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一路走来一路读 豆瓣
8.1 (22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 1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开拓初期的日子里,又惟求能速速安顿,因而村镇都因陋就简,也就始终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逛得多了,觉得症状国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着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他们从欧洲传承的思想,到了北美的荒原上,褪尽精美修饰,却有了实实在在的精神。这是林达最新的一本关于美国、欧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明和社会的书。作者延续一贯的创作风格,对美国及欧洲几十个著名的城市与乡村、人物与事件作了贯穿历史的透视,以轻松的阅读来深刻理解欧美的历史和社会。林达的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风光无限的旅程――知识与思考、智慧与大度造就了善于观察和阅读的眼睛。通过作者犀利的目光和委婉的笔触,一个个发生在异国的故事透射出了历史文化、战乱风云、文明发展和社会演变的信息。随着作者的引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新境界徐徐展开。
追逐日光 豆瓣
6.4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尤金·奥凯利
译者:
蒋旭峰
中信出版社
2007
- 1
时年53岁的尤金·奥凯利正处于人生和事业的巅峰。他担任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也是全美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他事业蒸蒸日上,生活美满,妻子、孩子、家庭和好友都让他感到欢欣愉悦。他也在脑中企划更美好的未来:准备下一次商务旅行,永续公司的长青基业,安排和妻子在一起的周末活动,参加女儿初二的开学仪式。
然而,仿似晴天霹雳,在2005年5月,尤金·奥凯利被诊断为脑癌晚期,最多还能活上3到6个月。命运就是这般无常。他原本想象中的光明未来一下子就蒙上了阴影。他必须当机立断、改弦易辙,修改他原来的人生计划,拿出在高尔夫球场上为有多一点的打球时间而不时追逐日光的精神,好好把握住所剩无几的有生之日。
这本书正是尤金·奥凯利人生最后旅程的告白。从得到确诊的消息到他辞世中间只有不到4个月,但是其中所记述的心路历程却让人久久难忘。
然而,仿似晴天霹雳,在2005年5月,尤金·奥凯利被诊断为脑癌晚期,最多还能活上3到6个月。命运就是这般无常。他原本想象中的光明未来一下子就蒙上了阴影。他必须当机立断、改弦易辙,修改他原来的人生计划,拿出在高尔夫球场上为有多一点的打球时间而不时追逐日光的精神,好好把握住所剩无几的有生之日。
这本书正是尤金·奥凯利人生最后旅程的告白。从得到确诊的消息到他辞世中间只有不到4个月,但是其中所记述的心路历程却让人久久难忘。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老倒霉 豆瓣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美)斯宾塞·约翰逊
译者:
周晶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1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老倒霉?
为什么的有人成功、有的人失败?
为什么99%的人,到了50岁还要为生活而奔波?工作了几十年,到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
其实,幸运的密码就在你的选择里!
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博士一直在寻找答案。他发现,成功人士与失败者的差别,并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够不够聪明,而在于一个人是否“会”选择!不会选择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再怎么努力也会一辈子吃苦!
有鉴于此,斯宾塞博士总结了一套非常简单实用的“幸运选择法”,这套方法会让你明白: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什么是你想要的?你的选择会带来什么结果?什么是你的幻想,什么是你必须面对的现实?……一步步地引导你想清楚了再选择!只要掌握了这套方法,幸运之神就会主动来敲你的门!
为什么的有人成功、有的人失败?
为什么99%的人,到了50岁还要为生活而奔波?工作了几十年,到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
其实,幸运的密码就在你的选择里!
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博士一直在寻找答案。他发现,成功人士与失败者的差别,并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够不够聪明,而在于一个人是否“会”选择!不会选择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再怎么努力也会一辈子吃苦!
有鉴于此,斯宾塞博士总结了一套非常简单实用的“幸运选择法”,这套方法会让你明白: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什么是你想要的?你的选择会带来什么结果?什么是你的幻想,什么是你必须面对的现实?……一步步地引导你想清楚了再选择!只要掌握了这套方法,幸运之神就会主动来敲你的门!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 豆瓣
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理查德·费曼
译者:
李绍明
/
李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5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因为已经有《“别逗了,费曼先生!”》问世在先,所以这里要解释几句。首先,虽然《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主旨一仍旧贯,说的仍然是“一个怪人的种种冒险”,可是,这里所述的冒险经历与前书不同:有的轻松,有的悲情,可是,大多数时间里,费曼先生无意玩闹——虽然往往也很难说。其次,《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里所讲的故事,比起“别逗了”讲的那些,彼此的联系更其松散。那本书里的故事系以年月,排成一部流水帐,貌似有些条理。(结果有的读者把“别逗了”当成是费曼的自传。)我的动机很简单:自从听到最初的费曼故事,我就有了强大的欲望要跟别人分享。最后,这里的故事大多数不像从前那样,罗里罗嗦凑满差不多长的篇幅。关于这一方面,我要简单地说明如下。
第一编,“怪人”,开头写的是那些对费曼影响最大,终于造成了费曼个性的人们:他的父亲摩尔,还有他的第一位爱妻阿莲。第一个故事是根据BBC的一个节目改写的,那篇故事叫做“发现的乐趣”,制作人是克利斯多佛·萨克斯。阿莲的故事——《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书名即来自这个故事——要费曼讲述那是痛苦的。有过六个不同的故事。这次的故事是历时十年把那六个故事拼装起来的。终于拼装完成的时候,费曼特别喜欢它,很愿意跟别人分享。
第一编里的其他故事,虽然总的来说调子轻松,可我还是认真的把它们收进《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因为不可能再出一本“别逗了”。费曼特别引为自豪的是那篇“就像数一、二、三……那么简单”。有时候他曾打算把它写成一篇心理学论文。此编最后一章收入的通信,是蒙了格温妮丝·费曼,弗里曼·代森和亨利·贝蒂所惠,在此要表示感谢的。
第二编,“费曼先生在华盛顿”,不幸成了费曼的最后一次冒险。这个故事特别长,因为故事的内容还没有过时。(较短的版本已见《工程与科学》和《今日物理学》两杂志。)这篇故事没有发表的更早,是因为费曼在罗杰斯委员会服务以来又作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大手术,外加放疗、过高热疗和别的治疗。
费曼与癌症长达十年的战斗于1988年2月15日结束了。那是他在加州理工学院讲完课之后两星期的事。我决定收入他一篇最雄辩、最引人入胜的讲演作为《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尾声,演讲的题目是“科学的价值”。
第一编,“怪人”,开头写的是那些对费曼影响最大,终于造成了费曼个性的人们:他的父亲摩尔,还有他的第一位爱妻阿莲。第一个故事是根据BBC的一个节目改写的,那篇故事叫做“发现的乐趣”,制作人是克利斯多佛·萨克斯。阿莲的故事——《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书名即来自这个故事——要费曼讲述那是痛苦的。有过六个不同的故事。这次的故事是历时十年把那六个故事拼装起来的。终于拼装完成的时候,费曼特别喜欢它,很愿意跟别人分享。
第一编里的其他故事,虽然总的来说调子轻松,可我还是认真的把它们收进《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因为不可能再出一本“别逗了”。费曼特别引为自豪的是那篇“就像数一、二、三……那么简单”。有时候他曾打算把它写成一篇心理学论文。此编最后一章收入的通信,是蒙了格温妮丝·费曼,弗里曼·代森和亨利·贝蒂所惠,在此要表示感谢的。
第二编,“费曼先生在华盛顿”,不幸成了费曼的最后一次冒险。这个故事特别长,因为故事的内容还没有过时。(较短的版本已见《工程与科学》和《今日物理学》两杂志。)这篇故事没有发表的更早,是因为费曼在罗杰斯委员会服务以来又作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大手术,外加放疗、过高热疗和别的治疗。
费曼与癌症长达十年的战斗于1988年2月15日结束了。那是他在加州理工学院讲完课之后两星期的事。我决定收入他一篇最雄辩、最引人入胜的讲演作为《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尾声,演讲的题目是“科学的价值”。
拿着剪刀奔跑 豆瓣
Running with Scissors
6.9 (9 个评分)
作者:
奥古斯丁·巴勒斯
译者:
于海生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
- 11
《拿着剪刀奔跑》讲述孤独了就要发泄,不管伤着谁。拿着剪刀奔跑——它是一种暗示,一种象征。它更是一种比喻,一种典型的、美国式的比喻,潜台词就是:你痛苦吗?你孤独吗?那就毫不犹豫地发泄吧!手舞剪刀,一路狂奔,不管伤着谁……《拿着剪刀奔跑》是美国时下最受欢迎的记忆文学读本,荣登2003年美国全国畅销书第一名,《纽约时报》畅销书第一名,《娱乐周刊》畅销书第一名,《ELLE》畅销书第一名,几乎每一页都能激起本能反应:大笑、畏缩、恶心……还有有趣。
王子与贫儿 豆瓣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7.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克·吐温
译者:
张友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6
《王子与贫儿》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描写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通过一个阴差阳错的偶在机会互相换了位置,王子变成了贫儿,贫儿成了王子。贫儿汤姆穿着王子的衣服在王宫里尽享荣华富贵,还当上了英国的新国王。而真正的王子爱德华却在外四处流浪,不得不忍受贫穷和乞丐们的欺凌和嘲讽。在好人霍顿的帮助下,爱德华王子经历了重重劫难,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最后终于回到了王宫。而贫儿汤姆在良心的谴责下,将不属于自己的王位还给了真正的王子。此后,爱德华成了一位仁慈的君主,和他的子民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故事的想像极其丰富、语言幽默风趣,在带给儿童快乐的同时,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对纯洁、善良、美好事物的向往。
Miss Rumphius 豆瓣 Goodreads
Miss Rumphius
作者:
Barbara Cooney
Puffin
1985
- 11
Seeking adventure in faraway places, Miss Rumphius fulfills her dream and then sets out to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
必有恶人来 豆瓣
Something Wicked This Way Comes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郭卫文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 9
在平静的伊利诺伊州格林镇,威尔和吉姆即将告别十三岁,告别童年。他们正急不可耐地盼望着青春的到来,盼望长大成人。而威尔的爸爸则正步入人生的暮年,心怀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深夜的月光下,一列宛如灵车的蒸汽火车,将黑色的马戏团带到了小镇。这些来自幽冥的表演者将满足小镇居民的一切愿望。他们会将成熟带给威尔和吉姆,会把青春还给威尔爸爸。只是,他们会要求付出一份过于昂贵的代价。
生命与死亡、青春与暮年、永恒不变与一去不回头的时间……交织成一曲深沉的、忧伤的诗篇。
深夜的月光下,一列宛如灵车的蒸汽火车,将黑色的马戏团带到了小镇。这些来自幽冥的表演者将满足小镇居民的一切愿望。他们会将成熟带给威尔和吉姆,会把青春还给威尔爸爸。只是,他们会要求付出一份过于昂贵的代价。
生命与死亡、青春与暮年、永恒不变与一去不回头的时间……交织成一曲深沉的、忧伤的诗篇。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 豆瓣 Goodreads
Fifty Inventions That Shaped the Modern Economy
作者:
[英] 蒂姆·哈福德
中信出版社
2018
- 4
这本书聚焦于世界经济运行中令人着迷的一些细节,为此挑选了50项具体发明——纸张、条形码、知识产权和书写本身等。在每一个案例中,我们会近距离观察,看看这些发明到底改变了什么。一路上,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问题的答案。
•艾尔顿•约翰与无纸化办公室的承诺有何联系?
•美国哪项发明在日本被限制40年,这对日本女性就业有何影响?
•1803年,为什么警察认为要两次处决一位伦敦的凶手——这与便携式电子产品有何联系?
•货币创新如何破坏议会大厦?
•哪个产品于1976年推出,很快又失败,但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却将其与葡萄酒、字母表和轮子一起加以称赞?
•美联储主席耶伦·尤伦与忽必烈有共同之处吗?
这50项发明中,有一些比如犁,简单实用。另外一些如时钟,已经变得很精密。其中一些是固体,比如混凝土;其他一些如有限责任公司,是抽象的发明,你根本无法触及。有些,比如苹果手机,已经疯狂获利。其他一些如柴油机,最初是商业灾难。但是,它们都有故事可讲,让我了解到这个世界如何运行,这有助于我们注意周围一些看似平常的奇迹。其中一些涉及巨大、无情的经济力量; 另一些则是关于人类或荣耀或悲剧的故事。
•艾尔顿•约翰与无纸化办公室的承诺有何联系?
•美国哪项发明在日本被限制40年,这对日本女性就业有何影响?
•1803年,为什么警察认为要两次处决一位伦敦的凶手——这与便携式电子产品有何联系?
•货币创新如何破坏议会大厦?
•哪个产品于1976年推出,很快又失败,但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却将其与葡萄酒、字母表和轮子一起加以称赞?
•美联储主席耶伦·尤伦与忽必烈有共同之处吗?
这50项发明中,有一些比如犁,简单实用。另外一些如时钟,已经变得很精密。其中一些是固体,比如混凝土;其他一些如有限责任公司,是抽象的发明,你根本无法触及。有些,比如苹果手机,已经疯狂获利。其他一些如柴油机,最初是商业灾难。但是,它们都有故事可讲,让我了解到这个世界如何运行,这有助于我们注意周围一些看似平常的奇迹。其中一些涉及巨大、无情的经济力量; 另一些则是关于人类或荣耀或悲剧的故事。
Iron West 豆瓣
作者:
Tennapel, Doug
Diamond Comic Distributors
2006
- 7
Preston Struck is an incompetent outlaw with a heart of fool's gold. He discovers an army of metal men bent on destroying central California. While Struck avoids any form of heroism, he gets a little help from a magical old shaman and his sidekick Sasquatch. Struck is going to need all the help he can get because he's deputized just as the mechanical men have taken over the railroad and are mutating the train into a giant demonic iron monster.
永恒的终结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The End of Eternity
9.0 (365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崔正男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4
- 9
24世纪,人类发明了时间力场。27世纪,人类在掌握时间旅行技术后,成立了一个叫做永恒时空(Eternity)的组织,在每个时代的背后,默默地守护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永恒时空以一个世纪为单位,并视每个世纪的发展需要而加以微调,以避免社会全体受到更大伤害。通过纠正过去的错误,将所有灾难扼杀在萌芽中,人类终于获得安宁的未来。然而,这种“绝对安全”的未来却在某一天迎来了终结。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因果链,仿佛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黑暗,即将吞噬全人类。
安德鲁•哈伦,生于95世纪,他是永恒时空的时空技师、人类未来社会的精英。他的天职是靠操纵时空壶,进行时间旅行来守护500亿人类,而在一次时空任务中,他邂逅了令他一见倾心的姑娘,而突然来到的爱情却让他开始质疑整个世界。
同时,人类最后的希望,也落在了时间旅行者安德鲁•哈伦最后的时空任务上……
◆《永恒的终结》是最伟大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被公认的最高杰作。
◆《永恒的终结》厘清了关于时间旅行的一切构想!
◆1955年原作出版,科幻迷们翘首以盼60年来,唯一中文版全译本首次登陆中国。
安德鲁•哈伦,生于95世纪,他是永恒时空的时空技师、人类未来社会的精英。他的天职是靠操纵时空壶,进行时间旅行来守护500亿人类,而在一次时空任务中,他邂逅了令他一见倾心的姑娘,而突然来到的爱情却让他开始质疑整个世界。
同时,人类最后的希望,也落在了时间旅行者安德鲁•哈伦最后的时空任务上……
◆《永恒的终结》是最伟大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被公认的最高杰作。
◆《永恒的终结》厘清了关于时间旅行的一切构想!
◆1955年原作出版,科幻迷们翘首以盼60年来,唯一中文版全译本首次登陆中国。
华氏451 豆瓣 谷歌图书
Fahrenheit 451
8.4 (17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于而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7
“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们。”
★ 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反乌托邦代表作精装纪念版
★ 法国著名导演特吕弗电影《华氏451》原著
★ 在焚烧书籍的年代留下人类文明的备忘录
★ 如果一个人就是一部书,你希望自己是哪一本?
华氏451度是纸的燃点,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压制思想自由的世界里,这里所有的书都被禁止,消防员的工作不是灭火,而是焚书。故事的主人公已经当了十年的消防队员,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奇特的女孩,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疑虑。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向这个世界发起挑战。就这样一批“书之人”暗暗聚集,他们都有惊人的记忆力,看完就把书烧掉,然后把内容记在心里。那些书储存在他们平静的眼眸之后,完好无缺地等待着将来某一天,那些手指干净或肮脏的读者再来翻动……
该作品在五十多年前首次出版时曾造成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反乌托邦小说的重要代表作。1966年被法国新浪潮著名导演特吕弗改编为电影。还曾被改编成同名游戏、独角戏、漫画等。
特以此精装典藏版,纪念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逝世五周年。他是科幻界的爱伦•坡,狡黠而忧伤的怪老头。天空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火星上有向他作品致敬的火山口。他是斯皮尔伯格、史蒂芬金的缪斯。他去世时总统亲自致悼词。如今,他离开我们五年了。来看看他笔下的世界,和我们身处的世界,有着怎样可悲又可叹的相似?
随书附赠布拉德伯里语录书签,收获属于你的科幻箴言。
★ 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反乌托邦代表作精装纪念版
★ 法国著名导演特吕弗电影《华氏451》原著
★ 在焚烧书籍的年代留下人类文明的备忘录
★ 如果一个人就是一部书,你希望自己是哪一本?
华氏451度是纸的燃点,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压制思想自由的世界里,这里所有的书都被禁止,消防员的工作不是灭火,而是焚书。故事的主人公已经当了十年的消防队员,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奇特的女孩,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疑虑。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向这个世界发起挑战。就这样一批“书之人”暗暗聚集,他们都有惊人的记忆力,看完就把书烧掉,然后把内容记在心里。那些书储存在他们平静的眼眸之后,完好无缺地等待着将来某一天,那些手指干净或肮脏的读者再来翻动……
该作品在五十多年前首次出版时曾造成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反乌托邦小说的重要代表作。1966年被法国新浪潮著名导演特吕弗改编为电影。还曾被改编成同名游戏、独角戏、漫画等。
特以此精装典藏版,纪念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逝世五周年。他是科幻界的爱伦•坡,狡黠而忧伤的怪老头。天空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火星上有向他作品致敬的火山口。他是斯皮尔伯格、史蒂芬金的缪斯。他去世时总统亲自致悼词。如今,他离开我们五年了。来看看他笔下的世界,和我们身处的世界,有着怎样可悲又可叹的相似?
随书附赠布拉德伯里语录书签,收获属于你的科幻箴言。
深度工作 豆瓣 Goodreads
Deep Work: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
7.9 (84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尔·纽波特
译者:
宋伟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 7
如何在网络时代善用脑力,创造真实价值,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
※编辑推荐※
☆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畅销书,引发数百万讨论的年度话题之作。收到电邮有必要在1小时之内回复吗?在工作中一直保持联结状态重要吗?开放式办公环境合理吗?……本书将帮你重新审视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让你不再深陷于低效的忙碌之中。
☆ 深度工作,是信息碎片时代的自控力、专注力、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指南,是在新经济形势下取得成就必备的核心技能。在这个以快为先的网络时代,深度工作能力日益稀缺,所以它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有价值。
☆ 比尔·盖茨、西奥多·罗斯福、理查德·费曼、马克·吐温、伍迪·艾伦、J. K.罗琳、乔纳森·弗兰岑、卡尔·荣格、唐纳德·克努特、查尔斯·达尔文,这些引领时代潮流的行业翘楚,都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
.....................
※内容简介※
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你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忙碌,但你的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
本书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作者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本书的所有讨论也围绕 “深度工作”而展开,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系统地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如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
作者还强调,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一种匠人精神的回归。
.....................
※媒体推荐※
《深度工作》完成了两项艰巨的任务:一是打破陈词滥调,野心勃勃地提出了丰富的实践策略。二是纽波特先生在反对“在工作中持续保持连接状态”这一团体迷思时,并没有对其牢骚不断。
——《华尔街日报》
纽波特是一名杰出的自助类书籍写作者,他的建议是具体的,如建立一个深度工作的可视化记分卡,将你的默认电子邮件处理习惯转变为“不响应”,在电脑旁设置记事板,规划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等。
——《纽约时报》
《深度工作》在培养高度专注力领域是一本很出色的著作,它提供了立竿见影的操作步骤,帮我们把深度工作更好地纳入日常生活中。
——亚当·格兰特,畅销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作者
企业精英必须拥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具备竞争力,本书针对如何有效投资自我及怎样才能表现出众,提供了有力的建议。
——雷德‧霍夫曼,领英网联合创始人
卡尔·纽波特在喧嚣的信息海洋中提供了一种清晰的声音,带来了一种科学与激情之间的平衡。我们不需要更多的点击量、更多的猫或更多的表情包,当我们无法从这些东西身上移开目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勇气。
——塞斯·高汀,畅销书《紫牛》作者
.....................
※编辑推荐※
☆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畅销书,引发数百万讨论的年度话题之作。收到电邮有必要在1小时之内回复吗?在工作中一直保持联结状态重要吗?开放式办公环境合理吗?……本书将帮你重新审视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让你不再深陷于低效的忙碌之中。
☆ 深度工作,是信息碎片时代的自控力、专注力、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指南,是在新经济形势下取得成就必备的核心技能。在这个以快为先的网络时代,深度工作能力日益稀缺,所以它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有价值。
☆ 比尔·盖茨、西奥多·罗斯福、理查德·费曼、马克·吐温、伍迪·艾伦、J. K.罗琳、乔纳森·弗兰岑、卡尔·荣格、唐纳德·克努特、查尔斯·达尔文,这些引领时代潮流的行业翘楚,都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
.....................
※内容简介※
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你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忙碌,但你的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
本书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作者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本书的所有讨论也围绕 “深度工作”而展开,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系统地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如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
作者还强调,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一种匠人精神的回归。
.....................
※媒体推荐※
《深度工作》完成了两项艰巨的任务:一是打破陈词滥调,野心勃勃地提出了丰富的实践策略。二是纽波特先生在反对“在工作中持续保持连接状态”这一团体迷思时,并没有对其牢骚不断。
——《华尔街日报》
纽波特是一名杰出的自助类书籍写作者,他的建议是具体的,如建立一个深度工作的可视化记分卡,将你的默认电子邮件处理习惯转变为“不响应”,在电脑旁设置记事板,规划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等。
——《纽约时报》
《深度工作》在培养高度专注力领域是一本很出色的著作,它提供了立竿见影的操作步骤,帮我们把深度工作更好地纳入日常生活中。
——亚当·格兰特,畅销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作者
企业精英必须拥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具备竞争力,本书针对如何有效投资自我及怎样才能表现出众,提供了有力的建议。
——雷德‧霍夫曼,领英网联合创始人
卡尔·纽波特在喧嚣的信息海洋中提供了一种清晰的声音,带来了一种科学与激情之间的平衡。我们不需要更多的点击量、更多的猫或更多的表情包,当我们无法从这些东西身上移开目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勇气。
——塞斯·高汀,畅销书《紫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