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
被压迫者教育学(50周年纪念版) 豆瓣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50th Anniversary Editon)
作者: [巴西] 保罗·弗莱雷 (Paulo Freire) 译者: 顾建新 / 张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5
《被压迫者教育学(50周年纪念版)》介绍了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该理论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阐述了教育与觉悟的关系。
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教育是一个互动过程,解放既不是恩赐,也不是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过程。 另一方面,教育是以解放为目的的。弗莱雷批判当时社会的“储蓄式”教育把学生视为被动“接收”知识的无知者。他认为,学生“存储”教师“灌输”的知识越多,就越不能形成批判意识。弗莱雷提出,应该摈弃“储蓄式”教育,代之以“提问式”教育,以唤醒人们对世界问题的批判意识,鼓励人们不断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进而把教师和学生从“驯化教育”中解放出来。
保罗·弗莱雷的思想充满了实践理性的张力,他认为,作为自由实践的教育学应该将理论与经验、历史与现实、思考与对话、批判与参与紧密结合,其最终目的是强化选择,改造现实。弗莱雷对成人文盲教育的诸多论述同样有助于其他领域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的教育哲学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于当今及以后的教育界认识都是难以回避的尖锐挑战。相信弗莱雷的思想会给予教育界及社会人士以有益的思考与启迪。
2022年1月20日 已读
“伴随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弗莱雷一家担负不起在累西腓的住房费用,所以就搬到了萨乌德居民区的一间简朴的屋子里……当时,弗莱雷不得不直接面对一种叫生活的新教育形式——这种生活为残酷的制度所造就并维系,无情地使数百万巴西人沦为半公民和次人类”
教育 教育学 社会 社会学 经济
革命年代 豆瓣
9.3 (33 个评分) 作者: 高华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2 - 7
《革命年代》内容简介:革命年代,意味看大震动、大改组、大破坏,也意味着风卷残云、摧枯拉朽,其间有血泪、痛苦、死亡,也有激情和理想。我等有幸或不幸生长在这个年代,它给了我巨大的冲击,也给了我动力和人生的坐标,我和我的那些理想主义的朋友们从此注定了不会为了功名利禄去做研究,也不会心如死水,像研究古董那样去回望过去。于是,就在这喧哗的、实利主义的年代,守着某种信念,以及可能已是陈词滥调的所谓"知识分子的责任"等,开始摸索着观察、研究逝去的年代。
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代自序)/1
南京十年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3
对五四激进主义的再思考/18
南京国民政府权威的建立与困境/20
力行社的成立时间及组织层构考释/39
“太子”孙科
论大革命时期的孙科/49
从拥蒋到反蒋:1928-1931年的孙科/59
民主与集权的悖论:孙科与《五五宪草》/71
孙科与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 (1932-1945)/82
抗战胜利前后孙科政治态度的转变——兼论孙科的“多变”/93
孙科的宪政理念及其限度/110
孙科的晚年岁月/126
革命词语
重新认识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135
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139
抗战前夕延安发生的一场争论/150
革命大众主义的政治动员和社会改革:抗战
时期根据地的教育/162
“新人”的诞生/177
在革命词语的高地上/207
历史漩涡中的朱瑞/217
沙飞: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的一颗沙粒/221
革命女性陈琮英/228
时代遄流
鞍钢工人与“鞍钢宪法”/235
“大跃进”运动与国家权力的扩张:以江苏省为例/244
能不说丁玲?/257
初读《杨尚昆日记》/270
读《七律·有所思》/279
观察与史料
叙事视角的多样性与当代史研究:以50年代历史研究为例/289
小人物,大历史/300
当代中国史史料的若干问题/324
台北所藏大陆20世纪50-60年代资料过眼录/332
海峡两岸孙中山研究的趋同/339
反思中的开拓——茅家琦先生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见解/344
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350
难忘吐露港畔的“学术家园”/385
后记/390
革命与反革命 豆瓣
8.2 (15 个评分) 作者: 王奇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1
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由于近代中国革命离我们太近,我们常常因置身其中而对习以为常的问题缺乏敏感性。适度拉开一点距离,以一种“去熟悉化”的眼光来重新检视,也许能引发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本书的思考即就此而展开。
本书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民国政治,其突出特点在于“去熟悉化”,即对民国史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挑战,譬如关于民国县长和保长的政治、生活情境、关于国民党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活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发展等等,都有新的诠释,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共产党宣言 豆瓣
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
6.8 (6 个评分) 作者: 马克思 / 恩格斯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2014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著作单行本: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撰写的纲领。在这个纲领性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法国大革命 (1989) 豆瓣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8.8 (16 个评分) 导演: 罗贝尔·恩里科 / 理查德·赫夫伦 演员: 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 / 简·西摩
其它标题: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 The French Revolution
法国凯撒奖(1990;第15届)
提名
·凯撒奖-最佳服装设计 Catherine Leterrier
·凯撒奖-最佳服装设计 Catherine Leterrier
红岩 豆瓣
7.0 (43 个评分) 作者: 罗广斌 / 杨益言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 7
小说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形成纷繁的斗争场面;同时又用川东地下党机关报《挺进报》的斗争情节把这三条斗争线索联结起来,汇聚到狱中斗争上,集中描写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挫败敌人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作者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又不流于脸谱化。作品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从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发行800多万册,是发行量最大的小说;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该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横空出世 (1999) 豆瓣 TMDB
横空出世
8.6 (92 个评分) 导演: 陈国星 演员: 李雪健 / 李幼斌
其它标题: Roaring Across the Horizon / Nascido do Nada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虽然人民当家做主人,但是新政权还随时面临被海外敌对势力所颠覆的严峻现状。惨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冯石将军(李雪健 饰)接到中央委派的重要使命,那就是主持原子弹的研发工作。虽然对原子弹一窍不通,但是军人出身的冯石只有服从上级的命令,带着一支经过烈火淬炼的英雄部队挺近荒凉的戈壁滩。在此之后,以美国留学归来的陆光达(李幼斌 饰)等科学界的精英人才从四面八方调到了西北荒漠。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内无经验外断支援的艰苦条件下,一群怀着崇高理想的无名男儿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行……
开国大典 (1989) 豆瓣
7.5 (37 个评分) 导演: 李前宽 / 肖桂云 演员: 古月 / 孙飞虎
其它标题: The Birth of New China
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西柏坡军民欢庆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使蒋家王朝摇摇欲坠,蒋介石(孙飞虎 饰)发表“新年文告”、推出李宗仁(邵宏来 饰)任代总统,导演了一幕假隐退真操纵的丑剧。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由汤恩伯(叶庆林 饰)、蒋经国(陈国典 饰)等陪同,最后一次登上中山陵,之后又在其老家奉化溪口主持了高级军事会议,妄图阻止解放军过长江。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4月,毛泽东(古月 饰)与朱德(刘怀正 饰)。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攻占总统府,南京胜利解放。5月24日,蒋介石逃往台湾。5月26日,上海解放。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城市都获得解放。毛泽东先后在中南海会见了国民党起义将领和各界民主人士。开国大典迫在眉睫......
33场革命 豆瓣
6.6 (5 个评分) 作者: [古]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 译者: 侯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4
☆ 传奇革命者的后代反观后革命时代!作者是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最年长的外孙,父亲亦是墨西哥左翼革命者,他生于传奇家庭却与现实格格不入,一生对古巴爱恨交织。
☆ 作者以隐秘多变的笔法,展现了在革命话语之外古巴的众生百态,具有浓郁的古巴风情。
☆ 本书出版后备受好评,法国《费加罗报》称之为“‘黑色小说’中的珍珠”。
☆ 小说既是后革命时代的精神求索,也是大胆的文体实验,作者在行文中融入大量音乐元素,打破不同艺术形式的界限,磅礴恣睢,不拘一格。
---------------
本书是古巴传奇革命领袖切·格瓦拉的外孙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中短篇小说集,包括9篇作品。小说以革命后的古巴为背景,将社会比作每分钟三十三转、不断循环播放的跳针唱片,人们日复一日面临物质和精神的困境。小说风格多样,富于实验性,展现了古巴社会的众生百态:普通职员、毒贩、皮条客、嗜血艺术家、投机分子、摇滚青年……他们游离在现实与虚无的边界,或默默忍受,或奋力挣扎,再现了革命激情与理想失落交织的年代。
----------------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一生短暂而充实,他秘密写就了这部作品,而凭借《33场革命》的出版,他终将被世人铭记。
——西班牙《国家报》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是一位充满激情的优秀作家,可惜英年早逝。这本不可忽视的小说象征着身为切·格瓦拉后人的作者所继承的政治遗产的根本性否定,同样也是其个人的声嘶力竭的呐喊。
——乔恩·李·安德森,《切·格瓦拉:革命的一生》作者
在雷纳多·阿雷纳斯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在古巴文学中感受到像《33场革命》所传达出的这种苦痛、疯狂和绝望之感。
——美国作家纳撒内尔·波普金,《割肉刀杂志》
我们在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个人世界中徜徉,他写出了一部无比真实又独一无二的作品。他的笔触在自我寻根和狂热分子之间摇摆,他的文学语言清澈无瑕、直截了当而又敏感细腻,充满古巴风情。他为我们展示了那条架构在理想和权力之间的复杂道路。
——温迪·格拉,古巴诗人、小说家
革命与历史 豆瓣
Revolution and History: Origi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1919-1937
8.4 (7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里夫·德里克 译者: 翁贺凯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
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其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其时中国的革命性大变革的专注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处理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方式的。作者认为,尽管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学术上存在着应受责难的瑕疵,尽管他们经常是在粗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却是持久的。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是由其时中国的思想和政治背景所塑造和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感召力,主要并不在于如列文森所指出的是对“历史”与“价值”的矛盾作出了回答,而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青春之歌 豆瓣
6.9 (11 个评分) 作者: 杨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1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大地主的家庭,是一个中学生毕业生,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她毅然出走,只身逃到了北戴河谋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之后,她对前途绝望了,在这样的时刻,那个在她眼中具有“骑士兼诗人”风度的余永泽闯入她的生活,成为她生活的伴侣。然而,渴望着“独立生活”做“自由的人”的林道静并不满足于做余永泽的家庭主妇。她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个冷酷自私的余永泽感情上出现了裂痕;余永泽的蝇营狗苟也使她看清了这个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来面目。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同共产党员卢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余永泽的格格不入。终于,林道静斩断了小资产阶级感情的羁绊,离开了余永泽,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参加游行、散发传单、宣传鼓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经受了铁窗的考验,最后迎着敌人的水龙大刀,和革命队伍一道勇往直前。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林道静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经历的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人生历程,从中透视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道路。
除林道静之外,小说还塑造了卢嘉川、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机钻营以求平步青云的统治阶级的奴才,也有叛徒、特务以及自甘堕落的青年,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这又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在艺术特色上,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复杂,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作者避免了简单片面的处理,而是以细腻的笔触伸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划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丹东 (1983) 豆瓣
Danton
8.1 (29 个评分) 导演: 安杰伊·瓦伊达 演员: 热拉尔·德帕迪约 / 沃捷希奇·帕斯佐尼亚克
其它标题: Danton / 丹顿
◎ 简  介:
波兰导演瓦依达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两个英雄人物搬上银幕,他们是丹东与罗伯斯庇尔,他们本来是一起分享革命胜利的革命派,却无奈因为理想的不同而分道扬镳,后来更成为夙敌。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为了镇压反革命暴乱和打击投机分子,实行恐怖政策,因打击面过宽造 成人人自危。在那种环境下,...
◎ 花  絮:
这是一部用新的视角探索和评价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片,揭示了革命阵营内部的国民公会与救国委员会、公安委员会之间的矛盾与斗争。瓦依达对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性格做了改动,将丹东描绘成一个充满理想和热忱、敢于斗争而不惜牺牲自我的英雄人物,目的在于借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来呼应其时正如火如荼的波兰团结...
◎ 获  奖:
1984年 英国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1983年 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奖
1984年 伦敦评论协会年度最佳导演奖
1982年 法国电影路易斯·德吕克奖
1984年 波兰电影节评论奖
智取威虎山 (2014) 豆瓣 Min reol IMDb TMDB
智取威虎山
7.0 (764 个评分) 导演: 徐克 演员: 张涵予 / 梁家辉
其它标题: 智取威虎山3D / 林海雪原3D
1947年冬,为了从土匪手中夺取控制东北九岭上万先遣军的分布图,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队长少剑波(林更新 饰)委派侦查员杨子荣(张涵予 饰)卧底潜入最大的土匪山头“威虎山”。杨子荣凭借自己的机智应变获得了匪首座山雕(梁家辉 饰)和座下八大金刚的赏识,被封为威虎山“老九”。座山雕天生多疑,多次派人试探杨子荣,杨子荣一面与土匪多方周旋,一面涉险为山下战友传出情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203小分队生擒的土匪联络副官栾平(杜奕衡 饰)趁乱逃脱,知道杨子荣卧底详情的他竟出现在威虎寨中与杨子荣当面对质,杨子荣腹背受敌陷入全面危机......
地道战 (1965) 豆瓣 TMDB
地道战
7.6 (187 个评分) 导演: 任旭东 演员: 朱龙广 / 张勇手
其它标题: Tunnel Warfare
1942年,日军侵华的战火烧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称臣只有死路一条,奋起反抗才是最终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动员起来共抗日军了,高家庄更是调集了大量民兵。为了对抗日军的飞机大炮,当地人民利用地貌开凿出了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地道。
民兵队长高传宝(朱龙广 饰)利用这些巧妙的地道,率领 民兵与日军展开迂回作战。虽然曾因队伍里的败类汤丙会的出卖而吃了不少苦头,但是智勇双全的高传宝最终率领队伍利用地道围剿了日军,清理了汤丙会,并活抓了日军领队山田。地道战的胜利奏响了冀中反日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