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pense
可爱的骨头 豆瓣
The Lovely Bones
7.5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丽斯·西伯德 译者: 施清真 作家出版社 2004 - 6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遭一名连环杀人的歹徒奸杀并碎尸,这样一桩案件如果见诸美国媒体,或许已然引不起耸人听闻的效果。若是以之为素材敷衍成一部小说,可能会是一个以情节取胜的警探侦破故事。但女作家艾丽斯・西伯德却独辟蹊径,倾注了诚挚的深情,抒发出一曲催人泪下的亲情之歌。
作为父母爱情首次结晶的苏茜,天资虽不如妹妹琳茜聪慧,却是一个乖女孩。她帮爸爸业余做玻璃瓶中的帆船工艺品,从中体会到父亲对祖父的怀念;在为妈妈拍摄瞬间快照时,理解了妈妈受过高等教育却不得不充当家庭主妇的郁闷心情;她与小她一岁的妹妹有着难分难舍的手足之情;在小弟巴克利病危之时,挺身而出送他到医院急救;她甚至能和嗜酒贪杯、性情有些浮华的外婆做知心的交流。
但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却横遭歹徒蹂躏,死后还被肢解,只有一截臂肘被人们发现。
沙蒙一家遭此惨祸,立即就崩溃了。父亲杰克精神恍惚,屡为警方提供可疑线索遭拒之后,在一次夜间去捉嫌犯时被误伤致残;母亲艾比盖尔无法忍受失女之痛,竟和探长苟且,然后离家出走;妹妹在哀伤之中一夜成人,不顾性命之忧去凶犯家窃取证据;年仅四岁的小弟在得知长姐已死之后,成长中心灵受到创伤;外婆义无反顾地来女婿家操持家务,以她的乐观豁达为这个家庭注入活力。而街坊四邻和学校师生更是自发地组织了一个追思仪式,大家悼念亡者,更为了安慰亲人。
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苏茜原先的同学先后从大学毕业,走上各自的生活道路。连她的家人似乎也淡忘了家中失去的这名成员,尽管由于她的遭难给家庭带来的不幸和悲哀始终笼罩着全家,挥之不去。……父亲一次突发心脏病,母亲闻讯匆匆赶回,与家人相见难免一番尴尬;父亲从医院回到家中,全家人再次团聚。在一旁偷看的苏茜的魂灵,这时意识到:一个家庭,犹如人的周身骨骼,即使有一块破损了,缺失了,但骨架终会长全,作为缺损部分的她,固然依恋这个家庭,大家也都在忆念中感到遗憾,但全家经历了这场灾难与悲痛之后,终于融溶和合。《可爱的骨头》的书名,点出的正是这一主题。
或许是有感于当前美国的家庭危机,近年来颇有些美国作家致力于家庭题材的小说创作,不过多以青年和中年的婚恋为骨干故事,因此更像是言情小说。
巴别塔之犬 豆瓣
The Dogs of Babel
7.4 (106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罗琳·帕克丝特 译者: 何致和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7
“我想念我穿着白纱的妻子,是否能让她的狗告诉我,埋藏在她生命尽头的秘密……”
妻子的意外身亡,是意外还是自杀?唯一的目击者是她的爱犬“罗莉”。丈夫保罗是一位语言学家,他要找到妻子死亡的真相,于是决定教会“罗莉”说话,道出真相。美国新生代女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的爱情悬疑小说《巴别塔之犬》以象征语言分野、表达困境的“巴别塔”作为基调,在悬疑的背后,探讨的是关于爱情和隔膜的永恒追问。
风之影 豆瓣
La Sombra del Viento
8.1 (47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 译者: 范湲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0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巴塞罗那,达涅尔十一岁生日那天,父亲带他前往“遗忘之书墓园”,这是一座专门收罗为世人所遗忘的各种书籍的图书馆。在父亲的怂恿之下,达涅尔挑了一本胡利安·卡拉斯的小说《风之影》,并且深深为之着迷。于是他开始寻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却惊讶地发现一名自称“谷柏”的畸形男人,正四处寻找卡拉斯的所有著作,并欲将之焚毁殆尽。而达涅尔手中的这本《风之影》很可能是最后一本。原本一场单纯的文学寻根之旅,却意外开启了通往巴塞罗那阴暗过去的恐怖冒险之门。当神秘作者胡利安的轮廓一点一滴浮现时,达涅尔的人生却也逐渐和他产生重叠,若不及早找出真相,他身边的至亲至爱,都会沦为谋杀、魔法与疯狂的牺牲品……
这是一段因追索书中潜藏的灵魂而展开的传奇旅程。在巴塞罗那的光与影中,人性、爱欲、仇恨重重交叠,飘荡如风中的幻影。
第十三个故事 豆瓣
The Thirteenth Tale
8.0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戴安娜·赛特菲尔德 译者: 金逸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5
从小在父亲的古旧书店帮忙的姑娘玛格丽特,爱好读经典小说和传记。一天,她突然收到著名女作家维达·温特的来信。温特性格古怪而低调,常常编造自己的各种离奇故事糊弄记者,但谁也不知道她的真正来历。可她居然写信邀请默默无闻的玛格丽特来为她写传。
出于好奇,同样深居简出的玛格丽特来到偏僻的温特家。如温特所述,她的母亲伊莎贝拉美丽任性,父亲和哥哥完全听命于她,伊莎贝拉生下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却行为怪异。玛格丽特对女作家的故事既着迷,又困惑。半信半疑中,她开始调查这个家族,依照自己的调查结果将温特讲述的家族故事拼接起来。然而,寻找真相的过程令人胆战心惊,也彻底改变了玛格丽特自己的命运……
光射之海 豆瓣
作者: [日本] 铃木光司 译者: 尹肃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6
投海自杀未遂的精神病女子,怀有五个月的身孕,谜一样地住进了望月医生所在的精神病医院。她失去了记忆,只是反反复复唱着一首哀怨的《镜子里》。她是谁?她叫什么名字?她有着怎样的经历?她怀的是谁的孩子?她为什么自杀?……谜一样的女子,引出了一个无边的巨大谜团……
死神计时游戏 豆瓣
作者: [美国] 戴维·鲍尔达奇 译者: 杨冰 2006 - 4
也许,恶魔与你我每个人,都只有一纸之隔。本书是有“世界级悬疑大师第一人”之称的戴维·鲍尔达奇的最新力作。《纽约时报》悬疑惊悚畅销书榜第一名。
树林里惊现女尸,而看似简单的案子迅速升级为可怕的梦魇,没有人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杀人恶魔下一个目标。作者在书中给了西恩·金和蜜雪儿·麦克斯韦新的任务:他们必须努力证明一起入室盗窃案的嫌疑犯是无辜的,然而很快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系列震动维吉尼亚莱特斯堡安静小山区的谋杀案之中。当凶手玩着杀人的时间游戏时,西恩·金和蜜雪儿·麦克斯韦也正试图将异常琐碎的线索拼凑起来。由此一场死神的计时游戏正式拉开帷幕……
美国,弗吉尼亚州,深夜,一个蒙面男子背着一具女尸,来到小城莱特斯堡郊外的树林。他在小心地抛下女尸之后,给受害者戴上一块手表,指针永远停在一点钟的位置……
这就是美国畅销作家戴维·鲍尔达奇的长篇小说《死神计时游戏》(Hour Game)的开篇,这究竟是一场神秘的游戏?还是一连串恐怖的杀戮?
让我们再回到《死神计时游戏》之中。发现第一个受害者的,是私家侦探米歇尔·麦克斯韦。这位中情局退役女特工,正和自己的搭档西恩·金共同调查一起入室盗窃案,并要证明嫌疑犯朱尼尔是无辜的。紧接着第二起凶案又告发生,一对少男少女被霰弹枪打死在汽车内,凶手同样给死者各戴上一块手表,指针分别停留在两点和三点……
第一具尸体,僵硬高举的手腕上挂着一只停在一点钟的表;第二具尸体,表针永远停止在两点钟;第三具尸体……一个个刻意留存的死亡记号,竞和史上最恶名昭彰的杀人手法相同!看似简单的命案,迅速升级为可怕的梦魇,连环杀手的阴影笼罩整个小城,谁都不知道虐杀的动机是什么?以及,下一具尸体会是谁?
米歇尔和金在介入连环凶杀案件的同时,也不断深入调查本地最富有的贝特家族,发现所谓的”入室盗窃案”也是疑点重重。潜伏于暗处的杀人恶魔,又将目标对准了米歇尔和金,而与贝特家族有关的数人也接连遭到凶杀。米歇尔和金正在与杀人恶魔进行着一场“时间游戏”,他们每时每刻都有性命之忧。随着事实真相的临近,藏在恶魔面具背后的那张脸,竟是谁都想不到的那个人……
春分 豆瓣
Equinox
作者: [英]迈克尔·怀特 / Michael White 译者: 刘永刚 重庆出版社 2006
介绍1:
3月,英国牛津,牛津大学女生接连惨死——地狱之门悄然打开。
女孩的喉管被残忍地割断,第一个受害者心脏不翼而飞,在她心脏曾经跳动的地方,摆放着一枚诡异的古代金币;第二个受害者大脑被移走,一枚银币放置在她空空如也的头颅之中……
惊悚小说家劳拉重回阔别多年的母校牛津。她偶然目睹残忍的犯罪现场,职业的敏感使她意识到,几起谋杀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仪式性的联系。在暗自调查中她有了惊人发现:为了找到传说中的点金石,古代炼金术士总是依据星象行事,并在金属与人体器官之间建立了神秘的联系,而在占星术中,金和心脏对应着太阳,而银和大脑则对应着月亮。第一个女孩遇害时,太阳刚刚进入白羊宫,而地球正移过春分点。而太阳、月亮将与金星、火星、木星排成一列,构成千年罕见的五星连珠。
残杀还在继续,劳拉一步步接近神秘的核心:21世纪的开膛手杰克竟与三百年前的科学巨匠牛顿密切相关,几个世纪以来,他所领导的黑暗斯芬克司修道会一直在牛津地下导演着一场召唤撒旦的绝密仪式……
介绍2:
牛顿:最后一位巫师?
――读迈克尔·怀特小说《春分》
孙智正
在《春分》(重庆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这个故事里,牛顿不再被苹果砸或者拿手表当鸡蛋煮,而变成了巫师和狂热的炼金术士,在天上五星连珠之际,躲在地下迷宫里,用同伴从五个新杀死的女孩身体上摘取的器官,举行神秘残忍的仪式。300年后,这个科学巨匠的作祟在牛津大学重演:两名牛津女学生以同样的手法惨遭杀害,是牛顿的木乃伊归来,还是历史可怕的循环?
作者迈克尔·怀特,曾在牛津大学当了7年化学讲师。他还写过另外一本关于牛顿的书――《艾萨克·牛顿:最后一位巫师》。此书曾获美国书业同人奖,已有中文版本,热衷于解构崇高或名人八卦的同学可借来翻读。人们说,牛顿陷于“第一推动力”的不可解而投向神学,后半生深陷神学研究,一生的神学著作数量超过科学著作。人们还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也是因为在研究炼金术和神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至于头被苹果砸什么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就跟瓦特被水壶启示发明蒸汽机一样,完全是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容易接受。
迈克尔·怀特没有想把这本小说写成小学课本,牛顿变成了可怕的“巫术狂人”,当然,牛顿在更多意义上只是作为小说题目的一个“眼”,就像《达芬奇密码》的达·芬奇、《海边的卡夫卡》的卡夫卡。小说分古今两条线索,现代和古代的场景不断切换:这一页牛津有女学生正被残忍杀害,那一页牛顿正受到某本巫术书的启迪;这一页女主人公劳拉正在用搜索引擎搜查星相资料,那一页牛顿正在搜索地下迷宫的线索;这一页劳拉得到了一些线索,那一页牛顿得到了绿碑文和红宝石;这一页更多的女孩被残忍地杀害,那一页牛顿正在准备举行巫术;这一页牛津大学图书馆馆长失踪了,那一页牛顿的仪式遭到了守护者的破坏……
迈克尔·怀特把小说写得像好莱坞大片,行文简洁,结构清晰,注重画面感,至于线索的交织、场景的切换、桥段的设置,可有可无的性场面和看似幽默的对话,简直就是活脱脱的好莱坞电影。小说要素也设置得像一份营养成分合理的套餐:残忍专业的连环杀戮、科学大师的B面、神秘的巫术仪式、千年罕见的星相奇观、世界学术圣地牛津、神秘的地下迷宫、传说中的绿碑文和红宝石、人与撒旦的PK……如果写得更简洁一点,去除一些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就是一部很好的不用删改的剧本。看完这本小说,就像看完一部捧在手里的电影,而且是一部很有诚意的大片。在讲述一个完满的故事的同时,附赠丰富的二手人文知识。它总是安抚我们的平凡,满足我们的欲望,满足我们的好奇,甚至满足我们的残忍,还附加一点点我们都听说过的知识点以吸引注意,比如在《圣骨迷踪》里是“圣骨”,在这部小说里就是牛顿。
《京华时报》 (2006-12-11 第025版)
死亡时刻表 豆瓣
作者: [美国] 戴维·鲍尔达奇 东方出版中心 2006 - 10
世界级悬疑大师第一人——戴维·鲍尔达奇“悬疑热”,再度来袭!是乔治H.W布什、比尔·克林顿热衷的政治惊险小说,由国内悬疑畅销书新锐作家蔡骏倾力作序推荐!  这是一部节奏快、引入入胜的政治惊险小说,在交织繁复的情节中,穿插了很多美国联邦情报局的工作内幕。故而,本书刚一出版就成为《纽约时代》杂志畅销书排行榜冠军。 作者系律师出身,多年的司法实践使他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而制造悬念,设置推理也是其锋利的武器,读者在他营造的情节中很容易身临其境,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探索,就在人们以为大白真相时,却发现自己又中了圈套。然后推翻之前的假设,再重新寻找答案,其中感受的失落和惊喜,正是鲍尔达奇作品的魅力所在。
迷失男女 豆瓣
作者: [美]彼得·斯陶伯 译者: 于是 2005 - 10
《迷失男女》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人家里,母亲突然自杀,儿子随后失踪,作为探究其秘密的主人公却不是父亲,而是父亲的兄长。因此,这场离奇的风波拉近了兄弟俩的关系,我们看到了可悲,也看到了可耻。兄弟俩迥然不同的个性和处事待人方式都暗示了作对对状善和恶、无私和自私的态度。大哥蒂姆是一个作家,虽然著作等身,但仍然平和谦逊、待人真诚、有头脑。弟弟菲利普虽然是中学副校长,为人却刻薄自私,完全缺乏爱心,但他对纽约人的生活评判倒显得一针见血。这是一个极端不平衡的人物,他鄙视有钱人,却又向往富裕的生活;他需要婚姻和家庭作为身份的掩饰,却不关心家人;他故作尊严,却酷似按照本演戏,基本上可以说他是个怯懦的伪君子,有一些小聪明但都用于粉饰自我。但不可否认的是,发生在这样一对兄弟身上的某些故事细节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很容易看到血缘的微妙向心力,以及不可避免的离心力,更容易看到幽默对白背后的善恶抵触。
死亡约会-迷离悬疑系列 豆瓣
Booked To Die (Cliff Janeway, #1)
作者: (美)顿宁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7
电话铃声骤然响起的时候,是子夜两点三十分。 我睡觉一直很警惕,只就这个晚上才像死人一样。你要是连着四天加班,一直没机会合眼,并且刚刚站了13个钟头,保证比我睡得还死。一个叫杰奇?纽顿的傻瓜经常来梦里找我,他是我最想杀死的人,我想总有一天我真会这样干的。当电话响起,我正在梦里跟这个混蛋较量。战场就在东区中学的走廊,下课铃拉响了,孩子们纷纷冲了出来,冲向杰奇的枪口。打靶开始,孩子们接二连三倒下,讨厌的
猫灵 豆瓣
作者: 王秀梅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5 - 5
自从9岁我经历了母亲白露的割腕自杀,以及白露最宠爱的一只名叫西西的母猫的忧郁而死以后,我就突然变成了一个散发着超常灵异之光的女孩。30岁的时候,我在我父亲谢未阳的酒吧里遇见了一个名叫西西的女孩。在这一年,我爱上了一个跟我父亲有些相像的中年男人,我开始莫名其妙地头痛,我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对我父亲的爱崇以及追寻我母亲死亡之谜中无法自拔。
不断映现出神秘影像的雕花铜镜,提前预见并最终未能幸免的死亡,埋葬过母猫西西的红沙坟,坟头上突然长出的罂粟花,午夜发出响动的洗衣机,洗衣机里不停旋转的血流,预见性的梦境,锋利的蒙古小猎刀。悲凉的爱情掩藏在恐怖和缜密的推理中,生活化的悬幻加重并稀释着灵魂翅膀上的微尘……
冷血 豆瓣
8.6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 张贺 南海出版公司 2006 - 11
1959年11月15日,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家四口惨遭杀害!这桩没有明显犯罪动机,也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线索的离奇血案,震惊了整个美国,举国上下都在关注血案的侦破。杜鲁门·卡波特受《纽约客》杂志之邀,前往堪萨斯跟踪采访整个案件的进展,希望能找出藏在这起谋杀案背后的故事。随着采访的深入,卡波特对与自己悲惨经历相似的死刑犯竟生出了无尽的同情和爱怜,他因此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历时六年,在六千多页案件调查笔记的基础上,卡波特把传统小说的想象力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这部举世皆惊的小说!小说重现了血案发生以及为追捕、审讯、惩罚凶手而展开的调查的全过程。全书充满了全新的、令人着迷的悬念!
寂寞的频率 豆瓣
さみしさの周波数
8.5 (44 个评分) 作者: [日] 乙一 译者: 杨爽 / 秦刚 译林出版社 2012 - 8
《寂寞的频率》由四个温情短篇故事构成,《未来预报》、《小偷抓住的手》、《胶卷中的少女》和《失去的世界》,分别讲述一个被预言爱情的年轻人对爱情归宿的迷茫,行窃时抓到一只手的小偷走出困窘重获新生的奇遇,对所拍电影中出现的已死少女想要诉说内容的迷惑,以及和妻子感情不睦的丈夫车祸瘫痪后感受妻子默默的爱而重获世界的故事。
2019年7月17日 已读
中篇小说集。关于孤独 以及寂寞的故事 寂寞的人发出电波 穿越时间 空间 触觉 或者视觉 抵达到孤独者的内心 引发共鸣。重要的是共鸣么 不 是对于一段时光 一种遗憾或者希冀 或者说 一颗心 曾经存在的证明。四个故事 风格也多变 言情 悬疑或者偏惊悚的 各有其曲。最为喜欢的一篇是《小偷抓住的手》 倒不单单因为这是其中气氛最为明朗的一个 也是若隐若现的俏皮 在乙一的小说中也蛮少有。《失去的世界》那篇 设定上就是潜水钟与蝴蝶 不过看下来 反倒还是现实中的故事更温柔一点
collection fiction jpf psy suspense
香水 豆瓣
Das Parfum.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8.7 (178 个评分) 作者: [德] 帕·聚斯金德 译者: 李清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5
小说叙述一个奇才怪杰谋杀了26个少女的故事。其中每一次谋杀都是一个目的:只是因为迷上她们特有的味道。对格雷诺耶来说,每次都是一场恋爱,但是他爱的不是人,而是她们身上的香味;谋杀她们只是为了永远占有,并且拥有他所钟爱的那种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香味”……
这本书不是一部通俗的惊险小说,而是一部构思奇特,充满幻想,离意深刻的严肃作品;自1985年出版以来,始终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已被译成30余种文字。
2019年7月17日 已读
设定真是让人赞叹不已。收集香味到惊悚的地步 尚能理解的话 没有体味的设定在看到后半时发现才是神来之笔。无疑 视之为一个天才嫌疑犯耸人听闻的传奇并无不可 但要是说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边缘世界的人 一个魔鬼在尘世之中寻找自身意义 寻找自我的故事 也无不可。聚斯金德的语言很是迷人 越过了善恶的边界 异常平稳而冷峻的叙事 又为此平添了一股寒意...与此前此后的谋杀案相比 最令我触动的 反倒是格雷诺耶在荒野之外隐居的那几年的岁月
crime fiction german susp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