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现代性 豆瓣
8.9 (47 个评分) 作者: 汪民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5
【编辑推荐】
汪民安先生的《现代性》一书完成于2004年,最初收录在一本现代性选编文集和一套关键词丛书中,后于201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出版以来,这本小书深受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诸多好评,因而在旧版售罄之际,南大出版社推出了这一新版本。
-----------------------------------------
★ 汪民安教授阐释“现代性”的经典小册子,“一本书的意义不取决于它的篇幅,也就是说不取决于在这本书中写出了多少句子,而是写出了怎样的句子”(汪民安)。
★ 一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认识现代性的入门读物,向读者揭开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庞大的议题的层层面纱。
★ 多年来深受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喜爱,为诸多高校文学、美学等专业推荐阅读图书。
=======================
【内容简介】
“现代性”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本书从现代生活、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观念、工业主义和民族-国家以及现代性的冲突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从各个层面对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做了简要、精辟的论述。作者从现代性在生活中的表现入手,描述了现代生活的种种特征,透过具体现象深入现代生活的本质,分析时间断裂意义上的现代性,又将现代性置于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的背景下,综述了韦伯、马克思、桑巴特、福柯等人的观点并回顾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和特征,梳理了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洛克等的现代观念的发展历程和自由主义的思想脉络。随后作者结合吉登斯、盖尔纳等人的观点探讨了现代性社会的特征。最后作者综合前几章的论述,分析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经济基础、以法国大革命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的现代性的冲突所在。
汪民安先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眼光独到,以清晰的逻辑和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揭开了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庞大的议题的层层面纱。这本《现代性》堪称认识现代性的极佳入门读本。
走出唯一真理观 豆瓣 Goodreads
8.4 (134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5
★陈嘉映2007—2018自选文集。
★《何为良好生活》后新作,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在危机与纷争爆发的时代,哲学如何协助我们反思生活。“我们与其说需要共识,不如说需要学会,没有共识的人应该如何一起生存。”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一生两世 豆瓣
作者: 蔡登山 北京出版社 2018 - 8
早年林海音先生跟我说起过蔡登山,说他用功得很,整理旧人旧事资料最周全,从此,报刊上一见蔡先生文章我必读。
——董桥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群文化人,他们或为诗人、文人、报人、小说家、政论家、翻译家、编辑家,在各自的领域本该卓有成就,却因变节附逆而为后人所不齿,他们的文化贡献和人生经历被选择性地遗忘,然而时代前行,这段被掩埋的历史记忆,需要重新还原!
本书钩沉了22个文化人:郑孝胥、江亢虎、梁鸿志、朱朴、金雄白、钱稻孙、沈启无、柳存仁、黄濬、管翼贤、陈彬龢、张资平、何海鸣、周黎庵、纪果庵、周越然、龙沐勋、赵叔雍、冒效鲁、陶亢德、穆时英及樊仲云,经由作品、档案、回忆录、口述历史以及文献报刊的爬梳,重新揭示一群被遗忘的文人,一段被遮蔽的历史。
冬牧场 豆瓣
8.8 (17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2 - 6
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
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李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寻器之旅 豆瓣
作者: [日] 赤木明登 / [日] 赤木智子 译者: 蕾克 2019 - 8
漆艺家赤木明登与太太智子女士一起,带领读者在日本各地,寻找真正好用的生活器皿。在仓敷邂逅民艺的小街、在鸟取�9�9松江发现从民艺到生活工艺的脉络、在能登回归初始之地、在金泽遭遇古意新物、在高松寻找生活工艺祭的乐趣、在高知被舒适香气包围、在郡山�9�9会津的原产地构思出的新的生活工艺、在新泻探寻设计流通的渠道、在高崎�9�9川越重新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民艺。
1.一条由漆艺名家定制的日本工艺旅行之路
12座尚未被大众熟知的日本城市中,蕴藏着日本民间工艺的神髓。身为匠人的赤木明登与妻子辗转在日本中西部这些远离大都市的小城中,一边体味各地特色一边寻找传承了优质工艺又可以用于生活的器物。用散文和照片构成了一条由工艺名家定制的旅行之路。每座城市还有特别收录“导游”部分,完整呈现赤木夫妇推荐店铺的具体地址和联络方式。
2. 在同一个时代体验民艺的过去、现在、未来
赤木明登身为创作者对民艺的流变异常敏感。即使在同一个时代,不同场地的工艺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还保持着传统的风味,保留着日本*古老的的民艺馆;有的则开始探索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有的则走得更远,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可能。在两人的思考中,我们近乎平行地观看了民间工艺在今天得以生存的三种可能。
陇关道 豆瓣
5.7 (7 个评分) 作者: 胡成 商务印书馆 2020 - 8
陇关道,陕西关中西越陇山以达甘肃陇东的千年古道,因汉置陇关于陇山而得名。由汉而唐,无数出塞的商旅、戍边的士卒,以至取经的和尚、联姻的公主,皆走此道西去,西去他们未卜的前途。
十余年间,作者亦步亦趋他们的足迹,数次行走陇关道,往返边塞与田原。陇山依旧,陇山左右的百姓依旧劳作生息,久远的汉唐却成追忆,甚至孑遗的明清也渐消失——作者愿其得存于世,以为世人所知,于是游历山川之余,寻访碑碣简籍,勾沉前尘旧事,勾沉或有或无的旧物,西安的金胜寺、扶风的城隍庙、陇县的开元塔、天水的周公祠、陇西的威远楼、临洮的哥舒碑;以及,那里或有或无的故人。
他们同付作者笔墨,他们共存作者此书,「以志岁月云」。
巷里林泉 豆瓣 Goodreads
7.4 (7 个评分) 作者: 故园风雨前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0 - 5
《巷里林泉》 是一本文字温润幽默、平均每2分钟就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可爱随笔集。林泉是文人心里的美梦,身居市集,总怀着妄想逃去山林泉石的美丽地方。而作者的林泉,在故乡、在街巷。无论幽美还是俚俗她都照单全收,且甘之如饴。
单读·十周年特辑 豆瓣
8.1 (17 个评分) 作者: 吴琦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单读·十周年特辑》首次推出上下两册,《时间的移民》与《在世界的门外》。
上册聚焦“时代性”,将目光从难以名状的此时此刻移开,转向人类社会在不同年代里的文化状况,试图追问:互联网与新技术是如何影响社会心理,大众文化如何慢慢吞噬社会,都市与乡村的关系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
下册退后一步,聚焦“空间性”,勾画纽约、柏林、开罗、威尼斯等城市的文化图景,通过文学和历史的方式重游布罗茨基、本雅明、阿斯旺尼等人生活与工作过的地方,在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泛滥的今天,重新成为世界的陌生人,也重新发现自我。
《单读》是单向空间的品牌出版物。它团结着新一代作者和读者,内容以小说、诗歌、文化评论、思想随笔、非虚构报道和艺术作品为主,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
2019年是《单读》书系创办的第十年,《单读·十周年特辑》是过去时光的答卷,也是未来岁月的开篇。这套纪念版《单读》,汇聚了十年来重要作者的原创文章,以及国内外的新人新作,它集中展示了这十年来我们的文学痛点和问题意识,代表着新一代中国作家看待世界以及中国本土社会的历程。
如果你是《单读》的老读者,这套书是最好的纪念,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单读》,那么这套书也是最好的开始。
【名家推荐】
我参与编辑过很多夭折的书,《单读》的生命力经常令我自己惊叹。因为不断有年轻而杰出灵魂的加入,我认定它还会长久、富有韧性地存在下去。
——许知远
过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随技术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觉间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间,要敏捷于变化,又能保有持久的决心,这是一种必要的法则。回想《单读》的创办,正是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让它免于转瞬即逝的激情,从而在时间里拥有自己的轨迹,和可供回顾的纵深。
——郭玉洁
《单读》提供了一种智性、理性而又并不因此而冷漠的审美。它是一本对青年有号召力的书。它使它的读者变得年轻而上进。
——阿乙
《单读》一直是一个单独的存在,有自己的坚持、审美和品位,有感召力,有愿意为它工作的年轻人和愿意为它添砖加瓦的写作者。它始终在尝试用已有的力量和资源,传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这是一种令人尊敬的态度。
——双雪涛
我理想中的《单读》是不断自我变法,永远免疫于一切标签的……然而我怎么想并不重要。《单读》会给我惊喜。
——范晔
我有点吃惊《单读》活了十年,就像我没有想到自己也写了快十年。十年了,我们都还在这里,不怎么成功,不怎么挣钱,但没有放弃。这件事的唯一意义可能就是,证明一本书和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小众、边缘,像闪亮银河外散落的小星,这条路也没那么辛苦,只要你走下去。
——李静睿
画见 豆瓣
作者: 止庵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6
说是看画,实在读人心,说是看画,实在观自己。
本书是一本长篇艺术随笔。一场关于自我审美教育的成长之旅,一场美术馆畅游的时光回顾,一场人与画穿越时光的交流,一场充满情感的自我审视。说是看画,实在观自己。
涉及高更、梵高、马克、杜尚等现代艺术史不可错过的艺术家,是止庵这几年游览欧美日本博物馆看画的心得。
在色彩和线条缤纷交错的世界中,作者借绘画作品谈了许多人生、历史、文学、艺术方面的见解,使“观看”的理念不再是束缚于“绘画艺术”题目之下的狭隘画论,而是从“视觉”到“情感”的深度开掘,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现代审美意识和人生体验。不肯重复网上随处可查的美术史和画家生平的常识信息,而是观者作为充满情感和感受的“人”与“绘画作品”之间的联系,是深刻、深厚的私人审美体悟。
中国艺术精神 豆瓣
作者: 徐复观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 - 8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本书与作者徐复观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比读的经典”。
影像杂谈 豆瓣
作者: 陈丹青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 10
作者影像评论十二篇首次结集,并配以作者的手机快照。《影像杂谈》以画家之眼,谈论时间对于摄影的参与,记忆对于影像的介入。作者犀利的图像视角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张照片的平易切口。每幅图片,都有一段详尽或确凿的文字说明,介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隐形距离,得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真相与想象,而作者的文字,收放如锚。
*
【编辑推荐】
*
1、以文化的取景器,框取媒介的传统与观看的经验。视野宽广,极富洞见。
2、只是按下“快门”,收录作者手机快照若干帧,看图说话,意犹未尽。
阴翳礼赞 豆瓣
陰翳礼讃
7.8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陆求实 雅众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6 - 5
名家名作名译——悦经典系列 17
.
阴翳美学的极致诠释 古典东方的诗意礼赞
唯美主义文学大师 谷崎润一郎
散文代表作
著名翻译家 野间文艺翻译奖获得者 陆求实 卓越呈现
.
《阴翳礼赞》以细腻的笔触和对日本传统之美的深刻体悟,给读者带来东方美学感受之时,也有令人深 思的人生智慧。纵然阳光美好,阴翳却不可或缺。与明朗耀眼的西方美学不同,东方美感存在于那片朦胧的明暗之中,离开阴翳的作用,一切魅力则会消失殆尽……
本书还收录了《懒惰说》《恋爱与情色》《阴翳礼赞》《我眼中的大阪与大阪人》《关于“白痴艺术”》《故里》《幼少时代的美食记忆》。七篇散文均为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散文代表作。大师笔下所蕴含的独特美感,在字里行间慢慢晕染开来,余韵悠远。
……………………
谷崎润一郎擅长在描写真实事物中融入细腻的自我感观,构建出一种凌驾于一般想法之上的独特魅力。
——三岛由纪夫
在明治文坛上,谷崎润一郎成功地开拓出一片谁也不曾插手,或者说谁也不能插手的艺术领域。
——永井荷风
2020年9月5日 已读
“房檐和树叶落下的雨滴,洗濯着石灯笼的底座,润湿了脚踏石上的青苔,最后渗进泥土,那闲寂的声音宛如近在耳旁。茅厕最适宜于谛听蛩吟、鸟鸣,且和月夜两相宜,是品味四季不同情趣的理想场所,古来的俳句诗人恐怕就从这里获得了无数的灵感吧。”
东方美学 外国文学 悦经典 散文随笔 文化
圆圈正义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7.5 (90 个评分) 作者: 罗翔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9 - 8
《圆圈正义》一书共收录作者的49篇随笔文章,分为“圆圈正义”“何谓榜样”“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身负权力 各自珍重”“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生命的尊严”“心怀永恒 活在当下”七大部分,作者在本书中运用特有的坦诚、自省而尖锐的笔调,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权力的理念与现实、分析了如张扣扣案、莫某纵火案等社会热点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学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本书不仅启蒙读者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更在于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基础。
花间一壶酒 豆瓣
作者: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 - 5
《花间一壶酒》收入的是李零先生近年的杂文和随感。李先生多少算是肯写“小文章”的“大学者”,本行是古文字学,却对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犄角旮旯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深刻的认识。他文笔爽利,有意识地用通俗的语言讲大道理———近年来,著名学者有此倾向者,除了北大的李零先生,恐怕就只有华东师大的陈嘉映先生了。李零先生的文字风格,似乎可以从题目以管窥豹:《书不是白菜》、《学校不是养鸡场》、《笨蛋总比坏蛋强》、《天下脏话是一家》、《别让书生搞政治》……其见解每有可取,如果说有不无遗憾的地方,那恐怕要算他对生物学认识有限,却喜欢借用生物学上个别未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不免过于大胆。但在一部分读者看来,这可能正是李零文章的可爱之处。
幽僻处可有人行?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张志扬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1
汉语思想界最受敬重的书写者之一,张志扬先生三本“阅读经验”散文首次结集;
陈家琪、邓晓芒、陈嘉映、刘小枫、赵越胜、孙周兴等一代学人公认的永远的“大哥”;
随书附赠别册,特别收入2011年度十大好书《燃灯者》作者、旅法人文学者赵越胜先生两万字长文,温情回顾三十年手足之情,讲述那一代人的情感记忆,感人至深;
全书由设计师陆智昌操刀设计,首版即以精装版面世。
10岁解放,20岁失学,30岁坐牢,40岁入翰林,50岁南迁,天之涯,海之角……
白身布衣,会饮江湖,在夜行中迷途问津
人生、文学、电影三重妙门之内
尽是一位思想放逐者关于阅读的私家记忆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文学·电影阅读经验》包括三本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集——《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维罗纳晚祷的钟声——小说阅读经验》和《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书中,张志扬先生谈他传奇而曲折的生命历程、谈他阅读小说和电影的所思所感,彰显其哲学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独特气质,同时展现了他作为一代学人引导者的一生,可谓罕有而可贵的私人记忆读本。
鸟儿歌唱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2
《鸟儿歌唱》是著名学者李零近年来所撰思想随笔的结集。李零身处21世纪,心系20世纪,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历史文化话题进行了独到解读。就被世人几度翻烙饼式解读的“启蒙”、“革命”等话题,作者有感而发,强调从事实出发,以历史与世界的眼光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鸟儿歌唱》 所收文章的风格有别于其专业写作,见识通达,视野宽广,独立清醒。作为知识人和思想者的李零印象在此更为清晰。《读<动物农场>》、《太阳不是无影灯》、《环球同此凉热》等篇堪称经典,尤为人称道。
-------------------------------------
编辑推荐:
1.著名学者李零先生近年的思想随笔集萃;
2.20世纪“美式民主”“启蒙”“革命”话题的深度反思;
3.期待更多“结实的不可打垮的身影”伫立于世,坚定“歌唱”。
七十年代 豆瓣 Goodreads
七十年代
8.7 (34 个评分) 作者: 李陀 / 北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7
听敌台的阿城、“偷书”的朱正琳,画《西藏记忆》的陈丹青、创办《今天》的北岛,“太阳总队”的张郎郎、地下读书沙龙的徐浩渊,工人蔡翔、农民高默波和阎连科……本书讲述了三十个历史夹缝中的青春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在七十年代长大,虽然年龄上有些差异,但正是这一代人在走出七十年代之后,逐渐成为二十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最有活力、最有能量、也是至今还引起很多争议、为人所特别关注的知识群体。本书通过一次集体性的大型历史回顾,演绎他们的成长经验,呈现当时的历史环境,从而借此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
反对阐释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苏珊·桑塔格 译者: 程巍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6
《译文随笔:反对阐释》是苏珊•桑塔格最著名的文集之一,是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的成名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留白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田晓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
爱读《金瓶梅》,不是因为怍者给我们看到人生的黑暗——要想看人生的黑暗,生活就是了,何必读小说呢——而是为了被包容进作者的慈悲慈悲不是怜悯:怜悯来自优越感,慈悲是看到了书中人物的人性,由此产生的广大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