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起跑线 (201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Hindi Medium
7.6 (315 个评分) 导演: 萨基特·乔杜里 演员: 伊尔凡·可汗 / 萨巴·卡玛尔
其它标题: 힌디 미디엄 / ヒンディー・ミディアム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是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地送孩子进名校。拉吉和米塔夫妻也是如此。在妻子强烈要求甚至要挟下,拉吉和米塔搬去了学区房的富人区,尽管想融入上流社会,虽然他们是有钱人,可他们是来自月光集市开店的说印地语而非英语的"土鳖",根本就无法融入。为了让女儿进名校,他们是多方面尝试,可以说是病急乱投医,可是都无功而返。最后,他们被迫使用见不得光的招数,假装穷人,利用国家规则(每个私立学校必须预留25%的学位给贫穷孩子)申请孩子入学。为此,他们不得不搬到贫民区去等待校方的核查。在贫民区他们体验了贫民的生活,也感受到了朴实贫民的真诚和热情。
2018年4月19日 看过
教育就是生意。资产阶级与无产者的沟壑异常分明 即使都是诚恳态度 结果也有天壤之别 但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说 焦虑都是长期存在的 无法摆脱的。
不过从中能看出深意来 贫穷与否与正直 勤劳和心地是无关的 这其实更令人难受。整体剧情线清晰 当然由于商业片套路的关系 没有深入作探讨 其实还可以更好。
2017 comedy education india society
风雨哈佛路 (2003)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7.5 (299 个评分) 导演: 彼得·勒文 演员: 索拉·伯奇 / Makyla Smith
其它标题: 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 最贫穷的哈佛女孩
丽兹(索拉·伯奇 Thora Birch饰)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贫穷的丽兹需要出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随着慢慢成长,丽兹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从老师那里争取到一张试卷,漂亮的完成答卷,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从现在起,丽兹在漫漫的求学路上开始了征程。她千方百计申请哈佛的全额奖学金,面试时候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然而,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从不退缩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2018年6月9日 看过
「Oh, I’m gonna work as hard as I possibly can and see what happens.」早熟的孩子的成长史 。叙事还算清晰 以旁白口述衔接起从小到跨入大学之前的一长段岁月 的确太多的坎坷与悲伤。
2003 education eventadaptation growth people
音乐之声 (1965) 维基数据 Eggplant.place 豆瓣 IMDb TMDB
The Sound of Music
8.9 (1238 个评分) 导演: 罗伯特·怀斯 演员: 朱莉·安德鲁斯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其它标题: 사운드 오브 뮤직 / サウンド・オブ・ミュージック
  这是一部影史上传颂最广的长青家庭电影,十分适合亲子同乐。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美丽的山河、活泼的孩子、可爱的修女、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这部曾打破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并曾获最佳影片等5项奥斯卡金像奖。茱丽·安德鲁丝(Julie Andrews)扮演真有其人的奥国修女玛莉亚,她到鳏居军官家中照顾他的七个孩子,后来还成为他们的继母。在德军纳粹占领奥地利之后,他们全家利用一次公开表演的机会逃出了魔掌。片中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了我们记忆中最值得细细回味的旋律。
2018年6月10日 看过
歌舞片的典范。该有的情感 寓意都相当丰满。好看而又动听。诸多唱段都流传深远 《雪绒花》一曲堪称经典。
1965s education love music us
最初的梦想 (2019) 豆瓣
Chhichhore
6.2 (42 个评分) 导演: 涅提·蒂瓦里 演员: 苏尚特·辛格·拉吉普特 / 施拉德哈·卡普尔
其它标题: Chhichhore / 万万没想到(台)
被帕塔克(苏尚特·辛格·拉吉普特 饰)寄予厚望的儿子拉加夫高考失利,因无法忍受“失败者”的标签而发生意外。面对病床前丧失信心的儿子,帕塔克讲述了大学时代,自己与朋友们以及前妻玛雅(施拉达·卡普尔 饰),为了完成“失败者”的逆袭,在冠军联赛中“损招”尽出的故事。一段啼笑皆非的青春往事揭开帷幕,他们会实现最初的梦想吗?
2020年1月28日 看过
整体来说 还算一个能自圆其说的故事. 失败者的沉重的确 需要一部长片的篇幅来遣怀 家人与朋友的意义 远比几次成功来得有价值.
2019 comedy education growth india
麻辣教师 (1998) 豆瓣 TMDB
GTO: Great Teacher Onizuka Season 1 所属 : 麻辣教师
8.2 (109 个评分) 导演: 赤羽博 / 中岛悟 演员: 反町隆史 / 松岛菜菜子
鬼冢英吉(反町隆史 饰)是一名九流大学的毕业生,不仅学业一塌糊涂,就连以往记录也惨不忍睹,他曾当过暴走族、空手道5段,常人眼中的他可说是相当恐怖的街头混混。但英吉却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当一名中学老师,因为中学里有无数漂亮的美眉,一想到这英吉就经常双眼发亮。然而英吉费劲心机都没能通过公立学校的考试,于是他跑到了一家私立的中学武藏野圣林学苑应征。尽管包括教务处长内山田等人的强烈反对,但是深感学校弊端的校董觉得是应该让英吉这样的人来挑战一下传统教育的时候了。于是,英吉被录取,并被拍到问题少年最多、无人敢接手的二年四班当班主任。英吉的挑战开始了!
2020年2月23日 看过
作为校园剧来说 热血 燃 都是基本 而如何融入精彩的故事 才是挑战. 一反常态的教师形象 与其说是搏出位的展现 不如说是在新时代里 针对教育 针对校园的追问. 对于学生 家长 校方还有教师 该如何在各自的位置上自处 展现得更好. 菜菜子真是闪耀无比 美翻了. 反町隆史和菜菜子也真是缘分匪浅的一对. 剧中相识相爱慕 演绎了很是合拍的一对搭档 后来在戏外也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真羡煞旁人啊.
comedy education japan school tvs
麻辣教师SP (1999) 豆瓣
GTOスペシャル
6.9 (15 个评分) 导演: 铃木雅之 演员: 反町隆史 / 松岛菜菜子
其它标题: GTOスペシャル / 麻辣教师特别篇
1999年6月29日の2時間SPは、7月から放送開始予定のアニメ版の前宣伝も兼ねて、テレビドラマシリーズ後の続編として鬼塚が代理教員として女子高に赴任するという設定で放送された。また、ドラマでは設定としていなかった神崎麗美の演出がある。 視聴率は27.4%
2020年2月23日 看过
特别篇的剧情冲突略弱 就拯救不良少女和师生恋的处理方法 再加一个见家长的头疼事... 不过片末跳海的桥段是真的爱了. 菜菜子是真的爱反町隆史啊 那放电的眼神 如此明了.
1999 education japan love school
亲爱的安德烈 豆瓣 Goodreads
親愛的安德烈
8.3 (337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 [德] 安德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2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2011年1月11日 已读
读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跨越代沟进行有趣的书信交流 神奇而令人感慨 也羡慕安安的幸运 有那样开明而睿智的妈妈 能展开平等有深度的两代人对话 当然啦 自己也还好 至少爸妈给了自己自由和独立空间 即使那俩词前头或多或少还飘乎着相对 毕竟我总在长大着 发现更多的可能_x000d_
education essay family taiwan 龙应台
高效学习 豆瓣
Powerful Learning : What We Know About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作者: 琳达.达林-哈蒙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
《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奥巴马政府现行教育政策改革团队领导人琳达·达林-哈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与布里基·巴伦(Brigid Barron)等7位知名学者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开展学习研究的成果。他们基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理论观点,聚焦于阅读与素养、数学、科学这三大主要学科领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了“理解性教学”的教学形式(基于项目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阐释了在新技术的强大支持下,革新课堂学习环境,促进高效学习的策略以及影响这些策略有效性的因素与条件。他们还提出了变革学校体系,为理解性教学建立学校的主张。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Powerful Learning : What We Know About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2010年12月26日 已读
本书侧重从教师角度讲教育 谈学习如何进行 使整个过程能更好地将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技能教授给学生。一些观念很受启发 哪怕身为学生——嗯 其实即使是学生也更多是自我学习为主吧
cal education
让天赋自由 豆瓣
The Element -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
作者: [美]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 著 译者: 申志兵 中信出版社 2009
本书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轶闻趣事,有不同人士的不同人生经历:从保罗•麦卡特尼到《辛普森一家》的创作者麦特•格罗宁,从梅格•瑞恩到列侬,从著名作家阿丽安娜•哈芬顿到有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但是这本书的真正主角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
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那些一流的成功人士,他们的荣耀并不值得你我艳羡,事实上,他们的人生还远没有达到一帆风顺的境界,他们成功过但也失败过,可以说他们没有一个人的生活堪称完美。但无论如何,这些一流的成功人士都曾经历过一个阶段的完美生活,在这个完美的阶段,他们因为发现自己的潜力而让自己的事业加速发展。而这,就是你我需要努力做到的。那些一流的成功人士最值得你我艳羡的,应该是他们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本书是一首有关人类天赋和人类激情的赞美诗,也是一首对人类卓越的发展潜能的颂歌。它告诉我们什么情况能够人尽其才,什么情况会使人类的潜能消退,告诉我们该怎样利用现有的时光,如何在一个完全竞争的未知世界争取到唯一成功的可能。
名人热评
肯•罗宾逊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家伙,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看透你的内心,但肯•罗宾逊却是其中一个,所以他能让你觉得轻松和愉快。我很荣幸能在本书中成为一个角色,是他认为掌握了成功点(Element)的人之一。读他的书能让我们知道怎样做最好的自己。
——《歌剧魅影》和《猫》的舞蹈指导 吉莉安•莱尼
这个世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我们的机构、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的思想却被以往的习惯束缚,其结果就是人类众多天赋的白白浪费。《让天赋自由》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和令人信服的观点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让我们知道怎样面对未来。
——《未来的革命》、《财富的革命》作者 阿尔文•托夫勒
《让天赋自由》让你终生受益,它帮助你发现最好的自己。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能读到那些发现了自我的人士,读到他们那令人着迷的奇闻轶事和他们的真实生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 史蒂芬•柯维
2011年9月21日 已读
作者提出一个“天命”的概念 其实就是通过自己的用心体会 遇到的导师的指点 从而发现自己喜欢做和擅长做的之间的完美结合。励志型 提及很多现当代人物的精彩故事。觉得此书对于教育者能有所启示来着
ca education self-improve
颜氏家训 豆瓣
作者: 颜之推 译者: 檀作文 中华书局 2007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序志》篇里阐明了自己写这本《家训》的目的,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可以整顿门风,并对子孙后人有所帮助。《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被誉为 “家教规范”。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也说《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2012年1月31日 已读
纵览全篇 很多的教导和见解还是中肯的 乃至到现在都有遵循的价值。大抵混乱时代 立身为人 对于规矩总揣摩透彻 当然 正直忠信 勤勉于学 还是首要。从中 亦能一窥彼时门阀望族的家教门风。颜之推这喋喋不休老儿连训诂都添到对后代的训示中了 汗。
education sinology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豆瓣
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 The Methods and Madness Inside Room 56
8.2 (8 个评分) 作者: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puith) 译者: 卞娜娜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和教育同行用心品读的教育书。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他三省其身,教学更育人,他结合理论创新了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他设立的“终身阅读”,“生活中的数学”、“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质的教学成绩,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学生,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是雷夫老师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雷夫老师的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也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这间不断创造奇迹的第56号教室。
2013年9月8日 已读
對於教育來說 需要的是耐心 愛心與同情心。新意 無疑是心意 但使對了力 更要信賴和理解做底色 讓孩子成為善良 有責任心 並且有力的人。其次才是激發創造力 才是培育多才多藝的能力。好老師真的沒法奢求 無法複刻 奇跡無法移植。但還是感動 為那份持久的認真 為對夢想的執著 面對著世界的天真。這是可以依循的。
education ma
上课记2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 5
《上课记2》内容简介:2012年末,王小妮辞去教职,离开讲台。《上课记2》是她2011和2012两年的“教后感”结集,也是《上课记》唯一的续集。《上课记》倾向于记录和感受,在执教初期,王小妮对她的教师身份还有诸多新奇和困惑,这些情绪真实地呈现在她的文字中,是《上课记》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课记2》比前作更为成熟,她对教师身份和学生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为冷静和内敛,惊讶渐少而悲悯之情愈多。
2013年9月17日 已读
一如第一部 最为珍贵的是闪现其中的点滴记忆 来自校园 来自五湖四海为其所遇的性格 想法各异的学生们。而那脉脉的注视中 真的饱含了很多的期许 我想 我也能够感受得到——相比文字更为可贵的是 一位可爱可敬的老师 始终的陪伴。
education youth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豆瓣
作者: 汪培珽 / 绘者 丁一一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2
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是兼具关爱和教育功能的最佳亲子活动,不但能帮助孩子陶养理想品格、提升学习能力、建立阅读习惯,更能让孩子在父母专注而亲密的陪伴下,感受到充分的爱与关怀;父母也能在付出的同时,得到孩子最直接真诚的回馈。
在本书中,亲子教育实践家汪培珽,
经由亲身体验和积极研究,提醒父母如何藉由“念故事书给孩子听”,
陪伴孩子的充满爱、智慧与生命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并提供使用技巧与私房书单,
建议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理想读物、培养一生的阅读爱好。
请付出爱心、耐心与实践,为孩子的每一天多添加几个精彩故事,
让他们的童年更加欢乐、人生更有滋味!
2015年6月16日 已读
倘若一個人打小就領略過文字中所創造的世界與故事之美 他們就不會失落。無論走到何處 都有一個慰藉和希望。
education reading
慕课 豆瓣
作者: 【美】乔纳森·哈伯 译者: 刘春园 2015 - 2
MOOCs,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中文译为“慕课”。近年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甚至被一些学者比作教育界的“海啸”。纽约时报宣布2012年“MOOC之年”。因为数以百万计的学生在世界学习MOOCs课程,这些课程来自世界顶尖名校,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哈佛和哥伦比亚;同时,数以百万计的投资流向了这些公司,媒体认为MOOCs为高等教育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MOOCs,北大、清华等名校已经推出若干课程,据北大校长透露,北大某门课程有10万人选修。课程结束,通过考试的有1万人。其中北大在校生100人, 其他9900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得到课程合格证书。
本书作者用可读性极强的语言介绍慕课从哪里来,慕课在做些什么,面对的纷争和挑战是什么,慕课的未来发展走势以及未来教育具有哪些革命性变化。
2016年1月17日 已读
互联网教育方向。Mooc 的诞生与演进 以及作为课程各方 平台 课程设计者 学员以及研究者各方面的主题探索。内容还是蛮详实的 阅读本书 一个收获是对「翻转课堂」这个早就耳熟的词有了一点皮毛的了解...
education
别让孩子孤独 豆瓣
making sense
作者: [英] 伊丽莎白·哈特利-布鲁尔(Elizabeth Hartley-Brewer) 译者: 李海燕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 3
拥有小伙伴和小朋友,能帮助儿童处理来自家庭、学校的各种心理挑战,因而对孩子未来的社会适应性非常重要。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对孩子产生的潜在好处远远超出了成人的想象。能否善于与人交谈,乐于与人分享,从小就良好地适应社会化的交往,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影响重大。建立与人互动的能力,就像读书写字一般,需在日常生活中,藉由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才能自然而然培养出来。
0~12岁,是孩子最初走向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当中父母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别让孩子孤独》借鉴了许多父母与孩子生活中的实例,分享对孩子身心发展的真实见解,对不知所措的父母给出中肯建议。
您也许不知道,孩子们多么需要跟小伙伴一起玩、获得自己在小组中被接纳的满足感,也希望朋友来保护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免受他人欺负的安全感。十多岁的孩子大多有交朋友和维持友谊的困难,或者他们会认识一些不正当的团体,被这些不务正业的群体吸引,一切问题都有可能发生!这意味着对暴露的问题关注得越早,并恰当地做出反应,那么应付起来就越轻松自如。如果您简单地认为,每个孩子都会跟家长一样,或者每个孩子之间都一样,有相同的交友模式,那就大错特错了。孩子们要发展自己的自律能力,而不是要父母、老师不停地告诉他们要去做什么、如何做。
如果您的孩子,过于害羞,总是太黏人,结交了父母很不喜欢的小伙伴,总是设法占据主导地位,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分享食物和玩具,被其他孩子欺负和控制,总试图胜过别人,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也要求父母买给自己,尤其喜欢探索被“禁止”的事情,遇到网络上的不良影响。
这《别让孩子孤独》中会给您一些解答,您可以从容得知,什么时候该干预,什么时候可以放下不管。
2016年7月24日 已读
这本小书探讨的是孩子(0~12岁)的朋友与友谊。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 孩子面临的状态与转型 以及可以如何相对有效地进行干预 让孩子能独立 自主地选择朋友 维系友谊。这可能是一个容易遭到忽视的问题。本书很薄 但有阐述也有相应的行动原则 相比传统的经验谈 更多几分科学的依循 让人不会手足无措吧。家长可以一读。
education
2020年5月19日 已读
无字绘本系列. 独立的各个故事本身很有想象力 在阅读时 也需要阅读者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补完 不同的视角和元素都能够还原出风格差异很大的故事来 对于小朋友也会很有趣味性. 当然对于小朋友的观察力也带来了一定的要求~ 整体而言 会是一场很美妙的探索之旅 而不像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绘本那样 只是一个简单的讲述过程.
education pic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