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ction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豆瓣
9.6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瑟·柯南·道尔 译者: 佟舒欣 华夏出版社 2003 - 6
血字的研究:
从阿富汗战场受伤退役的华生医生,和一个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合租了伦敦贝克街221号乙的一套公寓。很快,他发现这位名叫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年轻人具有超越常人的缜密观察力和非凡的推理分析能力,同时,时常有一些神秘的访客出入他们的寓所。直到有一天,他们卷入了一起谋杀案……福尔摩斯牛刀初试第一案,精彩纷呈!
四签名:
四个参与过印度战争的军官,在偶然机会下获得一批宝藏。而多年之后,这批宝藏却成为使得他们的后人遭逢不幸的根源……柯南道尔一举成名之作,福尔摩斯独特的演绎推理办案法,也经此案而广为人知。
2016年7月22日 已读
杰作
fiction
La Sombra del Viento 豆瓣
作者: Carlos Ruiz Zafon Planeta 2006 - 6
一段因追索书中潜藏的灵魂而展开的传奇旅程。在巴塞隆纳的光与影中,人性、爱欲、仇恨重重交迭,飘荡如风中的幻影。

十岁少年在"遗忘书之墓"找到一本小说《La Sombra del Viento》,读后开始寻找作者的作品,却发现小说中虚构的恶魔竟现身巴塞隆纳街头。一场单纯的文学寻根之旅,意外开啟了通往巴塞隆纳黑暗过去的大门。当神祕作者的轮廓一点一滴浮现,少年的人生逐渐和他产生重迭,并将身边的人全都卷入死亡与杀戮的阴影……
2016年7月22日 已读
这本书是中学时代的挚爱之一。多年以后 特意找了原版回来收藏。或许这辈子也不会翻开来读起来的 源于语言的隔膜 但是一想到自己保有着一份属于许多人 以及往日时光的美好记忆 以及与这本小说故事的牵扯 就有一种甜蜜的忧伤。我喜欢的这本曾让人不住在深夜流泪的书啊。
fiction
三十九级台阶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约翰·巴肯 译者: 陆元操 新星出版社 2010 - 5
入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评选的25部经典推理小说
入选英国《卫报》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
4次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希区柯克版为史上最经典的悬疑电影之一
2005年改编成话剧,成功登陆百老汇,一举获得劳伦斯•奥利弗奖和托尼奖。
——————————
理查德•汉内从非洲回到伦敦后,遇见一个叫斯卡德的人,向他透露了一个国际间谍组织的秘密。斯卡德被杀,汉内成了主要怀疑对象。为了躲避警察和间谍的追踪,他逃到了苏格兰,一次次巧妙机智地脱离了危难。最后,根据斯卡德留下的“三十九级台阶”这条线索,汉内成功地摧毁了敌人的阴谋。
从我第一次读约翰•巴肯的《三十九级台阶》起,就觉得它一定能被拍成一部伟大的电影。
——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和我都很喜欢巴肯,喜欢这种普通人的生活忽然被恐怖所惊扰的情节。
——罗伯特•多纳特(奥斯卡影帝)
2016年7月31日 已读
少年时代所读。还记得那种让人心惊的氛围 但故事结局如何早已经忘掉了...那时好像都还没推理小说的概念 哈哈
england fiction
断指弦 豆瓣
作者: 鬼古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7
每隔一两年,江京市总会有一位妙龄少女失踪,不久后,家人会收到一个盒子,装有一块染血手绢,和一根失踪少女的断指。这些被认定为遭到残害的女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受警长巴渝生之邀,江大心理系女研究生那兰决心与保外就医行将就木的强奸惯犯米治文,开始一出危险的猜字寻凶游戏。在隐居高人楚怀山的帮助下,那兰试图找出纵贯三十年——“血巾断指案”的秘密。却发现自己知道的事实越多,离真相却越远。
恋人、知己、疑犯、警察、受害者……究竟谁在说谎?
而此时,凶手已经锁定了最终目标——那兰!
2016年8月16日 已读
战线拉得好长 神秘人看来依旧要隐没穿行到第四部了。以字解谜的设计有新意 就心理侧写来说 有些地方隐隐觉得牵强了些 包括最终引导出的本册结局。
cc fiction mystery
悲观主义的花朵 豆瓣
7.4 (102 个评分) 作者: 廖一梅 新星出版社 2008 - 3
《悲观主义的花朵》是编剧廖一梅的长篇小说,再版恢复了早年被删节的部分。
陶然爱上一个比她大20岁的男人陈天,她以为这个男人可以成为容纳她悲观然而疯狂的爱情的容器。但是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现实的存在可以承接得住。一开始这个陈天似乎是最佳人选,但后来逃开了。
2016年8月17日 已读
是我喜欢的调调 能扯 有劲 好看 各种点到为止 又能挠到痒处 聊的人欢 看的人乐 所求也无非如此吧?
cc fiction
坟场之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Graveyard Book
8.3 (56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尔·盖曼 / 张晓雨 (插图作者) 译者: 胡雅倩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 3
一个婴儿。一座坟场。一次刺杀的结束,一个传奇的开始。在墓园里。有幽灵。有食尸鬼。还有神秘的守护者。连死神也亲自出马。(不用担心。她是一位和蔼的女士。)在人世间,有骗子,有恶棍,也有普通的老百姓。还有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

成长故事,法术修炼。冒险经历,少年初恋。贯穿全书的是刺杀与复仇的较量。

墓地的阴森反衬出鬼魂的温情。喧嚣的人世却冷漠无情。但最终,坟场里成长的少年仍将告别往昔。走向社会。走向成年……
2016年9月4日 已读
一个墓园之中成长起来的小男孩与他坚定的守护者们的故事。奇异 并不吓人的故事 结局有那么些无须猜度的动人 我想 是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 或者依旧拿泰戈尔那句话来说 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 他的力量 是成长的力量。不存在的男孩 却那么牵动人心。
fiction
底牌 豆瓣 Goodreads
Cards on the Table
7.9 (69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辛可加 新星出版社 2013 - 7
著名富商夏塔纳先生邀请波洛参加一次特殊的私人聚会,同时还邀请了另外三位侦探,包括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苏格兰场的警司与政府密探。与此同时,到场的还有夏塔纳要展示的特别的收藏:四位完美的凶手。
晚宴之后,四位侦探和四位凶手各自陷入桥牌大战。然而四圈牌过后,坐在旁边观战的夏塔纳先生却成了一具尸体……
2018年8月30日 已读
篇尾 波洛直言「这个案子在我看来 称得上我平生所见最有趣的案子之一。」的确如此。设定来说非常棒 一个趣味邪恶的富豪 邀请他认定的四位嫌疑犯与由苏格兰场的警察 密探 侦探波洛及一位侦探小说家等另外四人 共赴一场晚宴 在宴后的牌局后半段 大家发现富豪被杀 后一组的四人组队开始探索扑朔迷离的案情。波折重重 好几个转折都令人击节。波洛在本作中也妙语不断。
fiction uk
悬崖山庄奇案 豆瓣
Peril At End House
8.4 (6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程云琦 新星出版社 2013 - 5
山崖上的古宅拥有一位年轻漂亮的主人:尼克•巴克利小姐。她热爱这幢祖屋,然而围绕着屋子却频频发生怪事,威胁到她的生命。她床头的油画莫名其妙地砸了下来,车子刹车失灵,走在小路上也差点被掉落的巨石砸中。开朗的尼克完全没把这些当回事,直到一颗子弹擦过耳朵打穿了她的帽檐,而赫尔克里•波洛恰好在场……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写作的完美范本,又一次打破规则的杰作
十个嫌疑人、众多可能性,然而翻开最后一页之前你都猜不到那精彩绝伦的答案
2018年9月5日 已读
波洛系列 黑斯廷斯执笔。不知道这是不是老年波洛被欺骗最惨的一次 到底是对妙龄少女好感颇多的人 即使神探也不能免俗 被牵着鼻子走。就结局来说 算比较好猜的一部。设定上 是经典的推理 在重重疑点里寻找蛛丝马迹并以严密地思维来排除掉所有不可能 剩下的就是真实 哪怕再难以置信。问题也存在 这个事件牵涉到多人多地连环遇害的情况 有些情况并不是嫌疑人的境界和手段所能轻易驾驭的 此外 论恶毒程度 嫌疑人可说异常之恶劣了。
agathachristie fiction mystery poirot uk
失物之书 豆瓣
The Book of Lost Things
8.3 (89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约翰·康诺利 译者: 安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4
二战时,男孩戴维的妈妈得了重病。他强迫自己执行一套规定,因为他相信妈妈的命运跟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单数糟,双数好,所以他无论做什么都要双数……尽管他小心翼翼,可妈妈还是弃他而去。丧母的悲伤和痛楚,使戴维不能自已。父亲再婚所带来的惊愕和冲击,对继母及新生儿弟弟的嫉妒与憎恶…深深的幽怨在戴维的身边织就一个幻灵的诡境,他听见了书在说话。从小就和妈妈一起阅读的童话故事,迥异于常的白雪公主、小红帽、骑士罗兰……从黑夜里、从林地里召唤戴维,呼唤他进入一个充满残酷、血腥、征伐的险境。在那里,一切如同真实的人生道路,充满了险恶和重重难关。惟有不逃避、惟有肯原谅,惟有找到神奇国度里那本被遗忘的《失物之书》,戴维才能得到新生。
2018年9月6日 已读
一个爱书少年所经历的幽暗国度的奇幻之旅 一个揉杂了诸多暗黑童话故事元素的成长寓言。不由想起题材上有些类似的瓦尔特·莫尔斯的梦书之城 当然 康诺利的叙事倾向上 更阳光一些 包括结局亦然。所有关于失去的故事 也是关于得到的 关于追寻的。但我们往往不能依靠他人的失物之书 来找到自己所希望找寻的真相。
book fairytale fiction ireland
华氏451 豆瓣 谷歌图书
Fahrenheit 451
8.4 (17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于而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7
“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们。”
★ 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反乌托邦代表作精装纪念版
★ 法国著名导演特吕弗电影《华氏451》原著
★ 在焚烧书籍的年代留下人类文明的备忘录
★ 如果一个人就是一部书,你希望自己是哪一本?
华氏451度是纸的燃点,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压制思想自由的世界里,这里所有的书都被禁止,消防员的工作不是灭火,而是焚书。故事的主人公已经当了十年的消防队员,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奇特的女孩,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疑虑。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向这个世界发起挑战。就这样一批“书之人”暗暗聚集,他们都有惊人的记忆力,看完就把书烧掉,然后把内容记在心里。那些书储存在他们平静的眼眸之后,完好无缺地等待着将来某一天,那些手指干净或肮脏的读者再来翻动……
该作品在五十多年前首次出版时曾造成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反乌托邦小说的重要代表作。1966年被法国新浪潮著名导演特吕弗改编为电影。还曾被改编成同名游戏、独角戏、漫画等。
特以此精装典藏版,纪念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逝世五周年。他是科幻界的爱伦•坡,狡黠而忧伤的怪老头。天空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火星上有向他作品致敬的火山口。他是斯皮尔伯格、史蒂芬金的缪斯。他去世时总统亲自致悼词。如今,他离开我们五年了。来看看他笔下的世界,和我们身处的世界,有着怎样可悲又可叹的相似?
随书附赠布拉德伯里语录书签,收获属于你的科幻箴言。
2018年9月11日 已读
消防员的反转设定 很巧妙 就科幻元素来说 包装一个末世的寓言 也已足够。对于阅读者来说 没有书籍的时代 注定是严峻的时代 是受煎熬 受考验的人心所无法回避的时代 但即使那样 依旧有着记忆的自由 在看似消极的形式中 对抗着那种主流的寒冷而坚硬的遗忘。叙事很棒 老派而又足够鲜活 一些枝节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情节来说 很多未必能站得住脚 但故事 依旧是好的故事。最后 如果你是为着某本书而存在的话 到底会是哪一本呢?
fiction sci-fi us
间客 豆瓣
7.8 (14 个评分) 作者: 猫腻 起点出版社 2011 - 9
2019年7月5日 已读
软科幻主题的网络小说最佳之作。大历史跨度的设定有点崩坏 但故事异常精彩。很多近未来时代的设想与对于人自身的认定 相当有趣。人是第一序列机器 宪章网络 智能的冲突与觉醒 机甲的战斗与进化 家族 国度 星辰和个体的纠缠 无尽的阴谋与穿越星辰的伏笔 一直顽固到底的少年还有一群个性鲜明的家伙们....看着 可真是有趣啊
cc fiction sci-fi
寂寞的频率 豆瓣
さみしさの周波数
8.5 (44 个评分) 作者: [日] 乙一 译者: 杨爽 / 秦刚 译林出版社 2012 - 8
《寂寞的频率》由四个温情短篇故事构成,《未来预报》、《小偷抓住的手》、《胶卷中的少女》和《失去的世界》,分别讲述一个被预言爱情的年轻人对爱情归宿的迷茫,行窃时抓到一只手的小偷走出困窘重获新生的奇遇,对所拍电影中出现的已死少女想要诉说内容的迷惑,以及和妻子感情不睦的丈夫车祸瘫痪后感受妻子默默的爱而重获世界的故事。
2019年7月17日 已读
中篇小说集。关于孤独 以及寂寞的故事 寂寞的人发出电波 穿越时间 空间 触觉 或者视觉 抵达到孤独者的内心 引发共鸣。重要的是共鸣么 不 是对于一段时光 一种遗憾或者希冀 或者说 一颗心 曾经存在的证明。四个故事 风格也多变 言情 悬疑或者偏惊悚的 各有其曲。最为喜欢的一篇是《小偷抓住的手》 倒不单单因为这是其中气氛最为明朗的一个 也是若隐若现的俏皮 在乙一的小说中也蛮少有。《失去的世界》那篇 设定上就是潜水钟与蝴蝶 不过看下来 反倒还是现实中的故事更温柔一点
collection fiction jpf psy suspense
香水 豆瓣
Das Parfum.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8.7 (178 个评分) 作者: [德] 帕·聚斯金德 译者: 李清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5
小说叙述一个奇才怪杰谋杀了26个少女的故事。其中每一次谋杀都是一个目的:只是因为迷上她们特有的味道。对格雷诺耶来说,每次都是一场恋爱,但是他爱的不是人,而是她们身上的香味;谋杀她们只是为了永远占有,并且拥有他所钟爱的那种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香味”……
这本书不是一部通俗的惊险小说,而是一部构思奇特,充满幻想,离意深刻的严肃作品;自1985年出版以来,始终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已被译成30余种文字。
2019年7月17日 已读
设定真是让人赞叹不已。收集香味到惊悚的地步 尚能理解的话 没有体味的设定在看到后半时发现才是神来之笔。无疑 视之为一个天才嫌疑犯耸人听闻的传奇并无不可 但要是说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边缘世界的人 一个魔鬼在尘世之中寻找自身意义 寻找自我的故事 也无不可。聚斯金德的语言很是迷人 越过了善恶的边界 异常平稳而冷峻的叙事 又为此平添了一股寒意...与此前此后的谋杀案相比 最令我触动的 反倒是格雷诺耶在荒野之外隐居的那几年的岁月
crime fiction german susp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