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
Young For You 豆瓣
8.5 (150 个评分) GALA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弄潮音乐
试听地址:
这是那张经典专辑的正式版。
关于理想和坚持,理想谁都有,坚持理想,我不能!!我做不到!!我没有毅力!!我不能9年做同一件事。我认识苏朵的时候他就为了他心中的美好而执著的活着……
你可以鄙夷他,但你阻挡不了他的盛放!因为他是正在生长的奇迹……
GALA是由3个80年代出生的青年组成,是垮掉的一代人是重生的一代人是无言的一代人 GALA是一支只用吉他来创造美妙旋律的乐队,不服可以去北京西城区西四地下排练室m他们!
GALA,一支北京英式乐队,由苏朵(主唱)、王子(吉他)、木木(贝司)叁个80年代生人组成,成立于2004年1月2日,从磨合到《Young For You》的录制完毕仅用半年时间。vocal: 苏朵_suddoo .guitar: 王子_wangzi .bass: 木木_M。
GALA录这张唱片的时候没有鼓手,是只有主唱、吉他手、贝司手的乐队,我们在唱片中所听到的鼓是由吉他手和贝司手两个二把刀鼓手兼任所打,打得并不稳,但走向抓得很稳,如果能有一个训练有素的鼓手,他们的想法一定会实现得更到位。而换用DIY的标准界定,这张唱片对于他们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既不乏大量出色的旋律,也不乏恰如其分的野心,有没有鼓手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一张唱片可以体现多少想法?表现多少驾御音乐的能力和素质?毕竟我们鼓励DIY唱片并不代表我们就鼓励所有想做音乐的人都凭着一腔热情去玩音乐,从而滥化了整个环境,做音乐的人和想做音乐的人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Young For You》,无论是聪明顽劣的旋律,还是毛手毛脚的鼓点,相信它都属于值得期待和鼓励的前者。开玩笑地想:甚至认为他们在拥有了技术全面的鼓手以后,也该时不时地尝试一下现在这种毛手毛脚的风格——不失技术含金量的毛手毛脚。
日光倾城 豆瓣
8.0 (127 个评分) 卡奇社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7年4月20日 出版发行: 中国音楽家音像出版社
2007年最惊艳的一道电音光芒—《日光倾城》
最唯美的电音绽放,最纯粹的轻灵之音
来自优质创造组合—卡奇社(Carrchy)
一阵风、一抹阳光、一次邂逅、一种颜色……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歌唱的主角,这就是卡奇社《日光倾城》不同凡响的音乐才华。
首张专辑《日光倾城》以清馨的电子乐加以纯美的嗓音表达,个性且不失流行。专辑大胆融合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情调的多元化曲风,并没有影响音乐强烈的整体感,音乐与词曲浑然一体,清馨而纯净,简单却不乏内涵,优雅且不浮躁。大概是乐团长期生活在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半岛小城的缘故,聆听他们,有一种“词曲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感觉。也许是淳朴自然的气息总能给人以简单却震撼心灵的力量,所以尽管作品专注于成人内心世界的游吟浅唱,却难得地渗透着童话式的纯真。专辑《日光倾城》所有的词曲和制作由卡奇社独立完成。
在去年年底《卡奇社》推出单曲-《日光倾城》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口水歌横行的时代,卡奇社的音乐无疑是给流行歌坛带来一缕新鲜空气,首张专辑《日光倾城》用清馨的电子纯美的嗓音打造这张极具个性且多元化的唱片。音乐清馨而纯净,简单却不乏内涵,优雅且不浮躁。淳朴自然的气息给予我们简单却震撼心灵的力量。
在《日光倾城》这张专辑中共收录了卡奇社9首全新创作的歌曲,其中包括唯美的电音佳作《日光倾城》,在舒缓惬意的节奏中带你进入无限畅想的旅途中。卡奇社的两位年轻人在他们的音乐中寻找着最根本的快乐——这种快乐不会出现在冰冷的钢筋水泥间,只会留在记忆的最深处,就像歌中唱道的那颗坠毁的流星。穿梭的画面感带给我们的不是城市生活的浮躁,反而是坚持自我的那份淡定和从容。
《唯虫》这首歌是唱给青春的,旋律简单上口,充满了童真的单纯,颗粒用她随性的唱腔向我们轻轻诉说着心中那份美好的憧憬。
中国古典与时尚电音的完美结合的《游园惊梦》,一首根据《牡丹亭》写的歌,将我们带进了满园春色的古典世界,爱是美好的,但往往因为害怕失去让这份美好多了一些犹豫。
《假面舞会》中的颗粒,向我们展示了她作为小女生俏皮的一面。“不择手段、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反复无常”这些看起来有些“邪邪”的词语被她唱出来却那么轻松,就好像一场盛大的舞会里,她像个局外人一样静静地看着眼前快乐的人群,只在心底和他们一起快乐。整首歌背景中的电子旋律让我们听起来那么熟悉,好像小时候玩过的8位游戏机里的音乐。
《Didadi》与专辑中其他歌曲显得有些不一样,尽管电子乐的元素仍被大量运用,但这首歌却有着indie pop式的框架,以清澈干脆的吉他做底,带出颗粒婉转随性的唱腔,这声音还带着一丝庸懒,年轻人总会有些小情绪,卡奇社从来不去刻意掩盖什么。他们用音乐张扬着他们的青春宣言,那些生活中和同龄人一样的不快乐,在音乐中变成了一粒粒糖果,和大家一起细细品味。
《让我睡着吧》,相信这首歌在一段时间里会成为很多人的催眠曲,悠闲自在的旋律让人格外的舒服、放松。都市的繁忙与压力常常让人喘不过气,药物的麻痹并不能解决问题,在这一刻将所有的烦心事先都抛到一边,让我们随着卡奇社的音乐,去梦里开始一段远行吧!
与其他歌相比,《吸血鬼》像是卡奇社音乐旅途中偶然在路边电影院里看到的一部电影。像探戈式厚重的节奏,带有迷幻色彩的旋律,卡奇社带我们进入了一个纸醉金迷的世界,虚伪,浮躁让人开始互相伤害与不信任,嗜血成了一种寻找快感的方式。在音乐中卡奇社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直接,看到了他们的真实,但这“吸血鬼”并不邪恶,只是毫不掩饰的在表达。
《坏唇味》整首歌曲运用了多种乐器的音色采样,开头的管弦乐甚至有百老汇的味道,整首歌的旋律被他把握地张弛有度,复古味道十足,简单的歌词将爱清游戏中的游离描写得淋漓尽致。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着一种欲望,红色无疑是欲望最合适的代表颜色,热情,强烈。《红色》是整张专辑中,节奏最有冲击力的一首歌,主唱颗粒的嗓音干净利落,我们没有听到任何无病呻吟和虚假做作,复古的律动藏着东方的神韵。
有人说听卡奇社的专辑就像一次奇妙的音乐旅行,每一首歌都是这次旅行中流连忘返的独特风景,给我们惊喜连连。卡奇社用心底最纯净的愿望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梦想,没有浮躁的宣泄,没有盲目的追逐,只有真诚的倾诉,用声音传递着青春道路上最真实的共鸣,用音符记录着音乐道路上的种种奇遇。卡奇社的世界没有边界,在这片音乐的土壤中,他们正在自由的生长。
消失的光年 豆瓣
8.2 (106 个评分) 大乔小乔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7月12日 出版发行: 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这张用时一年,耗资一万元做成的专辑《消失的光年》大乔30岁,小乔10岁。大乔是设计师,小乔是学习委员。大乔小乔——30岁的男人乔小刀和10岁的女孩乔木楠合作了一个乐队(他们是叔叔和侄女的关系),他们的一首《消失的光年》风靡整个网络。
大乔:这个东北人现在住在北京近郊昌平,他把版画画在帆布上,并做些深有所指的玩具布偶;他平时热爱LOMO,并PS出怪诞的人物特写,他的照片本身就以抓特写见长;他被筝友们传为奇人;他还擅长用诗歌纪录生活——那种深受朦胧诗影响,又把第三代诗歌学到手的折衷诗体。
小乔:俨然活宝,躺在白云里睡觉是小姑娘9岁时的理想,她的叔叔会在安静的早晨听钟立风,而她还抱着她的玩具熊在睡觉。她梦见了白云和风筝,而我们正在忙碌。大乔是二叔,小乔是侄女。两人前不久出了张唱片专辑,办了第一次个人演唱会,来了1000多观众,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掏钱买了40元门票进场的。
“出专辑是件不务正业的事,记录下我们的成长却是正经事。”平时嘻笑惯了的大乔一本正经地说。演出当天,穿着粉色吊带裙的小乔,头上戴着4只颜色各异、会煽动翅膀的蝴蝶发夹,七八根细细的发辫垂在胸前,用一堆缀着彩色塑料小猪的头绳绑得严严实实。她对奶奶给设计的这个“造型”相当满意,不顾一个漂亮阿姨的劝说,又硬把一个紫色的发箍推到自己的前额上。没人知道另一个主角大乔在哪里。开场前一个小时,乐队才正式进场,随即被告知因为供电的原因,现场随时可能停电。主唱兼经纪人大乔在此期间处理了至少20件事:调音、接嘉宾、做突发停电预案……直到嘉宾已经开唱,穿着T恤衫、满头大汗的大乔才出现在后台。至此,他已经一天没吃东西,干瘦的外表不由让人感叹“小身体,大能量”。
大乔为首场演出设计了一个“花絮”:谢幕时乐队成员在台上,用布制封套的纪念版CD玩个“天女散花”。和时下唱片公司出一张专辑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制作经费相比,大乔小乔的这张同样获得正规“出生证”的唱片成本低得惊人,连同录音、包装、制作,总共只花了一万元。“很多都是哥们儿帮忙,没花钱。”布制的封套是大乔亲手印刷,小乔和奶奶踏缝纫机做出来的。
1998 年3月,大乔从黑龙江老家来到北京,他中学没毕业,连在老家呆着都常有自卑感。“我当时想,既然都是受苦,何不到全中国最好的地方受苦?”大乔最初的工作是焊灯箱,一个月挣一两百元钱。“我发现如果我能学会电脑刻字,一个月可以挣500元。学会后发现如果能用Photoshop,一个月能挣700元,我又去学。”两年后,大乔已经穿着西服在网站工作,月薪到了3000元。这个时候,他开始“想当艺术家”。于是,北京三环路上多了一个穿着T恤、骑着破旧二八自行车乱跑的大眼睛男孩。他在建筑垃圾堆里寻找别人扔掉的三合板、废布、胶水,和上广告公司用剩下的颜料作画。几个月后居然捣腾出一个小型画展。一帮朋友来参观,最后大家把自己看上的画拿走,皆大欢喜。
2002年,大乔回了趟老家,侄女小乔已3岁,家里却穷得要挖野菜。“既然都是受苦,不如一家人一起受苦”,大乔把父母和小乔都接到了北京。他专心地做设计师、开公司,赚了点钱,在北京著名的经济适用房小区给家人买了一套房子。生活安定了些,内心却又躁动起来。大乔决定“不做公司,做回自己”。他买了吉他,自己尝试写歌,居然还能谱出个完整的曲子来。这个时候,他已经是知名乐队 “二手玫瑰”的老友,负责他们所有专辑的设计,在京城地下音乐圈里,也混了个脸儿熟。大乔弹的古筝一度让这些专业人士觉得不错,直到和他一起排练,大家大呼上当,“原来他连什么是音节也不知道。” 连音节也不知道的大乔,却打算做一个自己的乐队,还要拉上侄女小乔做主唱。这个想法被朋友们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小姑娘不满8岁,你还让不让人上学了?晚上12点还在酒吧唱歌,对孩子影响多不好!就你那点水平,都把孩子带走了调!”不过最终,乐队办起来了,小乔也没耽误上学,还当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上台唱歌也不跑调,人气比大乔还旺。
“我的很多歌手朋友,依靠唱片公司,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出第一张专辑,我只用了一年时间,我在时间上赢了。”大乔甚至已经策划到了自己第四张专辑的主题,每张都会是不同的风格。到2009年,他将解散“大乔小乔”。“小乔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她要学会自己做选择,不能一直依赖二叔。”小乔也从不把当明星当回事,同学和老师都不知道她还是个小歌手。她的理想是当翻译。大乔,这个自称“一直自卑”的设计师,动用一切手段记录自己的成长:文字、图画、照片、视频、音乐。在他后面是一串影子:种地的农民乔守民,设计师乔小刀,歌手乔西和专辑《消失的光年》。在他前面,是一长串的梦想。
曲目:
1、星座
2、小乌龟
3、消失的光年
4、小草
5、黑光
6、采花
7、凤求凰
8、电传
9、黑光曲
10、凤求凰古琴曲
制作:口袋唱片 北京声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版: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发行人:崔忠鹏
网站:
电话:010-68479037/13426117374
ISRC CN-A65-07-561-00/A·J6
首发现场纪念版
手工布包装。
限量600盘
Yui 豆瓣
9.0 (109 个评分) Child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tatic Disco
自赏梦幻.电气童话 Childs《Yui》
Childs - Yui电气.童话.摇篮曲. 飘然的音符催眠了每一处躁动的神经. ... childs 是处女专辑《yui》听起来颇有ambient 的韵味,其中虽有着冰岛苍凉广阔的影子 ...
Genre: Electronica / Indie
Childs是来自墨西哥的音乐家Paúl Marrón, Guillermo Bátiz在01年成立的乐队
50%的独立小电子 + 30%的自赏梦幻流行 + 80%的后摇,这样的一个小杂烩风格被他们自己定义成了electronic lullabies,电子童谣。有人说yui中有不少《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声音片断,我不大清楚,不过childs成员对动漫的热爱充满在整张LP中,从封面到编曲都能感觉到。
安静、祥和、一如摇篮曲般让人放松,一头扎入美妙的旋律中,头发随着音符扩散开
睁着眼睛,看在水底发呆的海龟。
海面上,已经下雨了
闻到了么
这么轻的声音,想起了cafe del mar,那股来自西班牙沙滩上的Lounge风潮
由 Paul Marron 和 Guillermo Batiz 組成的墨西哥電音組合。Yui 內除了 electronica外,作品中還包括 dream pop,post rock,ambient 等其他原素。Yui可以說是一張非常有趣的作品,一方面有一些輕鬆的 electro-pop 作品好像 S.A.D 和 Reki ,另外亦有 epic 式作品 lan P。時而有典型 laptop artist 式簡單編排;又有長篇大論 post rock 式電音,變奏高潮起伏。曲目時有 Sigur Ros 式天籟之音;有時又滲出 Mum式的原始 analog 音效 。音樂上,除了一般的鍵琴編排,Yui 內的弦樂編排也做得頗為出色。這張 CD 碟面上印有兩個小朋友的畫像,想也必是 Paul 和 Guillermo 對自身的投影吧。天真的氣氛中頗有一點娃娃看天下的味道。Childs 曾經用" electronic lullabies " 來形容他們自家的音樂,這也不失為一個貼切的形容。
我要我们在一起 豆瓣
8.7 (107 个评分) 范晓萱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9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福茂唱片
看不见 不代表不能体会
看不见 不表示不在这个世界
看不见 其实更有感觉
看不见 才能听得更纯粹
把灯关掉 将控制音乐大小的旋钮调到适当的位置 用没有防备的耳朵 进入范晓萱
感受范晓萱式的音乐 体验22岁范晓萱式呼吸与浪漫
你就会发现 原来贪新没有年龄的限制
而你要的新 一直和范晓萱在一起
合影 豆瓣
9.3 (11 个评分) 大乔小乔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2年11月15日 出版发行: 星外星唱片
中国最具人气独立民谣组合“大乔小乔”,2006-2012作品集《合影》五年的时光没有改变他们的清新质朴,岁月让他们更加用力的歌唱美好生活。大乔小乔乐队,成立于2006年,由叔叔乔小刀,侄女乔木楠组成。叔叔是个设计师,侄女是学生。在没有音乐功底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第一张唱片《消失的光年》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狂销一万张。五年以后,他们再度并肩走在一起,时光让这两个人变化都很大,但风格依然清新质朴。全新的唱片叫做《渔樵问答》,民谣和古意贯穿整张专辑,少了哀伤的轮廓,多了清雅平和的内心世界,岁月让他们改变的更加用力的歌唱美好生活。《合影》是大乔小乔两张唱片《消失的光年》和《渔樵问答》的2CD特别版,是他们五年精彩作品的完整收录。
豆瓣
8.1 (14 个评分) 卡奇社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22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卡奇社 《云》
如果你曾被 《日光倾城》的白日光芒一击即中;
如果你曾被《游园惊梦》的氤氲朦胧带去做梦;
如果你曾因《假面舞会》的卡通灵动心生喜悦;
如果你曾为《潦草的他》的沉静转变惊喜不已。
如果,你也在等他们……
卡奇社
《云》
蛰伏7年全新动作
来则来——
卡奇社,一个沉寂多年却又如影随行的名字。
07年发行《日光倾城》,像一道独特的果味儿彩虹点亮当时的独立乐坛,随后被津津乐道多年,成为国内流行电子不可否认的里程碑之作。
去则去——
梦想很贵,迎合很难。
《日光倾城》之后,卡奇社各自回到海边,开始双城生活。
“这一切没有什么,唱个歌出点小名没有赚到钱,它们是生活里的一笔,而最要紧的还是生活。”
很多人不习惯走路却抬头看白云——
音乐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他们也从来没有离开过音乐
卡奇社更从未离开过一直等待着的你们。
《云》
这首歌词写在颗粒还在念高中的时候。
夏天的傍晚,血一样艳丽的落日,晚霞野蛮的天空。
音乐广播里飘起邓丽君《君心我心》:“多少清晨,多少黄昏……几许良辰,几许美景……”
少女颗粒的忧愁在那一刻浅唱中烟消云散——学业繁重也好,梦想受阻也好,都仿佛只是彼时晚霞的一缕金边。
时隔多年的一个夏天,颗粒如愿在北京做音乐。
搭档fly从网上传来一个吉他曲,忽然Deja-vu!
“我想我从来都是一个固执的热血女青年。这是20年前的歌词,10年前的歌,今年我们30岁了,无数个十年以后,我们还是那个抬头看天的少年。”
----------------------------------------------------
词曲:颗粒
编曲:fly 曲锐
制作人:fly
吉他:fly
贝斯:黄继扬
鼓:王斌
键盘:曲锐
录音棚:百声音乐
录音师:沈楠(鼓,吉他)马师傅(贝斯)
混音棚:S.A.G studio
混音师:姜北生
卡奇社EP 豆瓣
9.0 (44 个评分) 卡奇社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易石大橙文化
卡奇社的两位年轻人在充满西方文化和中国情调的半岛小城生活并用最简单的设备创作大部分作品,偶然机会被唱片公司发现,开始了自己真正的音乐生涯。卡奇社的歌曲以一种悠然而充满趣味的方式完成。词曲自然天成,作品中渗透着童话式的天真,语言的微妙,字里行间传达着他们私密的内心世界。
在口水歌大流行的时代,难得听到这样的声音,处处都标榜大制作大手笔大融合的商业化时代,试看两个年青人怎样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他们心中不时髦却不会落伍的音乐。
卡奇社的音乐感觉:
卡奇社的音乐是东方元素与西方时尚一种完美结合,流行电音的曲风多变。
卡奇社的音乐是最容易使年轻人喜欢的典范,曲风大胆,节奏感好,旋律性强,易流行。不经意流露洒脱、随意自我个性的感觉,声音辨识度100%。
初听卡奇社的主唱声音特有王菲的味道,但是仔细听过后发现,卡奇社还是拥有自己的魅力和独特的味道。作品风格以流行电音为主,轻灵的演唱,时尚的旋律,作品散发着浓厚的欧陆气息。
听卡奇社的作品:
第一是品音乐。电音、流行电音,绝对好听、新鲜、亮耳的音乐。卡奇社的流行电音绝对是对当今乐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给大家听腻了口水歌的耳朵一些惊喜一些新鲜。
第二是听主唱的声音,轻灵的演唱,时尚的旋律,作品散发着浓厚的欧陆气息,清新而不过于标新立异,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然,没有雕琢的瑕疵。
第三是赏歌词,很难想象一个20出头的女孩儿,会对中国传统文学痴迷到奉若神明,这本身对于哈韩哈日成风的现象就是最有力的一次回击。而颗粒不仅是痴迷,她将中国古典文学融会贯通,改编推新的功力也同样让人吃惊,驾驭到恰到好处,东西文化在她笔下,流成曲,集成词。
走过来 走过去 豆瓣 豆瓣
8.3 (81 个评分) 万晓利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ad Head
1971年生于河北。
1990年至1994年在酒厂上班,其间加入过一些文艺团体。
1997年来北京至今,娶妻生子。做职业酒吧歌手。
2002年7月签约Badhead厂牌。
2002年12月,首张个人现场录音专辑《走过来,走过去》由Badhead发行。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豆瓣 豆瓣
8.4 (143 个评分) 万晓利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十三月音乐独立厂牌
空气上的声音
万晓利/文
整个下午,屋子里都很安静,尤其是在五六点的时候。不管有没有阳光斜射进来,我大都坐在床边,低头弹琴。偶尔抬起头,隔着阳台的玻璃看看西边的天空,乌云或落日。这时候我能清楚的听到房间里流动着的空气的声音。
老婆在厨房准备饭菜发出的叮铃当啷,女儿放学回来在门外转动钥匙随之一声巨响的关门声,经常会把我从一个易碎的泡沫幻景中拽回来,紧接着便是她俩叽叽喳喳的对话或争吵。这些声音驾在空气之上,洒落在我的琴声之中,熟悉的让我几乎都听不到。
通常是这样的。
幸亏有电脑,还有那点不罢休的激情。有一次我录下了这一切。回放时我呆住了:那“砰”的一声关门所产生的回响,简单而令人回味的一问一答,和着我那近乎于单音的吉他,形成了一个饱满的声场,空间感巨大……让我不得不沉醉在里面。我闻到了一股小时候自己那床红色棉被的味道。一种回去的感觉,一种彻底的安全与温暖,像是没有经过耳朵,直接从心底冒了出来。
不用多说,我被融化了。并且,再也不想回过神儿来。
这也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败兴之处吧,很容易就会迷恋上一个空间,一种声响,进而忘记现实。当然,反过来讲也对,是音乐让我再一次感知了生活。感谢音乐。
必须反过来讲。
所以,终究还是要回去的,到村落,到田野,到山顶,实在不行就在家里……谁都知道,你把生活给弄丢了。
所以,不得不遗憾那些个焦燥不安的日子,不仅没有感受到这真实而细致的恩赐,而且空虚度了无数好时光,伤神,伤身……
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班里的前几名。要考试了,这时她正在复习英语,高声念道:我一点都不喜欢流行音乐;学习语法很重要;我们应该学会能通过忘记来解决问题……一遍中文一遍英文,一遍又一遍……
隔着客厅我听的清清楚楚。
疯狂着迷 豆瓣
黄铃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2年5月9日 出版发行: 高动力唱片
原版名为《疯狂着迷》,引进后改名《寻觅》
⊙听见黄铃 才知道『疯狂着迷』是什么样子
在教会家庭长大的黄铃,从儿童唱诗班到学生时代入选合唱团,也曾经历无数的歌唱比赛,也曾几度获得出片的机会,只是黄铃始终没有勇气接受,而且整整逃避了5年的时间。
⊙原来 平凡竟可以如此的美丽
对她而言,唱歌原只是她平凡生活里,最单纯的快乐与享受,她不想为了做歌手而唱,更不愿因此失去她原有的平凡与自在。
⊙好声藏不住 虚拟歌手 跃上台面
三年前,她甚至因为不忍再拒绝李老师的诚意,干脆去当空姐,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不必露脸纯粹做个幕后代唱的虚拟歌手,完成老师想帮她出片的心愿。
只不过好声音始终是藏不住的,高动力唱片总经理以保有她纯真平实的原貌,承诺她依然可以自在的做自己,说服了黄铃,推出了她的首张个人专辑『疯狂着迷』。
⊙黄铃 轻轻唱 就可以很有感情的【好声音】
黄铃的声音,甜美中有着异样的磁力与野性,也许是家族遗传的特质,黄铃承袭了原住民天生的好音感,却将那份原声的狂野融合柔化,她的声音让人深深体悟,原来歌轻轻唱就可以很有感情,原来嘶吼吶喊不是宣泄情感唯一的出口。
而黄铃的新专辑『疯狂着迷』,强调自然流畅,表达直接不做作,尤其清新,多音域的声线,无论诠释新民谣、new age、R&B、蓝调,甚至市场流行情歌,都有别于一般的质地,深情却不煽情,轻盈自在,浪漫之情在吹吐间飘然洋溢,听百遍也不厌倦。
⊙第一次抛头露面 黄铃『真』的让人心惊
第一次黄铃露面,
对她来说真是一件难事,
对所有工作人员更是一种天大的折磨,
但在历经所有磨难之后,我们才明白,
她的真来自她的平凡,
她的美来自她的自然。
⊙第一次拍宣传照的黄铃
总觉得拍照应该就是自己和摄影师,从没想过会有摄影助理、灯光师、整体造型师、这么多的工作人员,所以拍了大半天她的紧张让所有人束手无策,连名摄影黄大师也没辄。
平常稳重不语的黄大师,拍照时,为了让黄铃能轻松一点,只好说笑话让黄铃能好好表现,一直拍到最后一套衣服,大伙快累摊了黄铃居然告诉我们:「我终于习惯比较不紧张了!」,现场工作人员都快昏倒了,因为大伙已经准备收工去吃早餐了!?
⊙第一次拍音乐录像带的黄铃
有前车之鉴,她回家准备了许久,心想这次一定没问题,也不会再让大家失望,到了现场,本来开心有信心的她,看见30几位大汉一字排开等候她大驾,真把她吓坏了。
从没想过要在这么多人面前拍音乐录像带和唱歌,一站到摄影机前,手脚身体开始无法自主的抖起来,本来只是简单的10分钟对嘴画面,黄铃居然NG几十遍,结果又把导演和摄影师全都搞疯了。
回想起来,黄铃的每一个『第一次』,
都是如此叫人胆颤心惊,
但我们知道,
这小小一步路,
对她而言,
需要多好大的勇气。
Cover Girl 豆瓣
8.0 (6 个评分) つじあやの / Tsuji Ayano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ビクター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1978年出生的过亚弥乃,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发表歌曲。
并以一曲单纯清新的《幸运草》开始引起注意。
她早年的音乐多为民谣式的小品,配以小巧的夏威夷四弦琴,
一派置身田园海滩的风情。
从2000年开始,以每年一张的速度推出专辑,始终获得极高评价。
尤其是当她的《幻化成凤》被选为吉卜力动画《猫的报恩》主题曲之后,
她的歌声也逐渐为我们所熟悉。
清新、自然、充满邻家女孩气质的音乐,
在浮华嘈烦的流行乐坛,显得如此的清浊不染、至纯至真。
我最讶异于这样一个事实:
每次下班回家,一旦放起她的音乐,
总能让我绷紧了一天的神经立刻松弛。
有些评论所谓的“烦恼抛于脑后”,“抚慰失落的心境”,“重燃生活的热情”,
我个人觉得是感同身受、毫不夸张。
真是无愧于疗伤系女歌手的美名。

而说到她的名字,其实只是由“つじあやの”这五个假名组成,
一般都根据读音写成“Tsuji Ayano”,
曾有过好几个版本的汉化翻译,
2003年国内引进她的《恋恋风歌》专辑时,
使用了“过亚弥乃”这个写法,算是官方翻译了。: )

总是在每年春季按时发片的过亚弥乃,
总是有如同春风一般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
这次她别出心裁的出了一张全部是翻唱作品的大碟,
而且还分作了两碟,分别冠以:
Tokyo Side——在东京,
Kyoto Side——在京都,
大概对于京都出生的她,这是一种有趣的调侃。
再看她的Cover songs,
14首曲目中包含了歌谣,演歌,影视歌曲,甚至Jackson 5这样风格迥异的作品。
最佳无疑是与日本老牌创作型男歌手兼金牌制作人奥田民生合唱的第三曲《sha la la》
据说这是桑田佳佑80年代的名作~~不好意思,还真的不知道~~
不过过亚弥乃和奥田民生懒洋洋的演唱实在是太舒服了
真想一遍又一遍的听下去~~~
另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彦井俊二的电影《燕尾蝶》的主题曲
小林武史的作品,最早由chara唱红,akko也曾翻唱
这次我们的Ayano,用她拿手的夏威夷四弦琴伴奏,纯朴自然的又演绎了一遍。
通览整张专辑,《Cover Girl》延续了《恋恋风歌》的多元化倾向。
过亚弥乃试图在民谣、'70~'80年代音乐、怀旧浪潮等自己所喜爱的元素中,找到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地方。
这种尝试初见成效,她已经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不落潮流、也不落俗套的现代民谣。
这种民谣之奇特在于:既是一个都市新人类又像一个乡野闲客,是一股自然的春风吹拂下的大都会即景。
对Tsuji Ayano充满期待!
逐梦旅程 豆瓣
Tiny Harvest / 小丰收乐团
发布日期 2005年5月7日
漫步在清晨的鄉間小道,暖暖的陽光灑落,來自樹林的風迎面徐徐吹來
身旁有你,旅程不再孤寂
仔細聆聽他們的音樂,彷彿觀賞一幕幕的美麗的風景畫
-- 獻給都會旅人的十二篇樂章
★ 遠赴德國,力邀國際知名發燒大廠老虎魚母帶後製
★ 最純淨的民謠、最直接的悸動

如同品嚐一道美食,Tiny Harvest樂團用音符刺激著人們對音符的味覺。這是一個由妮娜及彼得所組成的雙人民謠團體,兩人皆來自一個相當崇尚自然、和平、宛如童話故事般美麗的瑞典,正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讓他們能創作出最純淨無瑕的音樂。
主唱妮娜天生就擁有一副好歌喉,年僅七歲的她便加入教堂的詩歌班擔任合音長達六年,更讓她的歌聲彷彿就像天使的呢喃。妮娜與樂團吉他手彼得結識於1995年,同樣熱愛音樂的他們,正因為擁有一般人無法擁有的完美默契,決定組成樂團,並以「將最幸福的聲音帶給全世界」做為他們共同的目標。
專輯中每首曲子都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悸動。Beautiful day描述著情人之間的甜蜜畫面;One step closer及Time for departure即妮娜為了音樂創作理想在各地奔波的思鄉離情與悲傷,妮娜以悅耳的嗓音詮釋著那股渴望見到情人的愛戀與愁悵。彼得將妮娜生活上的點滴轉化為文字,細細品味彼得筆下的妮娜就像閱讀一本優雅的散文集,也是生活最直率的寫照。揉合彼得優雅、帶點感性的吉他合奏,傾聽Tiny Harvest,就像一場生活與夢想的完美邂逅。
一個對生活的憧憬、對愛情、對世事的生活詩篇,處處充滿著撫藉心靈的感動,讓心情沉澱在最平靜澄徹的時空裡。
對極光而言,沒有什為比追求最完美的音質呈現來得重要。我們不惜成本,遠赴邀德國力邀知名發燒大廠Stockfish老虎魚為本專輯進行後製,這樣的體貼和用心,只為了要寵壞您的耳朵,將完美的聲音獻給您。

資料來源:極光唱片
Just Another Diamond Day 豆瓣
8.6 (10 个评分) Vashti Bunya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4年10月19日 出版发行: Dicristina Stair
Japanese pressing includes a bonus track & comes packaged in a miniture LP sleeve. Produced in 1970 by the legendary Joe Boyd, Just Another Diamond Day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 holy grail for Brit-folk record collectors, with original copies of the album fetching over $1,000 at auction. It shouldn't take many listens to realize why it's so highly regarded; Just Another Diamond Day is, in its own humble way, nearly a thing of perfection. Ind. 2006.
坠入情网 豆瓣
8.8 (67 个评分) Maximilian Hecker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6月9日 出版发行: 口袋唱片
美丽的心碎,晶莹剔透的忧伤,带来神奇的愈疗能量;麦斯米兰歌曲里的美丽与哀愁,舒缓了生命中所有紧张与不安。张悬、苏打绿、杨乃文竭力推荐!
2007年即将登陆内地陪你一起感动落泪。
聆听伤心的声音,男人也可以如此深情忧伤而美丽——来自德国的麦斯米兰,用气若游丝、伤感迷离的嗓音,和之以深沉唯美的古典钢琴、悠扬的电子乐、清新的木吉他和偶尔肆虐的失真音效,打造出忧郁绝望的唯美情歌。这张精选集由麦斯米兰亲自选曲。从过去四张专辑挑出14首最动人的经典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你可以感爱到麦斯米兰充满了对温暖怀抱的渴求;在高潮起伏的澎湃情感里,他轻声勾勒的吉他、朦胧的梦幻音效,织成一张仿佛梦境中才得见的美丽锦缎。他的情歌既围绕着爱与幸福的感觉,也包含着麻木、死亡、寂寥、失落的阴沉情绪。在夜阑人静时聆听,他宛如在你耳边低语,感觉是多么的亲昵;曾经受伤的人,会在他的声音中,印证心中曾有过的隐约哀痛;未曾受伤的人,聆听着麦斯米兰,也必然会对人世间复杂的情感,有了超验的感悟。
凡夫俗子 豆瓣
7.2 (21 个评分) Maximilian Hecker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22日 出版发行: 口袋唱片
All songs written by Maximilian Hecker. All songs performed and produced by Maximilian Hecker. Mastered by Darius van Helfteren at Amsterdam Mastering, Amsterdam.
Maximilian Hecker about the album:
»In 2008, I reached a point at which I was no longer able to find any satisfaction in my career. I felt that, since the decision I had taken seven years earlier to make music my profession, I had seldom been successful in expressing genuine emotion in concerts or studio recordings. I felt myself to be constricted in a corset of perfectionism and conventions – partly self-inflicted, partly dictated by outsiders. Retrospectively, I realized that a large part of what I had achieved on stage and in the studio had been only a rudimentary excerpt of my feelings, that the channel to my soul felt as if it had been obstructed in such recordings and live performances. It was a series of cathartic and at the same time traumatic experiences – including my encounter with a Japanese woman called Nana in Tokyo in November 2008 – that heralded for me what I call the »decomposing mode«: in order to »survive«, I started to destroy all the suffocating elements in my environment – I liberated myself from narcissistic demands, stopped shaving, wore jogging pants as everyday clothing, distanced myself from women, even from the idea of finding true love one day. I began to make street music again, or rather, to »meditate publicly«, up to six hours at a time, just singing if no one was specifically listening to me – for this was the only way to keep open the path to my soul. And eventually, I began to record my new songs at home, shortly after composing them, using the simplest equipment (often only one room microphone). Exposed to all the street noise and »dirt«. Holding on to the moment of inspiration. My soul, my pure emotions immortalised on tape. All rational processes that before had deadened and delayed my feeling – such as arranging, determining the instrumentation, writing succinct lyrics (the lyrics on the album derive largely from a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emanating directly from my heart, improvised at the moment of recording) and finally the professional recording – these were eliminated. Just the essence remains: the pure emotion, the pure, artistic innocence.«
在 2008年, 我感到自己无法在事业上找到满足感。我觉得自七年前我决定以音乐作为事业之后, 则无法再于演唱会或录音室中表达到真正的情感。我似被困于完美主义及传统的紧身衣之中 --- 部份出于自己, 部份来自其它人。回顾以往, 我发现我在台上及录音室中所做到的, 只是我情感不完整的引用, 我的灵魂就好像受这些录音及演唱阻挡着。那是一连串净化同时亦伤痛的经历 --- 包括在2008年十一月于东京与一个名叫Nana的日本女人之相遇 --- 传达了一个我称之为的「分解模式」的讯息给我, 为了「生存」, 我开始消除我环境中所有使我窒息的元素 --- 我把自己从自我陶醉的需要中解放出来, 停止刮胡子, 每天穿着运动裤, 远离女人, 或有天会找到真爱的想法。我开始再制作街头音乐, 或者应该是进行「公开冥想」, 每天6个小时, 就好像无人在听地唱 --- 这是唯一可以打通到我灵魂深处之路的方法。后来, 我开始在家录制我的新歌, 就是作曲之后, 随即用最简单的器材录制 (很多时就只是一支咪)。曝露于街头音乐及「尘土」之中。抓住有灵感的时刻。我的灵魂, 我纯真的情感在录音带上变成不朽。所有以前握杀及阻碍我情感的理性程序 – 如乐器选用, 编排, 撰写精炼歌词 (唱片内的歌词大部份都是在录音时, 我内心深处触发出来的感觉) 以及最后的专业录制 --- 都一一省掉。剩下的只有精髓: 纯正的情感, 艺术的纯净。
想当年…… 豆瓣
8.6 (22 个评分) Maximilian Hecker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7月20日 出版发行: Avant Garden
Taiwan exclusive two CD collection from the German Pop singer/songwriter features a bonus disc with six rare covers of songs from Radiohead, Tim Buckley, Kings of Convenience and more. The tracklisting on the best of is different to the other two (Chinese and Korean) pressings. This pressing contains seven tracks not available on the Korean two disc version: 'Let Me Out', 'Today', 'Kate Moss', 'Never Ending Days', 'Anesthesia', 'Daze Of Nothing' and 'No More Lies To Reach You'. Avant Garden Record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