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第一季 (2021) IMDb 豆瓣 TMDB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Season 1 所属 :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7.9 (353 个评分)
导演:
邓依涵
演员:
林辰唏
/
程予希
…
剧情讲述已育有一子的人妻怡敏(林辰唏 饰)在高中时候与学妹亭亭(程予希 饰)展开了一段青涩却暧昧的同性密友期,此时的她尚未意识到亭亭对她的迷恋已超出姐妹之间。直到多年后两人再次重逢,那段青春的未竟之爱让两人原本平静的生活,激起了未知的波澜。
脊椎之軸 豆瓣
8.5 (10 个评分)
作者:
夏宇
作者自印
2020
- 2
這些詩是從一個箭頭開始的,2009年春天,好逸惡勞的女詩人整好一個背包,踏上了一千六百公里的徒步之旅,她跟著箭頭走,有時候跟著貝殼,花了五個月,走到箭頭消失的地方,中世紀被稱為「世界盡頭」的大西洋岸。她遵從一個古老的毀滅與重生的儀式,燒掉了衣物和鞋,以及厚厚一疊大小不一的紙張,上面是沿路隨手寫下的橫七豎八幾百個句子。
必須說:呃紙張一燒完她就後悔了,當天晚上她開始默寫燒掉的句子,這個過程花了十年,找回十之六七,句子與句子互相編織,又生出另些句子,匯集成一本詩集,三十三首詩。
詩集一如既往,顯示她是個形式狂熱者,天真的符號數字驅魔者。垂直的脊椎,平行的箭頭,生之強大驅力,死之莫名意志,一豎一橫,在地表移動,當淺薄的腳印早已消失回歸洪荒,詩集戮力以鑄字打凸的方式,去掉油墨,重現當年荒野躑躅的痕跡,這過程極端繁複,歷經無數工序,報廢四五百本,薄薄112頁在手上端詳,恍若無物。
後記兩千字暫且敷以油墨,因為必須翻譯不易閱讀的打凸文本,待閱讀完畢,讀者願意接受作者的建議,撕開紙張邊緣的虛線,一本完全沒有油墨只有痕跡的詩集就完成了。
後記沒有那麼重要,那詩呢?詩稍微重要,它們會晚點消失,當空氣中的微塵與水分滲入紙張,摧毀打凸的張力,字將逐漸攤平,默默消失,逐日逐分逐秒,我猜,十幾年後吧,你會得到一本幾近空白的詩集。
作者希望讀者不要拍攝複製書內詩句頁面隨意張貼,第一是尊重勞動成果,第二是尊重其他讀者閱讀的樂趣。
必須說:呃紙張一燒完她就後悔了,當天晚上她開始默寫燒掉的句子,這個過程花了十年,找回十之六七,句子與句子互相編織,又生出另些句子,匯集成一本詩集,三十三首詩。
詩集一如既往,顯示她是個形式狂熱者,天真的符號數字驅魔者。垂直的脊椎,平行的箭頭,生之強大驅力,死之莫名意志,一豎一橫,在地表移動,當淺薄的腳印早已消失回歸洪荒,詩集戮力以鑄字打凸的方式,去掉油墨,重現當年荒野躑躅的痕跡,這過程極端繁複,歷經無數工序,報廢四五百本,薄薄112頁在手上端詳,恍若無物。
後記兩千字暫且敷以油墨,因為必須翻譯不易閱讀的打凸文本,待閱讀完畢,讀者願意接受作者的建議,撕開紙張邊緣的虛線,一本完全沒有油墨只有痕跡的詩集就完成了。
後記沒有那麼重要,那詩呢?詩稍微重要,它們會晚點消失,當空氣中的微塵與水分滲入紙張,摧毀打凸的張力,字將逐漸攤平,默默消失,逐日逐分逐秒,我猜,十幾年後吧,你會得到一本幾近空白的詩集。
作者希望讀者不要拍攝複製書內詩句頁面隨意張貼,第一是尊重勞動成果,第二是尊重其他讀者閱讀的樂趣。
罗曼史作为顿悟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夏宇
夏宇出版
2019
- 7
《羅曼史作為頓悟》收夏宇2016年《第一人稱》後詩作十九首。
156頁,32開本,11cmx19cm,一百磅單光牛皮印刷,線裝。
夏宇的詩,抗拒固定的意義,不停流動運送,可以隨時加入句子,有機組合,去任何她想去的地方,只能暫時用一個題目固定一下,一頁排十一行或更少,大量留白,釋放字躁動的能量,只能全部讀完,或者讀不完 ; 是混亂人生的臨時配方,露出乳房的羞恥,是混凝土興奮,硬蕊龐克,也是律動與共鳴,重新安置、翻新或更改。
再度狂吸,天真的細節在你的腦袋裡攪拌,放錯字幕了嗎?一群朝聖者正在追趕睡眠,被再三保證將會提前到達,好婊子好房客與好食慾好詩人是好幾件事,居然有人指望在一個好飯館可以變成一件,瓶子裏有一封給你的信,你愛上撿到瓶子的人,詩無所事事,水平線忽左忽右傾斜,搖盪得太厲害,真可惜女士您的詩各種不連貫雖然有些句子令人激動。
156頁,32開本,11cmx19cm,一百磅單光牛皮印刷,線裝。
夏宇的詩,抗拒固定的意義,不停流動運送,可以隨時加入句子,有機組合,去任何她想去的地方,只能暫時用一個題目固定一下,一頁排十一行或更少,大量留白,釋放字躁動的能量,只能全部讀完,或者讀不完 ; 是混亂人生的臨時配方,露出乳房的羞恥,是混凝土興奮,硬蕊龐克,也是律動與共鳴,重新安置、翻新或更改。
再度狂吸,天真的細節在你的腦袋裡攪拌,放錯字幕了嗎?一群朝聖者正在追趕睡眠,被再三保證將會提前到達,好婊子好房客與好食慾好詩人是好幾件事,居然有人指望在一個好飯館可以變成一件,瓶子裏有一封給你的信,你愛上撿到瓶子的人,詩無所事事,水平線忽左忽右傾斜,搖盪得太厲害,真可惜女士您的詩各種不連貫雖然有些句子令人激動。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豆瓣
精神的複調:近代中國的催眠術與大眾科學
8.4 (8 个评分)
作者:
张邦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11
缓解病痛、戒断烟瘾、感化罪犯、特务侦查……百年前,催眠术曾席卷中国上下,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疗、科技、实业、教育、政治等各领域,不仅是供人娱乐的奇观,还被赋予更多时代任务。
在这个世纪转换的动荡年代,西方催眠术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并在各个阶层传播开来,师生、警察、军人、商人、职员、心理专家等各色人物积极实践,主动参与催眠知识的建构,学院与民间的声音相互竞逐,呈现对“科学”的多元解释,也形塑了当时的科学文化氛围。作者指出,时人对催眠术的理解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华人社会的心理学、精神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语言、制度和知识的准备;同时,在晚清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国人通过催眠术形塑自我,想象符合时代所需的理想新人。
编辑推荐:
★清末民初席卷全国的催眠术实验,究竟是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还是来自西洋的“精神科学”?
★展现一代人对精神世界与科学新知的另类探索。启蒙理性之外,国人也通过“无意识”的心理体验来形塑现代自我。
★打破精英与大众的边界,改变传统科学史的精英视角,“普通人”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与塑造者。
★打破科学与玄学的边界,揭示“科学”概念变动不居的意涵及其在不同层面的流通途径。
评论推荐:
本书让我们看到在五四的“觉醒”话语之外,“无意识”的心理体验同样开启人们对自我和身体的全新理解,提供了现代性的另一个维度。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李欧梵
这本书从一个全球史的观点考察催眠术由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知识流动,以及催眠术在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将近代中国催眠术放在中西、古今交织的历史脉络之中来观察其多元之意涵……邦彦展示了与主旋律并存的多彩缤纷的催眠世界。我认为这一本书揭露了一部分催眠术的面纱,又引导我们再进一步思索沉吟,去探讨更为广阔而未知的世界。我相信许多读者会和我一样在捧读之下立刻觉得爱不释手。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黄克武
该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玄学并不见得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大众科学也不只是科学的普及和通俗化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大众也是科学的参与者、实践者以及科学的社会文化属性的赋予者。不仅如此,该书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史叙事中罕见的“普通人”,及在近代中国语境中“大众”和“科学”概念的变动不居和独特意味。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余新忠
在这个世纪转换的动荡年代,西方催眠术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并在各个阶层传播开来,师生、警察、军人、商人、职员、心理专家等各色人物积极实践,主动参与催眠知识的建构,学院与民间的声音相互竞逐,呈现对“科学”的多元解释,也形塑了当时的科学文化氛围。作者指出,时人对催眠术的理解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华人社会的心理学、精神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语言、制度和知识的准备;同时,在晚清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国人通过催眠术形塑自我,想象符合时代所需的理想新人。
编辑推荐:
★清末民初席卷全国的催眠术实验,究竟是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还是来自西洋的“精神科学”?
★展现一代人对精神世界与科学新知的另类探索。启蒙理性之外,国人也通过“无意识”的心理体验来形塑现代自我。
★打破精英与大众的边界,改变传统科学史的精英视角,“普通人”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与塑造者。
★打破科学与玄学的边界,揭示“科学”概念变动不居的意涵及其在不同层面的流通途径。
评论推荐:
本书让我们看到在五四的“觉醒”话语之外,“无意识”的心理体验同样开启人们对自我和身体的全新理解,提供了现代性的另一个维度。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李欧梵
这本书从一个全球史的观点考察催眠术由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知识流动,以及催眠术在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将近代中国催眠术放在中西、古今交织的历史脉络之中来观察其多元之意涵……邦彦展示了与主旋律并存的多彩缤纷的催眠世界。我认为这一本书揭露了一部分催眠术的面纱,又引导我们再进一步思索沉吟,去探讨更为广阔而未知的世界。我相信许多读者会和我一样在捧读之下立刻觉得爱不释手。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黄克武
该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玄学并不见得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大众科学也不只是科学的普及和通俗化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大众也是科学的参与者、实践者以及科学的社会文化属性的赋予者。不仅如此,该书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史叙事中罕见的“普通人”,及在近代中国语境中“大众”和“科学”概念的变动不居和独特意味。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余新忠
麗春 豆瓣 Spotify
8.4 (20 个评分)
陳昇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26日
出版发行:
滚石
2021最新作品
陳昇《麗春》
若有似無地扮演著一塊被拋棄的石頭
躲不過時光年華的追殺
甜蜜與青春的遠離
改變世界步調的瘟疫…
而,這世上總會有人懂那塊石頭的心
「這些年發生了好多事,卻覺得好像又沒有發生」
《麗春》是一張原定發行在2020年《末日遺緒》之前的專輯,豈料,從來無法預測生命要帶領我們前往何方…。繼前作《末日遺緒》這送給糟糕庚子年的備忘錄,《麗春》是陳昇集結2019年遊歷內蒙古歸來的浮光掠影、去年一場病情的休養,加上疫情期間今年周遭人事情景物換星移的喟嘆與沈澱,從歲月承受的恐慌挾帶些許無人能懂的悲鬱,現實世界閉關期的疏離與衝突,寄情寫下如一本小說般頭尾情境關聯的11首歌。每完成一件作品,彷彿就能暫時脫離被生活困住的狀態,在飄搖未盡的秋風中,有什麼東西剝落著地或卸下遠去一樣,是一身輕盈還是一片寂靜?無論如何,我們仍在原地等待春天到來的日子,人生有些問題,確實無法簡單回答…
「一塊有生命的石頭」
《麗春》實體專輯做成了一冊36頁的繪本,畫即是歌,歌的一部分是畫,插畫混雜著朦朦朧朧的心思隨意擺放在本子上的某處,還有些轉印了畫作主人手工製造的紅酒印子。作者在繪本裡頭若有似無地扮演著一塊被拋棄的石頭,躲不過時光年華的追殺、甜蜜與青春的遠離、改變世界步調的瘟疫…,心頭的孤寂疏離無處可說;被世界給拋下的這些日子,追趕不回的時間,再也見不到的人,跟很多人想見也見不到,過往的回憶,竟像都成了被遺棄的廢墟,而,這世上總會有人懂那塊石頭的心,被遺忘在廢墟裡的堅硬石頭……用一生堅硬地去付出,堅硬地去愛人,堅硬地被留下來,再堅硬地被其他石頭給堆疊淹沒…又或者,成了能短暫為旅人指引方向的石頭,一塊被記得的石頭。
所幸,這塊石頭有它的生命與使命,穿梭出現在今年的跨年視覺、專輯繪本、插畫套書、展覽現場之中,其來頭有些典故,是來自《寂寞帶我去散步》書中那顆綠島的石頭,長得和孟克名作《吶喊》一模一樣,令人不禁莞爾,原來這顆石頭從22年前穿越時空旅行到2021來了…意圖使人哭笑不得,這塊活生生的石頭。
「你看見了什麼?」
這本插畫冊子還有一群無所不在的椅子,一首歌配一張椅子,定睛一看,都是有缺陷無法被坐的椅子,用人類標準來看,連存在都被嫌棄的設計,但又不合時宜的有點自由、有點可愛…。《麗春》這些隨歌起舞而有了風情的圖畫,從外在移動到內在的旅記小說,每一次閱聽,因心情的律動,或許能嚐出不同的甘甜與苦澀,圓融或者無奈,歸無或者等待;人們能彼此理解,但每個人,都只能解釋其自身。
那些跟青春記憶有關的美,是不是因為存在回憶裡才美?人類找到了真理還不夠,我們貪心得還要住進去。
思念是一種令人弱小的情感,但沒了想念我們又是什麼樣的動物,思念上一個不再回頭絕情的春天,等待下一個還有話說的春天,在世上待得越久,就越容易流眼淚…而我們總是急著問流淚的人:「你怎麼了?」但其實我們應該問問:你看見了什麼?
歌曲推薦|
・麗春
〈麗春〉是專輯不得不的最傷,生命的圓桌出現了幾席空白又幾處暗黑,〈麗春〉是人生秋涼時對春天的再盼,即是再見就希望自己夠決絕,是凜冽的冬天夠殘忍,更堅定相信一定只有麗春,然而沒有也就那樣…
人類這種動物,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遙不可及、也過目即逝的陽光普照之地...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 可惜了不能陪著你到老 / 也許一生都沒有勇氣 去說出 我愛你」放在專輯終曲的〈Nice to meet you〉,一首寫給美好時光的離別情歌,被留下來的情人用深邃的目光,故作瀟灑地,不失禮貌地告別所愛;思念的痛,它就擺在那裡,靜靜的。
〈Nice to meet you〉,是最後的「我愛你」。
・去二連浩特的夜車
總令人難眠的夜車,回憶伴隨轟隆作響的車輪、路上快速消逝的繁星,洶湧而至,它載著我深愛的秘密。這輛夜車如時光機般穿梭無數輪晝夜,離開了二連浩特的草原,在我的腦海裡奔馳,睡不去。生命是長長的告別信,寫好了埋葬了它。
・二毛黑膠
由真人真事改編,來自陳昇與滾石唱片董事長段鍾沂的日常對話,忠於原汁原味、歲月淬煉而成的歌詞上演了一幕膠卷年代的黑白喜劇,使出連環妙語,為懷疑的唱片人生自我解嘲,但不必把悲傷留給自己,化悲憤為力量,前往巴塔哥尼亞的美夢未醒,人生就還有點希望。
・這些年
陳昇與左小祖咒再次相偕合作,合拍的兩人有些不和諧的對話式合唱,句句經典,兩位傳奇拍檔的火侯,歌曲入味難忘。「這些年發生了好多事情,卻又覺得好像沒有發生…」從現實場景循線堆砌起來的奇幻文本,代入超現實的迷人詩意。
・破鞋
心中充滿愛的人,和心中充滿悲憤的人,看著同朵天上的雲,想到的形狀都不一樣…
陳昇《麗春》
若有似無地扮演著一塊被拋棄的石頭
躲不過時光年華的追殺
甜蜜與青春的遠離
改變世界步調的瘟疫…
而,這世上總會有人懂那塊石頭的心
「這些年發生了好多事,卻覺得好像又沒有發生」
《麗春》是一張原定發行在2020年《末日遺緒》之前的專輯,豈料,從來無法預測生命要帶領我們前往何方…。繼前作《末日遺緒》這送給糟糕庚子年的備忘錄,《麗春》是陳昇集結2019年遊歷內蒙古歸來的浮光掠影、去年一場病情的休養,加上疫情期間今年周遭人事情景物換星移的喟嘆與沈澱,從歲月承受的恐慌挾帶些許無人能懂的悲鬱,現實世界閉關期的疏離與衝突,寄情寫下如一本小說般頭尾情境關聯的11首歌。每完成一件作品,彷彿就能暫時脫離被生活困住的狀態,在飄搖未盡的秋風中,有什麼東西剝落著地或卸下遠去一樣,是一身輕盈還是一片寂靜?無論如何,我們仍在原地等待春天到來的日子,人生有些問題,確實無法簡單回答…
「一塊有生命的石頭」
《麗春》實體專輯做成了一冊36頁的繪本,畫即是歌,歌的一部分是畫,插畫混雜著朦朦朧朧的心思隨意擺放在本子上的某處,還有些轉印了畫作主人手工製造的紅酒印子。作者在繪本裡頭若有似無地扮演著一塊被拋棄的石頭,躲不過時光年華的追殺、甜蜜與青春的遠離、改變世界步調的瘟疫…,心頭的孤寂疏離無處可說;被世界給拋下的這些日子,追趕不回的時間,再也見不到的人,跟很多人想見也見不到,過往的回憶,竟像都成了被遺棄的廢墟,而,這世上總會有人懂那塊石頭的心,被遺忘在廢墟裡的堅硬石頭……用一生堅硬地去付出,堅硬地去愛人,堅硬地被留下來,再堅硬地被其他石頭給堆疊淹沒…又或者,成了能短暫為旅人指引方向的石頭,一塊被記得的石頭。
所幸,這塊石頭有它的生命與使命,穿梭出現在今年的跨年視覺、專輯繪本、插畫套書、展覽現場之中,其來頭有些典故,是來自《寂寞帶我去散步》書中那顆綠島的石頭,長得和孟克名作《吶喊》一模一樣,令人不禁莞爾,原來這顆石頭從22年前穿越時空旅行到2021來了…意圖使人哭笑不得,這塊活生生的石頭。
「你看見了什麼?」
這本插畫冊子還有一群無所不在的椅子,一首歌配一張椅子,定睛一看,都是有缺陷無法被坐的椅子,用人類標準來看,連存在都被嫌棄的設計,但又不合時宜的有點自由、有點可愛…。《麗春》這些隨歌起舞而有了風情的圖畫,從外在移動到內在的旅記小說,每一次閱聽,因心情的律動,或許能嚐出不同的甘甜與苦澀,圓融或者無奈,歸無或者等待;人們能彼此理解,但每個人,都只能解釋其自身。
那些跟青春記憶有關的美,是不是因為存在回憶裡才美?人類找到了真理還不夠,我們貪心得還要住進去。
思念是一種令人弱小的情感,但沒了想念我們又是什麼樣的動物,思念上一個不再回頭絕情的春天,等待下一個還有話說的春天,在世上待得越久,就越容易流眼淚…而我們總是急著問流淚的人:「你怎麼了?」但其實我們應該問問:你看見了什麼?
歌曲推薦|
・麗春
〈麗春〉是專輯不得不的最傷,生命的圓桌出現了幾席空白又幾處暗黑,〈麗春〉是人生秋涼時對春天的再盼,即是再見就希望自己夠決絕,是凜冽的冬天夠殘忍,更堅定相信一定只有麗春,然而沒有也就那樣…
人類這種動物,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遙不可及、也過目即逝的陽光普照之地...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 可惜了不能陪著你到老 / 也許一生都沒有勇氣 去說出 我愛你」放在專輯終曲的〈Nice to meet you〉,一首寫給美好時光的離別情歌,被留下來的情人用深邃的目光,故作瀟灑地,不失禮貌地告別所愛;思念的痛,它就擺在那裡,靜靜的。
〈Nice to meet you〉,是最後的「我愛你」。
・去二連浩特的夜車
總令人難眠的夜車,回憶伴隨轟隆作響的車輪、路上快速消逝的繁星,洶湧而至,它載著我深愛的秘密。這輛夜車如時光機般穿梭無數輪晝夜,離開了二連浩特的草原,在我的腦海裡奔馳,睡不去。生命是長長的告別信,寫好了埋葬了它。
・二毛黑膠
由真人真事改編,來自陳昇與滾石唱片董事長段鍾沂的日常對話,忠於原汁原味、歲月淬煉而成的歌詞上演了一幕膠卷年代的黑白喜劇,使出連環妙語,為懷疑的唱片人生自我解嘲,但不必把悲傷留給自己,化悲憤為力量,前往巴塔哥尼亞的美夢未醒,人生就還有點希望。
・這些年
陳昇與左小祖咒再次相偕合作,合拍的兩人有些不和諧的對話式合唱,句句經典,兩位傳奇拍檔的火侯,歌曲入味難忘。「這些年發生了好多事情,卻又覺得好像沒有發生…」從現實場景循線堆砌起來的奇幻文本,代入超現實的迷人詩意。
・破鞋
心中充滿愛的人,和心中充滿悲憤的人,看著同朵天上的雲,想到的形狀都不一樣…
Islands on the ocean of the mind / 脑海群岛 豆瓣
8.2 (54 个评分)
甜梅號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0年2月13日
出版发行:
前衛花園
「甜梅號成軍至今最痛快的一次出擊;在那些拉扯與釋放、不安與從容間,我們似乎也替自己的心與靈,找到一處溫暖的棲息所。」
甜梅號 / 腦海群島
sugarplumferry / Islands on the ocean of the mind
發行日期:2010.02.13
發行公司:前衛花園 (Avant Garden Records)
專輯曲目:
1. 清醒夢 / false awakening / 07:50
2. 黃昏鹿場 / deerfield at dusk / 06:01
3. 站在太陽上 / feet on the sun / 07:54
4. 人兒呀 / people, people / 08:16
5. 夜星子 / night celestials / 06:23
6. 敲響的鐘 / the tolling bell / 07:14
Total:43:40
陳德政推薦:
第一次聽到甜梅號是大二的搖滾社期初公演,他們從世新來政大演出;那是1999年,時光倏然而逝。過去十年,甜梅號出版了兩張錄音室專輯,01年的《是不是少了什麼》,與07年的《謝謝你提醒我》。發片時程一如他們說話的速度 - 緩慢,卻將每個字說得清楚。音樂也是,寡言的表層藏著隱隱發熱的心臟,正如團員不太張揚的性格。這回只花兩年就帶來新作,動機是什麼?我以為,因吉他手小蘇加入成為四人編制的甜梅號,正在尋找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方式;也可以說,他們試圖掙脫過去的自己,理出一塊足供四個大男生站穩腳步的緩衝地帶。新專輯所紀錄的,就是這樣一段再次摸索,然後再次確認的過程。
這是甜梅號成軍至今最「痛快」的一次出擊:因為直指內心,所以痛。不迂迴繞路,總長只有四十三分鐘,相較前兩張專輯的一小時,精煉了醞釀的步驟,濃縮鋪陳的篇幅,也減少來回的次數,配合適量的鋼琴、弦樂與管樂直接「切入重點」。甚至連歌都不唱,全然專注在樂器敲出的火光,突顯曲式本身的轉折力量。 尤其當全碟最狂暴的〈夜星子〉,接上最柔情的收尾曲〈敲響的鐘〉;在那些拉扯與釋放間,不安與從容間,我們似乎也替自己的心與靈,找到一處溫暖的棲息所。
甜梅號 / 腦海群島
sugarplumferry / Islands on the ocean of the mind
發行日期:2010.02.13
發行公司:前衛花園 (Avant Garden Records)
專輯曲目:
1. 清醒夢 / false awakening / 07:50
2. 黃昏鹿場 / deerfield at dusk / 06:01
3. 站在太陽上 / feet on the sun / 07:54
4. 人兒呀 / people, people / 08:16
5. 夜星子 / night celestials / 06:23
6. 敲響的鐘 / the tolling bell / 07:14
Total:43:40
陳德政推薦:
第一次聽到甜梅號是大二的搖滾社期初公演,他們從世新來政大演出;那是1999年,時光倏然而逝。過去十年,甜梅號出版了兩張錄音室專輯,01年的《是不是少了什麼》,與07年的《謝謝你提醒我》。發片時程一如他們說話的速度 - 緩慢,卻將每個字說得清楚。音樂也是,寡言的表層藏著隱隱發熱的心臟,正如團員不太張揚的性格。這回只花兩年就帶來新作,動機是什麼?我以為,因吉他手小蘇加入成為四人編制的甜梅號,正在尋找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方式;也可以說,他們試圖掙脫過去的自己,理出一塊足供四個大男生站穩腳步的緩衝地帶。新專輯所紀錄的,就是這樣一段再次摸索,然後再次確認的過程。
這是甜梅號成軍至今最「痛快」的一次出擊:因為直指內心,所以痛。不迂迴繞路,總長只有四十三分鐘,相較前兩張專輯的一小時,精煉了醞釀的步驟,濃縮鋪陳的篇幅,也減少來回的次數,配合適量的鋼琴、弦樂與管樂直接「切入重點」。甚至連歌都不唱,全然專注在樂器敲出的火光,突顯曲式本身的轉折力量。 尤其當全碟最狂暴的〈夜星子〉,接上最柔情的收尾曲〈敲響的鐘〉;在那些拉扯與釋放間,不安與從容間,我們似乎也替自己的心與靈,找到一處溫暖的棲息所。
是不是少了什麽 豆瓣
8.2 (57 个评分)
甜梅号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1年8月15日
出版发行:
水晶唱片
甜梅號成軍於1998年3月,三位成員分別是黃建勳(小白;主唱兼吉他手)、李柏曄(葉子;低音吉他手)和林佑青(佑子;鼓手);三人目前分別就讀於世新、實踐和台大的學生。
甜梅號的樂風融合90年代西方另類搖滾興起的三個重要類型概念──緩飆﹝slowcore﹞、低傳真﹝lo-fi﹞和後搖滾﹝post- rock﹞,令人想起Yo La Tengo、Sonic Youth、Seam、Mogwai等樂團。
音樂簡單而自溺,在甜美的旋律下,往往在同一首歌裡,表現時而沉靜飄渺,時而吵雜激亢,藉著樂曲的累積和堆砌,將聽者內心最深沈的情緒牽引出來,繼而爆發開來。三年多來經過多張合輯和數十場現場演唱的歷練,甜梅號已經成為目前台灣最具風格和號召力的樂團之一。
實幹文化製作的首張專輯《是不是少了什麼》,在八月二十五日正式發行。
甜梅號的樂風融合90年代西方另類搖滾興起的三個重要類型概念──緩飆﹝slowcore﹞、低傳真﹝lo-fi﹞和後搖滾﹝post- rock﹞,令人想起Yo La Tengo、Sonic Youth、Seam、Mogwai等樂團。
音樂簡單而自溺,在甜美的旋律下,往往在同一首歌裡,表現時而沉靜飄渺,時而吵雜激亢,藉著樂曲的累積和堆砌,將聽者內心最深沈的情緒牽引出來,繼而爆發開來。三年多來經過多張合輯和數十場現場演唱的歷練,甜梅號已經成為目前台灣最具風格和號召力的樂團之一。
實幹文化製作的首張專輯《是不是少了什麼》,在八月二十五日正式發行。
麗春 豆瓣
8.7 (9 个评分)
陳昇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5日
出版发行:
滾石唱片
人類這種動物,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遙不可及、也過目即逝的陽光普照之地...
《麗春》是專輯不得不的最傷,生命的圓桌出現了幾席空白又幾處暗黑,《麗春》是人生秋涼時對春天的再盼,即是再見就希望自己夠決絕,是凜冽的冬天夠殘忍,更堅定相信一定只有麗春,然而沒有也就那樣…
繼2020年寫給糟糕的庚子年備忘錄《末日遺緒》,陳昇集結前年去內蒙古的遊記心情、去年一場病情的休養,加上今年周遭人事景色物換星移的感嘆與沈澱,一氣呵成這張搭上2021秋末列車的最新個人專輯『麗春』。兩年過去了,隨著疫情情勢趨緩,在陳昇筆下,這些承載現實重量的創作,在飄搖未盡的秋風中,吐露期盼春天溫柔到來的希望。
《麗春》是專輯不得不的最傷,生命的圓桌出現了幾席空白又幾處暗黑,《麗春》是人生秋涼時對春天的再盼,即是再見就希望自己夠決絕,是凜冽的冬天夠殘忍,更堅定相信一定只有麗春,然而沒有也就那樣…
繼2020年寫給糟糕的庚子年備忘錄《末日遺緒》,陳昇集結前年去內蒙古的遊記心情、去年一場病情的休養,加上今年周遭人事景色物換星移的感嘆與沈澱,一氣呵成這張搭上2021秋末列車的最新個人專輯『麗春』。兩年過去了,隨著疫情情勢趨緩,在陳昇筆下,這些承載現實重量的創作,在飄搖未盡的秋風中,吐露期盼春天溫柔到來的希望。
金光之乡 豆瓣
8.6 (55 个评分)
甜梅号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13日
出版发行:
风和日丽
我城黑雨滂沱 - 说说甜梅号新专辑 撰文: 詹伟雄
甜梅号的新专辑取名《金光之乡(Hometown of Glitter)》,关键字在于「Glitter」的一字二义,它既代表某个金光闪闪、扣人心弦的事物,又代表耀眼的光芒背后,一种深沉而惆怅的迷惘。
1971年,齐柏林飞船发行的单曲《Stairway to Heaven》,前两行歌词这么写着:「有一位确信所有发光事物都是黄金的女士,正要买一只通往天堂的梯子(There's a lady who's sure all that glitters is gold, and she's buying a stairway to heaven)」;当然,最终,女士并没有在天上的商街寻获黄金,但却让「Glitter」成为摇滚乐历史中一个亘古永恒的隐喻: 当社会疯狂地追逐夺目的光亮,摇滚客得孤独地咀嚼真实且巨大的黑暗。
70年代,正是美国与世界「敲打的一代」敲打芝加哥摩天楼与钢铁坦克的年代。
「金光之乡」是一张典型的后摇滚专辑,它没有歌词可明白地勾勒那黑暗,也没有主唱来嘶喊微光中倨傲的英雄身影,但就音乐形式的要素本身,听者应当可由钟铃般的电吉他拨弦到电气音墙竖起的齐奏间,探寻到台湾都市化生活中的孤独、黑暗与迷惘。
甜梅号,其实是台湾最具时代感的摇滚乐团,虽然,他们操作的是所谓的「后摇滚」(post rock)形式:让一般听众不耐的乐曲长度、扬弃主副歌的ABA曲式、像织绣花布般细密地建构旋律肌理、层层堆叠之后的爆发情绪、自高潮退烧下来的冷漠冰原之够冷够硬,主唱缺席或仅把人声当作另一种乐器……等等;虽然,也常有人说他们的音乐背后有着苏格兰乐团Mogwai的影子;但只要你生活在台北、台中、高雄,你岂会不对那四面八方的工业噪音(《吃伏冒有礼貌 our good strong neighbor》)有所共鸣,不为一把吉他与奔腾套鼓扬起的英雄气质(《1vs99 one versus ninety-nine》)所悸动,不因其精巧设计的都市田园牧歌(《关闭罐头工厂the cannery must go》)而记起童贞情怀曾那么永远、永远的失落。
虽然「敲打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这一词已被Jack Kerouac在半个多世纪前用过了(他巧妙地把「beat/垮掉」转换成「beat/敲打」,殊途同归地呼应了摇滚乐在另一侧的崛起),但千禧年后的台北、台中或高雄,你不觉得我们正也该拿些什么来敲打那些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与天堂幻想吗?
在英、美、欧洲、日本陆续崛起的后摇滚乐团,有着清晰的时代社会发展脉络:六、七○年代壮大的摇滚(吉他、套鼓与贝斯为基本组,以清晰可辨的riff结合强力节奏,外加破嗓主唱),因为大量成员的加入,逐步开始庸俗化(电吉他大厂Fender的产能1964年一下子扩大了三倍,因为自从Beatles上了Ed Sullivan的电视节目后,每个美国年轻人都得要把电吉他),因而催生了80年代的庞克,他们不要Jimmy Page或Jimi Hendrix出神入化的吉他吟唱,而更强调直截了当的情感吐露与社会抗议,最好直接到把乐器当场摔碎;但正如所有艺术形式一样,当B咖和C咖一齐近来搅和,庞克就得必须被更酷、更本真(authentic)的音乐风格淘汰。
8、90年代交错之际,「后摇滚」诞生了:: 好吧,既然有人声就免不了矫情,那就更纯粹点,回到基本的乐器声音就好;再者,既然每首曲子三、四分钟已成单曲唱片的常态,象徵着乐手屈从工业标准(以便电台播放,从而进军排行榜)、泯灭良心,那么就来个十分钟或以上的海枯石烂,重新抓回创作主导权;更重要的是,乐手愈来愈「感冒」买他们唱片且对副歌还朗朗上口的歌迷,因为「大众」(the mass)不断要求他们重回过去,而天杀的--那正是艺术家想杀死的第一批灵魂。摆脱「大合唱」的后摇滚,在音乐形式上更接近古典世界的奏鸣曲,它更要求听者运用知性、感性的交相错位与自我控制,解开布局以获得更巨大的聆听快感,有西方乐评说: 聆听后摇滚漫长的飘摇乐音,有如淋着从细密到磅礡的黑色之雨;然而,这样的譬喻,不也暗示着工业体制裡更巨大的绝望,反抗再无可能,惟美学得以救赎。
换个说法: 后摇滚让摇滚乐「变抽象了」,乐迷没有歌词和人声这种肉感的媒材来辅助,必须自己透过声音的感受(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来想像音乐所对应的生命世界,这过程与企图类似当年马勒与华格纳面对工业社会的那般心境,只是乐器换成电吉他与电贝斯,而鼓手不再是龙套而变成了诗人。
台湾没有西方摇滚乐的发展历程,本土乐团同时面对西方各种风格的冲击与洗礼,各自咀嚼生命经验,发而为创作。此际,如何辨别浮光掠影,双脚能直朗朗地踩穿流沙站牢台湾土地,而又能摆脱大众的魅惑与陈腔滥调(它们可是比摩天大楼的玻璃更油亮),本身就是一件英雄事业。 孤独、黑暗、迷惘?是的,你该搭上甜梅号,台湾这个时代的齐柏林飞船。
甜梅号的新专辑取名《金光之乡(Hometown of Glitter)》,关键字在于「Glitter」的一字二义,它既代表某个金光闪闪、扣人心弦的事物,又代表耀眼的光芒背后,一种深沉而惆怅的迷惘。
1971年,齐柏林飞船发行的单曲《Stairway to Heaven》,前两行歌词这么写着:「有一位确信所有发光事物都是黄金的女士,正要买一只通往天堂的梯子(There's a lady who's sure all that glitters is gold, and she's buying a stairway to heaven)」;当然,最终,女士并没有在天上的商街寻获黄金,但却让「Glitter」成为摇滚乐历史中一个亘古永恒的隐喻: 当社会疯狂地追逐夺目的光亮,摇滚客得孤独地咀嚼真实且巨大的黑暗。
70年代,正是美国与世界「敲打的一代」敲打芝加哥摩天楼与钢铁坦克的年代。
「金光之乡」是一张典型的后摇滚专辑,它没有歌词可明白地勾勒那黑暗,也没有主唱来嘶喊微光中倨傲的英雄身影,但就音乐形式的要素本身,听者应当可由钟铃般的电吉他拨弦到电气音墙竖起的齐奏间,探寻到台湾都市化生活中的孤独、黑暗与迷惘。
甜梅号,其实是台湾最具时代感的摇滚乐团,虽然,他们操作的是所谓的「后摇滚」(post rock)形式:让一般听众不耐的乐曲长度、扬弃主副歌的ABA曲式、像织绣花布般细密地建构旋律肌理、层层堆叠之后的爆发情绪、自高潮退烧下来的冷漠冰原之够冷够硬,主唱缺席或仅把人声当作另一种乐器……等等;虽然,也常有人说他们的音乐背后有着苏格兰乐团Mogwai的影子;但只要你生活在台北、台中、高雄,你岂会不对那四面八方的工业噪音(《吃伏冒有礼貌 our good strong neighbor》)有所共鸣,不为一把吉他与奔腾套鼓扬起的英雄气质(《1vs99 one versus ninety-nine》)所悸动,不因其精巧设计的都市田园牧歌(《关闭罐头工厂the cannery must go》)而记起童贞情怀曾那么永远、永远的失落。
虽然「敲打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这一词已被Jack Kerouac在半个多世纪前用过了(他巧妙地把「beat/垮掉」转换成「beat/敲打」,殊途同归地呼应了摇滚乐在另一侧的崛起),但千禧年后的台北、台中或高雄,你不觉得我们正也该拿些什么来敲打那些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与天堂幻想吗?
在英、美、欧洲、日本陆续崛起的后摇滚乐团,有着清晰的时代社会发展脉络:六、七○年代壮大的摇滚(吉他、套鼓与贝斯为基本组,以清晰可辨的riff结合强力节奏,外加破嗓主唱),因为大量成员的加入,逐步开始庸俗化(电吉他大厂Fender的产能1964年一下子扩大了三倍,因为自从Beatles上了Ed Sullivan的电视节目后,每个美国年轻人都得要把电吉他),因而催生了80年代的庞克,他们不要Jimmy Page或Jimi Hendrix出神入化的吉他吟唱,而更强调直截了当的情感吐露与社会抗议,最好直接到把乐器当场摔碎;但正如所有艺术形式一样,当B咖和C咖一齐近来搅和,庞克就得必须被更酷、更本真(authentic)的音乐风格淘汰。
8、90年代交错之际,「后摇滚」诞生了:: 好吧,既然有人声就免不了矫情,那就更纯粹点,回到基本的乐器声音就好;再者,既然每首曲子三、四分钟已成单曲唱片的常态,象徵着乐手屈从工业标准(以便电台播放,从而进军排行榜)、泯灭良心,那么就来个十分钟或以上的海枯石烂,重新抓回创作主导权;更重要的是,乐手愈来愈「感冒」买他们唱片且对副歌还朗朗上口的歌迷,因为「大众」(the mass)不断要求他们重回过去,而天杀的--那正是艺术家想杀死的第一批灵魂。摆脱「大合唱」的后摇滚,在音乐形式上更接近古典世界的奏鸣曲,它更要求听者运用知性、感性的交相错位与自我控制,解开布局以获得更巨大的聆听快感,有西方乐评说: 聆听后摇滚漫长的飘摇乐音,有如淋着从细密到磅礡的黑色之雨;然而,这样的譬喻,不也暗示着工业体制裡更巨大的绝望,反抗再无可能,惟美学得以救赎。
换个说法: 后摇滚让摇滚乐「变抽象了」,乐迷没有歌词和人声这种肉感的媒材来辅助,必须自己透过声音的感受(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来想像音乐所对应的生命世界,这过程与企图类似当年马勒与华格纳面对工业社会的那般心境,只是乐器换成电吉他与电贝斯,而鼓手不再是龙套而变成了诗人。
台湾没有西方摇滚乐的发展历程,本土乐团同时面对西方各种风格的冲击与洗礼,各自咀嚼生命经验,发而为创作。此际,如何辨别浮光掠影,双脚能直朗朗地踩穿流沙站牢台湾土地,而又能摆脱大众的魅惑与陈腔滥调(它们可是比摩天大楼的玻璃更油亮),本身就是一件英雄事业。 孤独、黑暗、迷惘?是的,你该搭上甜梅号,台湾这个时代的齐柏林飞船。
海边的房间 豆瓣 Goodreads
7.6 (212 个评分)
作者:
黄丽群
理想国|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8
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的代表短篇小说集,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小说家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精巧布局,将人间悲欢斩落整齐,写出一个城市畸爱者的幽冷世界:老公寓里的弃女和养父,乡间卜算师与患病的儿子,梦游的宅男,中年独居女人和三花猫……语言的俏皮与一 个个意料之外被冻住的结尾,以及对平凡人事细致入微的体察,构成作品特有的文字张力。无常往往最平常,老灵魂的世情书写,温热冷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孤独。
◎ 作品看点
★无常往往最平常,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代表作,简体首次出版——荣获台湾多项文学大奖、两岸跨世代文学家盛赞、豆瓣高人气期待华语小说《海边的房间》盛夏来袭。黄丽群是台湾新生代小说家代表人物,短篇小说集《海边的房间》荣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等华文奖项,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入选金马影展。简体版首次推出,作者亲选篇目,新增3篇新作,是其二十余年写作生涯的结晶。
★爱的卜算师,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拨动大命运上的小机关——黠慧之心,刁钻之笔,小说家黄丽群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故事精巧布局,卜算爱与命运,将人间悲欢大戏斩落整齐。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温热俏皮,幽冷美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无常。炉火纯青的汉语之美,沉迷进黄丽群爱的算式。
★城市畸爱者的世界,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写给孤独患者的恋歌,人生逆旅中的安顿。 “我写了各种不美的,零星的,凋的,毁的,那些我总是不可克制而一再抚摸的人生小瑕疵。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舒适的位置,就必须自欺,自欺久了就会坏掉。”语言的俏皮与一个个意料之外被冰冻的反转结尾,形成黄丽群作品独特的文字张力。
★“已经很久没有一路直达阅读沸点,皮肤被烫伤的感觉了。”郭强生、骆以军、柯裕棻、张怡微、七堇年等两岸作家盛赞。——“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黄丽群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
◎ 评论推荐
文字有天生的高贵。她的故事如在显微镜下变形虫们不可思议的款款摆动。——骆以军
丽群正是这样的,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她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柯裕棻
丽群的小说让我们听见另一种“为甚么不”的疑问,为什么纯情不可以难以下咽?为什么绝望不可以无聊琐碎?她的小说透露出的不急不徐,不标新立异,不大惊小怪,反成就了一种独特主题——美好的破碎。值得期待的小说还真不多,而我终于等到了这一本。——郭强生
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面对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下去,生怕要看完了似的,舍不得读太快;一路直达阅读沸点,几乎要烫伤触摸书页的指尖。我惊讶于发现这么好的小说家——黄丽群《海边的房间》真是能定义什么叫杰作的小说集。——七堇年
黠慧之心,刁钻之笔,自慢之人。——傅月庵
文笔细腻尖锐,结构层次清楚,令人惊奇。从未看过女性的嫉妒可以写得这样深沉,这样充满伤害性。——季季
现实最无常,小说人物自己却巴望常态化的人生;无常与常态的辩证,就是黄丽群最新小说集的主要课题。“噢,你也在这里?”张爱玲问。在哪里?就在投资市场中,像黄丽群一样慈眉善目,穿上规范时间节拍的马甲,束紧一点,再紧一点,跟她一起沉迷在她所爱的算式里。——纪大伟
黄丽群《试菜》则“以小见大”,从一个小切口进入,探讨了母爱的复杂内涵。——吴义勤
在台湾,黄丽群拥有众多读者,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五年之内囊括全岛四次三大报文学奖,更因为她笔尖下的跌宕人生,将故事还原为故事本身,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就是要演给读者看一套悲喜大戏。我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卜算子》。患病的儿子要照顾养父,好似恶疾与衰老猜拳。小说写得从容平稳,将常情中所可能想象的低落层层推进,不战不逃,套用时髦的话说,对于生命终极的虚无好似一盘没下完的棋静止于家庭。这是取巧的题材,但文中有一句话很动人,黄丽群写道“无常往往最平常”。——张怡微
在黄丽群最具声名的短篇小说《海边的房间》里,最具原创性的,并非某种社会新闻和影视剧里见惯不惊的暴力、情欲乃至伦理戏,而是某种作者企图捕捉的“诡异自明性”,如此,我们不绝于口的所谓现实的荒诞离奇遂在小说家这里转化成人世的“天经地义”。——张定浩
这作者握着的哪是笔啊,分明是一把刀。——豆瓣网友 知暖
有种初读阿乙《鸟,看见我了》时的惊喜,却读到了别样的主题。“畸爱”也许是黄丽群这些短篇中最为耀眼的主题,可她却远未止于此。她以成熟的谋篇布局以及不经意的笔调,看似轻描淡写、却实则入木三分地谈许多“可能性”,谈孤独,也谈空虚,抑或等待,甚至是平淡生活中的荒诞与黑色幽默。有些麦克尤恩早期的影子,尤其像极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豆瓣网友 MagicDon
◎ 作品看点
★无常往往最平常,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代表作,简体首次出版——荣获台湾多项文学大奖、两岸跨世代文学家盛赞、豆瓣高人气期待华语小说《海边的房间》盛夏来袭。黄丽群是台湾新生代小说家代表人物,短篇小说集《海边的房间》荣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等华文奖项,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入选金马影展。简体版首次推出,作者亲选篇目,新增3篇新作,是其二十余年写作生涯的结晶。
★爱的卜算师,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拨动大命运上的小机关——黠慧之心,刁钻之笔,小说家黄丽群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故事精巧布局,卜算爱与命运,将人间悲欢大戏斩落整齐。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温热俏皮,幽冷美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无常。炉火纯青的汉语之美,沉迷进黄丽群爱的算式。
★城市畸爱者的世界,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写给孤独患者的恋歌,人生逆旅中的安顿。 “我写了各种不美的,零星的,凋的,毁的,那些我总是不可克制而一再抚摸的人生小瑕疵。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舒适的位置,就必须自欺,自欺久了就会坏掉。”语言的俏皮与一个个意料之外被冰冻的反转结尾,形成黄丽群作品独特的文字张力。
★“已经很久没有一路直达阅读沸点,皮肤被烫伤的感觉了。”郭强生、骆以军、柯裕棻、张怡微、七堇年等两岸作家盛赞。——“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黄丽群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
◎ 评论推荐
文字有天生的高贵。她的故事如在显微镜下变形虫们不可思议的款款摆动。——骆以军
丽群正是这样的,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她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柯裕棻
丽群的小说让我们听见另一种“为甚么不”的疑问,为什么纯情不可以难以下咽?为什么绝望不可以无聊琐碎?她的小说透露出的不急不徐,不标新立异,不大惊小怪,反成就了一种独特主题——美好的破碎。值得期待的小说还真不多,而我终于等到了这一本。——郭强生
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面对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下去,生怕要看完了似的,舍不得读太快;一路直达阅读沸点,几乎要烫伤触摸书页的指尖。我惊讶于发现这么好的小说家——黄丽群《海边的房间》真是能定义什么叫杰作的小说集。——七堇年
黠慧之心,刁钻之笔,自慢之人。——傅月庵
文笔细腻尖锐,结构层次清楚,令人惊奇。从未看过女性的嫉妒可以写得这样深沉,这样充满伤害性。——季季
现实最无常,小说人物自己却巴望常态化的人生;无常与常态的辩证,就是黄丽群最新小说集的主要课题。“噢,你也在这里?”张爱玲问。在哪里?就在投资市场中,像黄丽群一样慈眉善目,穿上规范时间节拍的马甲,束紧一点,再紧一点,跟她一起沉迷在她所爱的算式里。——纪大伟
黄丽群《试菜》则“以小见大”,从一个小切口进入,探讨了母爱的复杂内涵。——吴义勤
在台湾,黄丽群拥有众多读者,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五年之内囊括全岛四次三大报文学奖,更因为她笔尖下的跌宕人生,将故事还原为故事本身,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就是要演给读者看一套悲喜大戏。我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卜算子》。患病的儿子要照顾养父,好似恶疾与衰老猜拳。小说写得从容平稳,将常情中所可能想象的低落层层推进,不战不逃,套用时髦的话说,对于生命终极的虚无好似一盘没下完的棋静止于家庭。这是取巧的题材,但文中有一句话很动人,黄丽群写道“无常往往最平常”。——张怡微
在黄丽群最具声名的短篇小说《海边的房间》里,最具原创性的,并非某种社会新闻和影视剧里见惯不惊的暴力、情欲乃至伦理戏,而是某种作者企图捕捉的“诡异自明性”,如此,我们不绝于口的所谓现实的荒诞离奇遂在小说家这里转化成人世的“天经地义”。——张定浩
这作者握着的哪是笔啊,分明是一把刀。——豆瓣网友 知暖
有种初读阿乙《鸟,看见我了》时的惊喜,却读到了别样的主题。“畸爱”也许是黄丽群这些短篇中最为耀眼的主题,可她却远未止于此。她以成熟的谋篇布局以及不经意的笔调,看似轻描淡写、却实则入木三分地谈许多“可能性”,谈孤独,也谈空虚,抑或等待,甚至是平淡生活中的荒诞与黑色幽默。有些麦克尤恩早期的影子,尤其像极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豆瓣网友 MagicDon
给你们 豆瓣
8.5 (19 个评分)
万芳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7日
出版发行:
太合麦田
Dear all,
让我们好好地留一点时间,用音乐给彼此最真诚的拥抱,
聊一聊生老病死,或是聊聊那次失败的恋情、那些没能圆满的回忆。
哭出来也好,哭到笑出声来也无妨,
也许未来某一天,当你们遇见了歌曲中的画面,
你们不会再感到徬徨,而能勇敢面对。
我将这一路上封存的欢笑与泪水哼成歌,
把这些从生命中绽放出来的歌,真真切切地,
给你们。
给你们 真诚拥抱的温暖
给你们 由衷而唱的歌
万芳2020全新专辑《给你们 Dear All》
6/12开始预购
9/01正式发行
万芳身为歌手,已经三十年了。
三十年的歌手生涯,横跨演员、DJ等多重身份,这些不同的角色,给了万芳更多机会接触到各种丰富的生命,听到许多动人的故事。
这张专辑集结了她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将生命中深刻的片段化为歌曲,分享出来,充满着她真实的人生体悟。
人生本来总是乐于分享的,而万芳很珍惜自己这些珍贵的生命经验,想要把这份关怀分享给更多还在人生路上徬徨无措的朋友。就像外婆的拥抱常常被想念那样,常常是因为外婆单纯在分享她的爱,而儿时的我们也觉得自己可以放心接受,不需要有任何回报或条件。
我们能在这张专辑中,感受那份无私的分享,更能在万芳的歌声中,安心地做回最单纯的自己,接受这份纯粹的爱。
这次万芳用最真诚、最温柔的拥抱做一张专辑,《给你们》。
黄韵玲X万芳X陈建骐
顶级双金阵容 联手领军制作
叶树茵X黄婷X徐誉庭X王小苗X陆伊洁X许郁瑛
李英宏X陈柔铮X法兰X知更X王榆钧X詹森淮
跨世代创作人齐聚 打造十首全「心」作品
●附赠独家「万芳对画卡」:特别赠送万芳心灵小语对画卡,让它们成为自我对话的良伴,连结自己的内心,透过「万芳对画卡」找到自己、接受自己,是「给你们」最珍贵的礼物
【推荐歌曲】
●〈时间梯〉
万芳淬炼人生历练,读写前世今生化为歌词,刻划人与人羁绊的独到世界观。
●〈阿峰今天没有来〉
将沉重的人生课题,用最温暖的口吻,轻轻提起、温柔放下。面对人生中必经的离别,我们一同举杯。
●〈什么将把你带走〉
诗人王小苗与创作歌手詹森淮的奇幻之作,每一段乐句都蕴藏一个小宇宙,一首用听的奇幻文学,就此诞生。
●〈给妳们〉
万芳与徐誉庭好姐妹再次合作,暖暖的歌像一封手写的信,细数珍贵的姐妹之情。
●〈在那个冬天的下午,我爱你〉
「你爱过我,我会微笑让你走。」万芳词曲创作,用轻吟凝结时光,一起走进属于我们的,那个冬天下午。
让我们好好地留一点时间,用音乐给彼此最真诚的拥抱,
聊一聊生老病死,或是聊聊那次失败的恋情、那些没能圆满的回忆。
哭出来也好,哭到笑出声来也无妨,
也许未来某一天,当你们遇见了歌曲中的画面,
你们不会再感到徬徨,而能勇敢面对。
我将这一路上封存的欢笑与泪水哼成歌,
把这些从生命中绽放出来的歌,真真切切地,
给你们。
给你们 真诚拥抱的温暖
给你们 由衷而唱的歌
万芳2020全新专辑《给你们 Dear All》
6/12开始预购
9/01正式发行
万芳身为歌手,已经三十年了。
三十年的歌手生涯,横跨演员、DJ等多重身份,这些不同的角色,给了万芳更多机会接触到各种丰富的生命,听到许多动人的故事。
这张专辑集结了她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将生命中深刻的片段化为歌曲,分享出来,充满着她真实的人生体悟。
人生本来总是乐于分享的,而万芳很珍惜自己这些珍贵的生命经验,想要把这份关怀分享给更多还在人生路上徬徨无措的朋友。就像外婆的拥抱常常被想念那样,常常是因为外婆单纯在分享她的爱,而儿时的我们也觉得自己可以放心接受,不需要有任何回报或条件。
我们能在这张专辑中,感受那份无私的分享,更能在万芳的歌声中,安心地做回最单纯的自己,接受这份纯粹的爱。
这次万芳用最真诚、最温柔的拥抱做一张专辑,《给你们》。
黄韵玲X万芳X陈建骐
顶级双金阵容 联手领军制作
叶树茵X黄婷X徐誉庭X王小苗X陆伊洁X许郁瑛
李英宏X陈柔铮X法兰X知更X王榆钧X詹森淮
跨世代创作人齐聚 打造十首全「心」作品
●附赠独家「万芳对画卡」:特别赠送万芳心灵小语对画卡,让它们成为自我对话的良伴,连结自己的内心,透过「万芳对画卡」找到自己、接受自己,是「给你们」最珍贵的礼物
【推荐歌曲】
●〈时间梯〉
万芳淬炼人生历练,读写前世今生化为歌词,刻划人与人羁绊的独到世界观。
●〈阿峰今天没有来〉
将沉重的人生课题,用最温暖的口吻,轻轻提起、温柔放下。面对人生中必经的离别,我们一同举杯。
●〈什么将把你带走〉
诗人王小苗与创作歌手詹森淮的奇幻之作,每一段乐句都蕴藏一个小宇宙,一首用听的奇幻文学,就此诞生。
●〈给妳们〉
万芳与徐誉庭好姐妹再次合作,暖暖的歌像一封手写的信,细数珍贵的姐妹之情。
●〈在那个冬天的下午,我爱你〉
「你爱过我,我会微笑让你走。」万芳词曲创作,用轻吟凝结时光,一起走进属于我们的,那个冬天下午。
Vol.13-1986数羊 豆瓣 Spotify
7.5 (77 个评分)
郭采洁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9日
出版发行:
StreetVoice
生于1986年,入行13年,重新正式拾起音乐,郭采洁的起笔是“羊”。
“羊”是孕育新生命的羊水,《Vol.13-1986数羊》是作为独立音乐人的郭采洁,向世界,也向重生的自己交出的第一部完整作品。在此之前,她按下过音乐事业的暂停键,也经历过无数个失眠的“数羊”之夜。但多年来,她始终在排演自己的“练习曲”——摄取诗歌、影像、音乐等艺术养分,细腻地触摸、体悟日常生活的点滴——这些人生练习与自由的表达方式编织出一片流光溢彩的个人宇宙,让郭采洁终于能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创作本能,小品文选集式专辑《Vol.13-1986数羊》由此诞生。
“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自内蒙古草原的电子音乐人 Yider 与郭采洁交换信任与灵感,共同创作了这张专辑,并以此作为NomadCityRecords(游牧城市)厂牌的首秀。郭采洁向《Vol.13-1986数羊》的电子氛围流行风格中,注入百分之百的真心与童心:她无拘无束地把玩着不同语言穿插交错的音韵之美(《NaKuNa》、《数羊》);和月色对谈,挥洒东方式的浪漫主义,诠释她眼中的爱情(《昨天的月亮是圆的》、《Never Let Me Go》);作为生活在都市的异乡人,带着温柔的目光回溯童年、故乡与亲情(《丢丢铜仔》、《Buuve》)。伦敦跨媒介艺术家 Claire Barrow 担任专辑视觉设计,充满童稚趣味的想象和笔触,与郭采洁古灵精怪的音乐语言不谋而合,为《Vol.13-1986数羊》流动的诗意缀上一层精灵般的薄雾。 那个“带着熟悉气味的人”,就是郭采洁自己。重新提笔书写乐章的她,不会再搁笔。
“羊”是孕育新生命的羊水,《Vol.13-1986数羊》是作为独立音乐人的郭采洁,向世界,也向重生的自己交出的第一部完整作品。在此之前,她按下过音乐事业的暂停键,也经历过无数个失眠的“数羊”之夜。但多年来,她始终在排演自己的“练习曲”——摄取诗歌、影像、音乐等艺术养分,细腻地触摸、体悟日常生活的点滴——这些人生练习与自由的表达方式编织出一片流光溢彩的个人宇宙,让郭采洁终于能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创作本能,小品文选集式专辑《Vol.13-1986数羊》由此诞生。
“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自内蒙古草原的电子音乐人 Yider 与郭采洁交换信任与灵感,共同创作了这张专辑,并以此作为NomadCityRecords(游牧城市)厂牌的首秀。郭采洁向《Vol.13-1986数羊》的电子氛围流行风格中,注入百分之百的真心与童心:她无拘无束地把玩着不同语言穿插交错的音韵之美(《NaKuNa》、《数羊》);和月色对谈,挥洒东方式的浪漫主义,诠释她眼中的爱情(《昨天的月亮是圆的》、《Never Let Me Go》);作为生活在都市的异乡人,带着温柔的目光回溯童年、故乡与亲情(《丢丢铜仔》、《Buuve》)。伦敦跨媒介艺术家 Claire Barrow 担任专辑视觉设计,充满童稚趣味的想象和笔触,与郭采洁古灵精怪的音乐语言不谋而合,为《Vol.13-1986数羊》流动的诗意缀上一层精灵般的薄雾。 那个“带着熟悉气味的人”,就是郭采洁自己。重新提笔书写乐章的她,不会再搁笔。
Organic melodies 豆瓣
8.3 (7 个评分)
Puzzle Man
类型:
说唱
发布日期 2017年7月15日
出版发行:
自主制作
I am Puzzle man 首張專輯《Organic melodies 》現已在 LAB select shop 正式上架!
Puzzle Man 將自己五年來帶著 maschine 到處表演的曲目,去蕪存菁之後,再邀請了一些朋友來合作,目標是想做出一張隨時都可以聆聽的專輯,從工作,開車,到吃飯,洗澡,睡覺,都希望可以陪伴著大家,一起度過這些時光。音樂類型以 Hiphop 為主軸,加入了爵士的元素,融合了自己的信念,溫柔卻充滿力量,是今年夏天我們最推薦的一張專輯!
Puzzle Man 將自己五年來帶著 maschine 到處表演的曲目,去蕪存菁之後,再邀請了一些朋友來合作,目標是想做出一張隨時都可以聆聽的專輯,從工作,開車,到吃飯,洗澡,睡覺,都希望可以陪伴著大家,一起度過這些時光。音樂類型以 Hiphop 為主軸,加入了爵士的元素,融合了自己的信念,溫柔卻充滿力量,是今年夏天我們最推薦的一張專輯!
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 豆瓣
7.2 (115 个评分)
康姆士COM'Z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27日
出版发行:
后台音乐
“天又亮了。” 在每个白天迷失,在每个夜里寻回,
习惯看见晨曦是我们信仰希望的一种方式吧。
在每个寂静的时刻反覆咀嚼,细品这个过于快餐的时代,
什么是值得留下与否的。
习惯看见晨曦是我们信仰希望的一种方式吧。
在每个寂静的时刻反覆咀嚼,细品这个过于快餐的时代,
什么是值得留下与否的。