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八月 (201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八月
7.1 (263 个评分)
导演:
张大磊
演员:
孔维一
/
张晨
…
其它标题:
팔월
/
The Summer Is Gone
…
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结束了小升初考试的张小雷(孔惟一 饰)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没有作业的暑假。然而这个自由的,炎热的夏天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红火热烈,更多是平常反复的家庭生活和大把闲工夫。恰逢那一年国家开始实施国有单位转型,铁饭碗被打破,张小雷父亲(张晨 饰)的单位也受到改革冲击,他们生活的家属院 里每一个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影响着。孩子们整日百无聊赖,而看似平静的大人们,心却像烈日炙烤着那般燥热。张小雷就那么静静的耗着,感受着身边隐隐发生的一切。直到父亲为了生活同其他人远走他乡,家里只剩下了母子俩,张小雷才着实感觉到时间过去了,生活不一样了。立秋那天夜里,张小雷家的昙花在院子里悄然开放,像是意味着什么……
秧歌 豆瓣
9.4 (43 个评分)
作者:
張愛玲
皇冠
2020
- 2
飢餓的滋味他還是第一次嘗到。
心頭有一種沉悶的空虛,不斷的咬嚙著他,鈍刀鈍鋸磨著他。
那種痛苦是介於牙痛與傷心之間,
使他眼睛裏望出去,一切都成為夢境一樣的虛 幻──
《秧歌》是張愛玲用寫實的筆調和敏銳的感性譜寫的農村哀歌。她由個人的溫飽出發,寫人們如何踉踉蹌蹌地追趕新時代前進的步伐,在新的政治體制下學說新話。然而,面對貧窮和飢餓的窘境,他們終於忍無可忍地暴動起來,引發恐怖的悲劇。全書在平淡中有張力,在慘澹中有滑稽,寓怪誕於真實,亦寄深情於日常。當肩負沉重擔子的人們再度扭起秧歌,既展現出張愛玲對複雜人性最深沉的凝視,也標誌著張愛玲小說風格的重大轉變。
心頭有一種沉悶的空虛,不斷的咬嚙著他,鈍刀鈍鋸磨著他。
那種痛苦是介於牙痛與傷心之間,
使他眼睛裏望出去,一切都成為夢境一樣的虛 幻──
《秧歌》是張愛玲用寫實的筆調和敏銳的感性譜寫的農村哀歌。她由個人的溫飽出發,寫人們如何踉踉蹌蹌地追趕新時代前進的步伐,在新的政治體制下學說新話。然而,面對貧窮和飢餓的窘境,他們終於忍無可忍地暴動起來,引發恐怖的悲劇。全書在平淡中有張力,在慘澹中有滑稽,寓怪誕於真實,亦寄深情於日常。當肩負沉重擔子的人們再度扭起秧歌,既展現出張愛玲對複雜人性最深沉的凝視,也標誌著張愛玲小說風格的重大轉變。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豆瓣 TMDB
所属 : 我在故宫修文物
9.1 (488 个评分)
导演:
叶君
/
萧寒
演员:
王津
/
亓昊楠
…
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张云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6
中国妖怪大百科全书,辑录历代典籍文献近300部,整理1080种妖怪及其故事,还原根植于中国的日本妖怪本来面貌。
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导读
著名作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晓航作序,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 授刘晓峰推荐
对妖怪定义的溯本清源,对中国妖怪体系的庞大构建,对五千年妖怪文化与妖怪文学的传承发展。
本书引用从上古到现代各种典籍近300部,记录中国妖怪共计1080种,是目前为止国内收录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长、条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
本书搜索古籍中的各类妖怪,分为“统领”“妖”“精”“鬼”“怪”五大类。每个部分以妖怪名称首字母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每段故事文末列出典籍出处,便于读者阅读或进一步探索。
故事来源:《白泽图》《山海经》《神异经》《搜神记》《抱朴子》《博物志》《幽明录》《述异记》《酉阳杂俎》《玄怪录》《夷坚志》《太平广记》《说郛》《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子不语》《古小说钩沉》《中国神怪大辞典》《中国鬼文化大辞典》……
妖怪故事部分由作者选择版本、重新加工、翻译为白话文,文辞通晓明畅。本书写作前后历时十年,字字心血。
妖怪文化和妖怪文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应从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民俗学的高度当加以珍惜并发扬光大。本书是还原源远流长的中国妖怪文化,挖掘中国妖怪故事的一次努力和尝试。
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就这样从一开始塑造着我们的文化格局和文化想象。这方面的探索远未终结。无论是代表正能量方面的神明祖灵,还是偏重负能量方面的妖魔鬼怪,都是值得反思和探究的对象。
——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会长
这是一本开宗立派的妖怪“大辞典”,这本书绝对填补了中国妖怪学的空白,意义重大,功德无量。
——晓航,著名作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妖与怪,最初是古代人对不常见不可解释的事物的想象。妖与怪,后来是连接希望的道路——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的一切,在妖与怪的世界都变成可能。妖与怪,是人类童年的梦,而童年的世界永远是美丽并且令人怀念的。让我们打开这本书,走回人类童年,走进古代人希望的世界,在那些神奇的想象中,丰富我们的生命。
——刘晓峰,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书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尤其是志怪的分类和定义的基础上,厘清“妖怪”的内涵,从浩瀚的中国历代典籍中搜集、整理各种妖怪故事,重新加工、翻译为白话文。作者同时参考各种民间传说、地方志等,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确保了故事来源的可靠性与撰写的生动性。
本书以妖怪名称加上相应故事的方式编写,按照妖、精、鬼、怪四大部,每个部分以妖怪名称首字母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每段故事文末列出典籍出处,方便读者观览。本书记录中国妖怪共计1080种,是目前为止国内收录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长、条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
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导读
著名作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晓航作序,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 授刘晓峰推荐
对妖怪定义的溯本清源,对中国妖怪体系的庞大构建,对五千年妖怪文化与妖怪文学的传承发展。
本书引用从上古到现代各种典籍近300部,记录中国妖怪共计1080种,是目前为止国内收录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长、条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
本书搜索古籍中的各类妖怪,分为“统领”“妖”“精”“鬼”“怪”五大类。每个部分以妖怪名称首字母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每段故事文末列出典籍出处,便于读者阅读或进一步探索。
故事来源:《白泽图》《山海经》《神异经》《搜神记》《抱朴子》《博物志》《幽明录》《述异记》《酉阳杂俎》《玄怪录》《夷坚志》《太平广记》《说郛》《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子不语》《古小说钩沉》《中国神怪大辞典》《中国鬼文化大辞典》……
妖怪故事部分由作者选择版本、重新加工、翻译为白话文,文辞通晓明畅。本书写作前后历时十年,字字心血。
妖怪文化和妖怪文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应从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民俗学的高度当加以珍惜并发扬光大。本书是还原源远流长的中国妖怪文化,挖掘中国妖怪故事的一次努力和尝试。
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就这样从一开始塑造着我们的文化格局和文化想象。这方面的探索远未终结。无论是代表正能量方面的神明祖灵,还是偏重负能量方面的妖魔鬼怪,都是值得反思和探究的对象。
——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会长
这是一本开宗立派的妖怪“大辞典”,这本书绝对填补了中国妖怪学的空白,意义重大,功德无量。
——晓航,著名作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妖与怪,最初是古代人对不常见不可解释的事物的想象。妖与怪,后来是连接希望的道路——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的一切,在妖与怪的世界都变成可能。妖与怪,是人类童年的梦,而童年的世界永远是美丽并且令人怀念的。让我们打开这本书,走回人类童年,走进古代人希望的世界,在那些神奇的想象中,丰富我们的生命。
——刘晓峰,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书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尤其是志怪的分类和定义的基础上,厘清“妖怪”的内涵,从浩瀚的中国历代典籍中搜集、整理各种妖怪故事,重新加工、翻译为白话文。作者同时参考各种民间传说、地方志等,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确保了故事来源的可靠性与撰写的生动性。
本书以妖怪名称加上相应故事的方式编写,按照妖、精、鬼、怪四大部,每个部分以妖怪名称首字母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每段故事文末列出典籍出处,方便读者观览。本书记录中国妖怪共计1080种,是目前为止国内收录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长、条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
绣春刀 (2014)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绣春刀
7.3 (1120 个评分)
导演:
路阳
演员:
张震
/
刘诗诗
…
其它标题:
Brotherhood of Blades
/
Brotherhood of Blades
…
明崇祯皇帝登基,大太监魏忠贤(金世杰 饰)与其阉党被锦衣卫剿灭。锦衣卫中以卢剑星(王千源 饰)、沈炼(张震 饰)和靳一川(李东学 饰)结拜三兄弟最为勇猛正直。老大卢剑星为了升官百户,二哥沈炼为替教坊司妓女周妙彤(刘诗诗 饰)赎身,三弟靳一川为摆脱师兄丁修(周一围 饰)的纠缠,决定接受东厂都督赵靖忠(聂远 饰)追杀魏忠贤的秘密行动。行动中三人遭到魏忠贤义女魏廷(朱丹 饰)带队阻拦,杀得血流成河,最终魏忠贤尸首被带回,卢剑星如愿以偿升官百户。本以为三人夙愿皆能实现,但没想到沈炼竟然隐瞒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并且引起了大臣韩旷(赵立新 饰)的怀疑。此后三兄弟都面临着生命危险,沈炼终于说出真相但为时已晚,与一川相好的医馆女子(叶青 饰)和周妙彤都被牵连其中。面对危机,沈炼决意带着兄弟、爱人离开京城,朝廷腐朽混乱,小人物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记忆的性别 豆瓣
The Gender of Memory:Rural Women and China's Collective Past
9.4 (75 个评分)
作者:
[美] 贺萧(Gail Hershatter)
译者:
张赟
人民出版社
2017
-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化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后世著作也对此多有研究论述。然而,中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却对此鲜有发声。本书开创性地从性别研究和集体记忆的角度切入了中国当代史研究。作者用历时15年收集的口述史资料,向我们描述了陕西省某农村的72位老年妇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生变迁。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被访者的人生故事,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记载了农村社会变迁对于妇女生活产生的影响。作者让我们看到,在集体化的过程中,中国农村女性突破了小家庭的范畴,*次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不少女性通过扫盲,获得初步知识文化,甚至获得成为农村助产士的工作机会。也有不少农村女性在集体化过程中,突破家务劳动的小圈子,进入集体劳动过程,甚至成为劳动模范,在其中获得自尊与自信的提升。集体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社会逐渐走向男女平等,提升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作者通过性别差异这个权力轴线,切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探讨了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性别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著作通过女性视角,丰富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客观地认识那一段历史。
男孩 (划破) / A Portrait in Time & Rifts 豆瓣
7.7 (14 个评分)
Lu1
类型:
说唱
发布日期 2019年4月9日
出版发行:
StreetVoice / 明堂唱片
再一次,久等了!
终于等到Lu1首张专辑 「男孩/ A Portrait in Time」成长再版
「男孩(划破)/ A Portrait in Time & Rifts」!
一张随着时间的成长的自画像
2015年7月,Lu1首张专辑 「男孩/ A Portrait in Time」一经发行便引爆整个华语嘻哈圈,专辑首印抢购一空。
面对歌迷持续不下的再版呼声,一向完美主义到疑似处女座的的Lu1却希望能给歌迷一张诚意与惊喜满满的再版专辑。不满足于简单重印再版,Lu1找来一众爵士音乐家一起制作「男孩/ A Portrait in Time」升级内容,加收五首当时未能收录的精彩曲目:
●「划破气流的人」:穿过繁华,面对自己,「男孩」第四部曲。
●「爸爸的手表」:关于父爱与成长的思考。
●「Just Say So」:跨越时间,告别爱里面的那些遗憾。
●「Bonjour & Goodnight」:结束等待,重温爱的感动 。
●「很可爱的歌 (Swing Version)」:Ding!男孩优雅升级新派绅士!
Lu1为升级版取名为「Rifts」,呼应他在「划破气流的人」中对于成长的再次思考。
什么是成长?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答案。
而在Lu1看来,成长就如「男孩/ A Portrait in Time」专辑的英文标题所说,是一张在时间中不断变化的肖像,一个不断了解自我的过程,而「Rifts」就像经历成长的阵痛后对过去未竟遗憾的一次告别。
「男孩(划破)/ A Portrait in Time & Rifts」,
一张随着时间成长的自画像。
再次,献给在勾画着属于自己杰作的我们。
附录:
Lu1再版自序:感谢的话无需赘言
再一次阅读那些充满骄傲和自信的语言,不免感到一种小心思被人揭穿后的不好意思。
于是我想起了这张专辑名的由来,A portrait in time(时间中的肖像)。
当时的想法是我们一点点长大就像一张 stop motion picture 般成像的肖像,一帧一帧抹去稚气,获得,失去。拍拍自己的后背。
我人生第一张专辑的组装(也就是这张的初版)是在红坊On Stage沙发上的临时流水线手工完成的。
第一张专辑在最后一道工序上,贴纸贴反了180度,能嫩便顺理成章的收下了这张包装不合格的次品。
去吃宵夜的路上,我闻到了上海初夏刚出梅天气里独有的气味。我曾经就住在两条街外,那里平房面街二楼窗外即是法国梧桐树的树枝。
新华路上即将汹涌的蝉鸣声,此时此刻还有几分含蓄。
自2015年这张专辑的发行,我第一次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城市,也有几次在现场叫错了城市(抱歉)。
遇见了许多美丽的人,听了许多雄心壮志的故事。
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在记忆里小黑背光站在酒店落地窗前说:“因为只有我们在做音乐的时候才感觉自己真正的活着。”
可不是吗,我相信这一句话总结了很多音乐人做音乐的理由。
用我妈的话说,我是一个一生下来就很幸运的小孩。
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里的我,从小衣食无忧,偶尔过年也会缝个nike在羽绒服左胸口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也曾经因为故意不穿校服,被班主任点名讥讽。
但总体来说,从入学到出国不是一帆风顺,就是遇到贵人相助。
就像扫雷每一点都打开了一小片平原,我在这片开阔但有边界的平原里玩耍。
不过是从一个小围墙的空间转移到了更大的小天地罢了,但是我依然切身的感受到了自由的伸展并错以为这就是成长。
被突然宣布长大了的那一瞬间是一个初春的傍晚。
走出4年大学最后一门期末考,松树间的残阳只够点亮脚边水泥地的一小块。
我像是走到了麦田的边缘发现只是一堵没有纵深的白墙。这张专辑便以这一点为起点。
通过14认识小黑是在2013年吧。
在NASA烟雾缭绕的楼梯间里第一次看到他时,彼此明显很尴尬。
他问我“演出前需要喝什么吗?” 我想我当初应该不会相信自己几年后会去Abbey Road录音。只记得半瓶啤酒在空肚子里晃得很不舒服。之后每次路过我都会指给身边的朋友说这是我在国内首场演出后吃冰粉的地方。他们都不敢相信我竟然可以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找到一座这么没用的坐标。
这让我又记起了一些事情。
我记得广州的立交桥很矮,但独有南国的绿意。
我记得一位可以让我看到时间流动的姑娘。
我记得二巡杭州场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开演,爵姐和老夏给歌迷打了一晚上的退票电话。
我记得红领巾摄影团在武汉大学的樱花枯树林中立团,之后便名存实无。
我记得北京冬天天桥上空气的干爽和傍晚拂面风的温柔。
我记得杭州林隐寺回程在山里迷路时鼻腔里的水汽。
我记得每一场的你们。
我记得PA的声音消散在江面,和远处的天际线混在了一起。
你们千里迢迢来自全国各地,我真心希望你们都能从音乐里带点什么走。一点诚意。
感谢的话无需赘言。
谢谢你们。
真的。
Lu1,
2019年3月7日 凌晨
终于等到Lu1首张专辑 「男孩/ A Portrait in Time」成长再版
「男孩(划破)/ A Portrait in Time & Rifts」!
一张随着时间的成长的自画像
2015年7月,Lu1首张专辑 「男孩/ A Portrait in Time」一经发行便引爆整个华语嘻哈圈,专辑首印抢购一空。
面对歌迷持续不下的再版呼声,一向完美主义到疑似处女座的的Lu1却希望能给歌迷一张诚意与惊喜满满的再版专辑。不满足于简单重印再版,Lu1找来一众爵士音乐家一起制作「男孩/ A Portrait in Time」升级内容,加收五首当时未能收录的精彩曲目:
●「划破气流的人」:穿过繁华,面对自己,「男孩」第四部曲。
●「爸爸的手表」:关于父爱与成长的思考。
●「Just Say So」:跨越时间,告别爱里面的那些遗憾。
●「Bonjour & Goodnight」:结束等待,重温爱的感动 。
●「很可爱的歌 (Swing Version)」:Ding!男孩优雅升级新派绅士!
Lu1为升级版取名为「Rifts」,呼应他在「划破气流的人」中对于成长的再次思考。
什么是成长?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答案。
而在Lu1看来,成长就如「男孩/ A Portrait in Time」专辑的英文标题所说,是一张在时间中不断变化的肖像,一个不断了解自我的过程,而「Rifts」就像经历成长的阵痛后对过去未竟遗憾的一次告别。
「男孩(划破)/ A Portrait in Time & Rifts」,
一张随着时间成长的自画像。
再次,献给在勾画着属于自己杰作的我们。
附录:
Lu1再版自序:感谢的话无需赘言
再一次阅读那些充满骄傲和自信的语言,不免感到一种小心思被人揭穿后的不好意思。
于是我想起了这张专辑名的由来,A portrait in time(时间中的肖像)。
当时的想法是我们一点点长大就像一张 stop motion picture 般成像的肖像,一帧一帧抹去稚气,获得,失去。拍拍自己的后背。
我人生第一张专辑的组装(也就是这张的初版)是在红坊On Stage沙发上的临时流水线手工完成的。
第一张专辑在最后一道工序上,贴纸贴反了180度,能嫩便顺理成章的收下了这张包装不合格的次品。
去吃宵夜的路上,我闻到了上海初夏刚出梅天气里独有的气味。我曾经就住在两条街外,那里平房面街二楼窗外即是法国梧桐树的树枝。
新华路上即将汹涌的蝉鸣声,此时此刻还有几分含蓄。
自2015年这张专辑的发行,我第一次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城市,也有几次在现场叫错了城市(抱歉)。
遇见了许多美丽的人,听了许多雄心壮志的故事。
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在记忆里小黑背光站在酒店落地窗前说:“因为只有我们在做音乐的时候才感觉自己真正的活着。”
可不是吗,我相信这一句话总结了很多音乐人做音乐的理由。
用我妈的话说,我是一个一生下来就很幸运的小孩。
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里的我,从小衣食无忧,偶尔过年也会缝个nike在羽绒服左胸口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也曾经因为故意不穿校服,被班主任点名讥讽。
但总体来说,从入学到出国不是一帆风顺,就是遇到贵人相助。
就像扫雷每一点都打开了一小片平原,我在这片开阔但有边界的平原里玩耍。
不过是从一个小围墙的空间转移到了更大的小天地罢了,但是我依然切身的感受到了自由的伸展并错以为这就是成长。
被突然宣布长大了的那一瞬间是一个初春的傍晚。
走出4年大学最后一门期末考,松树间的残阳只够点亮脚边水泥地的一小块。
我像是走到了麦田的边缘发现只是一堵没有纵深的白墙。这张专辑便以这一点为起点。
通过14认识小黑是在2013年吧。
在NASA烟雾缭绕的楼梯间里第一次看到他时,彼此明显很尴尬。
他问我“演出前需要喝什么吗?” 我想我当初应该不会相信自己几年后会去Abbey Road录音。只记得半瓶啤酒在空肚子里晃得很不舒服。之后每次路过我都会指给身边的朋友说这是我在国内首场演出后吃冰粉的地方。他们都不敢相信我竟然可以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找到一座这么没用的坐标。
这让我又记起了一些事情。
我记得广州的立交桥很矮,但独有南国的绿意。
我记得一位可以让我看到时间流动的姑娘。
我记得二巡杭州场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开演,爵姐和老夏给歌迷打了一晚上的退票电话。
我记得红领巾摄影团在武汉大学的樱花枯树林中立团,之后便名存实无。
我记得北京冬天天桥上空气的干爽和傍晚拂面风的温柔。
我记得杭州林隐寺回程在山里迷路时鼻腔里的水汽。
我记得每一场的你们。
我记得PA的声音消散在江面,和远处的天际线混在了一起。
你们千里迢迢来自全国各地,我真心希望你们都能从音乐里带点什么走。一点诚意。
感谢的话无需赘言。
谢谢你们。
真的。
Lu1,
2019年3月7日 凌晨
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 豆瓣 Goodreads
7.8 (12 个评分)
作者:
李硕
文津出版社
2020
- 7
其它标题:
楼船铁马刘寄奴
在历代的王侯将相当中,刘裕的声望和影响并不十分突出,但他的战绩谋略,在中国历史中却罕有人与其匹敌——他出身低微,凭实力在一次次血战中崛起,两个北方政权、两个江南王朝、若干割据势力,先后覆亡在他脚下;他终结了江南士族百年共和政治,建立起血腥、高效的军人政权——而且从战争的紧张程度、从实力与战绩的“相对值”来看, 刘裕战史的精彩度,不亚于横扫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 本书作者以细腻的文笔,书写了刘裕一生跌宕传奇的战争生涯,同时在写法上进行了若干有意识的探索,对此作者也十分有信心,在后记中放话说:“写出这本战史也有点“打擂台”的意思,期待能出现和本书较量的战史作品,我们的历史研究和叙事也要进化。” ★ 一个不亚于成吉思汗的战争天才,为何被历史打入“冷宫”?一个出身低微的“穷二代”,如何一战成名,逆风翻盘? 两个北方政权,两个江南王朝,在他的脚下,纷纷覆灭。也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到如今,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谁人还知刘寄奴? ★ “南北战争”风云再起,新锐历史学者李硕携全新战史作品重磅回归, 以“打擂台”的方式“觅知音”,期待在”历史现场”与诸位同好一较高下。 ★ 李硕继畅销书《南北战争三百年》后又一精彩力作,以他一贯主张回到历史现场的细腻书写,侧重叙事,将原本一段冷门的历史,鲜活地端上读者书桌。通过一场场激烈的战事,以战史书写的方式,重新走进这个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关键时代。
李硕,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曾供职于新疆大学,现为自由学者,从事中国古代历史、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孔子大历史》《俄国征服中亚战记》《楼船铁马刘寄奴》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李硕,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曾供职于新疆大学,现为自由学者,从事中国古代历史、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孔子大历史》《俄国征服中亚战记》《楼船铁马刘寄奴》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