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天天躺 - 标记
万历十五年 豆瓣
9.1 (18 个评分) 作者: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1
《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2014年7月19日 已读
之前看的时候好些地方没有细看,趁着洗版又重新翻了一遍
历史 明朝 黄仁宇
纽约客 豆瓣 Goodreads
8.8 (201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纽约客》是白先勇在六十年代就已着手创作的小说系列,《纽约客》之名或许借自美国著名文学杂志New Yorker,却与《台北人》正好成为一个浑成的佳对。从收录在《纽约客》尔雅版这个集子中的六篇小说来看,《谪仙记》和《谪仙怨》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夜曲》和《骨灰》发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anny Boy》和《Tea for Two》则是最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仔细对照这些分属不同时期的小说,或许可以发现,体现在白先勇《纽约客》中的创作立场,经历了一个从上个世纪的国族(中国)立场,到近年来的世界主义的变化过程。
2014年7月15日 已读
个人喜欢这本超过台北人
白先勇
台北人 豆瓣 Goodreads
8.9 (416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2014年7月13日 已读
非常有味道的书,附录的评论不错。
台湾 白先勇
长歌行 06 豆瓣 Bangumi
8.9 (19 个评分) 作者: 夏达 新世纪出版社 2014 - 3 其它标题: 长歌行 第六卷
《长歌行6》,长歌离别与重生之卷。小小流云观,成为各方势力的角逐场,而长歌,在此历练并重获新生。
一千年前的大唐公主复仇记,李长歌女扮男装忍辱负重,为报血海深仇,誓要诛杀当朝天子李世民。在第5卷中,长歌遭遇弥弥之死,出走军营,流落流云观。而看似平静的流云观,背后又牵动哪方的势力,长歌又会得到怎样的历练?一切尽在《长歌行》第6卷!
在第6卷中,夏达在故事情节上加入更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引入更多人物,进一步描绘盛世大唐各方政治势力。贤主、能臣、隐士、侠客、乱党、地下势力……流云观是盛世大唐的政治缩影,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伺机而动。而长歌,处于这样的环境,又会生出怎样的变故?众多人物和势力,风起云涌,纷至沓来,尽在第6卷。
长歌行 05 豆瓣 Bangumi
8.9 (25 个评分) 作者: 夏达 新世纪出版社 2013 - 8 其它标题: 长歌行 第五卷
李长歌,本为大唐尊贵的永宁公主,太子李建成的女儿,却在玄武门之变后,失去了父兄与母亲,沦为了不能被世人知晓存在的逃犯。
为向李世民报血海深仇,长歌女扮男装踏上坎坷流亡之路。被东突厥特勤阿史那隼掳回突厥后,她凭借自己的智勇谋略,渐渐得到了阿史那隼的信任。不料在小可汗的算计下阿史那隼遭遇生命之危,大难当前,长歌将拔刀相助还是趁机逃脱?
长歌行 04 豆瓣
9.1 (32 个评分) 作者: 夏达 新世纪出版社 2013 - 3
《长歌行4》内容简介:玄武门事变之后,唐太子李建成之女,高贵的永宁公主李长歌沦为了不能为世人所知的逃犯。然而她的坚强与韧劲却从未被逆境折服,从大唐边塞至突厥北地,沦为阶下囚的她一次次用智慧与勇气令世人惊艳,而她与本该为死敌的突厥特勤阿史那隼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有了微妙的改变……
海报:
长歌行 03 豆瓣 Bangumi
8.8 (31 个评分) 作者: 夏达 新世纪出版社 2012 - 10 其它标题: 长歌行 第三卷
夏达力作《长歌行3》10月震撼上市
——缔造销售神话,再掀国漫热潮!
近年国内人气最旺作品销量最高的少女漫画家当属夏达无疑,而《长歌行》则是夏达继风靡中国、日本及东南亚的
作品《子不语》之后的超越自我古风大作,讲述大唐公主李长歌的传奇生涯。
催泪番外+特别企划+超值赠品重磅出击!
万众期待的《长歌行》单行本第三册,外在与内涵并重,不仅继续采用特殊印刷工艺精美制作,更在内容上额外
特别收录了让万千粉丝潸然泪下的番外故事《昙华》,讲述长歌母亲阿瑾与李世民过往的一段凄美恋情。此外
,更有精心炮制的长达6p的特别企划《漫漫长河,何以为歌》,揭秘《长歌行》掩藏在历史中的那些事儿!
长歌行 02 豆瓣 Bangumi
8.8 (46 个评分) 作者: 夏达 新世纪出版社 2012 - 6 其它标题: 长歌行 第二卷
前太子李建成被满门抄斩后,唯其女李长歌侥幸脱逃。易装为男儿身的长歌带着徒弟阿窦,投奔边关重地朔州城的太守公孙恒。凭借出人的才略,长歌巧妙化解了突厥的进攻,被任命为都尉。
长歌行 01 豆瓣 Bangumi
8.6 (81 个评分) 作者: 夏达 新世纪出版社 2012 - 1 其它标题: 长歌行 第一卷
作品以初唐为舞台,讲述了永宁公主李长歌活跃成长的历史题材故事。以李长歌的父亲,即太子李建成为首,其母亲兄弟都被叔父——大唐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所杀。得知父亲被杀的消息之后,李长歌逃出皇宫,女扮男装,隐瞒身份流落民间,寻找机会替父报仇。
2014年7月10日 已读
长歌这样的姑娘,估计是好多女孩子心里喜欢的一个模样
夏达 漫画
绛云书卷美人图 豆瓣
作者: 黄裳 中华书局 2013 - 9
黄裳先生独步文坛,才情华茂,他留下的数百万言的创作,不论是现代风格的散文,还是文言的书跋,都是娓娓有致,引人入胜。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迄于两千年以降,作者写下的关于柳如是、钱谦益的文字几已尽收于此。此书披览故实,洞隐烛微,使我们借此窥见这位三百余年前的江南奇女子的性格和命运,明清之际的兴亡史事亦在其中。另外,关于陈寅恪先生的名作《柳如是别传》,书中多有评论文字,读者或可留意。
本书采用小32开布面精装的装帧形式,古意盎然,精致可爱,另有红、绿两种布面颜色分别发售,以方便读者择选。
溶于雾中 豆瓣
霧に溶ける
7.1 (13 个评分) 作者: 笹泽左保 译者: 林敏生 林白出版社 1998
从选美决赛日的十几天前开始,入围的五位美女便相继被卷入威胁、车祸、离奇死亡等谜样事件中。警方虽立即开展执拗的追查,但是横在面前的却是巧妙伪装的不在场证明、铜墙铁壁般的密室障碍,这道环环相扣的“联立犯罪方程式”会是无解的答案吗? 这是一本架构完全男性化、浪漫情节却百分百的作品,将带领读者进入截然不同的推理情境。
2014年7月7日 已读
女人曾是太可怕啦…………这译者是有多喜欢“亦即”啊!!!
推理 日本 笹泽左保
书法指南 豆瓣
作者: 俞剑华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4 - 1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
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
书法指南之类的普及读物,可谓多矣!而由一位中国美术史论泰斗、知名书画家写就的这种入门小书,却是难得。后世学者评价这本《书法指南》:这是一本道、理、法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指南”。可惜这样的大家小书,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2014年7月7日 已读
非常好的软笔书法入门书,硬笔书法大部分其实也是类似的
书法 俞剑华 文化
中国人文小史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叶鋆生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4 - 3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
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
《中国人文小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家谱。它以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中国文化清晰的文脉,为每一个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图。读这样的书,如风之入松、鱼之进水,能让你感受到天地之间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气和神韵。
2014年7月6日 已读
科普,浅尝即止。(书法一大章怎么可以没有宋徽宗
历史 文化
裂国·大王图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小椴 中华书局 2014 - 4
公元357年,一首童谣唱遍了长安城的街头巷尾:“东海大鱼化为龙。男便为王女为公。问在何所洛门东。”城外狼群骤现、野兽暴起,城内政局诡谲、饿殍遍地。在氐人建立的大秦政权中,独眼的皇帝尽诛先帝留下的八位顾命大臣,逼死生母强太后。在这一切的背后似乎总隐现着一股察觉不到的力量……而与此同时,国士王猛携带着血与火的智慧出山辅助那个命定的帝王迈向紫宸,一幅吞凉灭燕的“大王图”就此拉开序幕。
2014年7月6日 已读
小椴新坑,不写武侠写五胡乱华,苻生苻融刻画的相当好
历史 历史小说 小椴
王小波思想小品 豆瓣
作者: 王小波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 - 11
上世纪90年代,王小波在写作小说的同时,开始杂文随笔的写作。这些文字从社会批判到文化论争、从写作自白到文学评论、从日常生活到传媒艺术……论域广阔,语言犀利,思想深湛独特,行文幽默有趣,洋洋洒洒,蔚然大观。他尤其提倡思维的乐趣,热爱智慧,倡导理性,倡导科学,张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义思想,推崇罗素、卡尔维诺等西方文学、哲学大师的言论;他的思维活跃睿智,他的视野开阔,这些都得到青少年读者等广大读者的深深喜爱。王小波的夫人李银河亲手编定王小波的杂文、随笔代表作五十余篇,并为本书选用的十余帧王小波的往照亲笔作注。
2014年7月4日 已读
我只能告诉你,只有两篇没有被沉默的大多数收录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901880/
杂文 王小波
蘇格蘭遊戲 豆瓣
スコッチ・ゲーム
8.2 (19 个评分) 作者: 西澤保彦 译者: 王靜怡 尖端 2010 - 6
以蘇格蘭威士忌問題作為開端,西澤保彥述說出一段情感失控、由漠視與執著交織成的青春殘酷物語;案件的神秘性與完美解謎過程,又構成了一部出類拔萃的本格推理小說──
匠仔(匠千曉)、漂撇學長(邊見祐輔)、高千(高瀨千帆)與小兔(羽迫由紀子),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校園四人組。這回的故事,是從高千說著一個未解決的命案開始,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件命案並非發生於他人身上,而是高千自己的故事。
即將高中畢業的高千晚上回到宿舍,發現室友小惠遭人殺害。最有行兇嫌疑的是與小惠有曖昧關係的花心教師,但對方卻提出了奇妙的不在場證明……之後宿舍又接連發生與教師相關的女學生被殺事件,然而這些被害人死前卻異口同聲說「是不認識的……人幹的」、「為什麼一個毫不認識的人要這麼對待我」,讓警方摸不著頭緒。一連串的事件究竟是感情糾紛、隨機殺人,還是……另有隱情?
匠仔為了解開兩年前的命案之謎,找出犯人,(被迫)奔往高千的故鄉……
笑谈大先生 豆瓣
7.9 (7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2014年7月2日 已读
教科书使得年青一代很多人对鲁迅的文字产生了排斥,想想除了教科书我就没有读过鲁迅先生别的文字。沦为一个政治符号,连人带物甚至思想全成为了公共财产,也就只有在奇葩的中国了
陈丹青 随笔 鲁迅
白银时代 豆瓣
8.5 (62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白银时代》是《时代三部曲》之二。
这是由一组虚拟时空的作品构成的长篇。这组作品写的是本世纪长大而活到下世纪的知识分子,在跨世纪的生存过程中,回忆他们的上辈、描述他们的上辈、描述他们自己的人生。与其说这是对未来世界的预测,不如说是现代生活的寓言,是反乌托邦故事。主人公生活的未来世界不仅不比现在更好,反而变本加厉地发展了现代生活中的荒谬。知识分子作为个体的人,被抛入日益滑稽的境地里。作者用两套叙述,在一套叙述中,他描写蹲派出所、挨鞭刑的画家、小说家,以及他们不同寻常的爱情;另一套叙述,则描写他自己作为未来的史学家,因为处世要遵循治史原则而犯下种种“错误”,最后他回到原来的生活、身分,成了没有任何欲望的“正常人”。这两套叙述时时交叉、重合。在所谓的写实与虚构的冲突里,作者创造出任由他穿插、反讽、调侃和游戏性分析的情境来。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是王小波作品的精华。 “时代三部曲”表面上是王小波作品的合集,每部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其实是有一个逻辑顺序的。这个逻辑顺序就是:《黄金时代》中的小说写现实世界;《白银时代》中的小说写未来世界;《青铜时代》写的故事都发生在过去。
2014年7月1日 已读
舅舅那篇看得我笑死了哈哈哈哈
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豆瓣
9.3 (57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沉默的大多数》作者王小波,他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小波批评的对象有些还活得好好的。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我们从王小波的长盛不衰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还任重而道远。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识字读书的青年的心灵。
2014年6月30日 已读
这就是一本随手翻开一页就能再看一遍的妙书
杂文 王小波
我们仨 豆瓣
作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2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2014年6月26日 已读
这个版本挺好,插图也丰富,早就想拜读的书,意犹未尽
回忆录 杨绛 钱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