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l
可爱的骨头 豆瓣
The Lovely Bones
7.5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丽斯·西伯德 译者: 施清真 作家出版社 2004 - 6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遭一名连环杀人的歹徒奸杀并碎尸,这样一桩案件如果见诸美国媒体,或许已然引不起耸人听闻的效果。若是以之为素材敷衍成一部小说,可能会是一个以情节取胜的警探侦破故事。但女作家艾丽斯・西伯德却独辟蹊径,倾注了诚挚的深情,抒发出一曲催人泪下的亲情之歌。
作为父母爱情首次结晶的苏茜,天资虽不如妹妹琳茜聪慧,却是一个乖女孩。她帮爸爸业余做玻璃瓶中的帆船工艺品,从中体会到父亲对祖父的怀念;在为妈妈拍摄瞬间快照时,理解了妈妈受过高等教育却不得不充当家庭主妇的郁闷心情;她与小她一岁的妹妹有着难分难舍的手足之情;在小弟巴克利病危之时,挺身而出送他到医院急救;她甚至能和嗜酒贪杯、性情有些浮华的外婆做知心的交流。
但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却横遭歹徒蹂躏,死后还被肢解,只有一截臂肘被人们发现。
沙蒙一家遭此惨祸,立即就崩溃了。父亲杰克精神恍惚,屡为警方提供可疑线索遭拒之后,在一次夜间去捉嫌犯时被误伤致残;母亲艾比盖尔无法忍受失女之痛,竟和探长苟且,然后离家出走;妹妹在哀伤之中一夜成人,不顾性命之忧去凶犯家窃取证据;年仅四岁的小弟在得知长姐已死之后,成长中心灵受到创伤;外婆义无反顾地来女婿家操持家务,以她的乐观豁达为这个家庭注入活力。而街坊四邻和学校师生更是自发地组织了一个追思仪式,大家悼念亡者,更为了安慰亲人。
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苏茜原先的同学先后从大学毕业,走上各自的生活道路。连她的家人似乎也淡忘了家中失去的这名成员,尽管由于她的遭难给家庭带来的不幸和悲哀始终笼罩着全家,挥之不去。……父亲一次突发心脏病,母亲闻讯匆匆赶回,与家人相见难免一番尴尬;父亲从医院回到家中,全家人再次团聚。在一旁偷看的苏茜的魂灵,这时意识到:一个家庭,犹如人的周身骨骼,即使有一块破损了,缺失了,但骨架终会长全,作为缺损部分的她,固然依恋这个家庭,大家也都在忆念中感到遗憾,但全家经历了这场灾难与悲痛之后,终于融溶和合。《可爱的骨头》的书名,点出的正是这一主题。
或许是有感于当前美国的家庭危机,近年来颇有些美国作家致力于家庭题材的小说创作,不过多以青年和中年的婚恋为骨干故事,因此更像是言情小说。
莫斯比的回忆 豆瓣
作者: [美国] 索尔·贝娄 译者: 孙筱珍 / 董乐山 等 2003 - 1
这里的短篇似乎不像一般的短篇小说那样快缺胳膊少腿,以含蓄机警的作风取胜。它们处处体现作者一贯驾驭文字的特点,充溢、闰稳,视野宽广,娓娓道来,而且给人的感觉总像是在读长篇小说,这一点跟贝娄扬言的要将小说写得短而又短的打算恰成有趣的对照。贝娄似乎有那么一点儿不依不饶。他坚持要在我们标志物质胜利的纪念碑上绘制出使人痛苦的牛头怪脸,暴露肉体的喜剧以及种种无法省略的细节。这是他的拿手好戏。是的,那些无法省略的细节总是如此地富有活力,无论是顺手牵羊的《银碟》还是《莫斯比的回忆》。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者恐怕很难如愿以偿,将他的小说写得短而又短了。
金银岛 豆瓣
作者: [英]史蒂文森 译者: 王宏 译林出版社 2000
《金银岛》中有波涛光涌的大海、机智勇敢的少年、凶恶狡诈的海盗以及一份神秘的藏宝图。围绕着这份藏宝图,少年吉姆一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 故事情节惊险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这就是《金银岛》历经百余年后,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至今,它仍以其独特的风姿,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少年儿童。以西尔弗为首的一批凯觎的海盗装扮成水手也随船前往金银岛围绕海盗船长弗林特埋在金银岛上价值70万镑的藏宝寻宝者与海盗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由于斯摩列特船长指挥有方医生冷静果断地与海盗周旋吉姆的机智勇敢多次挫败了海盗的阴谋平息了叛乱最终寻得宝藏平安返航。
深海探秘 豆瓣
作者: 罗伯特・库森 / 张慧 译者: 张慧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 5
当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一切已经永久结束。U869号不过是战争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渐渐被历史遗忘。没有人还能想像出当年惨烈的景象,它的沉没和结局甚至不为人知。两个专业的潜水员,凭着对真相的执着和对阵亡将士的尊重,数次冒着生命危险锲而不舍地在新泽西230英尺的深海底探寻这早已被湮没的谜底。一次又一次的无功而返,3个潜水员的深海遇难,都使很多人放弃考察止步不前。7年的漫长时光足以磨灭任何坚韧的意志。只有查特顿和柯勒一直坚持,他们是对潜水的热爱和理解。多年的经历让他们在破损的沉船船体上看到了战争背后的意义,看到了艇员们临终瞬间的闪念,甚至是对未来的希望,他们与这些埋葬在深海中的尸骨并肩体验着生命的终极意义。因此他们所寻求的不仅仅是沉没潜艇的真实身份,更是一种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才使这项考察意义深远。
在二战的历史上,有许多令人称奇、令人百思不解、令人着迷的事件,它们很少被人提及。本书秉承塞巴斯蒂安?荣格尔的《完美风暴》所使用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真实冒险故事:两名主人公作为深海潜水的爱好者,挑战深海潜水的极限,历时7年收集了大量的证据来破获二战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历史之谜。
1991年他们在新泽西海域深达230英尺的水下,发现一艘二次大战时期军舰的残骸,船舱内部完全损毁,扭曲的金属、缠结的电线以及船员的遗骸都被数十年的海底沉积物所深深掩埋,整个潜艇就是一片充满死亡气息的废墟。经过七年的艰苦考证,证明该残骸是1945年失事于直布罗陀水域的德国U-869潜水艇,他们认为,这艘代号为U-869的德国潜水艇是被自己人的鱼雷击中的。德国人为什么击毁自己的潜水艇,船上载的是何人?何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两位潜水员执着要找出答案,甚至甘冒生命危险。他们无法自拔,不自觉地沉迷在一个生死攸关的潜水竞赛里。
切·格瓦拉之死 豆瓣
作者: (古)冈萨雷斯 / (古)库普尔 译者: 徐文渊 2008 - 6
在这茫茫的无情世界,没有任何人能成为如此的一个象征。或许,也没有任何一个象征能比得上他——如此不可撼动、如此持久地影响着世界。
在这乏美的庸碌人世,唯有他的魅力,如同一个不可抗拒的磁场。随着世界性的沮丧、失败和文化的低潮,愈来愈多的人发现了:他是一种深刻的批判,他是一种可信的精神。他没有死,就在那个玻利维亚的贫瘠小村里,他矗立着,发散着强烈的引力。
在这彷徨无依的地球上,当你穿行在资本的全球喧嚣之中,咀嚼着正义感的孤立无援,怀疑已经前途断绝的时候,突然在一个角落,你发现了他的头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内心遇上温暖的体验,新鲜而又普遍。确实,无论在欧洲、在非洲,无论你在热闹繁华的马德里还是在炮火纷飞的中东;更不用说在美洲,在墨西哥恰帕斯的丛林里,或安第斯大山腹地的库斯科——那幅英武狮子般的头像,被一代代青年视做最爱,印在胸前,刺在臂膀,如同一个时代信息的传播,如同一个革命幽灵的徘徊。
这就是切·格瓦拉,一个在1967年死于南美山林中的游击队员。
钝感力 豆瓣
5.7 (7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渡边淳一 译者: 李迎跃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5
擅长情感题材的渡边淳一此次在《钝感力》中抛开情感话题,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钝感力”(迟钝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此书曾被业界推荐给日本安倍内阁,因而引发民众的阅读热情,其影响力也不局限于妇女阅读群体。
“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作者据此分章论述了在男女爱情、婚姻、事业、人生、家庭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和作用,并从医学角度出发(作者为医学博士),阐述其合理性。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生智慧,对当代社会中的人们都有全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