛾和蝙蝠微小的箭毒蛙...
迁徙的鸟 (2001) T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IMDb 维基数据
Le peuple migrateur
9.2 (319 个评分) 导演: 雅克·贝汉 / 雅克·克鲁奥德 演员: 雅克·贝汉
其它标题: Il popolo migratore / Le peuple migrateur
当鸟儿用羽翼去实现梦想,翱翔在我们永远无法凭借自身企及的天空,人类又该赋予他们怎样的赞叹呢?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雅克·贝汉以这样一句话带我们踏上了鸟与梦飞行之旅。毫无疑问,[迁徙的鸟]直接界定了世界顶级纪录片“获取真实”的标准——前后共600多人参与拍摄,历时3年多、耗资4000多万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胶片长达460多公里。这部动用了17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的电影甫一出世,就引起轰动。短短三个星期内就有250多万法国人为它走进影院,飞越1200公里的大天鹅对生命的坚持,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的沙丘鹤、在冰天雪地下与海鸦对抗到底的企鹅……尽管当中也有失败气馁,也有悬崖边的木头木脑,也有来自人类贪欲的窥视。
除了简单的说明,整部影片不再有言语。本片的主角是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鸟。他们带我们飞过大海,飞过雪原,飞过高山;他们用振动的羽翼向我们诠释飞翔,诠释执着,诠释温情,诠释生命。
互联网之子 (201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
9.2 (285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耐本伯格 演员: 亚伦·斯沃茨 / 蒂姆·伯纳斯-李
其它标题: 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 / 斯沃茨的故事(台)
本片《互联网之子》讲的是编程天才和信息活动家 亚伦·斯沃茨 的故事。
从参与基础互联网协议RSS到联合创办Reddit,斯沃茨的足迹遍及整个互联网。
但斯沃茨在社会公正和政治组织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对信息存取的雄心壮志,
使他陷入了一场两年之久的法律噩梦。 亚伦的故事也触动了对他如雷贯耳的网络社区之外的人们。
巨流河 豆瓣 Goodreads
8.2 (168 个评分) 作者: 齐邦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0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血疫 豆瓣
THE HOT ZONE
8.6 (248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3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
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卡尔•约翰逊,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他在病毒探索史上是个大人物,发现并命名了地球上好几种最危险的病原体。
“大自然并不平静,我很高兴,”他这么说,“但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咱们就当大自然很平静好了。所有怪物和猛兽都有平静的时刻。”
“扎伊尔当时发生了什么?”我问。
“我们抵达金沙萨的时候,那儿根本就是个疯人院,”他说,“我们知道那里的情况很糟糕,我们知道我们在和某种新病毒打交道。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像流感那样,通过空气中的悬浮液滴传播。假如埃博拉能轻易通过空气传播,今天的世界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会怎么样?”
“人类会少很多。假如一种病毒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那么你想控制住它就非常困难了。我心里想,假如埃博拉具备高致死率,又能通过液滴传播,那么全世界就不存在安全的地方了。与其在伦敦歌剧院被传染,还不如去爆发中心工作呢。”
“你担心那会是一次威胁整个人类的危机吗?”
他盯着我。“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种能抹平人类的病毒。”
“唔,我想有这个可能性——当然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我并不担心那个。更有可能的是这种病毒有能力按比例减少人口。比方说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九十。”
“人类被杀死十分之九?你不担心?”
他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的沉思表情。“假如一种病毒能减少一个物种的密度,那么这种病毒也许还是有用的。”
这就是大自然。仔细想一想,从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满了杀手。
2020年1月31日 已读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阅读体验相当不错,仿佛在看一部Netflix拍的美剧。
2016 人性 医学 埃博拉 小说
艾略特·厄威特 豆瓣
9.6 (8 个评分) 作者: 艾略特·厄威特 译者: 程墨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6 - 5
艾略特·厄威特是当今最具声望的摄影大师之一,他继承了布列松的衣钵,以捕捉日常生活中幽默、诙谐的瞬间而知名。他是在世的马格南摄影师中最德高望重的一个,他还获得了国际知名的ICP摄影无限奖的终身成就奖。艾略特·厄威特著程墨编译的《艾略特·厄威特个人精选(精)》是对厄威特毕生作品的一个回顾,由大师自己挑选他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共收录了343幅照片,呈现了厄威特漫长的摄影生涯中创作的精品力作。本书中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20世纪最为人所熟知的影像,比如玛丽莲·梦露、切·格瓦拉的人像照,比如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充满了诗意、智慧和幽默感的作品。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厄威特早期拍摄的从未面世过的作品,对于深入了解这位大师极有意义。
中国刑侦1号案 (2002) 豆瓣
8.8 (19 个评分) 导演: 陈国军 演员: 丁勇岱 / 余小雪
1996年3、4月间,白宝山(丁勇岱 饰)连续在北京犯下重案,事情惊动了党中央,公安部责成北京市公安局限期破案。白宝山原本有一个幸福家庭,因一念之差走向歧路,83年“严打”期间被判刑劳改。伹十余年的牢狱生活非但没让他改邪归正,反而使他性情更加走向极端。出狱后,他密谋实施了袭击军警、抢夺枪支,所犯罪行为北京建国以来罕见。手中有枪的白宝山变的异常凶残,他的两个患难狱友就因和他发生几句口角,即被他送上了黄泉路,连同案犯吴子明也被他残忍杀死。之后,迫于警方压力,他逃往西北地区,一连杀死了7名无辜群众,正义的天网拉开了......
万物·生命 豆瓣
Ten Thousand Things: Nurturing Life in Contemporary Beijing
作者: [美] 冯珠娣 / 张其成 译者: 沈艺 / 何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4
一中一西两位学者,经过长期的田野工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合作完成了这样一本杰出的研究著作。该书从养生这一具体现象入手,探讨了北京市民对良好生活状态和现实政治社会秩序的理解,旁及北京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问题。北京养生活动的现代表象之下,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回响,“生生不息”的身体生命观,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仍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关于养生,本书呈现出了为人熟知的表象之下,那些或细微、或宏阔的生活画卷,个体生命、北京城市文化和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历程在此巧妙交织在了一起。
“在我们看来,北京乃至中国城市空间的独特性与历史性在公共场所周而复始的养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养生实践是社会状况的表达,这一社会条件不同于20世纪20年代,不同于1936年,不同于上海,也不同于纽约,错综复杂的文化与社会力量交错汇合于此,塑造了独特的社会情境。在变化万 千的城市空间中,北京人生活得有声有色,也道出了自己的历史与个性。”——冯珠娣、张其成
世界的眼睛(修订版) 豆瓣
作者: [英] 卢塞尔•米勒 译者: [澳] 徐家树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3 - 7
这是世界上一群特立独行的人,他们有着敏感的视觉、睿智的头脑、勇敢的精神、执着的毅力、真实的人性……他们持续着图片王国的神话。
马格南——这群人的组织,一个耀眼的名字,一方令人仰望的、群星璀璨的天空,它用平实而又丰富的照片,记录了灾难的痛苦、社会的变革、人类的尊严……向世人展示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人物、隐没的部落、消失的遗迹……马格南和马格南摄影师们,犹如世界的眼睛,让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
本书从多个层面解读了马格南和马格南摄影师,以及背后的故事,自2001年第一版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修订版不仅完善了对原版图书的翻译,而且增补了70多幅珍贵的配图,更加生动、全面、深入地解读了半个世纪以来马格南的历史以及世界的历史——马格南一词已与世界重大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风味人间 第一季 (2018) 豆瓣 TMDB
所属 : 风味人间
8.7 (326 个评分) 导演: 陈晓卿 演员: 李立宏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这种立足于全球的视角,成就了一个多元的“美食探索纪录片”。
二手时间 豆瓣 Goodreads
Время секонд хэнд
8.9 (247 个评分) 作者: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吕宁思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美丽的标价 豆瓣
Pricing Beauty
7.5 (22 个评分) 作者: [美]阿什利·米尔斯 译者: 张皓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7
“当我踏进模特经纪公司办公室的那一刻,就走进了一个充满伦理、政治、女性主义的研究困境。”曾在纽约和伦敦做过模特的社会学家阿什利·米尔斯,以内行人的视角展现了模特世界的规则,检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美丽”是如何定义的。书中涉及对男模、女模、经纪人、客户、摄影师、造型师等角色的广泛访谈,展现了魅力产业背后的政治与经济,甚至随意性。在这条深藏不露的文化生产流水线上,好看不是唯一的标准,合适的外形才是时尚的起源,人们接受训练、推销、打造成珍贵的商品。该书对新文化经济中的社会分析,经济社会学中性别与阶层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
放牧人生 豆瓣
The Shepherd’s Life:A Tale of the Lake District
8.0 (10 个评分) 作者: [英]詹姆斯·里班克斯 译者: 尹楠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7
【本书看点】
★一个有关传承、根源和归属的故事,一部21世纪的牧歌宣言。
——詹姆斯•里班克斯以隽永清新的文笔,带领读者体会牧羊人的一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田园生活记录,这种生活深深扎根于我们大多数人已失去的土地。这是一个关于谋生的故事,关于他周围的人,他的童年,他的父辈和祖辈,在身边的世界快速变化的时候,他们仍然这样生活和经历着一切。许多故事都在讲述一个人如何为了离开而努力工作,而这个故事则是讲述了一些人,他们努力工作,是为了留下来。
★“造就湖区的是牧羊人一百万件看不见的工作的总和”
——在牧羊人的眼里,湖区与风景名胜并无关系。这里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无关田园风光,也无关诗情画意。放牧、收割、饲养……是日复一日琐碎忙碌的工作,是土地、天气和羊群,共同造就了湖区。他们的祖先一直这样生活,而他们也将继续这样生活下去。
★《纽约时报》、《卫报》2015年度最佳图书
——从乡村去到城市,我们称之为人生奋斗;从城市工作中脱身返回乡间,我们称之为远离尘嚣。但牧羊人的选择从无这些噱头。因为对阅读的热爱与对世界的好奇,他申请并入读牛津;因为对牧场生活与土地的热爱,他又回到湖区继续放牧。放牧的劳作,就是牧羊人的人生奋斗,而乡间与城市的区分,只是因为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土地。
★特别精选32页彩色插图,呈现各色羊群、可爱的牧羊犬、精美的牧羊手杖、让人惊叹的湖区风光,以及牧羊人的五味生活。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牧羊人的生活回忆。
有些人的生活完全由自己创建,詹姆斯•里班克斯不是。他是牧羊人的长子,他的父亲也是牧羊人的长子,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在湖区生活和劳作,按季节和活计的需要来安排,几百年来都是如此。如果是维京人也许会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夏天把羊放到山上,打理干草;秋季到市集上再重新补满羊群;冬天照顾羊群安然过冬;春天里羊羔出生,每个人都忙得晕头转向,羊群又重新回到山里。
来自古老乡村的这些现代讯息讲述了一个与土地唇齿相依的故事,描绘了一种很少被注意到但深刻塑造了历史的生活方式。詹姆斯•里班克斯以隽永清新的文笔,带领读者体会牧羊人的一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田园生活记录,这种生活深深扎根于我们大多数人已失去的土地。这是一个关于谋生的故事,关于他周围的人,他的童年,他的父辈和祖辈,在身边的世界快速变化的时候,他们仍然这样生活和经历着一切。许多故事都在讲述一个人如何为了离开而努力工作,而这个故事则是讲述了一些人,他们努力工作,是为了留下来。
【媒体推荐】
在这个越来越注重流动性和自我实现的时代,里班克斯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里讲述了英格兰小型家族牧场的生活,也讲述了一个有关传承、根源和归属的故事。书中一切充满知识性的描述,因为蕴涵其中的热情和生机,都深深吸引着我们。
——《纽约时报》书评
他在强大而充满宁静冥想的字里行间,构筑了一部21世纪的牧歌宣言。它半是湖区放牧史,半是个人回忆录。精美绝伦!
——《星期日泰晤士报》
所有这些都配以完美的音调,像诉说一样流利,又准确地击中人心,在劳作与想象中毫不费力地切换。
——英国《卫报》
一本迷人的书……他继承了父祖辈和祖先们的使命,并敏锐地观察、讲述了定义放牧生活的季节节奏与仪式。
——《纽约时报》书评
史蒂夫·麦凯瑞:印度 豆瓣
Steve McCurry: India
作者: [美] 史蒂夫·麦凯瑞 / Steve McCurry 译者: 后浪艺术编辑部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7
享誉世界的摄影大师史蒂夫·麦凯瑞专注拍摄印度近40年,精华作品首度结集出版
近百幅超大图片展现你从未见过的动人景象,见证一个古老国度的坚守与变革
………………………………
※编辑推荐※
▲国内少有的以印度为主题的摄影画册,为你展现一个色彩浓烈、文化多样、充满独特风情的国度。
这里是妹尾河童笔下随性有趣的国家,是V.S.奈保尔笔下黑暗绝望的土地,史蒂夫·麦凯瑞则让我们透过他的镜头,直接看到一个色彩浓烈、文化多样、充满独特风情的国度。本书是国内少有的以印度为主题的摄影画册,近百张作品让读者认识并爱上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
▲世界摄影大师、玛格南图片社成员史蒂夫·麦凯瑞,记录越过地理与文化障碍的、从容而真诚的人性。
史蒂夫·麦凯瑞近40年间往来印度数次,怀着赤诚之心入沙漠,进雪山,涉洪水,走遍城市、乡野、古迹和宗教圣地,甚至差点在孟买的海中溺亡,为这个他至爱的国家拍下尤为动人的摄影作品。本书是麦凯瑞的首部印度摄影作品集,它们记录了印度迷人而混乱的真实面目,有着麦凯瑞作品中不变的灵魂——越过地理与文化障碍的、从容而真诚的人性。
▲大幅面彩色图片让读者身临其境,触碰印度的壮美自然与日常生活。
难得一见的大开本让读者饱览壮丽的喜马拉雅山景色、茫茫的塔尔沙漠风光、城市的热闹街景,观看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人们蹚过及腰的雨季洪水去上班;妇女在独具印度特色的梯井中行走;游牧家庭在泰姬陵后的荒地安营扎寨;锡克教徒在金碧辉煌的金庙前祈祷;乘坐火车的人们在车厢外挂上自行车;富豪坐在华丽的摆满猎物标本的家中;小女孩浑身涂满蓝色颜料,扮成湿婆乞讨……
▲值得收藏的用心之作
本书采用布面精装、专色环衬和封面照片贴片的设计融合了现代与典雅之美,内页使用高端无光铜,完美呈现大师之作的鲜丽色彩,无论是对于摄影爱好者、研究者还是对印度的风土人情抱有好奇心和兴趣的读者来说,都值得收藏。
………………………………
※内容简介※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摄影大师史蒂夫·麦凯瑞多次去往印度——这个他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第一次踏足的、他至爱的国家——全情投入地拍摄,足迹遍布这片土地。这一系列饱含深情的作品首次以本书的形式出版,我们能看到摄影师向我们叙述的别样的视觉故事:印度样貌独特的世俗生活、多元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鲜明的贫富和城乡差距,与迷人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这近百张作品以巨大的幅面和鲜艳的色彩凝固了直击人心的瞬间,让我们感受这个我们觉得熟悉但并不了解的国家的魅力。
………………………………
※媒体推荐※
“揭示了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中的巨大反差,诙谐与悲惨、粗俗与灵性并存于此。”
——《泰晤士报》
“这些惊人的摄影作品改变了我们看这个世界的方式。”
——《星期日泰晤士报》
“对摄影的诗意,对色彩、形式、混乱和人间戏剧的诗意的赞美。”
——《悦游》(Condé-Nast Traveller)
“色彩丰富的图片呈现了印度次大陆上各处的人物、地点与事件。”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
“麦凯瑞精彩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印度。”
——《时代周刊》官方网站
“麦凯瑞40年间往来印度拍摄了……标志性的图片,将地球上最信仰宗教的一个国家的人与非凡的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卫报》官方网站
“令人陶醉的印度:这些惊人的图片拍摄了世界上最为生气勃勃的次大陆上的色彩与混乱。令人难以置信……这是对这个摄人心魄的国家的摄影情书……开本有咖啡桌大小,印刷质量绝佳,史蒂夫·麦凯瑞的这本书是奔向这个迷人国家的最好方式。”
——《每日邮报》官方网站
我见 豆瓣
Choses Vues
9.4 (25 个评分) 作者: [法]马克·吕布 译者: 孟蕤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1
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
影响一代中国纪实摄影
50年创作经典首次全面回顾
领略大师卓越影像之路
【编辑推荐】
·马克·吕布与中国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渊源,往返中国二十余次,但他始终以一个旁观者和陌生人的身份为巨变中的中国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视觉档案。
·马克·吕布擅长通过细微的生活细节反映出生活的意蕴,书中的每一张照片,都践行了他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
·“照片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可以让世界知道发生了什么”,在玛格南的信条支持下,马克花了五十多年行走、拍摄,记录这个世界和各种人生的真实面貌,不惜不悲,张弛有力。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梳理了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精选其中165张。这些照片地域跨越大半个地球,时间贯穿马克50多年的摄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马克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 于诗意。很多经典的瞬间已经成为了20世纪的时代缩影:舞者般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油漆工;手捧鲜花对抗刺刀的女孩;以及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厂街道等等。此外还收录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珍贵影像。
全书编排也十分巧妙,打破时间地点的束缚,正文不着一字,完全以视觉为线索承起,让读者去感受大师最本真的影像力量。
2018年4月20日 已读
真正由图像构成的伪叙事体,马克吕布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通过生活中和人类间的奇妙巧合,组成一个连环画似的图片集合,全书图像环环相扣似乎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然而其实并没有什么故事。最后的索引真正打碎了读者观看过程中的所有联想……
中国 摄影 摄影画册 摄影集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