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茶器 豆瓣
作者: 静清和 2017 - 10
从上古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写到今天,重点研究和探讨了茶、饮茶方式与茶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
本书的知识构架较为完整,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不仅对各个时代的茶与茶器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探讨,对每一个观点、每一类茶器,尽量写精写透,而且对于如何正确选择茶器,一针见血地从根本上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选购与参考的客观标准,让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2013) 豆瓣
8.2 (42 个评分) 导演: 王冲霄 演员: 方亮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本纪录片寻访了云南、福建、四川的产茶重地,记录下小小的一片那嫩叶是如何历经风雨被采下来,并经过复杂的工序和手艺焙制称清香四溢的坐上佳品。跟随摄制组的脚步,观众走访了中国、日本、印度、泰国、肯尼亚,领略了千百年来茶叶在亚非各国落地开花,所滋养出来的不同的文化底蕴。茶叶何止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联络其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全人类的灵魂与情感。
它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它走过漫长的旅途,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知中·中国茶的基本 豆瓣
作者: 罗威尔 主编 中信出版社 2018 - 5
编辑推荐
无论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抑或“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未远离中国人。
喝茶有讲究吗?自然也是有的,讲究到了极致,便成了“茶道”。空间与时间、水与火候、器具与温度,都能影响茶汤的滋味,但就算不懂这些形式与方法,茶仍是一服能够疗愈身心的饮品,更遑论泡茶、品茶的方法,不同茶人心中自持千百种说法。
现在,中国茶的六大类是以颜色来命名的。相同的一片树叶,经过不同的制作过程,可能变成各种各样的茶,从而有了不同的颜色、香气、味道。在爱茶文人的笔下,茶是诗词歌赋,是笔墨丹青,是儒释道的大学问,为了喝一杯好茶,他们甚至做了不少“学术研究”。极致地喝茶,大约可以看作庸碌生活的美学起点。
中国传统器物推崇以形态语言表达意境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作为茶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茶具,它们不仅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造物条件,也反映着时代风格和审美变迁,而不同时代的饮茶方式中也折射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继唐、宋、明之后,中国茶如今迎来了第四次繁荣发展。在国茶的复兴时代,我们决定用一本书,兼顾古今,给大家讲讲中国茶的基本。席卷而来的“新中式”能为茶的传统文化带来怎样的新生,让人非常期待。
在喝茶之前,如果知道这些,将更能体会茶的滋味——这是我们制作这本书时的心情。
唐宋明之后,国茶复兴再启动!
不仅是琐碎日常的温暖饮品,也是竞速时代的精神疗愈。
◎ 梳理中国茶的前世今生
◎ 解读六大类的基本知识
◎ 还原中国茶的雅玩传统
◎ 展现新中式的现代可能
书中特别呈现:
◎ 从“传统茶”到“新中式”!了解中国茶的前世今生
◎ 中国茶的六大 类!各类名品的历史、产地、冲泡、制作、品鉴,你知道多少?
◎ 茶人谈茶——
知名茶人周重林专访!为什么他说“茶就是一切”?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茶人三部曲》作者王旭烽专访!她眼中、笔下的中国茶为何物?
◎ 喝茶的讲究——
何谓茶艺?何谓茶道?非遗传承人陈再粦讲解潮州工夫茶的标准程式!
何谓茶修?茶修创始者王琼吐露习茶的心态转变
◎ 古代人的茶生活什么样?唐宋明饮茶方式小探
◎ 唐宋茶书都研究些什么?为你解读古人的茶学专著
◎ 从茶马古道到茶的边销与侨销:茶为何是边民命脉?
◎ “器以载道”是造物的意境:茶器中的时代风貌审美变迁
◎ 谈茶避无可避的话题!了解日本茶道的基本
◎ 一片树叶引发的鸦片战争!探索英国下午茶的形成
◎ 特别奉送:武夷岩茶诞生记!采摘、制作全流程之图文全解说
2018年7月17日 已读
买来想看看这个杂志的水平,本不抱期望,没想到内容还挺扎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的商业痕迹。各方面都有涉及,硬伤也不太多,还不错
中信出版社 科普 茶文化 茶知识
茶典 豆瓣
作者: (唐)陆羽 商务印书馆 2017 - 9
编辑推荐
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八种经典茶书结集
陈洪绶、唐寅、刘松年、赵原、金农、王蒙、仇英、文徵明、米芾、苏轼,十大名家“茶”主题书画撷珍
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手书行草前言,原样影印,与内文楷书抄本相得益彰
本书亮点:
★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收录《茶经》《茶录》《品茶要录》《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东溪试茶录》《续茶经》《煎茶水记》八种茶学著作
★《品茶图》《事茗图》《卢仝烹茶图》《陆羽烹茶图》《玉川先生煎茶图》《煮茶图》《赵孟俯写经换茶图卷》《苕溪诗卷》《新岁展庆帖》等传世经典,营造澄明诗意的阅读氛围
★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手书行草前言,倾力推荐
★全彩印刷,设计高端简洁大气,内文采用50克圣经纸,轻盈柔软而富有质感,空脊锁线,无障碍阅读
★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八种经典茶书结集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爱茶的文人墨客,就种茶、采茶、制茶、选茶、煮茶、品茶及茶器、茶道等各个方面撰写了多部茶学著作。本书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围绕上述题材收录茶书八种。
★陈洪绶、唐寅、刘松年、赵原、金农、王蒙、仇英、文徵明、米芾、苏轼,十大名家“茶”主题书画撷珍
精选中国历代“茶”主题传世书画珍品:45克宣纸全彩印刷,画面设计和装订方式突破传统,使读者能在古代书画所营造的诗意悠然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手书行草前言,原样影印,与内文楷书抄本相得益彰
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撰写前言,倾力推荐,并以行草书写,这既是一篇阐述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的精彩之文,也是一幅雅致的书法作品,原样影印收录,与内文楷书抄本相得益彰。
内容简介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爱茶的文人墨客,就种茶、采茶、制茶、选茶、煮茶、品茶及茶器、茶道等各个方面撰写了多部茶学著作。作为中国历代典籍精华的荟萃,《四库全书》收录了八部茶学著作:
《茶经》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北宋蔡襄的《茶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论述了各种茶器的形态和使用。宋代黄儒的《品茶要录》则论述了茶叶制造过程中应当避免的技术问题和选择地理条件的重要性。宋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详尽记述了建茶沿革和贡茶的种类,且有图可辨,可以清楚地了解当时贡茶的品种形制,是研究宋代茶业的重要文献。宋赵汝砺的《北苑别录》,以补《宣和北苑贡茶录》之未备,详细叙述了四十六所御园的位置名称,对贡茶的种类、数量、采制、包装、运输,以及茶园管理等均作了详细而切要的介绍。宋子安为补《茶录》之遗,作《东溪试茶录》,叙述了诸种焙茶之法的沿革及所隶茶园的位置与特点,提出品茶要辨所产之地。清陆廷灿的《续茶经》是一部汇编性茶书,是对中国茶文化成果的一次总结和集成,保存了大量罕见的茶文化史料,其内容之丰富、卷帙之浩繁、征引之繁富,列现存古代茶书之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张又新《煎茶水记》在陆羽《茶经》的“五之煮”的基础上,着力论述了水品。
本书将上述八种茶书结集,旨在制作一部“爱茶人的圣经”,以丰富的内容向当下的爱茶之人传导中国的茶文化,并精选中国历代“茶”主题珍品书画九件作为插页,使读者能在古代书画所营造的诗意悠然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感受到茶文化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澄明心神之道,让爱茶之人在实践茶道的过程中,借助这部《茶典》,更深刻的领悟中国的茶文化。
茶的真实历史 豆瓣
The True History of Tea
作者: 梅维恒( Victor Mair ) / 郝也麟(Erling Hoh ) 译者: 高文海 / 徐文堪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1
《茶的真实历史》,以时间变迁为经线,以全球的地域传布为纬线,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茶史全图。既有中国茶饮的历史,中国茶叶向外传布的不同途径,亦涉及日本、印度、锡兰(斯里兰卡)等东方各国的茶饮历史,以及茶叶在西方世界的轨迹。作者梅维恒、郝也麟以社会、宗教、文化、历史、经济、文学、科学、语言等多种视角,串联起散落在历史长河中、遍及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与茶相关的大小事件,解读茶在人类社会中具有的真实面貌,讲述一个关于茶的真实的故事。即使你未必全部接受作者的观点,但仍可从中扩展视野,汲取或许你未曾留意过的信息和见解。
2018年5月30日 已读
有关茶的问题是我一直感兴趣却没有从文本上加以了解的,于是拿到书之后花了一个晚上迫不及待地读完,说醍醐灌顶并不为过。此书并不大的篇幅让我觉得书的题目起得过大,不过作者流畅的表达、精炼的语言和清晰的框架却逐渐否定了我的臆断。让人对茶的各方面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要进行具体的研究也可以得其门而入。可以说是近期遇到的不可多得的佳作了。
人文 历史 郝也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