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苏菲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Sophie's World
8.6 (385 个评分) 作者: (挪威)乔斯坦·贾德 译者: 萧宝森 作家出版社 1996 - 1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帕斯卡尔.第2辑 豆瓣
作者: (美)格鲁秀斯 译者: 江绪林 中华书局 2003 - 8
《帕斯卡尔.第2辑》内容简介:本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点,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是广大学生的哲深受 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丛书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丛书的每位作者都是研究该思想家的革名学者,对其本人及原作都有独到的见解。尤为可贵的是,丛书既介绍了每们思想爱的生平,又清晰到梳理了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于一身的难得的佳作。丛书的每位译者均是国内研究该思想家的专家,曾翻译过多本西方学术著作。
哲学的故事 豆瓣
作者: 维尔·杜兰特 译者: 肖遥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
本书着重描述了人类史上数十位著名哲学家的境遇、情感与生平,因之,它并不该被看做是一部哲学史,而是一部关于哲学家的故事。
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动听的叙述,使它变成了一部极富魅力的人文经典。该书自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给热爱哲学但又心存敬畏的读者们敞开了一扇亲切的大门。
帕斯卡尔思想录 豆瓣
作者: (法)蒙田 译者: 何兆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4
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图书
如果整个法国文学只能让我选择一部书留下,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思想录》,它是一个崇高的纯粹法国天才的标本。
——[法]维克多·吉罗
正如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样,他的书也是他自己的精神自传。
——[美]梭罗
帕斯卡尔是一位注定要被人们一代一代研究的作家,改变的并不是他自己,而是我们。并不是我们的知识增加了,而是我们对世界和对他的态度变化了。
——[美]T·S·艾略特
在这些不朽的争论者之中,只有帕斯卡尔留存到现在,因为只有他是一个天才,只有他还屹立在世界的废墟之上。
——[法]伏尔泰
他之于法兰西、犹如析拉图之于希腊,但丁之于意大利,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莎士比亚之于英格兰。
——[法]谢瓦里埃
梭罗 豆瓣
作者: 斯蒂芬·哈恩 / Stephen Hahn 译者: 王艳芳 / 彭国华 中华书局 2002 - 7
《梭罗》包括:梭罗的人生及思想;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从和其他社会性著作;自然主义者梭罗等。
海德格尔 豆瓣
作者: (美)约翰逊 译者: 张祥龙 中华书局 2002 - 3
这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点,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丛书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职系当前的现实,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和讲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丛书的每位作得都是研究该思想家的著名学者,以其本人及原作都有独到的见解。尤为可贵的是,丛书既介绍了每位思想家的生平又清晰地梳理了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于一身的难得的佳作,丛书的每位译者均是国内研究该思想家的专家,曾翻译过多本西方学术著作。
王阳明心学研究 豆瓣
作者: 方尔加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本书联系王阳明一生的经历和主要活动来说明他的思想发展、成熟和深化过程,对“尤场悟道”作了论述分析。
明室 豆瓣
Camera Lucida: Reflections on Photography
7.9 (24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赵克非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 - 1
《明室:摄影纵横谈》分为上下两篇,有照片的特性、难于归类的摄影、以感动为出发点、摄影师、幻象和看照片的人、被拍照的人、看照片的人:趣味混乱、摄影如奇遇、不受拘束的现象学、二元性、“STUDIUM”和“PUNCTUM”、“STUDIUM”、传递信息、绘画、出其不意地拆除照等。
柏拉图 豆瓣
作者: [美国] 杰克逊 译者: 倪玉琴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 7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柏拉图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著作的学派。在后世哲学家和基督教神学中,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辐射力。有的哲学史家认为,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
《思想者丛书》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丛书中既有伟大人物的介绍,也有对经典著作的解读。涉及杰出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他们的时代背景、重大成就,特别是他们的思想(作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本书介绍了柏拉图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相关重大事件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介绍了柏拉图的代表作,以及该作品的创作缘由及其影响;以审慎生动的方式来研习该作品的言论;解释关键术语及概念;援引简洁易懂的实例;提供深入探讨的问题。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他们的奋斗阅历、成功经验、切身体会以及对事业、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因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养料。对青年读者来说,会起到励志的作用,使得今后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时时感到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中老年读者来说,也可以对比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经历,获得新的感悟。
远去与归来:希腊与中国的对话 豆瓣
作者: 杜小真 2004 - 8
本书以法国希腊哲学学者、汉学家于连的有关中国思想研究为基础,用对话形式探讨了中国思想和从希腊传统发展而来的西方思想在沟通与交流方面的一些问题。如何看待异域的文化,为什么深入异域的思想文化,分析有别自身的他者不是为了比较优劣,而是为了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文化,这是西方研究中国和中国研究西方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远去是为了归来。
哲学的慰藉 豆瓣
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7.6 (45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资中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瞧不起、心碎、困顿的哲学心灵良方,六个哲学家的智能解决六种人生问题!
英伦才子艾伦・德波顿了解现实人生的苦难,深深体会到这些苦难引起的伤痛;他认为哲学不应只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游戏,而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灵伤痛的良方。因此,他回到伟大哲学家身上,探索这些哲学家的智能,为我们提供舒缓现实生活郁闷的慰藉。
针对六个不同的人生问题──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认为有缺陷、心碎、困顿──德波顿分别向苏格拉底、伊比鸠鲁、塞内卡、蒙田、叔本华、尼采这六位哲学家取经,希望这些哲学家的个人体验与思想学说能够在我们饱受痛苦时,舒缓我们的症状,甚至根治我们的问题。
2011年9月17日 已读
阿兰・德波顿的作品似乎界定起来很麻烦。但是可读性很强 余味也足。本书通过古往今来的六位哲学家的生平故事 他们的体悟及升华而来的思想 为我们因为财富 痛苦 不被理解 身体缺陷等导致的烦忧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道路 求得智慧 也获得自由和幸福 哪怕 依然只是一种可能
cbl essay philosophy 阿兰・德波顿
爱上浪漫 豆瓣
8.1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刘凯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当女人爱上男人,爱上的往往不是男人,而是爱情。
伴随埃里克的出现,爱情击中艾丽丝,她抛却独立,拥抱激情、甜蜜,和爱;她委屈自己,无视埃里克贪享受怯承诺的自我中心。可是爱情依旧,浪漫却终有透支的一天,这时,菲利普的出现又让她心荡神移……
所以,爱上爱情,不如说爱上浪漫;这是每个女人的故事。
《爱上浪漫》是阿兰・德波顿继《爱情笔记》后发表的第二部小说。它的故事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新颖之处。全书写的是一个名叫艾丽丝的英国姑娘的一段爱情经历,情节围绕她同男友埃里克相识.相爱直至最后分手而展开。与通常的爱情小说不同的是,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还以哲学、心理学的观点对女主人公的想法和做法。对她和男友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爱上浪漫》是德波顿以恋爱为主题的登峰造极之作。
2011年9月22日 已读
一段恋情的横截面 还有其间的荷尔蒙反应、个人性格、家庭生活导致的恋爱中的表现的心理解释 爱情还真是 复杂!爱丽丝忱于爱的幻想 但又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思考 具有独立精神的女孩 当然她最初也只是爱上爱情。埃里克显得很孩子气 看似强硬实则无礼也无力
cbl love philosophy 阿兰·德波顿
沉思录 豆瓣
Meditations
7.8 (71 个评分) 作者: 马可·奥勒留 译者: 何怀宏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 2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作品来自奥勒留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部著作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2011年10月2日 已读
一位帝王的人生思考。作为那个时代最智慧的哲人之一 奥勒留的确是值得一读。文多论语体短句 简洁随意 却又深邃宁静 翻译保留了些古风 有生涩之感。但也因此之故 和那些引人启发的句子 显得很般配。
life philosophy rome
斐多 豆瓣
8.9 (11 个评分) 作者: 柏拉图 译者: 杨绛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 4
《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是苏格拉底(Socrates)服刑那天,在雅典(Athens)监狱里和一伙朋友的谈话;谈的是生与死的同题,主要谈灵魂。全部对话都是参加谈话的斐多向伊奇(Echecrates)讲述的。讲述的地点的弗里乌斯(Phlius),因为伊奇是那个地方的人。
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一再呼唤他内在的“灵�”,指引他正直的途径。我们可以说,在西方文化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发现了个人良知。对他来说,这个内在的声音并不囿于个人,而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哲学既是对智慧和正义的热爱,也就是团结人类社群和宇宙的义理定律。由此观之,哲学是幸福快乐不会枯竭的泉源,因此能战胜死亡。
2014年9月4日 已读
楊绛先生譯筆 柏拉圖書寫的蘇格拉底慷慨赴死前最後的對話錄。翻到後來 未免紅了眼眶。“假如靈魂是不朽的 我們該愛護它 不僅今生今世該愛護 永生永世都該愛護。”“我們活一輩子 應該盡力修養道德 尋求智慧 因為將來的收穫是美的 希望是大的。”可敬可愛的倔強老頭 到死都是赤誠而篤實地踐行自己的智慧
philosophy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豆瓣
8.6 (23 个评分) 作者: (法)加缪 译者: 杜小真 上海三联书店 1997
二战后法国有两位号称“精神领袖”的人物,一是萨特,一是加缪。加缪还被称为“法国的良心”,他的散文素以散淡、朴素又寓意深长著称。本书选录了《反与正》和《反叛者》的部分章节,都是人们研究加缪时必会提到的篇章。在《反与正》中,加缪以凝重的笔调回忆了自己的艰苦童年,他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已有清楚的表现。《反叛者》展开对人生更深入的探索,“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他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震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2016年1月20日 已读
「為了改變自然的冷漠 我置身於苦難與陽光之間 苦難阻止我把陽光下的歷史中的一切都想象為美好的 而陽光使我懂得歷史並非一切。改變生活 是的 但並不改變我視為神明的世界。」讀來 還是過於沉重
essay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