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如何读中国画 豆瓣
How to Read Chinese Paintings
9.2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何慕文
译者:
石静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0
中国赏鉴书画的方式被称为“读画”。那么我们如何去读一幅画作呢?绘画艺术是一种视觉语言,仅靠文字不足以充分传达出画作所呈现的意境。《如何读中国画》一书,力图通过对36幅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典藏的绘画和书法作品的视觉解析,以揭示其成为杰作的缘由。
何慕文先生以博雅而通俗的文字,深入探讨每幅作品的丰富意蕴。在他的叙述中,风格、技法、象征、传统、史实和画家的个人背景,都对作品的解读有重要作用。作品选择上,时间跨越千年:从8世纪到17世纪;题材涵盖广泛: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到宗教绘画和书法作品。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书画家有着同一个创作主旨:不仅要传“真”,捕捉物的外貌,更要传“神”,表达其内涵。作者以大量的彩色局部详图伴以详实的解说,带领读者深入到每幅作品最重要的层面来赏析。
作者以图文相结合,逐步展示中国画的多种主题和特征。“读”一幅中国画就如同在与历史对话。细细阅读一幅画卷或一本图册,人们共享了一种重复了几百年的私密体验。正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作品的内涵得以逐渐被揭示出来。
何慕文先生以博雅而通俗的文字,深入探讨每幅作品的丰富意蕴。在他的叙述中,风格、技法、象征、传统、史实和画家的个人背景,都对作品的解读有重要作用。作品选择上,时间跨越千年:从8世纪到17世纪;题材涵盖广泛: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到宗教绘画和书法作品。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书画家有着同一个创作主旨:不仅要传“真”,捕捉物的外貌,更要传“神”,表达其内涵。作者以大量的彩色局部详图伴以详实的解说,带领读者深入到每幅作品最重要的层面来赏析。
作者以图文相结合,逐步展示中国画的多种主题和特征。“读”一幅中国画就如同在与历史对话。细细阅读一幅画卷或一本图册,人们共享了一种重复了几百年的私密体验。正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作品的内涵得以逐渐被揭示出来。
画语录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徐小虎
译者:
王美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1971年至1978年,徐小虎就中国书画笔墨问题对旅美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画家王季迁先生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采访。在徐小虎的巧妙追问下,王季迁尽最大努力解释了中国传统书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问题。二人以时而犀利时而风趣的问答,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时代风格、笔墨特质、 用笔技法、构图布局提出了各种精辟的观点。
这本书的诞生,有赖于难得的机缘巧合——结合当代数一数二中国传统鉴赏巨擘王季迁,以及拥有双重语言背景的提问者—诠释者徐小虎——徐小虎具备知识、热情与耐心,以灵敏而尊重的态度,引出王氏的看法与感知,任何读者只要仔细阅读,并不时参考书中插图,都会发现自己对这些无价艺术杰作的欣赏,已增添一层新境界。 ——高居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吴湖帆先生……可以在他的许多弟子中求拔萃之才,我以为王季迁先生不仅能全面继承乃师,而且是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先生地下有知,必为此感到欣慰。 ——杨仁恺(著名书画鉴定家,原辽宁博物馆馆长)
高居翰曾在日本购得一幅山水,由于破损,题字和印章都漫漶难认。经过谨细的风格比较辨析后,他认为出诸谢时臣之手。另一位生活在东京的中国鉴定家费力地研究了题跋和印章后也得出同样结论。而王季迁展卷一览,即断为谢时臣。王季迁这样的法眼,举世又有几人?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这本书的诞生,有赖于难得的机缘巧合——结合当代数一数二中国传统鉴赏巨擘王季迁,以及拥有双重语言背景的提问者—诠释者徐小虎——徐小虎具备知识、热情与耐心,以灵敏而尊重的态度,引出王氏的看法与感知,任何读者只要仔细阅读,并不时参考书中插图,都会发现自己对这些无价艺术杰作的欣赏,已增添一层新境界。 ——高居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吴湖帆先生……可以在他的许多弟子中求拔萃之才,我以为王季迁先生不仅能全面继承乃师,而且是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先生地下有知,必为此感到欣慰。 ——杨仁恺(著名书画鉴定家,原辽宁博物馆馆长)
高居翰曾在日本购得一幅山水,由于破损,题字和印章都漫漶难认。经过谨细的风格比较辨析后,他认为出诸谢时臣之手。另一位生活在东京的中国鉴定家费力地研究了题跋和印章后也得出同样结论。而王季迁展卷一览,即断为谢时臣。王季迁这样的法眼,举世又有几人?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江岸送别 豆瓣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 Ming Dynasty, 1368-1580
8.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高居翰
译者:
夏春梅 [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8
朱元璋推翻蒙元政权,建立明朝以后,却也带来了一段腥风血雨的统治,许多文人画家都落得了身首异处的凄惨下场,形成明初画坛的空白时期。本书探讨明代初期与中期的绘画发展,除了讨论明代画家如何赓续元代的绘画成就,寻求创新之外,也探讨了宫廷绘画与浙、吴(苏州)、南京等地方画派的表现及其发展。书中对于画家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其绘画风格的关系,也有极为精彩透辟的讨论。
山外山 豆瓣
Distant Mountains: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1570-1644
8.4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高居翰
译者:
王嘉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8
晚明经历了“天崩地解”的改朝换代巨变。由于朝廷体制的松动,文人思潮活泼、多元而富批判性。艺术家与政治的关系诡谲而复杂,各种景况造成了画坛空前的大震荡。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画家及其令人震撼惊异的绘画图像,也可以了解到,中国绘画到了晚明时期,无论在形式的发展、内涵与意义的丰富性以及实践上,都已经发展到空前未有的复杂程度。
美术的故事 豆瓣
The story of art in China
作者:
吕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4
《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是一本美术史著作,是中国现代艺术通史的开山之作,是为那些对人类的文明与知识有常识的人而作,而不是学者和研究者需要的历史。本书的任务非常单纯:通过从鸦片战争到今天的“美术”故事的讲述,让读者的感知和智性重新开动起来,帮助读者了解美术的历史,重新理解“美术”的意义,以及美术与人类文明的基本形态。
作者通过对晚清以来的中国艺术史进行真正史学意义的梳理,改变了中国现代艺术史“剪刀加浆糊式”的旧有格局,对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科的自我反思及发展贡献尤著。以宏大而自由的笔法铺叙成篇,描述大量社会艺术史的内容,提出了一些令人惊觉的问题。这些问题牵曳着艺术家、艺术品与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的关节点,供给人们去继续思索。全书图文并茂,在浩瀚如烟的历史档案、资料中精选了600余幅图片,与文章呼应,首开全彩图说中国近百年美术史的先河。
作者通过对晚清以来的中国艺术史进行真正史学意义的梳理,改变了中国现代艺术史“剪刀加浆糊式”的旧有格局,对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科的自我反思及发展贡献尤著。以宏大而自由的笔法铺叙成篇,描述大量社会艺术史的内容,提出了一些令人惊觉的问题。这些问题牵曳着艺术家、艺术品与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的关节点,供给人们去继续思索。全书图文并茂,在浩瀚如烟的历史档案、资料中精选了600余幅图片,与文章呼应,首开全彩图说中国近百年美术史的先河。
云的理论 豆瓣
作者:
[法] 于贝尔•达米施 Hubert Damisch
译者:
董强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4
- 3
从中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云一直弥漫着西方绘画的天空。它并非单单是一个描绘性的主题,还是一个绘画符号学的因素,它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最初,它被用来使神圣事物出现在现实中(基督升天、神秘主义幻象等等),其作用正如戏剧中的机械道具;在文艺复兴时期,它的功能变得模棱两可,因为当时透视模式开始起调节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云的作用是遮掩住无法表现的无穷,同时它又指示无穷。这样就保证了一种跟科学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绘画机制的悖论式均衡。
本书通过对符号能指/云/的不同功能的清点,将传统上归于艺术的领域与职能,重新分配给处于表现结构中的科学与意识形态,其真正的目的是要使艺术史重新找回它的体系性与物质性。
名人推荐
这本出版于1972年的艺术史专著,首次尝试完全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自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法发展。至今,它在许多方面仍极具挑战性。本书绝没有过时,它仍旧是一部杰作,并以一种系统化的互动方式触及了西方传统中那些最为重要的特征。
——斯蒂芬•巴恩,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
和那些从事当代艺术史研究的符号学狂热分子相比,达米施的治学态度执着而认真,他希望严肃对待这一问题。也许,在《透视的起源》和《云的理论》出版之前,我们还不知道如何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艺术史,但现在我们再也没有借口回避它了。
——伊恩•沃尔斯特根,美国乔治亚大学,载麻省理工大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学刊》
本书通过对符号能指/云/的不同功能的清点,将传统上归于艺术的领域与职能,重新分配给处于表现结构中的科学与意识形态,其真正的目的是要使艺术史重新找回它的体系性与物质性。
名人推荐
这本出版于1972年的艺术史专著,首次尝试完全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自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法发展。至今,它在许多方面仍极具挑战性。本书绝没有过时,它仍旧是一部杰作,并以一种系统化的互动方式触及了西方传统中那些最为重要的特征。
——斯蒂芬•巴恩,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
和那些从事当代艺术史研究的符号学狂热分子相比,达米施的治学态度执着而认真,他希望严肃对待这一问题。也许,在《透视的起源》和《云的理论》出版之前,我们还不知道如何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艺术史,但现在我们再也没有借口回避它了。
——伊恩•沃尔斯特根,美国乔治亚大学,载麻省理工大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学刊》
波提切利 豆瓣
BOTTICELLI
作者:
[意]廖内洛·文杜里(Lionello Venturi)
译者:
北寺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
- 4
奠定百年费顿历史地位的经典画册,收藏级的印装质量
重新定义艺术出版的标杆之作
...................
※编辑推荐※
☆ 出版于上世纪的经典艺术家专著全新再版。本书设计独到,细节考究,接近原作的高质量全彩图片画幅可观,是读者的收藏之选。
☆ 甄选近五十幅波提切利的重要作品——从广为人知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到各类宗教画、肖像画和素描,印刷质量卓越。
☆ 本书作者文杜里出自艺术史世家,擅长风格分析,治学严谨,撰述鞭辟入里且富有启发性,梳理波提切利的艺术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改变。
...................
※内容简介※
五百年来,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约1444—1510年)美妙的画作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他的宗教画的吸引力、神话画摄人心魄的优美和肖像画的精美带领观者进入超凡脱俗的美的理想世界。波提切利享有几个佛罗伦萨最伟大的家族的资助,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期在美第奇家族的人文主义社交圈里度过;至于他的作品,不论是宗教题材还是世俗题材,都在精妙的构图中将装饰性线条和古典元素完美结合在一起。从《维纳斯的诞生》及《春》到《三博士来朝》及西斯廷礼拜堂里的系列湿壁画,这本精美的画册用华丽的大幅面插图将波提切利的主要作品一一呈现,还原大师笔下的绚烂色彩和精致的装饰细节,以讴歌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期的巨匠。除了艺术史家廖内洛·文杜里撰写的经典的评论之外,本书新增一篇由波提切利专家亚历山德罗·切基执笔的序言,向新一代的艺术爱好者们阐明波提切利作品的辉煌成就。
重新定义艺术出版的标杆之作
...................
※编辑推荐※
☆ 出版于上世纪的经典艺术家专著全新再版。本书设计独到,细节考究,接近原作的高质量全彩图片画幅可观,是读者的收藏之选。
☆ 甄选近五十幅波提切利的重要作品——从广为人知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到各类宗教画、肖像画和素描,印刷质量卓越。
☆ 本书作者文杜里出自艺术史世家,擅长风格分析,治学严谨,撰述鞭辟入里且富有启发性,梳理波提切利的艺术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改变。
...................
※内容简介※
五百年来,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约1444—1510年)美妙的画作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他的宗教画的吸引力、神话画摄人心魄的优美和肖像画的精美带领观者进入超凡脱俗的美的理想世界。波提切利享有几个佛罗伦萨最伟大的家族的资助,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期在美第奇家族的人文主义社交圈里度过;至于他的作品,不论是宗教题材还是世俗题材,都在精妙的构图中将装饰性线条和古典元素完美结合在一起。从《维纳斯的诞生》及《春》到《三博士来朝》及西斯廷礼拜堂里的系列湿壁画,这本精美的画册用华丽的大幅面插图将波提切利的主要作品一一呈现,还原大师笔下的绚烂色彩和精致的装饰细节,以讴歌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期的巨匠。除了艺术史家廖内洛·文杜里撰写的经典的评论之外,本书新增一篇由波提切利专家亚历山德罗·切基执笔的序言,向新一代的艺术爱好者们阐明波提切利作品的辉煌成就。
金·凯瑞:我需要色彩 (2017) 豆瓣
Jim Carrey: I Needed Color
8.5 (22 个评分)
导演:
大卫·L·布斯
演员:
金·凯瑞
其它标题:
Jim Carrey: I Needed Color
Jim Carrey was once the king of movie comedies, but he's been something of a recluse on the big screen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His last string of starring roles came in 2013 and 2014 with the releases of "The Incredible Burt Wonderstone," "Kick-Ass 2," and "Dumb and Dumber To," all of which misfired with critics and struggled at the box office. Although he appeared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this year's "The Bad Batch," he was unrecognizable and rejected all press opportunities to support the film. The documentary finds Carrey hard at work in his art studio, and it features some truly jaw-dropping paintings made by the actor. Carrey picked up art six years ago as a way to "heal a broken heart," and it's produced some of his best work ever.
—Peter-Patrick76
—Peter-Patrick76
图像的肉身 豆瓣
La chair des images. Merleau-Ponty entre peinture et cinéma
作者:
[法] 莫罗•卡波内(Mauro Carbone)
译者:
曲晓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6
编辑推荐:
《图像的肉身》从“可见性”的角度对肉身的解读,不仅是对概念本身的梳理与明析,更是对梅洛-庞蒂感性哲学的进一步深化,尤其通过对新的观看方式的描述、以独到的艺术视角对图像在当代文化中特殊地位的分析,一步步呈现出由艺术到政治、渗透于生存经验之中的肉身哲学亦即对存在之境的敏锐体悟。本书从现象学的视角对于图像文化的反省非常独特,深刻又轻盈。
内容简介:
在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有许多诗意而富于洞见的哲学表达,极好地阐明了当代图像与人的关系。
本书中的思考邀请我们踏上一条非常规哲学(a-philosophie)的道路,在生活的体验与反思中寻找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共存”。这是哲学有待完成的任务、是思想本身的任务,它引导着我们不断从当前体验世界的方式出发,对其做出新的理解和阐释。它是梅洛-庞蒂哲学为我们留下的疑问和挑战,也是这一有待完成的思想给予我们最大的财富。
《图像的肉身》从“可见性”的角度对肉身的解读,不仅是对概念本身的梳理与明析,更是对梅洛-庞蒂感性哲学的进一步深化,尤其通过对新的观看方式的描述、以独到的艺术视角对图像在当代文化中特殊地位的分析,一步步呈现出由艺术到政治、渗透于生存经验之中的肉身哲学亦即对存在之境的敏锐体悟。本书从现象学的视角对于图像文化的反省非常独特,深刻又轻盈。
内容简介:
在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有许多诗意而富于洞见的哲学表达,极好地阐明了当代图像与人的关系。
本书中的思考邀请我们踏上一条非常规哲学(a-philosophie)的道路,在生活的体验与反思中寻找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共存”。这是哲学有待完成的任务、是思想本身的任务,它引导着我们不断从当前体验世界的方式出发,对其做出新的理解和阐释。它是梅洛-庞蒂哲学为我们留下的疑问和挑战,也是这一有待完成的思想给予我们最大的财富。
阿狸·尾巴 豆瓣
8.9 (18 个评分)
作者:
Hans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 10
《阿狸•尾巴》是Hans历时三年精心策划、纯手工绘制的最新梦幻童话绘本。本书延续疗伤治愈、温暖人心的风格,通过尾巴、花儿、秘密、存在、石子、演唱会等励志故事,讲述关于爱、梦想、成长和感动的梦幻童话。
《阿狸尾巴》通过 细密的笔触、温暖的文字和温馨的画面,体现了物质的丰富弥补不了精神的匮乏,只有爱才是最终的归宿。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坚强。
本书品质精美,画面色彩饱和度高,高度还原作者原画手稿,给人愉悦的阅读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精良的用纸,和精美用色,让绘本更具有阅读的舒适性、欣赏性,还兼具长久的收藏价值,对于读者来说更具性价比。
《阿狸尾巴》通过 细密的笔触、温暖的文字和温馨的画面,体现了物质的丰富弥补不了精神的匮乏,只有爱才是最终的归宿。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坚强。
本书品质精美,画面色彩饱和度高,高度还原作者原画手稿,给人愉悦的阅读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精良的用纸,和精美用色,让绘本更具有阅读的舒适性、欣赏性,还兼具长久的收藏价值,对于读者来说更具性价比。
梵高生活 豆瓣
7.3 (17 个评分)
作者:
丰子恺
新星出版社
2013
- 11
◎封藏八十余年,华丽新版
◎丰子恺书写梵高,大师笔下的大师
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丰子恺却说艺术不是孤独的。
梵高:一个西方基督教徒,狂热,神经质。丰子恺:一个东方佛教徒,冲和,恬淡。两人却都有着与世无争、自信深情的艺术之心。
◎佳文名画,一书双璧
丰子恺之女亲题书名,彩印多幅梵高等大师名作,图文交辉。
本书是丰子恺编著的梵高传记,述荷兰著名画家梵高一生行止和创作历程。二十多岁后才真正致力于绘画的梵高,三十七岁即离世,留下多幅名作。他以短暂生命燃烧的艺术之火,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绘画艺术。他激情洋溢、带些神经质的鲜明个性,对宗教、绘画的狂热和曲折命运,至今引人怀思。丰子恺以淡雅而不失热烈的笔调描述了梵高的一生,让读者感受梵高没入在艺术中的生命和他对太阳的渴慕。
◎丰子恺书写梵高,大师笔下的大师
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丰子恺却说艺术不是孤独的。
梵高:一个西方基督教徒,狂热,神经质。丰子恺:一个东方佛教徒,冲和,恬淡。两人却都有着与世无争、自信深情的艺术之心。
◎佳文名画,一书双璧
丰子恺之女亲题书名,彩印多幅梵高等大师名作,图文交辉。
本书是丰子恺编著的梵高传记,述荷兰著名画家梵高一生行止和创作历程。二十多岁后才真正致力于绘画的梵高,三十七岁即离世,留下多幅名作。他以短暂生命燃烧的艺术之火,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绘画艺术。他激情洋溢、带些神经质的鲜明个性,对宗教、绘画的狂热和曲折命运,至今引人怀思。丰子恺以淡雅而不失热烈的笔调描述了梵高的一生,让读者感受梵高没入在艺术中的生命和他对太阳的渴慕。
隔江山色 豆瓣
Hills Beyond a River: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 1279-1368
9.1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高居翰
译者:
宋伟航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8
本书是作者关于中国晚期绘画史写作计划的第一种,探讨元代绘画。元代是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时代,却也是中国文人画发展最具活力与原创性的时代。在蒙古人废科举制度的情形下,读书人面临着变节或失业的两难窘境,很多文人政途不通,转而以为人占卜、代书或绘画为业。本书即讲述了在这个异族统治、志不得伸的年代里,画家如何以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心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