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内古特
冯内古特:最后的访谈 豆瓣
Kurt Vonnegut: The Last Interview And Other Conversations
8.1 (25 个评分) 作者: [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李爽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7
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冯内古特的小说、剧本和随笔获得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赞誉。在这本贯穿其一生的访谈录中,我们能够知晓是什么驱动了冯内古特去写作,他对自己作品的最终评价,他如何踏上写作之路,其家族和家庭对他一生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以及他战争经历中的作家身份。
"他能够在二战中打仗,从恶名昭著的德累斯顿轰炸中幸存,失去朋友、妻子和无数所爱之人,在经历美国历史最近二十年的动荡之后,仍然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没有伤害',并把这句话刻在了墓碑上,或许还伴随着大笑。上帝保佑您,冯内古特先生,无论您身在何处,谢谢您所做的一切。"
最优秀的美国作家之一。--格雷厄姆·格林
冯内古特 x 《巴黎评论》
身为二战老兵,冯内古特希望他死的时候能有军礼厚葬,号手奏乐,国旗盖棺,鸣响礼炮。这是他一直都向往的东西,然而,除非他战死沙场才能得到。
冯内古特 x 《国家》
德累斯顿的轰炸让我了解了一种现象,就是我的失忆和那些经历过雪崩、洪水和大火的人们一样,人的大脑里有某种装置,在灾难超过一定水平后,会关掉我们的记忆。
冯内古特 x 约瑟夫·海勒
我认为男性一直怀疑女性比他们更强大、更优秀,这是从他们母亲身上感受到的。
冯内古特 x 《别笑》
库尔特·冯内古特成长于大萧条时代,他的家庭并不鼓励艺术追求。冯内古特的父亲推动孩子们朝理性主义前进,他坚信科学是一切的答案,而非艺术。
冯内古特 x 《美国航空杂志》
冯内古特总是让我们尽全力去成为最好的自己,并不懈地敲打我们的笑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感激的事情。
2019年9月9日 已读 没啥意思,都是些普通场外信息。但五号屠场是真的真的很好看,
冯内古特 美国 访谈
五号屠场 豆瓣
Slaughterhouse-Five
8.6 (85 个评分)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虞建华 译林出版社 2018 - 7
德累斯顿的空袭,大火后的绝处逢生,外星人的探访,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
四度空间里,五号屠场中的幸存者毕利,透视了生命与死亡,在平行时空里扮演命运的预言者。
所有骇人的屠杀和人世的无常:大轰炸,战俘时期,岳父的空难,妻子的死亡,全都用一句“事情就是这样”来诠释,以黑色幽默反击天地的不仁。
《五号屠场》因一场战争而起,却终止了另一场战争:美国退出越战。冯内古特撼动了60、70世代的美国年轻人,点燃了新世代的观念之火,被奉为一代人的精神领袖。
1945年,德累斯顿遭到大轰炸时,冯内古特本人正巧身在德国。他和其他战俘一起,在“五号屠场”地下贮存兽肉的地窖里捱过了一夜,逃避了头顶上的一场狂轰滥炸。二次大战的亲身经验,衍生出了这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反战小说。
冯内古特运用科幻小说的技巧,让毕利在德累斯顿一场因空袭而起的大火中九死一生后,之后展开了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在《五号屠场》里,无论战场上或时空旅行中,冯内古特描述许多面临生死边缘或受苦受难的人所采取的方式皆是冷静超然——把自己掩埋在池底下、地底下或是宇宙底层,人类可以无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任凭自己的心灵自由飘荡,八方驰骋。
2018年12月22日 已读
太优秀了,按照书里的理论,那我注定是要看这本书的。具有四维空间视野的特拉法玛多人不把人类看成双脚直立的生物,他们把人看成巨大的千足虫——“一端是婴儿的脚,另一端是老人的脚。”诸如此类精妙绝伦的比喻和极具想象力而不跳脱主旨的科幻小故事层出不穷,而冯内古特对于死亡的思考也令人解惑:人的死亡不可避免,尸体意味着新陈代谢的进步。特德姜一定爱死了这一本书。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这位作家叫冯古内特……
冯内古特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